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不一样的孔融
一般来说,管亥在孔融的这关是不好过的。 不过有了今天孔怀安的表现,一切就好说的多了。
只是面对黄巾出身的管亥,孔融实在难以好言好语,直开门见山道:“管亥,今汝围我城池,杀吾将士,本是死不足惜。”
“只是吾儿为汝求情,吾便予汝一个戴罪立功的机会。”
“吾且问你一遍,汝可愿降?”
孔融说完,便是不喜不怒的瞧着管亥,一副你爱来不来的样子。
所幸管亥也知道,这会要说个不字,那自己这人头还能在肩膀上放多久就不一定了。
当下便拜道:“某愿戴罪立功,为君效力。”
孔融这才微微点头,摆了摆手,叫人松绑。
孔怀安可不会错过这“作秀”的机会,直连忙上前亲自替他松绑。
管亥自是投来感激眼色。
等孔怀安“作秀”完毕,才听孔融接着道:“招安一事,还当上请天令。”
“得令之前,汝就先跟着吾儿,随其左右吧。”
管亥自无异议,当即便立在了孔怀安身后。
这厮也算看明白了,这跟着孔怀安,不能亏了他。
当然了,孔怀安也不能真把管亥当个侍卫。
这家伙好歹是青州渠帅,前头四散的黄巾,还消他出面召集。
不过这都是后头事情,眼下也不便在堂内详说。
至于太史慈,相助北海,自然是得孔融千恩万谢。
便听其夸赞道:“子义信义笃烈,有古人之风,今日幸有子义,不若我北海危矣。”
边上王修,王子法等人也不断感激赞美。
说实在的,这些文人吹起来文邹邹的,孔怀安甚至有时候都听得云里雾里。
只是这夸了半晌,不说重点,可叫孔怀安着急,直想上前拉着太史慈叫其留下。
左等右等,等不得孔融开口,孔怀安实在按奈不住正要上前,却见糜竺可比他还着急。
“明公,今北海之围已解,可能援我徐州?”
本以为,按着孔融个性,该是熬不住这糜竺的几番请求。
谁想这会却稳如泰山,只摇头道:“子仲,非是吾不愿相助,只是一来曹操与吾也无仇,二是北海才有大战,将士疲惫,实在无力去矣。”
糜竺大概也没想着,开始来的时候孔融还有相助的意思,这一拿下了黄巾兵之后,怎倒是不愿去了。
当下大急,又呼道:“那曹操携杀父之仇而来,声势浩大,明公不为陶使君,也当为徐州百姓思量思量啊!”
只是糜竺虽然很急切,可孔融却丝毫不为所动。
犹自在那摇头,只寻着一些让孔怀安都听不下去的借口。
只等那糜竺说的口干舌燥,才见孔融长叹一声道:“子仲啊,你就非消吾说个难处来不成?”
糜竺忙道:“什么难处,明公直说就是。”
听得糜竺这几番来问,孔融才勉为其难道:“子仲也瞧着了,如今我虽纳降了不少黄巾贼寇,却更有不少贼众四散奔走。”
“那些贼众,若是不管,只怕日后又会卷土重来。”
“如此反复,于北海而言,终究后患无穷。”
“是以吾打算叫人收编这些黄巾,也好平息北海之乱。”
这话说的有些答非所问的样子。
只是糜竺似乎能听出一点孔融话语中的意味,顿时面色有些难看的回道:“若能降服黄巾,自然最好。”
“正好也可领黄巾兵马,一同救援徐州,岂不正好?”
孔融道:“吾本也如此想来,只是...这新多了数万张嘴,只怕军中粮草不足,实在不好动兵。”
绕了一圈,原来是要粮草!
只是这一举动,未免有些乘人之危的嫌疑,也不符合孔融向来的形象。
难怪这要绕一个大弯。
这般念叨一句,孔怀安却见糜竺本来就不好看的面色,又是难看了几分。
思量片刻,才拱手道:“若是明公能援助北海,此行粮草,皆由我徐州承担。”
其实这也挺公平的。
也不能让人家让帮忙,出力还出钱吧!
