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湘江渡如飞
九月十日,晨,袁正正在操场上和军团一起训练结束,正在和将士们一起吃早饭。 突然,有个半大孩子冲进吃饭的竹棚,“袁先生,快去码头,有,有个怪船来了,里正叫您过去看看!”,然后又风一阵的跑往码头的方向。
袁正快速两口吃完粥,就脱下竹甲,往码头快步而去,身后跟着一群士兵也跟过去看热闹。
金秋的太阳已经不再炙热,照在江面上泛起温暖的片片鱼鳞般的光点,码头上停着一条美丽的三体帆船,修长的主艇身,左右两边各有一个比主艇身短小一半,但同样修长的副艇身,三个艇身是用金属管链接上面搭了光洁的木板,两根桅杆高高耸立,软帆已经落下。
整个船体是原木的颜色,但却在阳光下散发着油亮的光泽,看上去美极了。
甲板上有几个工人正在上下忙碌,远远可以看见高大的舟渡正站在码头上和老王头等众人在交流。
码头上大人小孩人山人海,都指着那艘美丽而奇怪的帆船在说着什么。
袁正看着这条美丽的三体帆船有一种穿越的感觉,他不敢相信这是这个时代能够做出来的东西。
舟渡陪着他和众人上了船,三体船的稳定性在这个时候一显无疑,七八个人在上面走来走去也不见过多的摇晃。
甲板洗的极其干净,这让脚上带泥的各位都有些不好意思,忙坐在甲板上脱了鞋袜。
舟渡先打开副艇的仓盖,给大家展示了其中的空间,介绍这里的储物空间。
然后再领着众人走进了主艇体的内部,从船体右侧的门下去,首先是一个通道,往左边是中后部的货仓,舟渡介绍到整个船可以装载约350石重量(约等于现代的20吨)的物资空间。货仓的仓壁隔一丈就有一个挂钩,上面系着一捆绳网,这是在航运途中用来固定物资的。
然后再往后是一个可以坐四人的动力舱室,居然可以坐着用脚蹬来驱动左右舱壁外的两组大齿轮,而两组大齿轮带动着两个隐藏在船尾的小齿轮,它们可以带动一组半露在船尾下部的明轮,可以在逆风时人力加速。同时这里往后的楼梯可以通到一个高台,高台上有一个舵手位。
最后众人走向船头,袁正懵了,众人也懵了。袁正懵的的原因是他看到了什么,正前方的中间位置有一个轮盘的控制舵?在方向舵旁边有两根铁管子,那是通话器?
众人懵了的原因,是这舱室太干净,太舒服了!有椅子,有桌子,居然还有六张带铺盖的上下铺。我擦,这生活让人羡慕嫉妒恨啊!
袁正是跟舟渡口头描述过这些控制设备和原理,但他真没想到舟渡和其他大匠真的能造出来,而且如此传神!这间舱室已经有了现代海军的味道了。
他就是没搞懂有了转轮方向舵,为啥后面还要一个舵手位?舟渡解释到,在停泊的时候发现,因为船体的过于宽阔,使得驾驶舱不方便观察,所以后面的舵手位是新增加的,这样可以非常精确的控制船支泊位。
袁正叹服,文朝已经让他震撼了一次,现在舟渡让他再次震撼。一个船匠,能够通过谈话和水池里面的无数次实验就造出如此漂亮的船只,同时还能带上实践中的改进,女娲真的给自己送来了人才啊!
最后,舟渡介绍这个船,需要配备至少六名船员,一个船长兼任主舵手,一个后舵手,四个船员(有风时风帆手和无风时的动力仓成员)。
最后,吃水极浅的三体船用人力带动暗轮缓缓的离开清河的小码头,缓缓的升起两面软布三角帆带着众人进行了一次从清河村到寒山村的航行。
今天的风不大,还是侧风,但这船的速度已是极快,船首尽会在行进中激起浪花。
后仓的舵手传来速度的信息,“西北风,船速每时辰八十里”,袁正完全不知道西方海军的海里和多少节怎么计算。但他知道每个时辰(两个小时)八十里就相当于,现代社会的二十公里每小时,有点慢,还没法超过小电驴!
