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七章 丰收
但是稍一冷静,大家就想明白了,既然高昌国遍地都是白叠花,那白叠花就不值钱了,一棵白叠花根本就不可能值一万贯,华亭侯取消了悬赏肯定是因为知道了高昌国遍地都是白叠花,但是皇帝为何又因为白底花而出兵高昌国呢?白叠花到底有什么用处呢?原来,白叠花有保暖的作用,白叠花十分柔软,将其塞进衣裳里被子里,跟皮裘一样保暖,长安城里的百姓听到这消息的时候都懵了,跟皮裘一样保暖?冬天就再也不用怕冷了?皮裘有多暖和咱也不知道啊!但是,肯定十分暖和,而且白叠花十分好种,屋前屋后甚至荒地里都能种,人们知道这消息之后才恍然大悟,为何华亭侯重金悬赏白叠花?是因为家里缺皮裘吗?当然不是,华亭侯这是想收集白叠花的种子,将白叠花传播开来,造福百姓,之前还有人议论,觉得华亭侯太过豪奢,竟然花费重金悬赏白叠花,如今他们觉得羞愧难当,华亭侯这是何等的胸怀啊!一年两季的稻种,丰产的玉米,到如今的白叠花,华亭侯真是爱民如子啊!这是多么大的恩德,这天下所有的百姓都得感念华亭侯的恩德,他们也明白了为何皇帝如此着急的出兵高昌国,明年春天还能来得及播种,让人遗憾的是,今年冬天是没有机会了,真想试试冬天穿上和皮裘一样保暖的白叠花是什么滋味,三万大军出征,对于大唐来说只能算是小打小闹,不过徐世绩、程咬金、李孝恭、李道宗等人也陆续离开了长安,前往边镇镇守,监视西突厥的动静,整个长安最受震动的却是四方馆里的各国使节们,没有任何风声,大唐竟然就突然对高昌国用兵了,起因是高昌国和西突厥联盟为祸西域,而且身为属国却对大唐不恭,为了西域的稳固,大唐出兵征讨高昌国,然而各国使节们却都知道,这是怀璧其罪,大唐愈来愈强势了,各国使节们心里不免有些沉重,高句丽正使高正心里也有些沉重,但是他也敏锐的察觉到了,这次战争的推动者是谁?是华亭侯李庸,甚至在皇帝钦点了大总管的人选之后,李庸一锤定音举荐了副总管,可见李庸在皇帝面前,在朝中的影响力,所以高正很欣慰很庆幸渊盖苏文竟然能和华亭侯李庸交好,庆幸之余,高正对白叠花垂涎不已,高句丽地处苦寒之地,他们高句丽的百姓可比大唐苦多了,吃不饱穿不暖,每年不知道有多少百姓受冻饿而死,听说大唐找到的稻种能够一年种两季,他听说之后哈喇子都快流下来了,一年种两季那产量不就等于翻了一倍?可惜的是,他们高句丽没法种水稻,他也听说玉米丰产,适合在北方种植,然而他根本就没有见到玉米,玉米地竟然有官兵把守,大唐让人垂涎的东西太多了,还都和华亭侯有关,吐蕃使节的院子,禄东赞神情凝重,白叠花确实是造福百姓的好东西,大唐为了白叠花出兵高昌国也是理所应当的,换做是他们吐蕃,同样会出兵掠夺,因为国与国之间本就是利益之争,让他心中凝重的是大唐的反应,出兵三万精锐征讨高昌国,对于大唐朝廷,对于长安百姓来说竟是毫无影响一般,大唐国力已经强盛如斯,连市井百姓都不畏战不怯战,反而一脸热血,恨不得也投身沙场随军出征,这才是最让他震动的地方,当然,也不是所有四方馆的使节都受到了震动,比如说倭国使节就十分的淡定,因为他们和大唐隔着万里重洋,你再强还能怎么样?