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一三章 算计皇帝
原来,
自那日凤府夜宴,柳下薇以“给成玦下毒”明志,句句言危局、声声诉真情,步步紧逼,直逼得晋王不得不点头同意,开始实施针对湘王的那一盘极计开始,两路人马便于暗中行动了起来。
第一路,当然是晋王的人马。
晋王身边的暗卫倾出,十二个时辰不间断地监视湘王的一举一动,同时还得联络朝臣以及周边军营将领,做着各种的准备,可谓忙得不亦乐乎。
好在晋王实力雄厚,党羽遍布;在短时间内,能够做到这些的人,天下恐也只有晋王了;这也是成玦诸番周折,不惜舍命,非拉晋王入局不可的原因之一。
第二路,则是宫中的人马。
此极计,既然是要炮制出六年前的太子谋反案来栽赃到如今的湘王头上,就必然会惊动皇帝,所以,若要此计成,还需“算计”皇帝一点,提前在宫中闹出些动静来。
这动静,便是柳下薇刚刚所说的“坏消息”:皇帝盛宠新晋的鹂妃,竟是疏懒了朝政,惹得朝臣们抱怨不休。
按说,皇帝向来寡恩,即使是对那些于深宫中陪伴了他多年的嫔妃们,也是少有封赏,如何就会将一名新入宫的女子直接封了妃?
而且,皇帝擅长玩弄权术,将皇权看得比天还重,又怎会因了一名妃子,竟是连朝政都给疏懒了?
如此,越发地令人觉得好奇了。这个鹂妃,究竟何许人也?
若要探究鹂妃是从哪里冒出来的,还需从近日来,皇帝的龙颜不悦说起。
自城门楼贪渎案起,牵连了他曾寄予厚望的皇子;随后又起了敌国谍者事件,牵连了他的心腹重臣;再是一场本该寻常的冠礼,竟伤了半座帝都的权贵们;另外,珉水漕运频频翻船,南境多地春旱成灾,北境边陲纷扰不断……可谓波澜四起,诸事连发。一时间,皇帝烦乱不堪、心绪不宁、寝食不安。
就在这个节点上,国子寺博士祭酒向辰子,突然得了一名滇南国绝色美女,献给了皇帝。
此女媚眼红唇,身软如水,自带奇香,颇具异域风情,且擅外族歌舞,尤其是跳舞时,浑身上下几乎每一寸肌肤都能自助跃动,直勾得观者眨不了眼睛。
皇帝一见倾心,随即龙心大悦,一曲未闭,便急不可耐地将其揽入怀中,抱上了龙榻。
一番云雨,龙腾九天;诸般烦恼,一泻千里。淫靡之声,浪灌整个皇城。
那场面、那动静,就连专职负责在龙榻旁边记录皇帝床第之事的小掖奴都给震惊得失了魂,硬是叫掖首姚丘给揪下去狠狠地斥责了一番,方才回神,却又接着失语,无意识地吐出了一句“此女,妖也”,然后,也不知为何,便无端地咽了气。
宫中死一个小掖奴,本是如同死了一只蚂蚁一般不值一提的小事,但是他死的原因,那可就是另一番风云了。
皇城诡谲,向来是无风也能起三尺浪,何况是这有根有据有人命为证。一时间,各种版本的春宫秘事轮番席卷,淫词秽句下流字眼儿满天飞,宫女掖奴们小声说大声笑,宫中人人皆被挑逗得终日面色酡然。
为平流言,姚丘以重典整饬宫闱,将几名迎风而上、借机大搞假凤虚凰的掖奴与宫女,当众杖杀。
那鲜血流过宫阶,确实震慑住了满皇城的宫人。
但是,姚丘管得住宫人,却管不得宫里的妃嫔们。
几名数年得不到雨露滋润的娘娘们,醋意大发,揪住小掖奴临终前那句“此女,妖也”,四处撺掇滋事,扯出妲己、褒姒,大做“妖女祸国”的文章,更是联络朝臣奏本谏言,企图将那独得圣宠的外邦妖女除之而后快。
不想,受了委屈的外邦妖女,随随便便洒了几滴香泪,便惑出皇帝一道圣令,以“善妒”的罪名,将几名挑事儿的妃嫔直接打入了冷宫;至于那些被妃嫔们撺掇着奏本谏言的朝臣,也都获了“犯上”的罪名,被投进了大狱。
不仅如此,皇帝为博那外邦妖女欢心,更是破格封其为鹂妃。
前朝后宫,一片哗然。
皇帝不以为意,照旧夜夜笙歌,浪笑床帏,有时流连于美人裙下,连续几日不上早朝也是有的。
对此,朝臣们虽然是颇有微词,可是看看那几位已然身陷囹圄的先驱们,也都不敢再多言了,只得到折杏苑里,酌上几杯闷酒,发上一通牢骚,再于脑中臆想着只可皇帝专享的妖妃,将压于身下的小娘子们作为替身,泻一泻那满腹的憋屈之火。
牢骚一多,内容集中到一起,便有一个出现次数最多的人名,浮出了水面,那便是这件事的始作俑者,向皇帝进献异族美人的国子寺博士祭酒,向辰子。
于是乎,所有不敢在皇帝面前说话的“正义之师”们,齐刷刷地全将矛头指向了向辰子,都说他此举乃是,淫乱宫闱、欺君祸国,伦常尽失、愧为人臣,简直就是枉读圣贤书。
照常理来说,一名饱读诗书的清高文人,如此这般被千夫所指、冠以淫乱之名,早该自刎以谢天下了,可人家向辰子,作为永成王朝排名第一的文人,根本就不将此事放在心上,反倒大言不惭地回应道“臣下获至宝,自当献于君上。君何以待之,岂容尔等置喙?”
言下之意,美人,我已经献出去了;如何宠幸,那是皇帝的事。你们找我叨叨有何用?有本事,就让皇帝下旨杀了我呀。
真真是一副我就喜欢看你们瞧我不顺眼又弄不死我的嘴脸。
这哪里是文人,分明就是流氓也!
众人恨得牙痒痒,可也确实是拿他无可奈何。一方面,皇帝此时正得意于他进献的美人,恩赏还来不及,又怎会降罪于他?另一方面,他可是湘王身边的第一谋士,谁敢轻易得罪?再说了,此番进献美人,究竟是他本意,还是湘王之意,值得深思……
如此,宫中这一番动静,不算大也不算小,却是扑朔迷离,搅得人人心里别扭。
可无论如何,宫中的这一番动静,怎么看都跟滕王成玦扯不上半角银子的关系,他为何会因此在折杏苑里笑得风月飘摇?他又能从这件事里得到什么?
此人就如夜行之蛇,行事素来阴微不显,谁也猜不到他曾在暗中做过什么、又是为何而做。
不过,虽猜不到他的意图,但他的行迹却是可以丝毫无遗漏地被记录下来——“午时三刻至未时七刻,滕王在折杏苑花魁娘子柳下薇的香阁里呆了一个半时辰,听琴一曲,饮酒两壶,调笑三声……”
没错,正是公输鱼的眼睛小队在事无巨细地记录着滕王的吃喝拉撒。
听了如斯汇报,公输鱼露出了一丝颇为玩味的笑:有意思。
言情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