他问舟渡,最快的记录是多少?舟渡给他的答案是一百六十四里每个时辰。那就是四十一公里每小时。还行吧,至少超过了小电驴,袁正心里默想着。
他哪里知道这个最快的速度相当于22节西方航速?就算在现代也是非常快的船舶速度了,真的是文盲啊!
本来对第一个速度就已经很震惊的众人,听到第二个数字,那是倒抽凉气啊!老王头狐疑的再问了一遍,“你说啥?一百六十四里每个时辰?我没听错?”
舟渡笑着说,“您没听错,就是一百六十四里每个时辰!”
其实,在风力合适极速测试的时候,舟渡自己都吓了一跳,这速度超过他脑子里所有华夏古代船只的航速了。他不得不承认那个什么叫科学的方法,吹风的大水池真是个神物,他专门派了两个船木匠做了几十种不同的船模和风帆的样式,不停的在测试。现在那就是他工作的重中之重!他抬头看向江河的深处,这不是最快的速度,应该还可以再快些!
郭立德的嘴里也像塞了鸡蛋,这速度有点吓人啊!
突然听到掌舵的舟渡对着铁管子大喊,“降帆,后舵就位,动力舱就位,寒山村已经到了。”
然后,所有人的嘴巴里都塞了鸡蛋,而郭立德的嘴巴更像塞了个鸭蛋。这可是有二十里水路啊,这屁股还没落座就到了?!!
举目一望,寒山村那个码头边的五个大筒车还真就在不远处。
这真是骇人听闻啊!
袁正给这个船起来一个名字,寒山号,用来纪念它诞生的地方。
袁正做了决定今天多跑几趟,让所有寒山村和清河村的居民都体会一下新船的速度!
这下子两个村的大人小孩都坐了一把三体帆船,知道了船其实可以跑的这么快啊!
这也直接导致了集体认知的产生:
第一,科学就是速度和力量;
第二,未来救活军的所有船只都趋向于修长的高速型。
第三,钢铁可以做船的意识。因为钢铁第一次被用来做船的龙骨,整个寒山号的龙骨破天荒的是用钢管做成的,这件事情还要感谢工匠联席会议的支持。
“极速没有二十二节?”
“那不行!”
“我们的第一个货船就能跑二十二节,你怎么好意思拿出来说?”
袁正快速两口吃完粥,就脱下竹甲,往码头快步而去,身后跟着一群士兵也跟过去看热闹。
金秋的太阳已经不再炙热,照在江面上泛起温暖的片片鱼鳞般的光点,码头上停着一条美丽的三体帆船,修长的主艇身,左右两边各有一个比主艇身短小一半,但同样修长的副艇身,三个艇身是用金属管链接上面搭了光洁的木板,两根桅杆高高耸立,软帆已经落下。
整个船体是原木的颜色,但却在阳光下散发着油亮的光泽,看上去美极了。
甲板上有几个工人正在上下忙碌,远远可以看见高大的舟渡正站在码头上和老王头等众人在交流。
码头上大人小孩人山人海,都指着那艘美丽而奇怪的帆船在说着什么。
袁正看着这条美丽的三体帆船有一种穿越的感觉,他不敢相信这是这个时代能够做出来的东西。
舟渡陪着他和众人上了船,三体船的稳定性在这个时候一显无疑,七八个人在上面走来走去也不见过多的摇晃。
甲板洗的极其干净,这让脚上带泥的各位都有些不好意思,忙坐在甲板上脱了鞋袜。
舟渡先打开副艇的仓盖,给大家展示了其中的空间,介绍这里的储物空间。
然后再领着众人走进了主艇体的内部,从船体右侧的门下去,首先是一个通道,往左边是中后部的货仓,舟渡介绍到整个船可以装载约350石重量(约等于现代的20吨)的物资空间。货仓的仓壁隔一丈就有一个挂钩,上面系着一捆绳网,这是在航运途中用来固定物资的。
然后再往后是一个可以坐四人的动力舱室,居然可以坐着用脚蹬来驱动左右舱壁外的两组大齿轮,而两组大齿轮带动着两个隐藏在船尾的小齿轮,它们可以带动一组半露在船尾下部的明轮,可以在逆风时人力加速。同时这里往后的楼梯可以通到一个高台,高台上有一个舵手位。
最后众人走向船头,袁正懵了,众人也懵了。袁正懵的的原因是他看到了什么,正前方的中间位置有一个轮盘的控制舵?在方向舵旁边有两根铁管子,那是通话器?