来呀,来呀,你来打我啊?有本事你来打我啊?根本无所畏惧,倭国的使节看着四方馆里紧张兮兮的各国使节们,他们有种扬眉吐气的感觉我们不一样,他们不知道的是,华亭侯李庸的联合舰队正在提升装备,准备攻打他们这个远隔重洋的岛国。大军出征之后,长安城里却一片沸腾,因为玉米终于熟了,其实玉米早就熟透了,李庸已经跟李世民说了可以收了,但是李世民却一直没收,李二生怕玉米还没熟透,李庸提了两次也就懒的再提了,反正玉米掰了之后也还得晒,放在地里也是晒,李庸就懒得管了,如今,连玉米杆都彻底枯萎了,负责的官员们这才来上报,玉米熟了,可以采摘了,李二很重视,带着文武百官亲自来到了地头,不止如此,发动了长安附近的宿老们前往观礼,事实上,整个长安都轰动了,李庸就种了一百亩玉米,虽然前去查看的人络绎不绝,但是放在长安城来说其实并不算多,但是这次却彻底轰动了长安,不止长城里的百姓轰动了,就连城郊的百姓都轰动了,因为现在玉米的名声太盛了,而且这次的动静太大了,皇帝带着文武百官都亲自前去收玉米,可见对玉米的重视,秋高气爽,太阳却火辣辣的厉害,秋老虎啊,一大片的玉米地硕果累累,然而李庸琢磨着人可能比玉米还多,黑压压的全是人头,李二望着一地的东倒西歪垂下头的玉米,嘴角都快扯到了耳根后,笑的就跟个老农一样,魏征一脸又黑又冷的脸也露出了笑脸,望着这一地的玉米一脸慈祥的笑容。“好粮食啊,真是好粮食啊!瞧瞧这穗个真够大的,瞧瞧这玉米粒可真够大的,瞧瞧这颜色,好粮食啊!”
李二咔嚓一下掰下了一个玉米,三两下就剥了开来,摸着手心黄澄澄的大玉米,大笑道。
“李庸,瞧瞧这玉米种的好不好?”
李庸脸有点黑,就跟这是你种的一样,有什么好得意的?这可是我的玉米,但是和这样的黑心皇帝说有用吗?
“开始掰玉米。”
随着李二一声,自己撸起了袖子进入了玉米开始掰玉米,连皇帝都亲自动手了,文武百官谁还袖手旁观?于是,一个个朝中大臣们穿着朝服,纷纷撸起袖子进入了玉米地。在皇帝亲自下地开始掰玉米之后,早就准备好的黄家村农人们也开始下地掰玉米,很快,一包一包的玉米被背了出来,引起了阵阵惊叹,宿老们一个个眼珠子都快瞪出来了,他们活到了快入土的年纪,还是头一次见到这么大的米穗这么大的米粒呢!这一亩地得出产多少粮食啊?太激动了,一个个宿老们捧着玉米就跟抽风似的,李庸在一边看到之后十分担忧,可别太过激动真的抽过去了,好粮食啊,真是好粮食啊,回去一定让庄子里的农户们种玉米,谁家不种谁家那就是傻子,这是所有宿老们的心声,等李二满脸大汗的从玉米地里走出来的时候,外面的玉米已经堆积如山,虽然很热很疲惫,还被玉米刺的瘙痒,但是李二仍然忍不住放声大笑,因为这是丰收的喜悦,不只是这一片地丰收的喜悦,他仿佛看到了明年无数玉米地大丰收,明年,对大唐来说意义非凡,因为明年稻米和玉米的种子一起发下去,肯定能有个大丰收,李庸装模作样的从玉米地里钻了出来,相比李泰等人的满头大汗的狼狈模样,李庸依然玉树临风,李二瞥了李庸一样,但是却没有责怪,今天,谁都没有资格责怪李庸,因为李庸居功至伟,这些粮食可都是李庸千方百计弄回来的。
“玉米,真是上天赐给某的珍宝啊!多好的粮食啊!”
