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章 借粮
就知道李逢春在土匪山上待着很难受,那里毕竟是土匪窝子。土匪们的生活习惯与正常人压根就不一样。他们整体看来就是一群好吃懒做的人,平时他们不需要劳动,就知道吃吃喝喝。把钱花光了,他们就开始继续抢劫。
不过每一个行当都有行规。
也不是所有时候都需要他们主动去抢。比如一些镖局,他们路过白帽山的时候,会上山拜山。其实也给不了太多钱,用他们行里的话说,钱可以小给,但面子必须大给。
有些商人也效仿镖局,他们路过这里的时候,首先上山给土匪们送钱上去。只要土匪们觉得很有面子,就不会抢劫他们。可是最近没有镖局和商人过来拜山,因此白帽山的土匪们就快断炊了。
“为了招安,我们也不能饿死吧?”陈雄在聚义大厅上发牢骚:“总之我们队伍已经快没粮了。如果大当家的有粮,就分给我们一点。否则我们就要想办法出去捞生意做。”
楚小九刚当上山大王没几天,很显然她还不能完全掌握这帮家伙。除了陈雄,还有张当,仇犷,他们四个组成聚义堂,四把金交椅。号称聚义堂四杰。如今楚小九成了老大,她必须考虑山寨里四十个人的吃饭问题。
陈雄现在提出要求,楚小九必须给出对策。
可是楚小九想了半天,她也没什么好办法,最后说了一句:“那好吧,你们下山去办事。记住不要闹出人命来。否则将来我们对武衙也不好交代。其实我们需要的时间并不长。牛二要求明年二月二聚集。也就是说还有两个多月呗。我们的粮食只要够两个多月就行了。最近兄弟们就别喝酒了。喝酒实在是太费钱。”
“不喝酒?”陈雄摇了摇头:“不喝酒还当什么山匪?连酒都喝不起了,那也太穷了些。”
楚小九冷着脸道:“二当家的,如果你觉得招安不靠谱的话,你就继续胡作非为。到时候别怪我不带着你一起。希望你好自为之。”
李逢春发现陈雄、张当、仇犷这三个人根本不服楚小九,而且他们对楚小九的招安计划也并不信任。当然,究其原因还是土匪信不过捕快。据说之前发生过不愉快的事。双方之间,都缺乏最基本的信任。唯独楚小九的招安之心最重,可她现在显得孤掌难鸣。如果不是李逢春一直支持她,她或许也会变卦。
聚义厅开大会结束,楚小九垂头丧气地坐在屋里。李逢春坐在一旁,不知道说些什么好。
楚小九道:“其实我们九队也快没粮食吃了。你说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李逢春道:“武衙给我们投诚的机会。这种情况下太恶毒的事我们不能做。陈雄他们今天出去抢劫,将来他们一定会受到报应的。我已经考虑过了,总不能让弟兄们饿死。而我们又不能抢劫。”
楚小九耸耸肩:“那怎么办?”
李逢春道:“不偷不抢,我们去借。”
“借?”楚小九苦笑:“谁能把粮食借给山匪?”
李逢春道:“求他们肯定是不行,我们就直接抢,然后打下欠条。将来接受招安之后,我们再根据欠条还回去。虽然这样做也不合法,但最起码像那么回事。”
楚小九一笑道:“那好吧,我们去借。可是我们去哪借?”
“林家村。”
为了弄到吃的,山匪们什么事儿都干得出来。虽然楚小九对喽啰们说,我们是下山借粮,可在喽啰们心中,他们就是去抢。这其中有人就不太满意了,他们说,兔子不吃窝边草,我们不能抢劫附近村庄,那样做对不起土匪的行规。可楚小九却明确地说:“我们是借,将来是要还的。”
经过一阵激烈讨论,最后楚小九道:“我不跟你们争辩了。我就问你们,到底跟不跟我一起去。愿意跟我走的,就有饭吃。不愿意跟我走的就饿肚子。”
谁能扛得住饿肚子呢,于是山匪们后来都同意了。
“出发!”
楚小九一声令下,一共九个人向山下走去。向前面望去,陈雄他们也带着人下山,不过他们却直接去了小道,打算在那边抢劫。走到一半的时候,楚小九的队伍向东边拐,去了林家村。
其实陈雄的人也发现了楚小九的动向,并且报告陈雄,他们九队也去拉粮了,不过他们却去了林家村方向。当时陈雄一脑子浆糊。大家都知道当山匪的规矩。正所谓好狗护三邻,好汉护三村。山匪们通常是不祸害附近村落的。不过当时陈雄也没多想,也没去阻拦楚小九。
楚小九带着人直接找到林家村的亭长。
亭长是个六十多岁的老头子。他自然认识楚小九,冷着脸问:“你们找我干什么?”
楚小九道:“我们没粮食吃了,我想跟亭长商量商量,能不能让村民们给我们弄些粮食。我们也不要太多,就两个月的。”
亭长一瞪眼:“什么?你们想抢我们的粮食?你当我们林家村的爷们都是孬种吗?”
楚小九道:“老亭长别生气。我这是来借粮,不是抢粮食。这样说吧,如果哪家借给我们一百斤,两个月以后,我还给他家一百一十斤。你看如何?”
亭长捋了捋胡子:“土匪跟村民借粮?这事儿我可是闻所未闻。”
楚小九道:“好了老亭长。其实我们一共才九个人。你说吧,九个人两个月能吃多少?其实也没多少。林家村一百户人家,每家拿出十斤粮食就够了。我一准还给你们。”
亭长眯了眯眼睛:“我凭什么相信你们?如果到时候你们不还,我如何向村民交代?”
楚小九道:“我说老亭长,你办事能不能痛快一点?我们白帽山的土匪就这么没有信誉吗?自打我懂事开始,我们白帽山的土匪从来没祸害过林家村对吧。这么长时间,也算有交情了。我们九个人跟你们借两个月的粮食,不至于你这么婆婆妈妈的。”
老亭长琢磨了半天,最后还是心情沉重地同意了。
虽然说有“利息”,可是百姓们借粮的热情依然不高。最后只弄到六百斤粮食。楚小九认为,如果省着点吃,差不多也够用了,于是大家扛着粮袋回山。
言情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