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黑发须知勤学早
李星元自然不可能因为傍晚风雨交加,电闪雷鸣而睡不着,一觉睡到天亮,又是依旧早早地起床了去看《论语》了。夏日的天气就是如此的变幻莫测,昨日还是狂风暴雨,今天一早就又是一番好像什么都没有发生的风和日丽模样。
不一会儿就有人来给李清义带话,让他早些去县衙做事。
李星元不用想就知道定然是县城里因为昨天的暴风雨受了灾,今天县衙要出面救灾了。
早饭的时候孙旺说了出去打探的消息。
光是周围几条街就倒了十几间房子,现在已经死了三个人了,受伤的还有好一些。
周晴栀听了唏嘘不已,又担心去救灾的李清义发生什么意外。
李星元也很是担忧,没有想到实际情况比自己预想的还差。而且这还是在县城里面,如果这场暴雨波及到周围的村镇,情况可能是大大不妙啊!
不知道老家怎么样了,爷爷,奶奶他们有没有事。
可惜自己只是一个孩子,除了干着急什么都做不了。
吃了饭孙旺又去找孙员外家,将厨房屋顶被砸坏的事情说了,让他们来看看,该赔钱就赔钱。
孙员外家的管家带人过来,很是客气的道歉,说是让李清义一家受到惊吓了,然后很快将树枝拖走,把屋顶修好,并且还把厨房打扫干净。
这让周晴栀非常不好意思,拿了一吊钱请他们喝酒。
管家连连推辞道:“老爷说了,李文书能租我们的房子是我们的荣幸。现在这天灾让房子出了问题,我们自然是负责处理的。”
说完管家连连拱手带人离开了。
又过了一会儿周晴栀的父母过来看望。
周晴栀娘家在县城里开了一家中档酒楼,算是薄有家资。与李清义这个秀才算得上是门当户对了。
李清义傍晚时候才拖着疲惫的身躯回来,看见岳父岳母在家连忙拜见。
吃饭的时候李星元才知道今天县衙里的情况,总之是让李星元目瞪口呆。
县令第一时间居然不是派人救灾,而是请县城里的大户捐钱,捐粮共抗灾情。
县里的大户当然不可能轻易应允,如此扯皮半天才筹得一些钱粮,然后才派人救灾。
接下来几天李清义都是早出晚归,周晴栀也不让李星元出门。
李星元也只得在家继续看书练字。
不过还好李清义托人打探到老家双鱼村没有受到暴雨的灾害。
如此一个月时间匆匆过去,那天傍晚暴风雨的话题在人们生活中渐渐淡去。
死去的人已经被埋葬,倒塌的房屋已经被清理干净,活着的人继续生活。
一切仿佛都恢复了正常,或许多年以后还有人提起这场暴风雨,人们从记忆之中翻出的也可能只是风大,雨大,雷声大吧。
接下来一年时间李星元先是背完了《论语》,期间跟着李清义学习《诗经》。
虽然李清义在《诗经》上的一些讲解和李星元在上一世知道的有一些出入,但是李星元也没有提出来,反正先背下来再说。
习完《诗经》,李星元又背了《道德经》、《南华经》、《春秋》、《孙子兵法》等书,另外就是各种批注本。
如此两年时间匆匆过去,李星元将李清义书房的书翻了个遍,而且都背了下来,联系各种名家典籍,算得上是融会贯通了。
由于印刷和造纸技术的原因,现在的书都是很珍贵的,很多读书人买不起书都是抄书看的。
所以以李清义微薄的俸禄是无法买太多书给李星元看的,只得厚着脸皮去县衙里的同僚那里去借了。
李清义每本书也不好借得太久,于是准备好笔墨纸砚想要抄书。
已经五岁的李星元在一旁道:“爹爹,你一天这么忙,还是我来抄吧。我边看边抄,这样记起来更快一些。”
李清义也看过李星元在沙盘上练字,但是用毛笔在纸上写字和拿着木棍在沙子上画是完全不一样的。
现在听李星元这样说只当他是觉得好玩,于是将李星元抱到椅子上道:“好勒,让爹爹看看元元会写多少字了。”
李星元端正坐好将书和纸铺平,这才提起毛笔在纸上试了一下手感,然后将毛笔在砚台里蘸上墨。
李清义看到这里有些紧张,这本《玄平策》比较珍贵,是他从主薄那里借来的。
如果被李星元一不小心用墨弄污了,还书的时候被主薄埋怨不说,今后自己再想在县衙里借书就难了。
李清义正在犹豫要不要让李星元停下来,就见李星元已经落笔了。
漆黑的墨落在雪白的纸上,沿着笔尖勾勒出美妙的轨迹。
李星元一口气写了七个字停下来端详一番。
果然还是年幼体弱,这楷书只有上一世的五分水平。
李清义看着李星元的字心中震惊万分。虽然不知道李星元用的什么字体,但是这七个字在自己看来无论结构和笔画都妙不可言。
李清义即便不是很懂书法,但看着字就觉得比县里的教谕写得好。
“元元,你这……”李清义一时间不知道说什么了。
李清义心里已经开始在想要不要让李星元专心书法,这样以后即便是科举的路子走不通,当一个书法家也是有机会做官的。
李星元自然猜到李清义被自己这一手《灵飞经》的字体给镇住了,不过还是不动声色地道:“我在练字的时候慢慢发现这样写要好看一些。”
自创字体?这世间果然有人生而知之!