李二由衷的感慨说道,魏征捧着几个硕大的玉米,激动说道。
“玉米的产量真是太大了,有了玉米,百姓们再也不用怕饿肚子了。”
“都装进车里运到粮库去,谨慎些,一个都不能少,明年要留作粮种的。”
李二吩咐道,李庸目光一转,笑道。
“圣人,臣觉得还是让人一担一担的抬着更好。”
李二疑惑的问道。
“哦?莫非玉米这种粮食喜欢被人抬着,不喜欢坐马车?”
李庸听了很是无语,这话听着像话吗?
“臣的意思是,挑着能让百姓更直观的了解玉米,等明年推广玉米的时候,阻力也会小些,说不定大家都会踊跃种植。”
李庸解释的说道,魏征听了颔首回答道。
“李庸说的有道理,虽然圣人还有臣等都觉得玉米是丰产的粮种,但是没有见过的百姓,只凭传闻怕是会将信将疑。”
李二听了也点头说道。
“有道理!”
于是就有了一个个士卒挑着沉甸甸的担子走在路上,担子上是黄澄澄的玉米,成了长安的一道奇景,路边的人们全都吃惊的长大了嘴巴。
“好大啊!”这也太大了吧?”
“还从没见过这么大的呢!”
“这就是传说中的玉米吗?”
“真是好大的米啊!”
“天啊,世上竟然有这么大的米穗!”
“不止大,还黄!”
“是啊好黄啊,看着真诱人!”
听一千遍一万遍都不如亲眼看到更让人信服,亲眼见到玉米,无论谁都被征服了,打从心里相信这就是丰产的粮种,什么玩意儿?你问玉米好不好吃?连皇帝皇后都爱吃却又舍不得吃,皇帝重兵把守,华亭侯都忍不住去偷偷摘玉米吃,结果被皇帝拿着火枪追的满宫里乱窜,你说玉米不好吃?就算玉米不好吃,能填饱肚子就行,对于穷苦百姓来说,能填饱肚子就已经是最幸福的事了,各国的使节们都挤在人群中想一睹玉米的真面目,想看看玉米是不是真的像传说中的那么丰产,看到士卒担着玉米走过,真珠公主小嘴微张直接就惊呆了,喃喃道。
“好大啊!怎么会这么大?这么还是米吗?哪有这么大的米?还黄灿灿的这么好看,看上去就好美味啊!大论,我能不能买些玉米啊?”
然而禄东赞根本就没空搭理她,因为他也陷入了震惊之中,虽然他也知道既然大唐君臣那么重视,玉米一定比谷子高粱高产,但是却没想到这么高产,天下怎么会有米穗这么大的米?这老天爷也太偏心了吧?不知道他们吐蕃能不能种植玉米,贞观稻能在南方变成了一年两季,现在北方又出现了玉米这样丰产的粮种,以后大唐是再也不怕缺粮了,对于大唐来说,这是好事,但是对于大唐周围的国家来说,这简直是晴天霹雳,高句丽正使高正看着那一担担的玉米也震惊不已,他一直想知道玉米是什么样,如今终于见到了,结果却发现,玉米远超他的想象,这一刻,他心里充满了渴望,如果他们高句丽的百姓也种植玉米,那能少饿死多少人?高正咕咚咽了一口口水,将目光转向了旁边的渊盖苏文,问道。
“苏文,看到这玉米,你有什么想法?”
渊盖苏文淡淡的回答道。
“确实是丰产的好粮种啊!”
高正低声问道。
“苏文,这么丰产的粮种,难道你就没有什么想法?”
渊盖苏文沉吟问道。
“难道高大人是想抢吗?”
抢?高正直接呆滞了,大中午的冷汗都出来了,你特么不要命了?多亏刚才声音小,这要是再大点声,说不定这会儿大家都已经人头落地了,高正真恨不得一下子堵住渊盖苏文的嘴,急切的小声说道。
“别乱说,会要命的,你想啊,玉米是谁献出来的?华亭侯李庸啊!你和华亭侯相交不凡,或许能从华亭侯那里获得玉米种子,咱们高句丽苦寒,素来缺粮,咱们若是能带着玉米的粮种回高句丽,王上肯定会重赏咱们,而且诗书上肯定也会盛赞咱们,这是大功绩啊,就算千百年后都会有百姓拜谢咱们,不信你看李庸在大唐的地位?”
