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 鄱阳夜泊和这是地球吗?
这时代的中华,地广而人稀。没有具体的人口统计数据,按照最基本的情报和分析,整个华夏大地可能也只有三千万到四千万人口。 黑夜里的鄱阳湖,遥望湖岸,幽深无光,除了永恒的波涛拍岸声,却是寂静一片!
白日里的战斗,建业舰队的十三条船,除了四条被彻底烧毁,三条被俘获,三条沉没,最后逃脱的只有三条。
一番血战,一番追逐,这一战从白昼直打到黑夜!
这场战打的惨烈,建业水军也是拼死战斗,巨石,钢弩和火箭横飞。陆家三条船沉没一条。救活军沉没两条,分别是烘炉号和银叶号。一个是连续被巨石击穿了侧面船体,进水沉没。一个是被密集的重弩火箭射中,最终燃烧沉没。
这一次和这个时代最强大的水军正面作战,战救活军牺牲了十七人,受伤了二十七人,是从未有过的重大伤亡。
冬日的夜里,风极其寒冷,救活军上剩下的五条舰船,陆家的两条大船和俘虏的三条大船停泊在湖边的一处港湾里。此时陆家舰队旗舰的会客仓里灯火通明,救活军领导层和陆家舰队钱老夫人带领的领导层做了正式的见面。
老太太今年六十三岁,丈夫和第六子的接连去世,加上连日的征战,让老夫人有些憔悴,但将门女儿的气度却还是豪迈。
再见过陆全的两子一女后,便上来由女儿扶着,给救活军鞠了一躬,代表陆家感谢救活军的救命之恩。
袁正等也忙着鞠躬回礼。
换过情报,才知道建业水军这次出动了六十几条战舰,明日或还有战斗。经过双方商议,明日清晨出发,往长江,与江陵水师汇合。
袁正走后,老夫人于留下的众人有过一番这样的谈话。
“你们怎么看这救活军?”,钱老夫人问。
“人少,船小,但英勇善战,火器威力极大。”,一员偏将说道。
“只为了三爷的一句话,不眠不休,千里驰援,是信义之人”,另一老者说道。
“那可以爆炸的猛火油是什么东西?”,陆家小姑问三个陆全的孩子。
“小姑,那是改进的火药和燃石做的!”,陆婷答到。
“若是我们也能有,那六哥儿便不会战死了”,小姑想到这里不由道,众人也是黯然,老夫人心里一痛。
“我去问先生要!”,最小的陆养民跳出来说。
“袁先生会肯给?”,老夫人疑虑的问。
“不知道,但我们确实可以问问先生!”,陆深然皱着眉说到。
“若我们有些这武器,或许明日的水路会好走些。建业,尔等杀夫杀子之仇,我必报之!”,钱老夫人站起来推开木窗,咬牙切齿地望着建业的方向,“明日所有陆家妇孺皆穿甲参战,我亲自擂鼓!”,火光映照在老夫人的脸上,满是英气和杀气!
当晚,陆全三子带着小姑求见袁正,问是否可以给一些火器,袁正思索以后便答应下来,他不但给了弹药,还赠送了训练弹,最后还派了失去船的船员,登上陆家舰队去做培训。
“救活军,确实好气魄!这份情陆家记下了,以后陆家必须世代结好与救活军!”,当晚老夫人和一众子女家将说道,并要求人将全部俘虏的舰船和船员送给救活军处置。
第二日清晨,当他们往长江而去的时候,就在半路先碰上了,江陵水师撒出来的寻人快船。
众人汇合以后,老夫人才知道在救她们之前,救活军已经做下了好一件惊天的大事,一把夜火将整个大江中部各郡的水师烧光了去。吴国的皇帝从此在大江中部再无江防!
也就在众人开会之时,清河的第二批出发的五条船也在于水的带领下和舰队汇合了。
袁正,因为有大量救活军战士的阵亡而有些忧伤,就让郭立德,王江宁,于水等年轻人带着七条寒山级,跟随和护送江陵舰队回返江陵城。自己则带着舟渡,郭立行和受伤严重的三条船和满船的伤员回返清河,三条船随船剩余的弹药也全部交给了陆正和老夫人。
拜别过袁正,看着金风细雨中,江面外即将消失的远帆,钱老夫人转身跟陆正说道,“正儿,我知你必要袁先生他们的弹药,但救活军必须交好!即已赠之,便可购之,不可强求!他们只因研儿的一句话,便千里而来,救了我等陆家孤寡一命,陆家要记得!将这一次俘虏的战船全部修好,给袁先生送去。派人告知研儿,与袁先生好好谈一谈!”
