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六章 有命收钱没命花
崇祯八年七月初,吴堡城粮店的杜老板来了个远房亲戚,姓黄,据说是山东东昌府富绅,因得罪了东昌府王公贵戚,只得变卖家产举家远迁。 没了田产,这黄老爷不知该如何营生,兵荒马乱的也不敢大量购置田产,干脆跑到吴堡城找亲戚杜老板学做买卖。
到了吴堡石城一看,这漫山遍野全是到处游荡的饥民,再一看北边,朝廷好大一块地盘刚被那姓秦的逆贼给占了去,不少富绅在延绥北部置的田产全都没了。
好家伙,老百姓都跑去当饥民了,没人种地了,富绅的好多地也没了,这粮价还不得疯涨?
于是,刚卖了家产兜里多得是银子的黄老板大手一挥:收粮。
那劲头粮店好几个身强力壮的伙计都拉不住。
粮店杜老板劝不住,只得任由他了。
满腔热情的黄老板迅速招募伙计青壮,并立即派人前往霞州、绥德州、延安府、庆阳府、关中平原甚至山西南部的平阳府等地,打着吴堡杜老板的名义四处活络购粮。
而且,黄老板财大气粗,加上运价之后,粮价还一律比行价高两成,有多少要多少。
陕中陕北晋南等地的粮商顿时炸开了锅。
要知道,再过两个月就要秋收了。
粮商们会在秋收的时候低价大肆收粮,这个时节粮价最低,粮商们几乎只收不出,进入冬天后开始慢慢放仓,粮价也开始慢慢上涨,临近过年粮价往往会奇高无比,到了四五月份部分地区会有春收,粮价会跌一些,紧接着又开始慢慢上涨,到七八月份粮价就会炒到最高点。
因为,每年的七八月份,北方地区很多百姓家里都没有余粮了。
这个时候,粮商们开始放仓,一是趁着价格高点大赚特赚,二是要在这段时间出手陈粮,腾出库房准备迎接秋收。
现在正是七月份,正是粮价最高点,也正是粮商们大肆放仓的时节。
前往吴堡的道路并不太平,主要是流民多,贼寇也多,以前很多粮商并不乐意运粮到那边,但在高两成的粮价诱惑下,粮商们都开始心动了。
而且黄老板不仅财大气粗,还很豪气,议价、立买卖契约便马上付三成定金,余下七成粮食到吴堡入仓之后当日付清。
最先吃到葡萄的是绥德州的粮商,因为绥德离吴堡只不到两日路程,绥德粮商尝试性地运了五百石粮到吴堡之后,黄老板便豪爽地将余下七成粮款全部付清,全是白花花的足银。
有了第一个便有第二个,延安、霞州、庆阳等陕北粮商陆续运粮而来,美滋滋地带着大批白花花的银子而归。
这下,关中平原和晋南平阳府甚至汾州一带的粮商坐不住了。
陕北的粮价一向比关中和晋南的粮价要高出不少,黄老板尚且能吃下那些粮食,关中和晋中的更要吃下了。
率先动作的是关中有名的大商号瑞林阁,短短三日时间便集结了上百艘大小船只,装载五千石粮沿渭河出关中,入黄河北上直奔吴堡。
瑞林阁的东家乃西安府高陵县汪赫仑,其人一向以胆大而闻名,当年逆贼秦川出娄烦铁锅时,关中及晋南一带的富商皆犹豫不前,生怕与逆贼扯上关系,也怕被那传闻中打家劫舍绑架勒索无恶不作的逆贼给霍霍了,唯独汪赫仑不怕,并亲自往娄烦走了一趟。
那一趟后,他就成了娄烦铁锅关中地区总代理了。
当时人们还不懂总代理这个词到底是何含义,直到一些关中富商前往娄烦想采办铁锅,却被告知关中商人只能跟瑞林阁采买后,人们才知道这词是何含义。
人们还知道,汪赫仑挣大发了。
娄烦铁锅在关中供不应求,上到王公贵族下到黎民百姓,无不想买一口好锅回去任由家中婆姨捣鼓。
毕竟这锅不仅牢固,还很薄,上热快,余热足,既耐用又能省下不少柴火。
铁锅价格一涨再涨,虽然朝廷很快封锁了娄烦商道,但汪赫仑在短短一年间便赚得盆满钵满,并使得瑞林阁一跃成为关中四大商号之一。
如今,汪赫仑又出手了。
关中平原的粮商立马紧跟而上,大大小小的船只由兴平、咸阳、武功、渭南等地鱼贯而出,四大商号的益祥号及万和商会也迅速调集船只,各运五千石粮前往吴堡。
很快,晋南平阳府一带的粮商船只也驶入了黄河,一时间黄河满江风帆船满为患,大大小小的运粮船只连绵百里,河西沿岸几处激流的纤夫先是乐得脸开花,很快又累如牛马,以至于远近的饥民纷纷赶来拉绳混饭,倒也暂时养活了好大一批人。
