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荒村孤寡无人护
头狼侧身想躲过飞羽,结果后腿还是被射穿,惨嚎不止,扑杀过来的另外七八头狼一下子停了下来,俯身低吼。 当袁正再次三箭在手,扶手搭弓之时,河岸旁的群狼焦躁不安起来,一头狼试图淌水过河,“嘣”的一声又被钉在小河的乱石之中。一时之间,狼群的哀嚎声已经压过了,低吼之声,狼群一点点地往对岸的山地里后退,狼王也拖着被射穿地残腿跟在后面。
“想跑路?三十三步,风二级”袁正喃喃道,回手从后面的箭囊中抽出一支重箭,箭如小矛,屏气凝神,弓箭弦成一线,射角十五度,三箭连射,一重两轻,锁死狼王的归路的腾挪空间。结果重箭被狼王右转避过,第二箭落在左近,但第三支轻箭却直接从后背入,从前胸出,瞬杀之?多年的移动靶训练,让他体悟到,射手在对单一目标狙击的时候,连射不是射一点,而是射多点,封闭敌人所有可能的移动点,不求连中,只求一发穿刺。
狼群一震,然后夺路狂逃而去,渐渐消失在群山的草莽之中。
背包,持弓搭箭,慢慢的趟过小河。
袁正谨慎的沿着房舍摸索着进了村庄,数了一下整个村庄大约不到二十座茅草泥胚房,还有几座已经坍塌,他从来没见过这么穷苦的村落,这里的村长是干什么吃的?村中的青石晒谷坪上躺着两个三具尸体,一大两小都是妇孺,看来都是被狼咬死的。都已经被分尸了,破碎的麻布衣衫和骨肉混着,鲜血淌了一地。
他看着这些麻布衣衫,猛然一惊,这些衣服绝不是现代社会的衣服。再看看周围的建筑,没有水泥,没有电线,没有路灯,没有玻璃,甚至没有哪些难看的标语墙!森森寒意,从脊骨中透出,他现在可能根本就不在本来的世界里。
想着温暖地家,想着妻子和不听话的女儿,想着年迈的父母,他既想转身问问旁人,又怕知道真实地答案。
他就这么失神地,不言不语地站着。
村中茅草房地破木门,一个接一个地慢慢打开,从里面出来了二三十人,都是拿着木棒和石头的女人和小孩。最后穿着破麻布衣衫,枯瘦如柴的妇孺们渐渐地聚拢,围在晒谷场旁边,隐隐有哭声传来,却没有一个人敢上前说话。
直到一个老妇人,最后忍不住悲痛,趴在一具幼小的尸骨旁嚎啕大哭,才将失神的袁正拉回了现实。
也就在这时,村外的山路上隐约走出一支五只骡子组成的骡队,前面走着一瘸一拐的两个人,枯瘦的孩子们一涌而出哭叫着朝那个骡子队奔去。
—————————————————————————————————————
火焰吞噬着木材,在打谷场的露天火盆中熊熊燃烧。
六条狼尸,被整整齐齐地摆在袁正地眼前,一个瘸腿地老人,拿着一个陶制地酒碗对着众人说着什么,他完全听不懂。
然后看着瘸腿老人将酒洒在地上,然后带着全村老幼一起向袁正深鞠了一躬。活到四十的袁正,从来没见过这么多人,如此大礼,也慌忙展身对着他们也鞠了一躬。
看着这里人群盯着地上的狼尸,特别是一些小孩子在咽口水,他一指狼尸说:“杀,吃了”。
这些人倒是听懂了,几个妇女马上围上来把六头大狼拖了下去。
瘸腿的老人,走上来再次对着他,郑重地双手抱拳深深的鞠躬。忙的袁正也深深地鞠躬回礼。两人无法通过语言交流,袁正就用手指沾着酒水,在面前的石桌上写了一个“字”,看看老人是否认识?他不知道这是不是中华,也不知道他们是否识字,毕竟在古代识字率是非常低的。
老人姓王,名一德,倒是吃了一惊,在这个世代会写字的都是世家大族的子弟。自己只是因为年轻时从军在征西将军麾下做传令军士,才能跟着老军士学了几百个字。也就是因为识得这几百个字,让他在伤残除役回到家乡——清河村后,当上了这里的里正(就是现在的村长)。
王里正忙也用手沾着酒水在石桌上工工整整写下一字,“可”。
这一字成,袁正激动的不行,至少这还是中华,至少还有办法交流。他忙不迭沾水写下一句话,“这是哪里”。老人看了好一会,思索了一下才写下“清河村”三个字。
就这样,接下来的三天,袁正靠着清水和石桌上和王里正的手谈,开始初步认识这个世界,一个不存在于他那条历史线里面的世界。同时,也通过沟通,了解到这个时代的人民活的有多难!
