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六章 金莲心甜
武松心中一动。
此时,天下没有人知道,全天下最厉害的三大奇书,有两本就在他的身上。诸如意拳拳谱这种名不见经传的东西,他自然根本不放在眼里。
可是,他却想到了两点。
一点就是根据前世依稀的记忆,他知道后世中华武术中有一门很有名很厉害的拳术,就是形意拳。而这形意拳,据说是脱胎于心意拳。而心意拳,又据说是岳飞亲自所创。那么,这意拳和心意拳之间,会不会有什么联系呢?
作为武道之人,武松自然难免有些好奇。
再一点,就是刚才来的路上,潘金莲说过,她其实也想学一点武功。虽然,潘金莲学武功,这听起来很突兀,但因为武松是习武之人,潘金莲想和他多一点共同语言,或者想多一点自保能力不要老让武松操心,这都是可以理解的原由。
从刚才师兄弟两人的打斗来看,这意拳似乎也算不上是特别精深的功夫,但是,看那灵活轻便的动作,有些招式倒是适合潘金莲学来,作为女子防身术的。
不过,这些念头也只是转了一下而已,武松自然不会因此就接受拳谱。不过,对于“师兄”的知恩图报,他还是有几分好感,便回头对“师兄”道:“不必了。这拳谱是你师傅留给你的,你当好好保管认真学习才是,怎么可以随便送人?”
“师兄”已经用完好的一只手,把拳谱捡起来,郑重地对武松道:“好汉有所不知,我师傅去世前把这拳谱留给我,其实也确实是出于无奈,因我资质愚钝,师傅断言我无法把意拳发扬光大,拳谱在我手里就是糟蹋了。只是,师傅也绝不愿拳谱落入师弟之手,担心的就是师弟得到拳谱之后,会变本加厉,误入歧途,那也会坏了意拳的名声,同样是糟蹋了意拳!”
武松道:“这毕竟是你们师门自己的事情!”
“师兄”道:“好汉且听我说。正因为师傅他老人家知道我和师弟都有不足,拳谱放在谁手里都是糟蹋,因此临死都不放心,最后叹口气说,意拳拳谱,既要德者居之,又要能者居之,我师兄弟德能皆有不足,因此师傅说,若是今后遇到德能兼备的人,可以把这拳谱传给他,只要对方不糟蹋了意拳就行!”
听到这里,武松不禁对这个已经去世的“师傅”有了几分敬意。此人虽然收了两个不怎么成器的徒弟,算是失败,却也不自私,心胸倒也开阔。
“师兄”又道:“好汉武功远远胜于我们师兄弟,刚才又见义而为,临得不取,看得出就是师傅所说得德能兼备的大侠。所以,我就斗胆,把师傅的这本拳谱,送给好汉了!”
他这举动,看似有些突兀,但围观众人也都能理解。
一方面,他的师傅有言在先,他这样做本身也是在遵从师命。
另一方面,他的武功不如“师弟”,现在又废了一只手,这本拳谱,无论如何他都保留不住了。放在身上,反而可能给自己遭来更多麻烦。
与其今后再被别人夺去,不如现在就送给武松,一报救命之恩,二来也算是所托宜人。
而且,他当着这么多围观者的面,大庭广众之下把拳谱送给武松,也就相当于是宣告,拳谱已经不在他身上,他也就用不着“怀璧其罪”,再遭别人侵扰了。
武松略微思考了一下,向“师兄”道:“如此,却之不恭,多谢!”便接过了那本拳谱。
他有《达摩心经》和《司徒遗书》这样的传世奇书,这本拳谱在他眼里真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东西。
不过,如果拳谱真的与后来大名鼎鼎、浩气千古的岳飞有关,那就值得留意了。
更何况,这拳谱,确实不宜被“师弟”这种邪恶歹毒的小人得手。
武松拿走了拳谱,“师兄”似乎如释重负,“师弟”的目光怨毒,却敢怒不敢言。
拿到拳谱,自然要多了解一些相关的背景。“师兄”告诉武松,他的师傅其实是个俗家道人,据说是因为长期上山采药炼丹,与禽兽为伍,观察禽兽习性动作,结合道家哲理,悟出了这套“意拳”。师傅的武功很高,几乎从来没有在别人手里败过,当然,这也与师傅清静自守、很少与人斗争有关。
师傅平日忙于修道炼丹,因此并没有广招弟子,只收了他们师兄弟两人,最后却发现两人都不是传承衣钵的最佳人选,只得遗憾离去。师傅生前曾说,对于意拳,“师兄”限于资质,领悟了不到三成;“师弟”练武资质好些,但心性不佳,不符合意拳道家意境,因此也只能说刚刚领悟到了一半,还有一半与人的心性有关,“师弟”是很难真正领悟到的。
师傅外号空道人,而“师兄”名叫向问天。至于“师弟”叫什么,武松懒得去理。
武松见向问天虽然武功不济,资质一般,但本性还不是太坏,因此,接过拳谱之后,还是向他表示了感谢,并希望今后能够去拜祭一下空道人这位能够自创一门武功的高人。
天色已晚,旅途疲惫,武松拿了拳谱,便和潘金莲回到了旅馆。
此时,天下没有人知道,全天下最厉害的三大奇书,有两本就在他的身上。诸如意拳拳谱这种名不见经传的东西,他自然根本不放在眼里。
可是,他却想到了两点。
一点就是根据前世依稀的记忆,他知道后世中华武术中有一门很有名很厉害的拳术,就是形意拳。而这形意拳,据说是脱胎于心意拳。而心意拳,又据说是岳飞亲自所创。那么,这意拳和心意拳之间,会不会有什么联系呢?