满身铁甲的陆正,在细雨中,正身一礼,拱手答到,“诺!阿母”
寒山号的后桅杆被巨石砸断一半,航速只有往常三分之二。
船仓内,郭立行轻声问道,“先生将大炸逼赠于陆家,是为免祸?”
袁正端着茶杯,缓缓的说,“我这么做,原因有三点,其一,交好陆家;其二,这是一个买卖,既然送我都送了,为什么不能卖呢?”,袁正说到这里停下来喝了一口热茶。郭立行问道,“其三呢?”,袁正笑了,“其三就是,这玩意,在清河,很快就过时了!唉。。。。要是再给我三个月,救活军哪里会死这么多人!”。
郭立行知道袁正他们在搞一种叫做“炮”的东西,但他还没时间去看,也不知道进度,只是听说那玩意是为祝融峰号设计的,比投石机打的更远些,但到底能打多远他还真没问过。
“这一次,大炸逼我们已经拿出来了,那么祝融峰号的炮台还要在再安装重弩和投石机吗?”舟渡剥了颗花生问道。
“容我想一想”,袁正邹着眉头说,他不得不思考到底要不要这么快?毕竟,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啊!
你无法想象,古代的华夏工匠到底有怎样的创造力!“炮”这个东西,袁正和他们讲过了原理,可当他第一次看到由文朝,冶寒,铁木,梁河和郭秀英几个小毛孩组成的“炮作工作组”拿出的图纸的时候,他寒毛都竖起来了。
因为根据以前看的电视和电影,他形容的火炮是这样的:炮是铜做的,火药和铁炮弹要前装。发射前要先清洗炮膛,然后先放入火药包,然后在放入炮弹,最后插入引火,点燃发射。
可拿到手的图纸不是这样的,这个图纸是郭秀英手画的,这一次他几乎已经看到了现代制图工艺,线条非常规整简洁,比例尺,三视图,整体看上去有一种现代的极致简约美感。
这个炮,分为两节,总长三米,非常标准的圆柱体,左右有炮耳可以架在木作的小车上。前面一截两米半长,是炮身;后面一截半米,是炮弹筒!这炮弹筒袁正从来没有说过,因为他直觉里认为,应该从最古老的前装炮开始搞,即便是前装已经很超前了!这几乎超越了他那段历史线里面十个世纪以上。
可他没有想到有人认为前装太蠢了,也太慢了!
问过才知道这,是那个头上还顶着小辫子的十二岁的郭秀英说的。她看过重弩的射击,听大人计算过那东西的射速,她觉得炮不应该比重弩还慢,那不是进步那是退步!
于是一群人思考了很久,最后拿出了一个炮身和炮弹分离的概念。
可分离的炮弹,怎么解决气密的问题,这个问题是袁正强调过的,也是他们在学习过物理以后了解的基本概念。
于是第一稿,前后都用铜做,只是半米的炮弹收口小一圈能塞进炮弹和前一截炮管,尾巴朝上的部分开了一个插入引线的槽。这样火药爆炸会推动炮弹,炮弹可以轻易的挤开铜皮,将前后两节炮管密封,再用爆炸的能量顺着前半截指向的方位射出去。
好了!到这里,如果你懂历,那么这就是袁正历史线里面的弗朗机速射炮!
但是你以为就到此为止了吗?不,那只是第一稿!
最后文朝在做成本核算的时候发现,这种武器太贵了,清河村用不起!
对,这种厚重的铜炮,要用掉的铜对于清河来说太贵了。一年的银子,也造不了三门炮,没有现实意义!
炮作工作组的几个人有开始合计了,于是出了第二稿。第二稿的方案,前半截改成了钢,这种钢料用小孩子们发现的韧钢。而后半截是铜,这样算下来按照清河现在的财力,一年能造十门。要是袁正在一定会说,这已经很不错了。
可小丫头又问了个问题,这个问题把大家又带沟里了,“为什么后半截不能用韧钢?”,可是经过实验即便是韧钢扩展性和气密性也不够。
最后铁木出了个主意,能不能在两个钢管之间做个铜皮连接,这样是不是又便宜,还能不漏气?
好家伙!第三稿出来了!
“极简炮”问世了,前面是厚钢管炮身,后面是厚钢管炮弹,但是,炮弹的前端内壁是铜皮,用来包裹火药,炮弹和保证气密。
到此,袁正批复了研发经费,他已经无话可说了!炮作工作组非常优秀,智力绝对远超他。
可是,还没完呢!