只是要是仅仅如此孔融就会满足,也没必要绕这么大一个圈子了。
却见他摇了摇头,颇不满意道:“子仲啊,北海连年被黄巾袭扰,早使农事不兴。”
“如今多了万人贼寇受降,吾实在负担不得,还请子仲回去说说,求陶恭祖发个善心,援吾些粮草。”
糜竺那是越听心里越凉。
看孔融意思,这是要搞大的啊!
只是孔融向来也是奇逸卓荦,这今天怎却成了这模样?
糜竺不明白这孔融为何有如此变化,只是如今形势逼人,他也顾不得这些。
只得直白问道:“却不知明公需要多少粮食。”
孔融终等这一句,更也是毫不客气。
却道:“吾知徐州向来粮足,便也厚脸一回,当求两万石粮草。”
两万石!
糜竺想到孔融会说个大数,却没想到是这么大的数字。
而别说是他,就是孔怀安,也被老爹开口的数字给吓了一跳。
据他所知,眼下这年头,1石等于2市斗,1市斗差不多是13.5斤的样子。
大概换算一下,这1石粮草大概就是15公斤的样子。
按着每个兵卒一天吃两到三斤的粮食数量来计算,这两万石粮草,够一万人马吃上几个月的了!
虽然徐州的确算是富裕,但也没有富裕到这种程度。
再说孔融只是北海国相,领一郡之地,陶谦却是徐州刺史,执掌一州。
孔融如此要求,未免有些过分!
当即那糜竺也不客气应道:“如此行径,却与强盗何异?”
孔融却不退让,仿佛打定了主意,竟是根本不觉羞耻,反笑道:“若非你徐州杀了曹操父亲,那曹操如何来伐?”
“今日其替父报仇,吾却来阻,此是何道理?”
“若是此事不应,则吾不能遣派一兵一卒,子仲还是早做其他打算的好。”
糜竺被孔融怼了回来,一时支吾,竟不知如何反驳。
堂内众人,更是从开始起就都有些犯昏。
这事孔融可也没找人商量过啊!
为何忽然这般“重利轻义”,一群人也搞不明白。
只见孔融有这般变化,各自心思,却有不同。
只是面对黄巾出身的管亥,孔融实在难以好言好语,直开门见山道:“管亥,今汝围我城池,杀吾将士,本是死不足惜。”
“只是吾儿为汝求情,吾便予汝一个戴罪立功的机会。”
“吾且问你一遍,汝可愿降?”
孔融说完,便是不喜不怒的瞧着管亥,一副你爱来不来的样子。
所幸管亥也知道,这会要说个不字,那自己这人头还能在肩膀上放多久就不一定了。
当下便拜道:“某愿戴罪立功,为君效力。”
孔融这才微微点头,摆了摆手,叫人松绑。
孔怀安可不会错过这“作秀”的机会,直连忙上前亲自替他松绑。
管亥自是投来感激眼色。
等孔怀安“作秀”完毕,才听孔融接着道:“招安一事,还当上请天令。”
“得令之前,汝就先跟着吾儿,随其左右吧。”
管亥自无异议,当即便立在了孔怀安身后。
这厮也算看明白了,这跟着孔怀安,不能亏了他。
当然了,孔怀安也不能真把管亥当个侍卫。
这家伙好歹是青州渠帅,前头四散的黄巾,还消他出面召集。
不过这都是后头事情,眼下也不便在堂内详说。
至于太史慈,相助北海,自然是得孔融千恩万谢。
便听其夸赞道:“子义信义笃烈,有古人之风,今日幸有子义,不若我北海危矣。”
边上王修,王子法等人也不断感激赞美。
说实在的,这些文人吹起来文邹邹的,孔怀安甚至有时候都听得云里雾里。
只是这夸了半晌,不说重点,可叫孔怀安着急,直想上前拉着太史慈叫其留下。
左等右等,等不得孔融开口,孔怀安实在按奈不住正要上前,却见糜竺可比他还着急。
“明公,今北海之围已解,可能援我徐州?”