在这许多无法解释的事情就冠以神鬼传说的年代,李清义震惊一下也就没那么奇怪了。
李清义轻咳一下道:“那你要勤学苦练,不要辜负了上天给你的天赋。”
“知道了。”
听到李星元的回答,李清义有些汗颜,自己这个大人在读书练字上,还没有李星元这个孩子刻苦。
李星元每抄完一页书就要休息一会儿,不然手腕酸痛,写出的字就会变形。
李星元抄书不追求速度,一是背书,二是练字。
如此用了七天时间李星元抄录了这本书,让李清义帮忙将原本还回去。
这本书一共也就一万两千多字,现在人著书讲究微言大义。一般的书大多也就一万字左右,毕竟没有人按字数给他们稿费。
而有些书即便是一万字不到,也可能要让作者呕心沥血数十年去创作和不停地修改。就像左思以十载写就一万余字的《三都赋》,写成之时引得世人纷纷传抄,使得洛阳纸贵。
晚上李清义在卧室里拿着李星元抄写的书稿检查,看完良久无言。
周晴栀奇怪地问:“怎么了?可是元元抄错了?”
李清义回过神来,摇了摇头道:“七天抄完一万两千余字,通篇没有一处涂抹修改,字迹没有出现一丝潦草。我不如他啊!”
周晴栀更奇怪了:“这还不好?”
李清义看了妻子一眼,愁眉苦脸道:“这让我以后怎么在元元面前摆起当爹的架子教育他!”
周晴栀没好气道:“元元聪明又懂事还用得着你教育?明年又要乡试了,你自己倒是好好用功读书才是。”
李清义无奈叹息道:“知道了,我已经托人帮我寻些诗集来揣摩了。”
不一会儿就有人来给李清义带话,让他早些去县衙做事。
李星元不用想就知道定然是县城里因为昨天的暴风雨受了灾,今天县衙要出面救灾了。
早饭的时候孙旺说了出去打探的消息。
光是周围几条街就倒了十几间房子,现在已经死了三个人了,受伤的还有好一些。
周晴栀听了唏嘘不已,又担心去救灾的李清义发生什么意外。
李星元也很是担忧,没有想到实际情况比自己预想的还差。而且这还是在县城里面,如果这场暴雨波及到周围的村镇,情况可能是大大不妙啊!
不知道老家怎么样了,爷爷,奶奶他们有没有事。
可惜自己只是一个孩子,除了干着急什么都做不了。
吃了饭孙旺又去找孙员外家,将厨房屋顶被砸坏的事情说了,让他们来看看,该赔钱就赔钱。
孙员外家的管家带人过来,很是客气的道歉,说是让李清义一家受到惊吓了,然后很快将树枝拖走,把屋顶修好,并且还把厨房打扫干净。
这让周晴栀非常不好意思,拿了一吊钱请他们喝酒。
管家连连推辞道:“老爷说了,李文书能租我们的房子是我们的荣幸。现在这天灾让房子出了问题,我们自然是负责处理的。”
说完管家连连拱手带人离开了。
又过了一会儿周晴栀的父母过来看望。
周晴栀娘家在县城里开了一家中档酒楼,算是薄有家资。与李清义这个秀才算得上是门当户对了。
李清义傍晚时候才拖着疲惫的身躯回来,看见岳父岳母在家连忙拜见。
吃饭的时候李星元才知道今天县衙里的情况,总之是让李星元目瞪口呆。
县令第一时间居然不是派人救灾,而是请县城里的大户捐钱,捐粮共抗灾情。
县里的大户当然不可能轻易应允,如此扯皮半天才筹得一些钱粮,然后才派人救灾。
接下来几天李清义都是早出晚归,周晴栀也不让李星元出门。
李星元也只得在家继续看书练字。
不过还好李清义托人打探到老家双鱼村没有受到暴雨的灾害。
如此一个月时间匆匆过去,那天傍晚暴风雨的话题在人们生活中渐渐淡去。
死去的人已经被埋葬,倒塌的房屋已经被清理干净,活着的人继续生活。
一切仿佛都恢复了正常,或许多年以后还有人提起这场暴风雨,人们从记忆之中翻出的也可能只是风大,雨大,雷声大吧。
接下来一年时间李星元先是背完了《论语》,期间跟着李清义学习《诗经》。
虽然李清义在《诗经》上的一些讲解和李星元在上一世知道的有一些出入,但是李星元也没有提出来,反正先背下来再说。