做完第一个样品,十二岁的郭秀英说她搬不动后半截炮弹,所以不对!问她为什么?她说,“文先生说的,造东西的人要思考用东西的人,凡事要问能不能用,好不好用?”。
大家一想,是啊!这么重的炮弹,水军或许还能用。但是陆军用不了,一个班也带不了几枚!
而且一开始袁正就说过陆军和水军都要用大炮!袁正在翻白眼,他是这么说过,可是炮弹可以用牛车运,他没说过让战士背啊!
好吧!要不是因为这小丫头片子,这一次救活军可能就有大炮用了。
继续改!怎么改?
这一次,小丫头说出了石破天惊的办法,炮身一体化设计,把薄薄铜皮拿出来做炮弹壳,直接把铜壳炮弹塞进炮管里。然后,梁木说,在后面做个活页钢门,用钢柱栓起来!这样,没有了后半截的厚钢壳,真的轻了!
用铜皮打了个样子,小丫头搬着走了几步,才顶着小辫子,笑的眼睛眯着了缝,说“成”。
袁正拿到第四稿,一夜没睡,人可以这么妖孽嘛?一群人三个月,拿出了一个方案,除了没有底火,这完全就是一个现代炮!
读者,你是不是到这里,以为完了?
不!
文朝和另外一班人,在十月底拿出了清河最擅长的大杀招,轴系!
你要问是什么东西?
袁正的眼皮跳了一下,低声说,“这,这,这是半自动装弹机啊!”
具体来说,他们开始是在战船的炮位下面开了孔,让船仓下面的人可以递送炮弹给上面的人,结果发现船仓很高,要三个人接力。于是他们利用掌握的滑轮,齿轮和链条的知识,设计了一个系统,只要一个人就能高效完成从仓底往上送炮弹的工作。
你可以理解成一个竖起来由铁链构成的楼梯,下面和顶上都有活动的齿轮,只是以前踩脚的地方现在是一截一截劈开的竹筒。仓底的搬运兵根据上面铜管里的喊话,将不同种类的炮弹搬进竹筒,然后上面的人每转动一次搅轴,就有一颗炮弹升到装弹口旁边。射手打完炮,拉开炮栓,卸下弹壳,就立马能将第二颗炮弹搬过来,塞进去。
变态啊!这真的是地球吗?
白日里的战斗,建业舰队的十三条船,除了四条被彻底烧毁,三条被俘获,三条沉没,最后逃脱的只有三条。
一番血战,一番追逐,这一战从白昼直打到黑夜!
这场战打的惨烈,建业水军也是拼死战斗,巨石,钢弩和火箭横飞。陆家三条船沉没一条。救活军沉没两条,分别是烘炉号和银叶号。一个是连续被巨石击穿了侧面船体,进水沉没。一个是被密集的重弩火箭射中,最终燃烧沉没。
这一次和这个时代最强大的水军正面作战,战救活军牺牲了十七人,受伤了二十七人,是从未有过的重大伤亡。
冬日的夜里,风极其寒冷,救活军上剩下的五条舰船,陆家的两条大船和俘虏的三条大船停泊在湖边的一处港湾里。此时陆家舰队旗舰的会客仓里灯火通明,救活军领导层和陆家舰队钱老夫人带领的领导层做了正式的见面。
老太太今年六十三岁,丈夫和第六子的接连去世,加上连日的征战,让老夫人有些憔悴,但将门女儿的气度却还是豪迈。
再见过陆全的两子一女后,便上来由女儿扶着,给救活军鞠了一躬,代表陆家感谢救活军的救命之恩。
袁正等也忙着鞠躬回礼。
换过情报,才知道建业水军这次出动了六十几条战舰,明日或还有战斗。经过双方商议,明日清晨出发,往长江,与江陵水师汇合。
袁正走后,老夫人于留下的众人有过一番这样的谈话。
“你们怎么看这救活军?”,钱老夫人问。
“人少,船小,但英勇善战,火器威力极大。”,一员偏将说道。
“只为了三爷的一句话,不眠不休,千里驰援,是信义之人”,另一老者说道。
“那可以爆炸的猛火油是什么东西?”,陆家小姑问三个陆全的孩子。
“小姑,那是改进的火药和燃石做的!”,陆婷答到。
“若是我们也能有,那六哥儿便不会战死了”,小姑想到这里不由道,众人也是黯然,老夫人心里一痛。
“我去问先生要!”,最小的陆养民跳出来说。
“袁先生会肯给?”,老夫人疑虑的问。
“不知道,但我们确实可以问问先生!”,陆深然皱着眉说到。
“若我们有些这武器,或许明日的水路会好走些。建业,尔等杀夫杀子之仇,我必报之!”,钱老夫人站起来推开木窗,咬牙切齿地望着建业的方向,“明日所有陆家妇孺皆穿甲参战,我亲自擂鼓!”,火光映照在老夫人的脸上,满是英气和杀气!
