第十四章 郭家的折服
郭家村,顾名思义,这是郭家建立的村子。 郭家最早是生活在洛阳附近的大族,听老人们说人口最多的时候,整个家族能有两千多人。
但北地连年战乱,族人死伤惨重,继续留在北方恐有灭族的风险。大约一百年前,郭家的老祖宗因为得罪了世家,为了求个活路,冒死带着族人一路南迁。最后在现在郭家村的所在地落了脚。直到现在的族谱里还写着,离开洛阳城的时候,家族还有两百余人,可到了衡阳郡落脚的时候,活着的不到二十余人,那是一条布满血和泪的迁移路。
郭家村就是以郭家为主体,后来又收留了很多山民和逃难的北方人组成的村庄。
现在的郭家村的人口,郭家大约占四层,其他姓氏占六层,但里正一直是由郭家的长房担任的。
这一代郭家的长房生了三个儿子,个个勇武聪慧。老大叫郭立言,为人正直,喜武,为人侠义,常救济村里贫苦,后从军当过征北军骑校尉;老二叫郭立行,读书最多,善弓箭,明义理,长年帮助父亲管理村务;老三叫郭立德,性格像大哥,刀枪棍棒样样精通,诗词歌赋被二哥逼着也学过不少,但年轻冲动。
经过一年多动乱,本来六十几口的郭家人,现在也就剩下三十人不到了。但因为他们在过去的日子里,护着郭家村和烘炉村的老少。两个村的人心还是向着他们。
傍晚时分,郭家的四五个小娃娃,拿着今天学习写字的竹片儿,从学校一阵风似的跑回家。
大哥六岁的女儿郭文英,一路跑到三叔的屋里,她和三叔郭立德关系最好,小手里面紧紧的握着竹片儿,她要给三叔看看她写的字。
这是一片稻草柑子搭建的简易窝棚,因为竹楼还有些时日才能建好。
“三叔,三叔,偶会写字咯”,还在屋外隔着麻布帘,小文英就叫起来,然后脱了草鞋,掀开布帘就要进去,抬着小脏脚就要进去。结果看见三叔坐着,二叔正在给三叔换药。她有点怕二叔,立马老实了,弱弱地说:“二叔好”。
郭立行正在给老三的肩膀上换药,这箭伤是战川射的,当时这一箭射穿了肩膀,到现在还没好透。也没看小丫头,“去洗脚,才准进来!”,二叔严肃道。
小丫头,立马跑去打水洗脚去了。
“二哥,小孩子,没关系啦!”,郭立德笑着道。
“我郭家,再苦,家教不能丢,你不能惯着她”,然后狠狠地绑了一下绷带,让郭立德龇牙咧嘴好一阵。
这时候小丫头再次跑了进来,初冬水已经寒了,清水洗过的小脚冻的有些发红,干干净净地站在茅屋的竹片地板上。
她拿出三个竹片儿,放在两个叔叔面前,忽闪着大眼睛,得意的说:“我会写字咯,看。。。这是天,这是地,这是人。。。”
小丫头得意的在二人面前显摆了好一阵才走,去吃晚饭了。
小丫头一走,茅屋内突然就安静了,两兄弟正襟危坐的看着面前的三个竹片儿。
“他真的教所有小孩读书?还不分男女?”,郭老三喃喃道。
郭老二陡然起身,一身白衣英姿焕发,掀开门帘让村人叫来一个大孩子,问了下今日所学。
“不是诗词歌赋,不是孔孟之道,他们在教杂学,三个村的孩子的待遇也是一样的!没有区别。”郭老三说到。
郭老二叹息了一声,“这是乱世最该学的东西!这是对的,在乱世学仁义和诗词有何用?”