作为武道之人,武松自然难免有些好奇。
再一点,就是刚才来的路上,潘金莲说过,她其实也想学一点武功。虽然,潘金莲学武功,这听起来很突兀,但因为武松是习武之人,潘金莲想和他多一点共同语言,或者想多一点自保能力不要老让武松操心,这都是可以理解的原由。
从刚才师兄弟两人的打斗来看,这意拳似乎也算不上是特别精深的功夫,但是,看那灵活轻便的动作,有些招式倒是适合潘金莲学来,作为女子防身术的。
不过,这些念头也只是转了一下而已,武松自然不会因此就接受拳谱。不过,对于“师兄”的知恩图报,他还是有几分好感,便回头对“师兄”道:“不必了。这拳谱是你师傅留给你的,你当好好保管认真学习才是,怎么可以随便送人?”
“师兄”已经用完好的一只手,把拳谱捡起来,郑重地对武松道:“好汉有所不知,我师傅去世前把这拳谱留给我,其实也确实是出于无奈,因我资质愚钝,师傅断言我无法把意拳发扬光大,拳谱在我手里就是糟蹋了。只是,师傅也绝不愿拳谱落入师弟之手,担心的就是师弟得到拳谱之后,会变本加厉,误入歧途,那也会坏了意拳的名声,同样是糟蹋了意拳!”
武松道:“这毕竟是你们师门自己的事情!”
“师兄”道:“好汉且听我说。正因为师傅他老人家知道我和师弟都有不足,拳谱放在谁手里都是糟蹋,因此临死都不放心,最后叹口气说,意拳拳谱,既要德者居之,又要能者居之,我师兄弟德能皆有不足,因此师傅说,若是今后遇到德能兼备的人,可以把这拳谱传给他,只要对方不糟蹋了意拳就行!”
听到这里,武松不禁对这个已经去世的“师傅”有了几分敬意。此人虽然收了两个不怎么成器的徒弟,算是失败,却也不自私,心胸倒也开阔。
“师兄”又道:“好汉武功远远胜于我们师兄弟,刚才又见义而为,临得不取,看得出就是师傅所说得德能兼备的大侠。所以,我就斗胆,把师傅的这本拳谱,送给好汉了!”
他这举动,看似有些突兀,但围观众人也都能理解。
一方面,他的师傅有言在先,他这样做本身也是在遵从师命。
另一方面,他的武功不如“师弟”,现在又废了一只手,这本拳谱,无论如何他都保留不住了。放在身上,反而可能给自己遭来更多麻烦。
与其今后再被别人夺去,不如现在就送给武松,一报救命之恩,二来也算是所托宜人。
而且,他当着这么多围观者的面,大庭广众之下把拳谱送给武松,也就相当于是宣告,拳谱已经不在他身上,他也就用不着“怀璧其罪”,再遭别人侵扰了。
武松略微思考了一下,向“师兄”道:“如此,却之不恭,多谢!”便接过了那本拳谱。
他有《达摩心经》和《司徒遗书》这样的传世奇书,这本拳谱在他眼里真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东西。
不过,如果拳谱真的与后来大名鼎鼎、浩气千古的岳飞有关,那就值得留意了。
更何况,这拳谱,确实不宜被“师弟”这种邪恶歹毒的小人得手。
武松拿走了拳谱,“师兄”似乎如释重负,“师弟”的目光怨毒,却敢怒不敢言。
拿到拳谱,自然要多了解一些相关的背景。“师兄”告诉武松,他的师傅其实是个俗家道人,据说是因为长期上山采药炼丹,与禽兽为伍,观察禽兽习性动作,结合道家哲理,悟出了这套“意拳”。师傅的武功很高,几乎从来没有在别人手里败过,当然,这也与师傅清静自守、很少与人斗争有关。
师傅平日忙于修道炼丹,因此并没有广招弟子,只收了他们师兄弟两人,最后却发现两人都不是传承衣钵的最佳人选,只得遗憾离去。师傅生前曾说,对于意拳,“师兄”限于资质,领悟了不到三成;“师弟”练武资质好些,但心性不佳,不符合意拳道家意境,因此也只能说刚刚领悟到了一半,还有一半与人的心性有关,“师弟”是很难真正领悟到的。
师傅外号空道人,而“师兄”名叫向问天。至于“师弟”叫什么,武松懒得去理。
武松见向问天虽然武功不济,资质一般,但本性还不是太坏,因此,接过拳谱之后,还是向他表示了感谢,并希望今后能够去拜祭一下空道人这位能够自创一门武功的高人。
天色已晚,旅途疲惫,武松拿了拳谱,便和潘金莲回到了旅馆。
言情推荐阅读:
武松要救潘金莲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爬书网只为原作者无罪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无罪并收藏武松要救潘金莲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