高正努力的压低了声音说道,不得不说高正说的很有道理,玉米会在大唐传开,过个几年之后肯定也会传到高句丽,但,那时候功德就和他们没关系了,但是,现在就将玉米的种子带回高句丽,他们一定会被王上重赏,而且会受到朝野赞誉,飞黄腾达简直指日可待,这是极好的机会,渊盖苏文点头说道。
“高大人说的对,不为我们的功名利禄,我也要为了我们高句丽的百姓不再挨饿而努力,即便是苦苦哀求,我也要把玉米种子求来!”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新书网》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XinShuW.cc
李二咔嚓一下掰下了一个玉米,三两下就剥了开来,摸着手心黄澄澄的大玉米,大笑道。
“李庸,瞧瞧这玉米种的好不好?”
李庸脸有点黑,就跟这是你种的一样,有什么好得意的?这可是我的玉米,但是和这样的黑心皇帝说有用吗?
“开始掰玉米。”
随着李二一声,自己撸起了袖子进入了玉米开始掰玉米,连皇帝都亲自动手了,文武百官谁还袖手旁观?于是,一个个朝中大臣们穿着朝服,纷纷撸起袖子进入了玉米地。在皇帝亲自下地开始掰玉米之后,早就准备好的黄家村农人们也开始下地掰玉米,很快,一包一包的玉米被背了出来,引起了阵阵惊叹,宿老们一个个眼珠子都快瞪出来了,他们活到了快入土的年纪,还是头一次见到这么大的米穗这么大的米粒呢!这一亩地得出产多少粮食啊?太激动了,一个个宿老们捧着玉米就跟抽风似的,李庸在一边看到之后十分担忧,可别太过激动真的抽过去了,好粮食啊,真是好粮食啊,回去一定让庄子里的农户们种玉米,谁家不种谁家那就是傻子,这是所有宿老们的心声,等李二满脸大汗的从玉米地里走出来的时候,外面的玉米已经堆积如山,虽然很热很疲惫,还被玉米刺的瘙痒,但是李二仍然忍不住放声大笑,因为这是丰收的喜悦,不只是这一片地丰收的喜悦,他仿佛看到了明年无数玉米地大丰收,明年,对大唐来说意义非凡,因为明年稻米和玉米的种子一起发下去,肯定能有个大丰收,李庸装模作样的从玉米地里钻了出来,相比李泰等人的满头大汗的狼狈模样,李庸依然玉树临风,李二瞥了李庸一样,但是却没有责怪,今天,谁都没有资格责怪李庸,因为李庸居功至伟,这些粮食可都是李庸千方百计弄回来的。
“玉米,真是上天赐给某的珍宝啊!多好的粮食啊!”
李二由衷的感慨说道,魏征捧着几个硕大的玉米,激动说道。
“玉米的产量真是太大了,有了玉米,百姓们再也不用怕饿肚子了。”
“都装进车里运到粮库去,谨慎些,一个都不能少,明年要留作粮种的。”
李二吩咐道,李庸目光一转,笑道。
“圣人,臣觉得还是让人一担一担的抬着更好。”
李二疑惑的问道。
“哦?莫非玉米这种粮食喜欢被人抬着,不喜欢坐马车?”
李庸听了很是无语,这话听着像话吗?
“臣的意思是,挑着能让百姓更直观的了解玉米,等明年推广玉米的时候,阻力也会小些,说不定大家都会踊跃种植。”
李庸解释的说道,魏征听了颔首回答道。
“李庸说的有道理,虽然圣人还有臣等都觉得玉米是丰产的粮种,但是没有见过的百姓,只凭传闻怕是会将信将疑。”
李二听了也点头说道。
“有道理!”