当晚,陆全三子带着小姑求见袁正,问是否可以给一些火器,袁正思索以后便答应下来,他不但给了弹药,还赠送了训练弹,最后还派了失去船的船员,登上陆家舰队去做培训。
“救活军,确实好气魄!这份情陆家记下了,以后陆家必须世代结好与救活军!”,当晚老夫人和一众子女家将说道,并要求人将全部俘虏的舰船和船员送给救活军处置。
第二日清晨,当他们往长江而去的时候,就在半路先碰上了,江陵水师撒出来的寻人快船。
众人汇合以后,老夫人才知道在救她们之前,救活军已经做下了好一件惊天的大事,一把夜火将整个大江中部各郡的水师烧光了去。吴国的皇帝从此在大江中部再无江防!
也就在众人开会之时,清河的第二批出发的五条船也在于水的带领下和舰队汇合了。
袁正,因为有大量救活军战士的阵亡而有些忧伤,就让郭立德,王江宁,于水等年轻人带着七条寒山级,跟随和护送江陵舰队回返江陵城。自己则带着舟渡,郭立行和受伤严重的三条船和满船的伤员回返清河,三条船随船剩余的弹药也全部交给了陆正和老夫人。
拜别过袁正,看着金风细雨中,江面外即将消失的远帆,钱老夫人转身跟陆正说道,“正儿,我知你必要袁先生他们的弹药,但救活军必须交好!即已赠之,便可购之,不可强求!他们只因研儿的一句话,便千里而来,救了我等陆家孤寡一命,陆家要记得!将这一次俘虏的战船全部修好,给袁先生送去。派人告知研儿,与袁先生好好谈一谈!”
满身铁甲的陆正,在细雨中,正身一礼,拱手答到,“诺!阿母”
寒山号的后桅杆被巨石砸断一半,航速只有往常三分之二。
船仓内,郭立行轻声问道,“先生将大炸逼赠于陆家,是为免祸?”
袁正端着茶杯,缓缓的说,“我这么做,原因有三点,其一,交好陆家;其二,这是一个买卖,既然送我都送了,为什么不能卖呢?”,袁正说到这里停下来喝了一口热茶。郭立行问道,“其三呢?”,袁正笑了,“其三就是,这玩意,在清河,很快就过时了!唉。。。。要是再给我三个月,救活军哪里会死这么多人!”。
郭立行知道袁正他们在搞一种叫做“炮”的东西,但他还没时间去看,也不知道进度,只是听说那玩意是为祝融峰号设计的,比投石机打的更远些,但到底能打多远他还真没问过。
“这一次,大炸逼我们已经拿出来了,那么祝融峰号的炮台还要在再安装重弩和投石机吗?”舟渡剥了颗花生问道。
“容我想一想”,袁正邹着眉头说,他不得不思考到底要不要这么快?毕竟,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啊!
你无法想象,古代的华夏工匠到底有怎样的创造力!“炮”这个东西,袁正和他们讲过了原理,可当他第一次看到由文朝,冶寒,铁木,梁河和郭秀英几个小毛孩组成的“炮作工作组”拿出的图纸的时候,他寒毛都竖起来了。
因为根据以前看的电视和电影,他形容的火炮是这样的:炮是铜做的,火药和铁炮弹要前装。发射前要先清洗炮膛,然后先放入火药包,然后在放入炮弹,最后插入引火,点燃发射。
可拿到手的图纸不是这样的,这个图纸是郭秀英手画的,这一次他几乎已经看到了现代制图工艺,线条非常规整简洁,比例尺,三视图,整体看上去有一种现代的极致简约美感。
这个炮,分为两节,总长三米,非常标准的圆柱体,左右有炮耳可以架在木作的小车上。前面一截两米半长,是炮身;后面一截半米,是炮弹筒!这炮弹筒袁正从来没有说过,因为他直觉里认为,应该从最古老的前装炮开始搞,即便是前装已经很超前了!这几乎超越了他那段历史线里面十个世纪以上。
可他没有想到有人认为前装太蠢了,也太慢了!
