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集 书库论民富,身行论国强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袁正醒来的时候已是第二日的中午。 人昨夜是睡在清河号的船仓里,水手端来午饭,问过才知郡守大人带着他,领着一班子大大小小的领导随船一起来到了清河村,现在正去参观乡学去了。
袁正也记不清自己酒后到底说过些啥,扒拉两口饭,急急忙忙就着了衣,下船,一人就往乡学赶去。
码头旁的学校里还在上课,读书声和操场上军事课的吆喝声,声声入耳。
找到正在上军事课的战川一问,才知道郡守一群人上午分头听了几节课,现在和文学正去了乡学的图书馆。
图书馆是四间砖瓦房,宽大而明亮,没有风雨的时候木窗都会打开,放下轻纱窗帘,没有喧哗之音,也无蚊虫困扰。这四间房里,两间是阅读室,两间是藏书房。
在最后一件藏书房内,看到陆家一行人,正在和文朝一起翻越《天问》。
推门而入,忙告罪昨夜醉酒人事不知。
陆研哈哈大笑,也不在意,却一把将袁正拉了过来,有好些问题倒是要和袁正讨论。
最后几人亲自动手从阅读室搬了一张桌子,几个读书人也不在乎身份,就围坐在藏书房的竹纸之香里热烈的讨论起了问题。
陆家众人那就是一群好奇宝宝,摊开数卷竹简和一些已经抄录好的只稿,这老老小小真的有很多问题,让袁正和文朝好一阵解释和回答。
但最终问题回到了原点,为何做此《天问》?为何要全民识字?为何要学如此多知识?
袁正笑而不语,反倒看向文朝,向着他点了点头,示意这一次文朝来回答。
文朝端正的坐直了身体,拱手问了陆家众人一个问题,“何为民富国强?”
陆全也端正身形,拱手答到,“民有足够养活全家的粮食和财物,国有足够的钱粮储备,可以训练和装备强大的军队。此,外敌不可侵,而民用足。”
文朝道,“那么民是否可以富裕到,人均每人口粮可以到二十斤,家家都可以养的起两马两牛,家家都用的起我们全套的农具,每个村都能用上十套大筒车和十台翻车?而对于军队而言,步卒是不是能人人三马,全钢盔甲?水军的战船能不能全部包钢,在水战中一往无前?”
陆研这时接话道,“这怕是文景之治时也做不到!这样的民富国强历史上也没有出现过。”
“不,二位郡守,我们可以做到!”,文朝看着两位郡守,斩钉截铁的说。
“今年清河救活军旗下的五个核心村因为接收了近两千人的武陵郡难民,加上原来的八百多人,总人口接近三千。除去老幼,可用的人力超过两千人。我们从清河村到郭家村沿流花河的两岸,耕种超过两万五千亩水田。这些水田在七月带来四万六千石(折合约为两千九百吨)的粮食,十月更是达到五万四千石(折合为三千一百吨)!年产量可以达到近十万石。今年我们缴纳给郡府的器物,粮食和银钱,折合总价值也达到了两万石粮食。这剩下的八万石粮食(每石粮食等于一百二十斤)按照三千人来计算,我们已经能够让每个人,无论老幼在下年七月双抢之前,人均每日十二斤粮食!”,此话一出,语惊四座!
陆全看向弟弟陆研,陆研点头道,“确实,今次我见袁先生和董家,就是为了表彰他们今年给郡里上交的钱粮,缓解了我衡阳郡武陵之战的消耗!”
陆全的大儿子陆渊,性格深沉而温旭,少有话语,却也接话道,“我随父亲多有行走乡里,这每日十二斤粮,再配合些牧草杂粮,真能养活两头大牲畜,算的小富之家了”。
陆全没有说话,他在思考,这乱世里长沙郡治下的百姓,战祸连年,流民满街,怕是连人均每日三斤口粮也是没有的!
“你其实不用交那么多粮,朝廷在开国时便有规定,新开垦的田地,免赋税三年!”,陆研看向袁正。
袁正答到,“战祸连年,军队的消耗摆在这里。我不交,别人就要交,没粮的村子逼着交,会乱的,最后还是会影响到清河。”
“哎!我不如袁先生。”,陆全这是才说了一句话,语气里满是沉重。。。。。
话说到这里,袁正又领着众人再次登上清河号,向寒山村极速航去,这一路可让陆家小公子陆养民高兴坏了,船里船外跑个不停,一切都很新鲜,有意思!最后还跟着帆手操起了风帆。陆全也不管,他觉得男儿要见些世面,多些体验。
“这东西一天能锻多少钢?”,陆研在大水锤工坊里面拉着嗓子喊。
煅造声中,袁正也拉着嗓子回答,“约一百二十斤钢!”
最后实在说不下去了,一群人从寒山村的水锤工坊里逃了出来,耳朵和脑子都是嗡嗡的。
“爹爹,这东西可真厉害!一天一人能锻出120斤的钢,比我们家的作坊厉害多了。”,直到脑子清醒了一些,陆婷说道。
救活军一群人这次倒是看出来了,陆家小姐可不是足不出户的女子。这个时代的世家女子,其实也要学习也要持家,也能迈出大门,走入社会。华夏社会最禁锢女性身体和精神的废材宋朝还没出现,整个华夏的女人还能顶起半边天。
这看上去文弱的女子居然懂得锻钢的次数和钢的不同品质,居然说的出筒车动力的机构和原理,她其实才是陆家在长沙郡工业作坊的大账房。真的好大的本事!
陆全也有疑问,他指着沿江边树立的十几座大大小小的水力筒车问道,“这些都是作坊?”
“是的,只是分了不同的作坊,有铁作,木作,衣作,织作,船作,。。。。”,冶寒大匠师回答道。