本以为,按着孔融个性,该是熬不住这糜竺的几番请求。
谁想这会却稳如泰山,只摇头道:“子仲,非是吾不愿相助,只是一来曹操与吾也无仇,二是北海才有大战,将士疲惫,实在无力去矣。”
糜竺大概也没想着,开始来的时候孔融还有相助的意思,这一拿下了黄巾兵之后,怎倒是不愿去了。
当下大急,又呼道:“那曹操携杀父之仇而来,声势浩大,明公不为陶使君,也当为徐州百姓思量思量啊!”
只是糜竺虽然很急切,可孔融却丝毫不为所动。
犹自在那摇头,只寻着一些让孔怀安都听不下去的借口。
只等那糜竺说的口干舌燥,才见孔融长叹一声道:“子仲啊,你就非消吾说个难处来不成?”
糜竺忙道:“什么难处,明公直说就是。”
听得糜竺这几番来问,孔融才勉为其难道:“子仲也瞧着了,如今我虽纳降了不少黄巾贼寇,却更有不少贼众四散奔走。”
“那些贼众,若是不管,只怕日后又会卷土重来。”
“如此反复,于北海而言,终究后患无穷。”
“是以吾打算叫人收编这些黄巾,也好平息北海之乱。”
这话说的有些答非所问的样子。
只是糜竺似乎能听出一点孔融话语中的意味,顿时面色有些难看的回道:“若能降服黄巾,自然最好。”
“正好也可领黄巾兵马,一同救援徐州,岂不正好?”
孔融道:“吾本也如此想来,只是...这新多了数万张嘴,只怕军中粮草不足,实在不好动兵。”
绕了一圈,原来是要粮草!
只是这一举动,未免有些乘人之危的嫌疑,也不符合孔融向来的形象。
难怪这要绕一个大弯。
这般念叨一句,孔怀安却见糜竺本来就不好看的面色,又是难看了几分。
思量片刻,才拱手道:“若是明公能援助北海,此行粮草,皆由我徐州承担。”
其实这也挺公平的。
也不能让人家让帮忙,出力还出钱吧!
只是要是仅仅如此孔融就会满足,也没必要绕这么大一个圈子了。
却见他摇了摇头,颇不满意道:“子仲啊,北海连年被黄巾袭扰,早使农事不兴。”
“如今多了万人贼寇受降,吾实在负担不得,还请子仲回去说说,求陶恭祖发个善心,援吾些粮草。”
糜竺那是越听心里越凉。
看孔融意思,这是要搞大的啊!
只是孔融向来也是奇逸卓荦,这今天怎却成了这模样?
糜竺不明白这孔融为何有如此变化,只是如今形势逼人,他也顾不得这些。
只得直白问道:“却不知明公需要多少粮食。”
孔融终等这一句,更也是毫不客气。
却道:“吾知徐州向来粮足,便也厚脸一回,当求两万石粮草。”
两万石!
糜竺想到孔融会说个大数,却没想到是这么大的数字。
而别说是他,就是孔怀安,也被老爹开口的数字给吓了一跳。
据他所知,眼下这年头,1石等于2市斗,1市斗差不多是13.5斤的样子。
大概换算一下,这1石粮草大概就是15公斤的样子。
按着每个兵卒一天吃两到三斤的粮食数量来计算,这两万石粮草,够一万人马吃上几个月的了!
虽然徐州的确算是富裕,但也没有富裕到这种程度。
再说孔融只是北海国相,领一郡之地,陶谦却是徐州刺史,执掌一州。
孔融如此要求,未免有些过分!
当即那糜竺也不客气应道:“如此行径,却与强盗何异?”
孔融却不退让,仿佛打定了主意,竟是根本不觉羞耻,反笑道:“若非你徐州杀了曹操父亲,那曹操如何来伐?”
“今日其替父报仇,吾却来阻,此是何道理?”
“若是此事不应,则吾不能遣派一兵一卒,子仲还是早做其他打算的好。”
糜竺被孔融怼了回来,一时支吾,竟不知如何反驳。
堂内众人,更是从开始起就都有些犯昏。
这事孔融可也没找人商量过啊!
为何忽然这般“重利轻义”,一群人也搞不明白。
只见孔融有这般变化,各自心思,却有不同。
言情推荐阅读:
三国之孔家有儿郎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爬书网只为原作者无罪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无罪并收藏三国之孔家有儿郎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