问过才知道这,是那个头上还顶着小辫子的十二岁的郭秀英说的。她看过重弩的射击,听大人计算过那东西的射速,她觉得炮不应该比重弩还慢,那不是进步那是退步!
于是一群人思考了很久,最后拿出了一个炮身和炮弹分离的概念。
可分离的炮弹,怎么解决气密的问题,这个问题是袁正强调过的,也是他们在学习过物理以后了解的基本概念。
于是第一稿,前后都用铜做,只是半米的炮弹收口小一圈能塞进炮弹和前一截炮管,尾巴朝上的部分开了一个插入引线的槽。这样火药爆炸会推动炮弹,炮弹可以轻易的挤开铜皮,将前后两节炮管密封,再用爆炸的能量顺着前半截指向的方位射出去。
好了!到这里,如果你懂历,那么这就是袁正历史线里面的弗朗机速射炮!
但是你以为就到此为止了吗?不,那只是第一稿!
最后文朝在做成本核算的时候发现,这种武器太贵了,清河村用不起!
对,这种厚重的铜炮,要用掉的铜对于清河来说太贵了。一年的银子,也造不了三门炮,没有现实意义!
炮作工作组的几个人有开始合计了,于是出了第二稿。第二稿的方案,前半截改成了钢,这种钢料用小孩子们发现的韧钢。而后半截是铜,这样算下来按照清河现在的财力,一年能造十门。要是袁正在一定会说,这已经很不错了。
可小丫头又问了个问题,这个问题把大家又带沟里了,“为什么后半截不能用韧钢?”,可是经过实验即便是韧钢扩展性和气密性也不够。
最后铁木出了个主意,能不能在两个钢管之间做个铜皮连接,这样是不是又便宜,还能不漏气?
好家伙!第三稿出来了!
“极简炮”问世了,前面是厚钢管炮身,后面是厚钢管炮弹,但是,炮弹的前端内壁是铜皮,用来包裹火药,炮弹和保证气密。
到此,袁正批复了研发经费,他已经无话可说了!炮作工作组非常优秀,智力绝对远超他。
可是,还没完呢!
做完第一个样品,十二岁的郭秀英说她搬不动后半截炮弹,所以不对!问她为什么?她说,“文先生说的,造东西的人要思考用东西的人,凡事要问能不能用,好不好用?”。
大家一想,是啊!这么重的炮弹,水军或许还能用。但是陆军用不了,一个班也带不了几枚!
而且一开始袁正就说过陆军和水军都要用大炮!袁正在翻白眼,他是这么说过,可是炮弹可以用牛车运,他没说过让战士背啊!
好吧!要不是因为这小丫头片子,这一次救活军可能就有大炮用了。
继续改!怎么改?
这一次,小丫头说出了石破天惊的办法,炮身一体化设计,把薄薄铜皮拿出来做炮弹壳,直接把铜壳炮弹塞进炮管里。然后,梁木说,在后面做个活页钢门,用钢柱栓起来!这样,没有了后半截的厚钢壳,真的轻了!
用铜皮打了个样子,小丫头搬着走了几步,才顶着小辫子,笑的眼睛眯着了缝,说“成”。
袁正拿到第四稿,一夜没睡,人可以这么妖孽嘛?一群人三个月,拿出了一个方案,除了没有底火,这完全就是一个现代炮!
读者,你是不是到这里,以为完了?
不!
文朝和另外一班人,在十月底拿出了清河最擅长的大杀招,轴系!
你要问是什么东西?
袁正的眼皮跳了一下,低声说,“这,这,这是半自动装弹机啊!”
具体来说,他们开始是在战船的炮位下面开了孔,让船仓下面的人可以递送炮弹给上面的人,结果发现船仓很高,要三个人接力。于是他们利用掌握的滑轮,齿轮和链条的知识,设计了一个系统,只要一个人就能高效完成从仓底往上送炮弹的工作。
你可以理解成一个竖起来由铁链构成的楼梯,下面和顶上都有活动的齿轮,只是以前踩脚的地方现在是一截一截劈开的竹筒。仓底的搬运兵根据上面铜管里的喊话,将不同种类的炮弹搬进竹筒,然后上面的人每转动一次搅轴,就有一颗炮弹升到装弹口旁边。射手打完炮,拉开炮栓,卸下弹壳,就立马能将第二颗炮弹搬过来,塞进去。
变态啊!这真的是地球吗?
言情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