“这要消耗多少人口?这么多人口做工,哪里还有人种地?”,陆全惊到。
袁正笑翻了,“哈哈哈,来,来,来,我带您去后面看看”,转过前面的道路,众人到了工坊后面的一小块空地,空地很小横向不过七步,纵向也不过九部,居然规规整整的种了蔬菜,冒着满满的小芽儿。
“华夏,只要是能种的块地,工人都会种上庄稼。这里以前种的的水稻,秋收过后才种了蔬菜。我也不知道,谁说的,工商误农!你们想一想看,远古之时没有铜铁,先民拿木头农具来开荒,何其艰难!要有铜铁,就要有工人制作,有商人贩卖。铜铁越多,农具的价格就会越便宜,农人们才能买的起,农业的效率才能越高。一个人有了工具和机械,就能耕种以前三五个人才能耕种的土地,拥有三倍五倍的粮食产出,才能富裕,才是正道。”,袁正指着这片小小的田地,凛然说道。
“确实,现在还有好多农人在用木头农具,那东西不好用!一个壮年男子用木头农具,最多耕四亩到五亩地就顶了天。”,陆渊懂农业,也懂民生,看来世家有世家的教育和传承。不像其他小说里,尽是败家子和浪荡儿!
回码头的路上,陆全问袁正,“袁先生,可愿意到长沙來建工坊?”。
袁正一听,也来了兴趣,忙说,“要的!”
陆研白了一眼他大哥,“我说,大哥,你这是在当面挖墙角啊!”
“当哥的不挖,难道让别人来挖?”,陆全浑笑,复又严肃的说道,“只求长沙的百姓好过些,过几年也能像清河这边一样的好日子!我这个郡守不称职啊!”
最后,双方商定,袁正用低价购买长沙的土地,一年之内招工三百人,解决三百人生活的同时,帮助长沙建立类似清河的工业体系,长沙郡府也按十税一,只要农具不要银钱。袁正上交的农具,长沙郡府将发给缴纳粮食最多的乡,鼓励和刺激农业的快速发展,先让长沙的百姓也能富起来。
陆家一行人,在吃过一顿丰盛的晚饭后,乘船离开了寒山村,往衡阳郡而去。这一次袁正倒是不敢再喝酒了,这昨日的酒劲直到现在,脑袋还有些疼。
过了一个时辰,船又回转,陆全的三个子女跳下船来,说是要上乡学?这不是胡闹吗?这么大的三个人,如何和小孩子一起上乡学的?实在没法,只得让他们跟着袁正和文朝做个研究生了,各自在清河学习一个方向的知识。
清河的夜,安静而宁和。
———————————————
建业的夜,却满是血和火光。
昨日傍晚,宫中下旨,敬国公全家上至六十岁老母,下至一岁稚儿,在承认罪行后全部畏罪自杀。同时供出了,背后主使是荆州陆家!
皇帝连夜下令,命京都卫队,包围和抓捕在建业的陆家人。
一时陆家在建业的十七处产业和院子被火把和军队围了个严实。就在军队冲击大门之时,三声烟花的爆鸣和夺目的光芒划破建业的夜空!陆家家主带着三百亲卫死士和一众家人,各个穿甲持刀,就连几个月大的娃娃也被甲衣包裹护在战马之上。三阵强弓重弩齐射,然后重甲战马涌出冲杀,猛然出陆家大宅后门杀出。一时混乱,卫队举火者尽数被重弩点杀,夜视不明,京都卫队一片混乱,尽被杀穿了队列,陆家众人夺江门而出。
家主却不幸被箭矢射穿背甲,伤重不治,撒手人世。此时主持大局的是陆家老主母,姓钱,名英,吴国前朝大将,钱穆之女。
此时,建业陆家的十一条荆州战船正沿长江而上,直去江陵,沿途血战,试图摆脱建业水军的围追堵截!
建业水军紧紧的盯着陆家船队却不知早有十数骑骑兵,在烟花炸放之时,已经一人三马,刀光如雪,从陆路奔荆州而去,沿途这群人不眠不休,且不断分兵,去江陵郡,去长沙郡,去衡阳郡,去桂阳郡。
这些陆家骑兵白色的铠甲和刀具上闪起月亮暗光,他们的命不重要,给家族报仇才是最重要的事!
他们陆家反了,反了那无道昏君,反了那孙周世家把持的朝廷!陆家从此要孤身对抗吴国王权和两大世族,无论输赢,陆家人不再低头!
而今夜,是吴国都城建业,陆家反出城门后的第二日。这一夜,建业满是杀戮,凡陆家的附属,派系,皆被捉拿,若有任何反抗就灭门以对!这一夜,建业抓了千人,也杀了千人,官军放火烧有抵抗的房子,却无意间引燃漫城大火。一场大火烧了七百余间房子,有两条街区,因为木屋连接,尽整个焚毁,数千百姓在冬寒来临前流离失所。此次事件,是吴朝定都建业以后从未有过的惨痛,史称“建业大火”。
真是,王权富贵屏障目,满城皆是血与火,百姓呼号天犹怜!
这把火,烧了陆家在建业的一切,也烧掉了吴皇在民间的德行!狗血的宫斗,狗屁的王权,为了私仇,吴国皇帝暴虐至此,好杀至此,要他何来!
这点事情,在皇帝和权贵们眼里什么也不是。不就是几千难民吗?不就是冬夜将近吗?施舍点稀粥便好了,流民总能找个地方窝着,像老鼠一样活着。他们就像稻子,割了,来年又会长出一大茬子来。
可因果报应,就是他们的态度引发了建业后面更大的灾难!

章节目录

言情推荐阅读:

乱世求活军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爬书网只为原作者无罪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无罪并收藏乱世求活军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