“他们杀了大哥!”,老三怒气冲冲地说道。
“我知道,老大死在他们手上。”,郭立行皱着眉说道,“但他们给了郭家村一条活路!否则,我们就会像现在的青竹寨一样被官兵围了去。”
老三低头不语,他们两周前接到清河村的消息。青竹寨首先抢劫的寒山村,由于有准备,山匪遇到了村民的拼死抵抗,战况惨烈。虽然最后攻进了村子,将寒山村满村屠净,可在最后时刻寒山村的里正烧了自己村子的粮仓和自己一家老小。青竹寨这次不但没抢到粮食,还折损了三十几人。继续去攻打高家寨,路上却遇到了官兵,被堵回了山里,现在已经被围了山寨。没有粮食,青竹寨那班畜牲活不了多久!
“我看了,清河村和我们的粮食分配,是一样的。换了你,老三,你会一视同仁吗?”,郭家二哥问道。
“难!”,老三诚实的回答道。
“现在,谁的粮食都不多!你觉得如果是我们,我们会提供孩子们教育和吃食吗?”,二哥继续问道。
“不会,他们是不是傻的,教所有小孩子读书?有啥用,又不是世家,能封侯拜相?”,老三继续冷嘲热讽。
“如果,这些孩子长大了,都能识文断字,都懂木工铁做,都懂兵法战阵,你说这个村庄有没有前途?”,二哥的眉头展开来,他想明白了一些问题,“袁先生不是晕了,他在谋划十年以后的事情。”
“十年?”,郭家三哥有些吃惊,“他想得了那么远?”
“以前,我以为他们要吃了我们,所以处处提防,除了第一次见面客套了一番,也没有正式去和袁先生谈过。两日前,袁先生亲自过来交代要给孩童们上课,我也没当真。但他做了,我以前想做而没做的事情,这就说明他本事比我们强,想的比我们远。我们该去见见袁先生,聊一聊,看看他要把这些人带去哪里?”,郭家二哥展身而起。
老三想了想,“大哥带我们造反,本来也就是想有条活路!他不在了,我也想知道现在这样是不是活路?是要看看他怎么想!罢了,我随二哥去”。
冬寒,风冷,凉月悬天外,先生住处灯火飘然。
这一夜,三碗清水,四卷竹简,五六个问题,交浅而言深,尽到天亮方止。
至此,三村齐心,合力所向,势如破竹。
但北地连年战乱,族人死伤惨重,继续留在北方恐有灭族的风险。大约一百年前,郭家的老祖宗因为得罪了世家,为了求个活路,冒死带着族人一路南迁。最后在现在郭家村的所在地落了脚。直到现在的族谱里还写着,离开洛阳城的时候,家族还有两百余人,可到了衡阳郡落脚的时候,活着的不到二十余人,那是一条布满血和泪的迁移路。
郭家村就是以郭家为主体,后来又收留了很多山民和逃难的北方人组成的村庄。
现在的郭家村的人口,郭家大约占四层,其他姓氏占六层,但里正一直是由郭家的长房担任的。
这一代郭家的长房生了三个儿子,个个勇武聪慧。老大叫郭立言,为人正直,喜武,为人侠义,常救济村里贫苦,后从军当过征北军骑校尉;老二叫郭立行,读书最多,善弓箭,明义理,长年帮助父亲管理村务;老三叫郭立德,性格像大哥,刀枪棍棒样样精通,诗词歌赋被二哥逼着也学过不少,但年轻冲动。
经过一年多动乱,本来六十几口的郭家人,现在也就剩下三十人不到了。但因为他们在过去的日子里,护着郭家村和烘炉村的老少。两个村的人心还是向着他们。
傍晚时分,郭家的四五个小娃娃,拿着今天学习写字的竹片儿,从学校一阵风似的跑回家。
大哥六岁的女儿郭文英,一路跑到三叔的屋里,她和三叔郭立德关系最好,小手里面紧紧的握着竹片儿,她要给三叔看看她写的字。
这是一片稻草柑子搭建的简易窝棚,因为竹楼还有些时日才能建好。