黄河以东三川河以北是秦川的地盘,三川河南岸有朝廷大军驻守,两河交汇处也汇集了大量朝廷大军的战船,粮商们倒还放心的下,但两河交汇处至吴堡这不足十里的黄河水路,却让他们走得提心吊胆,一路沿着西岸小心翼翼行船却又火燎火急,生怕对岸那个令人闻风丧胆的蟊贼突然渡江劫粮。
幸好诸大粮商给朝廷的领军将领一番打点,那将领便令其麾下战船在这段不足十里的水路来回巡视,为粮船保驾护航,岸上的兵马也在三川河作出进攻姿态,以牵制关帝军。
青龙渡堡和军渡堡的关帝军数量似乎不是很多,只顾着防备朝廷大军进攻,无暇渡江劫粮,也或许是因为秦川不在此处,关帝军的将领不敢擅自决断。
就这样,一艘艘满载粮食的船只驶进了吴堡码头。
起初,听闻黄老板要收粮的时候,曾金奎暴跳如雷,立马率兵前往粮店逼迫黄老板停止购粮,以免数量庞大的陕北饥民听闻吴堡有粮,而一窝蜂涌到吴堡。
届时,他麾下那一千多兵马恐怕要忙得昏头转向,砍人头都砍不过来,万一有饥民趁乱抢夺粮船并渡过对岸,他麻烦可就大了,甚至有流寇混入饥民当中,趁乱攻打吴堡城的话,他十个脑袋都不够掉。
可黄老板却是个犟头鸭,死都不肯停止收粮,两人争执不下,曾金奎怒而拔刀时,简国宁适时赶到了。
在简国宁的劝说下,黄老板决定拿出部分粮食,在吴堡以北二十里设粥棚,以免饥民涌至吴堡,曾金奎需派兵维持粥棚的秩序,且不得滥杀无辜。
曾金奎答应了,因为黄老板借简国宁去方便时塞给他五百两银子。
事情定下,黄老板在收到两批粮食共一千五百石的时候,就拿出三百石派人运到吴堡以北二十里设粥棚,曾金奎则派兵三百护送并在那维持粥棚秩序。
只两日时间,粥棚便汇集了上万饥民,而且仍有大量饥民由四面八方汇聚而来。
三百石粮煮粥,只够一万饥民吃不到十天,没过几天黄老板又大方地运了五百石粮过去。
果不其然,吴堡一个饥民都没有。
关中和晋南的粮船陆续驶入吴堡码头时,曾金奎很热情地又派了五百兵去码头维护秩序,甚至帮黄老板将粮食运进城内。
然后,曾金奎又找到黄老板表示他的大头兵有多么辛苦怎么的也得表示表示。
黄老板很豪爽,又给了他三百两银子。
曾金奎并不知道,这些银子他有命收却注定没命花。
到了吴堡石城一看,这漫山遍野全是到处游荡的饥民,再一看北边,朝廷好大一块地盘刚被那姓秦的逆贼给占了去,不少富绅在延绥北部置的田产全都没了。
好家伙,老百姓都跑去当饥民了,没人种地了,富绅的好多地也没了,这粮价还不得疯涨?
于是,刚卖了家产兜里多得是银子的黄老板大手一挥:收粮。
那劲头粮店好几个身强力壮的伙计都拉不住。
粮店杜老板劝不住,只得任由他了。
满腔热情的黄老板迅速招募伙计青壮,并立即派人前往霞州、绥德州、延安府、庆阳府、关中平原甚至山西南部的平阳府等地,打着吴堡杜老板的名义四处活络购粮。
而且,黄老板财大气粗,加上运价之后,粮价还一律比行价高两成,有多少要多少。
陕中陕北晋南等地的粮商顿时炸开了锅。
要知道,再过两个月就要秋收了。
粮商们会在秋收的时候低价大肆收粮,这个时节粮价最低,粮商们几乎只收不出,进入冬天后开始慢慢放仓,粮价也开始慢慢上涨,临近过年粮价往往会奇高无比,到了四五月份部分地区会有春收,粮价会跌一些,紧接着又开始慢慢上涨,到七八月份粮价就会炒到最高点。
因为,每年的七八月份,北方地区很多百姓家里都没有余粮了。
这个时候,粮商们开始放仓,一是趁着价格高点大赚特赚,二是要在这段时间出手陈粮,腾出库房准备迎接秋收。
现在正是七月份,正是粮价最高点,也正是粮商们大肆放仓的时节。
前往吴堡的道路并不太平,主要是流民多,贼寇也多,以前很多粮商并不乐意运粮到那边,但在高两成的粮价诱惑下,粮商们都开始心动了。
而且黄老板不仅财大气粗,还很豪气,议价、立买卖契约便马上付三成定金,余下七成粮食到吴堡入仓之后当日付清。
最先吃到葡萄的是绥德州的粮商,因为绥德离吴堡只不到两日路程,绥德粮商尝试性地运了五百石粮到吴堡之后,黄老板便豪爽地将余下七成粮款全部付清,全是白花花的足银。
有了第一个便有第二个,延安、霞州、庆阳等陕北粮商陆续运粮而来,美滋滋地带着大批白花花的银子而归。
这下,关中平原和晋南平阳府甚至汾州一带的粮商坐不住了。
陕北的粮价一向比关中和晋南的粮价要高出不少,黄老板尚且能吃下那些粮食,关中和晋中的更要吃下了。