习完《诗经》,李星元又背了《道德经》、《南华经》、《春秋》、《孙子兵法》等书,另外就是各种批注本。
如此两年时间匆匆过去,李星元将李清义书房的书翻了个遍,而且都背了下来,联系各种名家典籍,算得上是融会贯通了。
由于印刷和造纸技术的原因,现在的书都是很珍贵的,很多读书人买不起书都是抄书看的。
所以以李清义微薄的俸禄是无法买太多书给李星元看的,只得厚着脸皮去县衙里的同僚那里去借了。
李清义每本书也不好借得太久,于是准备好笔墨纸砚想要抄书。
已经五岁的李星元在一旁道:“爹爹,你一天这么忙,还是我来抄吧。我边看边抄,这样记起来更快一些。”
李清义也看过李星元在沙盘上练字,但是用毛笔在纸上写字和拿着木棍在沙子上画是完全不一样的。
现在听李星元这样说只当他是觉得好玩,于是将李星元抱到椅子上道:“好勒,让爹爹看看元元会写多少字了。”
李星元端正坐好将书和纸铺平,这才提起毛笔在纸上试了一下手感,然后将毛笔在砚台里蘸上墨。
李清义看到这里有些紧张,这本《玄平策》比较珍贵,是他从主薄那里借来的。
如果被李星元一不小心用墨弄污了,还书的时候被主薄埋怨不说,今后自己再想在县衙里借书就难了。
李清义正在犹豫要不要让李星元停下来,就见李星元已经落笔了。
漆黑的墨落在雪白的纸上,沿着笔尖勾勒出美妙的轨迹。
李星元一口气写了七个字停下来端详一番。
果然还是年幼体弱,这楷书只有上一世的五分水平。
李清义看着李星元的字心中震惊万分。虽然不知道李星元用的什么字体,但是这七个字在自己看来无论结构和笔画都妙不可言。
李清义即便不是很懂书法,但看着字就觉得比县里的教谕写得好。
“元元,你这……”李清义一时间不知道说什么了。
李清义心里已经开始在想要不要让李星元专心书法,这样以后即便是科举的路子走不通,当一个书法家也是有机会做官的。
李星元自然猜到李清义被自己这一手《灵飞经》的字体给镇住了,不过还是不动声色地道:“我在练字的时候慢慢发现这样写要好看一些。”
自创字体?这世间果然有人生而知之!
在这许多无法解释的事情就冠以神鬼传说的年代,李清义震惊一下也就没那么奇怪了。
李清义轻咳一下道:“那你要勤学苦练,不要辜负了上天给你的天赋。”
“知道了。”
听到李星元的回答,李清义有些汗颜,自己这个大人在读书练字上,还没有李星元这个孩子刻苦。
李星元每抄完一页书就要休息一会儿,不然手腕酸痛,写出的字就会变形。
李星元抄书不追求速度,一是背书,二是练字。
如此用了七天时间李星元抄录了这本书,让李清义帮忙将原本还回去。
这本书一共也就一万两千多字,现在人著书讲究微言大义。一般的书大多也就一万字左右,毕竟没有人按字数给他们稿费。
而有些书即便是一万字不到,也可能要让作者呕心沥血数十年去创作和不停地修改。就像左思以十载写就一万余字的《三都赋》,写成之时引得世人纷纷传抄,使得洛阳纸贵。
晚上李清义在卧室里拿着李星元抄写的书稿检查,看完良久无言。
周晴栀奇怪地问:“怎么了?可是元元抄错了?”
李清义回过神来,摇了摇头道:“七天抄完一万两千余字,通篇没有一处涂抹修改,字迹没有出现一丝潦草。我不如他啊!”
周晴栀更奇怪了:“这还不好?”
李清义看了妻子一眼,愁眉苦脸道:“这让我以后怎么在元元面前摆起当爹的架子教育他!”
周晴栀没好气道:“元元聪明又懂事还用得着你教育?明年又要乡试了,你自己倒是好好用功读书才是。”
李清义无奈叹息道:“知道了,我已经托人帮我寻些诗集来揣摩了。”
言情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