“三叔,三叔,偶会写字咯”,还在屋外隔着麻布帘,小文英就叫起来,然后脱了草鞋,掀开布帘就要进去,抬着小脏脚就要进去。结果看见三叔坐着,二叔正在给三叔换药。她有点怕二叔,立马老实了,弱弱地说:“二叔好”。
郭立行正在给老三的肩膀上换药,这箭伤是战川射的,当时这一箭射穿了肩膀,到现在还没好透。也没看小丫头,“去洗脚,才准进来!”,二叔严肃道。
小丫头,立马跑去打水洗脚去了。
“二哥,小孩子,没关系啦!”,郭立德笑着道。
“我郭家,再苦,家教不能丢,你不能惯着她”,然后狠狠地绑了一下绷带,让郭立德龇牙咧嘴好一阵。
这时候小丫头再次跑了进来,初冬水已经寒了,清水洗过的小脚冻的有些发红,干干净净地站在茅屋的竹片地板上。
她拿出三个竹片儿,放在两个叔叔面前,忽闪着大眼睛,得意的说:“我会写字咯,看。。。这是天,这是地,这是人。。。”
小丫头得意的在二人面前显摆了好一阵才走,去吃晚饭了。
小丫头一走,茅屋内突然就安静了,两兄弟正襟危坐的看着面前的三个竹片儿。
“他真的教所有小孩读书?还不分男女?”,郭老三喃喃道。
郭老二陡然起身,一身白衣英姿焕发,掀开门帘让村人叫来一个大孩子,问了下今日所学。
“不是诗词歌赋,不是孔孟之道,他们在教杂学,三个村的孩子的待遇也是一样的!没有区别。”郭老三说到。
郭老二叹息了一声,“这是乱世最该学的东西!这是对的,在乱世学仁义和诗词有何用?”
“他们杀了大哥!”,老三怒气冲冲地说道。
“我知道,老大死在他们手上。”,郭立行皱着眉说道,“但他们给了郭家村一条活路!否则,我们就会像现在的青竹寨一样被官兵围了去。”
老三低头不语,他们两周前接到清河村的消息。青竹寨首先抢劫的寒山村,由于有准备,山匪遇到了村民的拼死抵抗,战况惨烈。虽然最后攻进了村子,将寒山村满村屠净,可在最后时刻寒山村的里正烧了自己村子的粮仓和自己一家老小。青竹寨这次不但没抢到粮食,还折损了三十几人。继续去攻打高家寨,路上却遇到了官兵,被堵回了山里,现在已经被围了山寨。没有粮食,青竹寨那班畜牲活不了多久!
“我看了,清河村和我们的粮食分配,是一样的。换了你,老三,你会一视同仁吗?”,郭家二哥问道。
“难!”,老三诚实的回答道。
“现在,谁的粮食都不多!你觉得如果是我们,我们会提供孩子们教育和吃食吗?”,二哥继续问道。
“不会,他们是不是傻的,教所有小孩子读书?有啥用,又不是世家,能封侯拜相?”,老三继续冷嘲热讽。
“如果,这些孩子长大了,都能识文断字,都懂木工铁做,都懂兵法战阵,你说这个村庄有没有前途?”,二哥的眉头展开来,他想明白了一些问题,“袁先生不是晕了,他在谋划十年以后的事情。”
“十年?”,郭家三哥有些吃惊,“他想得了那么远?”
“以前,我以为他们要吃了我们,所以处处提防,除了第一次见面客套了一番,也没有正式去和袁先生谈过。两日前,袁先生亲自过来交代要给孩童们上课,我也没当真。但他做了,我以前想做而没做的事情,这就说明他本事比我们强,想的比我们远。我们该去见见袁先生,聊一聊,看看他要把这些人带去哪里?”,郭家二哥展身而起。
老三想了想,“大哥带我们造反,本来也就是想有条活路!他不在了,我也想知道现在这样是不是活路?是要看看他怎么想!罢了,我随二哥去”。
冬寒,风冷,凉月悬天外,先生住处灯火飘然。
这一夜,三碗清水,四卷竹简,五六个问题,交浅而言深,尽到天亮方止。
至此,三村齐心,合力所向,势如破竹。
言情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