率先动作的是关中有名的大商号瑞林阁,短短三日时间便集结了上百艘大小船只,装载五千石粮沿渭河出关中,入黄河北上直奔吴堡。
瑞林阁的东家乃西安府高陵县汪赫仑,其人一向以胆大而闻名,当年逆贼秦川出娄烦铁锅时,关中及晋南一带的富商皆犹豫不前,生怕与逆贼扯上关系,也怕被那传闻中打家劫舍绑架勒索无恶不作的逆贼给霍霍了,唯独汪赫仑不怕,并亲自往娄烦走了一趟。
那一趟后,他就成了娄烦铁锅关中地区总代理了。
当时人们还不懂总代理这个词到底是何含义,直到一些关中富商前往娄烦想采办铁锅,却被告知关中商人只能跟瑞林阁采买后,人们才知道这词是何含义。
人们还知道,汪赫仑挣大发了。
娄烦铁锅在关中供不应求,上到王公贵族下到黎民百姓,无不想买一口好锅回去任由家中婆姨捣鼓。
毕竟这锅不仅牢固,还很薄,上热快,余热足,既耐用又能省下不少柴火。
铁锅价格一涨再涨,虽然朝廷很快封锁了娄烦商道,但汪赫仑在短短一年间便赚得盆满钵满,并使得瑞林阁一跃成为关中四大商号之一。
如今,汪赫仑又出手了。
关中平原的粮商立马紧跟而上,大大小小的船只由兴平、咸阳、武功、渭南等地鱼贯而出,四大商号的益祥号及万和商会也迅速调集船只,各运五千石粮前往吴堡。
很快,晋南平阳府一带的粮商船只也驶入了黄河,一时间黄河满江风帆船满为患,大大小小的运粮船只连绵百里,河西沿岸几处激流的纤夫先是乐得脸开花,很快又累如牛马,以至于远近的饥民纷纷赶来拉绳混饭,倒也暂时养活了好大一批人。
黄河以东三川河以北是秦川的地盘,三川河南岸有朝廷大军驻守,两河交汇处也汇集了大量朝廷大军的战船,粮商们倒还放心的下,但两河交汇处至吴堡这不足十里的黄河水路,却让他们走得提心吊胆,一路沿着西岸小心翼翼行船却又火燎火急,生怕对岸那个令人闻风丧胆的蟊贼突然渡江劫粮。
幸好诸大粮商给朝廷的领军将领一番打点,那将领便令其麾下战船在这段不足十里的水路来回巡视,为粮船保驾护航,岸上的兵马也在三川河作出进攻姿态,以牵制关帝军。
青龙渡堡和军渡堡的关帝军数量似乎不是很多,只顾着防备朝廷大军进攻,无暇渡江劫粮,也或许是因为秦川不在此处,关帝军的将领不敢擅自决断。
就这样,一艘艘满载粮食的船只驶进了吴堡码头。
起初,听闻黄老板要收粮的时候,曾金奎暴跳如雷,立马率兵前往粮店逼迫黄老板停止购粮,以免数量庞大的陕北饥民听闻吴堡有粮,而一窝蜂涌到吴堡。
届时,他麾下那一千多兵马恐怕要忙得昏头转向,砍人头都砍不过来,万一有饥民趁乱抢夺粮船并渡过对岸,他麻烦可就大了,甚至有流寇混入饥民当中,趁乱攻打吴堡城的话,他十个脑袋都不够掉。
可黄老板却是个犟头鸭,死都不肯停止收粮,两人争执不下,曾金奎怒而拔刀时,简国宁适时赶到了。
在简国宁的劝说下,黄老板决定拿出部分粮食,在吴堡以北二十里设粥棚,以免饥民涌至吴堡,曾金奎需派兵维持粥棚的秩序,且不得滥杀无辜。
曾金奎答应了,因为黄老板借简国宁去方便时塞给他五百两银子。
事情定下,黄老板在收到两批粮食共一千五百石的时候,就拿出三百石派人运到吴堡以北二十里设粥棚,曾金奎则派兵三百护送并在那维持粥棚秩序。
只两日时间,粥棚便汇集了上万饥民,而且仍有大量饥民由四面八方汇聚而来。
三百石粮煮粥,只够一万饥民吃不到十天,没过几天黄老板又大方地运了五百石粮过去。
果不其然,吴堡一个饥民都没有。
关中和晋南的粮船陆续驶入吴堡码头时,曾金奎很热情地又派了五百兵去码头维护秩序,甚至帮黄老板将粮食运进城内。
然后,曾金奎又找到黄老板表示他的大头兵有多么辛苦怎么的也得表示表示。
黄老板很豪爽,又给了他三百两银子。
曾金奎并不知道,这些银子他有命收却注定没命花。
言情推荐阅读:
大明最狠一个山贼秦川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爬书网只为原作者无罪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无罪并收藏大明最狠一个山贼秦川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