众人懵了的原因,是这舱室太干净,太舒服了!有椅子,有桌子,居然还有六张带铺盖的上下铺。我擦,这生活让人羡慕嫉妒恨啊!
袁正是跟舟渡口头描述过这些控制设备和原理,但他真没想到舟渡和其他大匠真的能造出来,而且如此传神!这间舱室已经有了现代海军的味道了。
他就是没搞懂有了转轮方向舵,为啥后面还要一个舵手位?舟渡解释到,在停泊的时候发现,因为船体的过于宽阔,使得驾驶舱不方便观察,所以后面的舵手位是新增加的,这样可以非常精确的控制船支泊位。
袁正叹服,文朝已经让他震撼了一次,现在舟渡让他再次震撼。一个船匠,能够通过谈话和水池里面的无数次实验就造出如此漂亮的船只,同时还能带上实践中的改进,女娲真的给自己送来了人才啊!
最后,舟渡介绍这个船,需要配备至少六名船员,一个船长兼任主舵手,一个后舵手,四个船员(有风时风帆手和无风时的动力仓成员)。
最后,吃水极浅的三体船用人力带动暗轮缓缓的离开清河的小码头,缓缓的升起两面软布三角帆带着众人进行了一次从清河村到寒山村的航行。
今天的风不大,还是侧风,但这船的速度已是极快,船首尽会在行进中激起浪花。
后仓的舵手传来速度的信息,“西北风,船速每时辰八十里”,袁正完全不知道西方海军的海里和多少节怎么计算。但他知道每个时辰(两个小时)八十里就相当于,现代社会的二十公里每小时,有点慢,还没法超过小电驴!
他问舟渡,最快的记录是多少?舟渡给他的答案是一百六十四里每个时辰。那就是四十一公里每小时。还行吧,至少超过了小电驴,袁正心里默想着。
他哪里知道这个最快的速度相当于22节西方航速?就算在现代也是非常快的船舶速度了,真的是文盲啊!
本来对第一个速度就已经很震惊的众人,听到第二个数字,那是倒抽凉气啊!老王头狐疑的再问了一遍,“你说啥?一百六十四里每个时辰?我没听错?”
舟渡笑着说,“您没听错,就是一百六十四里每个时辰!”
其实,在风力合适极速测试的时候,舟渡自己都吓了一跳,这速度超过他脑子里所有华夏古代船只的航速了。他不得不承认那个什么叫科学的方法,吹风的大水池真是个神物,他专门派了两个船木匠做了几十种不同的船模和风帆的样式,不停的在测试。现在那就是他工作的重中之重!他抬头看向江河的深处,这不是最快的速度,应该还可以再快些!
郭立德的嘴里也像塞了鸡蛋,这速度有点吓人啊!
突然听到掌舵的舟渡对着铁管子大喊,“降帆,后舵就位,动力舱就位,寒山村已经到了。”
然后,所有人的嘴巴里都塞了鸡蛋,而郭立德的嘴巴更像塞了个鸭蛋。这可是有二十里水路啊,这屁股还没落座就到了?!!
举目一望,寒山村那个码头边的五个大筒车还真就在不远处。
这真是骇人听闻啊!
袁正给这个船起来一个名字,寒山号,用来纪念它诞生的地方。
袁正做了决定今天多跑几趟,让所有寒山村和清河村的居民都体会一下新船的速度!
这下子两个村的大人小孩都坐了一把三体帆船,知道了船其实可以跑的这么快啊!
这也直接导致了集体认知的产生:
第一,科学就是速度和力量;
第二,未来救活军的所有船只都趋向于修长的高速型。
第三,钢铁可以做船的意识。因为钢铁第一次被用来做船的龙骨,整个寒山号的龙骨破天荒的是用钢管做成的,这件事情还要感谢工匠联席会议的支持。
“极速没有二十二节?”
“那不行!”
“我们的第一个货船就能跑二十二节,你怎么好意思拿出来说?”
言情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