这个村的男人,只要长到十四岁就要出去打仗,必须服役三年,这三年里能回来的只有骨灰或残疾。三年满了,如果没有战争,可以回家务农。但如果战争再爆发,那么四十岁以下的人都要再次服役三年。现在就是吴国和蜀国的战争期间,全村的男人都被东吴的统治者强征了兵役,除了两个残疾的老人和一群妇孺。
两个老人前两日才离开往乡里纳交军粮,结果全村的妇孺没有一个男子守护,被狼群突袭咬死了三个。
这是一个疯狂的世代,全天下都在打仗,北边的东魏再和乌丸打仗,西北边的西魏在和归附又叛乱的匈奴打仗,南边的吴国和蜀国也是年年混战。
过去的两百年,从漠北到西域,从中原到江南,大地尸横遍野,生民凋敝,食不果腹,衣不遮体。饿死的,战死的,被屠杀死的,每天都在发生。这是一个活人不如死人,活人不如野狗的世代。
这里的极端贫苦,在老里正看来还算好的,至少他们还有半口饭吃。很多村子交了军粮,就已经断了炊烟。即便在这东吴治下衡阳郡湘西县(南岳衡山所在地),这本应该是是鱼米之乡的所在,也承受不起年年增长的军粮缴纳,已经开始不断的饿死百姓了。
真是天道亡,妇孺孤寡无人护!
“想跑路?三十三步,风二级”袁正喃喃道,回手从后面的箭囊中抽出一支重箭,箭如小矛,屏气凝神,弓箭弦成一线,射角十五度,三箭连射,一重两轻,锁死狼王的归路的腾挪空间。结果重箭被狼王右转避过,第二箭落在左近,但第三支轻箭却直接从后背入,从前胸出,瞬杀之?多年的移动靶训练,让他体悟到,射手在对单一目标狙击的时候,连射不是射一点,而是射多点,封闭敌人所有可能的移动点,不求连中,只求一发穿刺。
狼群一震,然后夺路狂逃而去,渐渐消失在群山的草莽之中。
背包,持弓搭箭,慢慢的趟过小河。
袁正谨慎的沿着房舍摸索着进了村庄,数了一下整个村庄大约不到二十座茅草泥胚房,还有几座已经坍塌,他从来没见过这么穷苦的村落,这里的村长是干什么吃的?村中的青石晒谷坪上躺着两个三具尸体,一大两小都是妇孺,看来都是被狼咬死的。都已经被分尸了,破碎的麻布衣衫和骨肉混着,鲜血淌了一地。
他看着这些麻布衣衫,猛然一惊,这些衣服绝不是现代社会的衣服。再看看周围的建筑,没有水泥,没有电线,没有路灯,没有玻璃,甚至没有哪些难看的标语墙!森森寒意,从脊骨中透出,他现在可能根本就不在本来的世界里。
想着温暖地家,想着妻子和不听话的女儿,想着年迈的父母,他既想转身问问旁人,又怕知道真实地答案。
他就这么失神地,不言不语地站着。
村中茅草房地破木门,一个接一个地慢慢打开,从里面出来了二三十人,都是拿着木棒和石头的女人和小孩。最后穿着破麻布衣衫,枯瘦如柴的妇孺们渐渐地聚拢,围在晒谷场旁边,隐隐有哭声传来,却没有一个人敢上前说话。
直到一个老妇人,最后忍不住悲痛,趴在一具幼小的尸骨旁嚎啕大哭,才将失神的袁正拉回了现实。
也就在这时,村外的山路上隐约走出一支五只骡子组成的骡队,前面走着一瘸一拐的两个人,枯瘦的孩子们一涌而出哭叫着朝那个骡子队奔去。