于是就有了一个个士卒挑着沉甸甸的担子走在路上,担子上是黄澄澄的玉米,成了长安的一道奇景,路边的人们全都吃惊的长大了嘴巴。
“好大啊!”这也太大了吧?”
“还从没见过这么大的呢!”
“这就是传说中的玉米吗?”
“真是好大的米啊!”
“天啊,世上竟然有这么大的米穗!”
“不止大,还黄!”
“是啊好黄啊,看着真诱人!”
听一千遍一万遍都不如亲眼看到更让人信服,亲眼见到玉米,无论谁都被征服了,打从心里相信这就是丰产的粮种,什么玩意儿?你问玉米好不好吃?连皇帝皇后都爱吃却又舍不得吃,皇帝重兵把守,华亭侯都忍不住去偷偷摘玉米吃,结果被皇帝拿着火枪追的满宫里乱窜,你说玉米不好吃?就算玉米不好吃,能填饱肚子就行,对于穷苦百姓来说,能填饱肚子就已经是最幸福的事了,各国的使节们都挤在人群中想一睹玉米的真面目,想看看玉米是不是真的像传说中的那么丰产,看到士卒担着玉米走过,真珠公主小嘴微张直接就惊呆了,喃喃道。
“好大啊!怎么会这么大?这么还是米吗?哪有这么大的米?还黄灿灿的这么好看,看上去就好美味啊!大论,我能不能买些玉米啊?”
然而禄东赞根本就没空搭理她,因为他也陷入了震惊之中,虽然他也知道既然大唐君臣那么重视,玉米一定比谷子高粱高产,但是却没想到这么高产,天下怎么会有米穗这么大的米?这老天爷也太偏心了吧?不知道他们吐蕃能不能种植玉米,贞观稻能在南方变成了一年两季,现在北方又出现了玉米这样丰产的粮种,以后大唐是再也不怕缺粮了,对于大唐来说,这是好事,但是对于大唐周围的国家来说,这简直是晴天霹雳,高句丽正使高正看着那一担担的玉米也震惊不已,他一直想知道玉米是什么样,如今终于见到了,结果却发现,玉米远超他的想象,这一刻,他心里充满了渴望,如果他们高句丽的百姓也种植玉米,那能少饿死多少人?高正咕咚咽了一口口水,将目光转向了旁边的渊盖苏文,问道。
“苏文,看到这玉米,你有什么想法?”
渊盖苏文淡淡的回答道。
“确实是丰产的好粮种啊!”
高正低声问道。
“苏文,这么丰产的粮种,难道你就没有什么想法?”
渊盖苏文沉吟问道。
“难道高大人是想抢吗?”
抢?高正直接呆滞了,大中午的冷汗都出来了,你特么不要命了?多亏刚才声音小,这要是再大点声,说不定这会儿大家都已经人头落地了,高正真恨不得一下子堵住渊盖苏文的嘴,急切的小声说道。
“别乱说,会要命的,你想啊,玉米是谁献出来的?华亭侯李庸啊!你和华亭侯相交不凡,或许能从华亭侯那里获得玉米种子,咱们高句丽苦寒,素来缺粮,咱们若是能带着玉米的粮种回高句丽,王上肯定会重赏咱们,而且诗书上肯定也会盛赞咱们,这是大功绩啊,就算千百年后都会有百姓拜谢咱们,不信你看李庸在大唐的地位?”
高正努力的压低了声音说道,不得不说高正说的很有道理,玉米会在大唐传开,过个几年之后肯定也会传到高句丽,但,那时候功德就和他们没关系了,但是,现在就将玉米的种子带回高句丽,他们一定会被王上重赏,而且会受到朝野赞誉,飞黄腾达简直指日可待,这是极好的机会,渊盖苏文点头说道。
“高大人说的对,不为我们的功名利禄,我也要为了我们高句丽的百姓不再挨饿而努力,即便是苦苦哀求,我也要把玉米种子求来!”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新书网》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XinShuW.cc
言情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