—————————————————————————————————————
火焰吞噬着木材,在打谷场的露天火盆中熊熊燃烧。
六条狼尸,被整整齐齐地摆在袁正地眼前,一个瘸腿地老人,拿着一个陶制地酒碗对着众人说着什么,他完全听不懂。
然后看着瘸腿老人将酒洒在地上,然后带着全村老幼一起向袁正深鞠了一躬。活到四十的袁正,从来没见过这么多人,如此大礼,也慌忙展身对着他们也鞠了一躬。
看着这里人群盯着地上的狼尸,特别是一些小孩子在咽口水,他一指狼尸说:“杀,吃了”。
这些人倒是听懂了,几个妇女马上围上来把六头大狼拖了下去。
瘸腿的老人,走上来再次对着他,郑重地双手抱拳深深的鞠躬。忙的袁正也深深地鞠躬回礼。两人无法通过语言交流,袁正就用手指沾着酒水,在面前的石桌上写了一个“字”,看看老人是否认识?他不知道这是不是中华,也不知道他们是否识字,毕竟在古代识字率是非常低的。
老人姓王,名一德,倒是吃了一惊,在这个世代会写字的都是世家大族的子弟。自己只是因为年轻时从军在征西将军麾下做传令军士,才能跟着老军士学了几百个字。也就是因为识得这几百个字,让他在伤残除役回到家乡——清河村后,当上了这里的里正(就是现在的村长)。
王里正忙也用手沾着酒水在石桌上工工整整写下一字,“可”。
这一字成,袁正激动的不行,至少这还是中华,至少还有办法交流。他忙不迭沾水写下一句话,“这是哪里”。老人看了好一会,思索了一下才写下“清河村”三个字。
就这样,接下来的三天,袁正靠着清水和石桌上和王里正的手谈,开始初步认识这个世界,一个不存在于他那条历史线里面的世界。同时,也通过沟通,了解到这个时代的人民活的有多难!
这个村的男人,只要长到十四岁就要出去打仗,必须服役三年,这三年里能回来的只有骨灰或残疾。三年满了,如果没有战争,可以回家务农。但如果战争再爆发,那么四十岁以下的人都要再次服役三年。现在就是吴国和蜀国的战争期间,全村的男人都被东吴的统治者强征了兵役,除了两个残疾的老人和一群妇孺。
两个老人前两日才离开往乡里纳交军粮,结果全村的妇孺没有一个男子守护,被狼群突袭咬死了三个。
这是一个疯狂的世代,全天下都在打仗,北边的东魏再和乌丸打仗,西北边的西魏在和归附又叛乱的匈奴打仗,南边的吴国和蜀国也是年年混战。
过去的两百年,从漠北到西域,从中原到江南,大地尸横遍野,生民凋敝,食不果腹,衣不遮体。饿死的,战死的,被屠杀死的,每天都在发生。这是一个活人不如死人,活人不如野狗的世代。
这里的极端贫苦,在老里正看来还算好的,至少他们还有半口饭吃。很多村子交了军粮,就已经断了炊烟。即便在这东吴治下衡阳郡湘西县(南岳衡山所在地),这本应该是是鱼米之乡的所在,也承受不起年年增长的军粮缴纳,已经开始不断的饿死百姓了。
真是天道亡,妇孺孤寡无人护!
言情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