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皇帝礼贤,太子研墨!
他这个皇帝是不是解缙心中的不二之主朱棣不知道,但看到自己孙子吓成这样,朱棣也是叹了口气收起脾气。 “是与不是都不重要了,就停他两个月俸禄权当惩罚吧。总不能让人说送了咱们一幅画,咱们朱家人却恩将仇报吧。”
“那幅画给你爹了,有空帮着你爹想想怎么提首诗在上面。”
“写首好诗,那幅画还能补救补救。”
见皇帝收起了脾气,朱瞻基暗自松了口气,赶忙搀扶着朱棣来到卧榻前坐下。
“爷爷,您叫我来有什么事?”
闻言,朱棣从一旁的枕头下面拿出一道折子,递给朱瞻基道:“这是咱们大明朝的李太白写的,你也看看吧。”
“互市之策?”
见朱棣点头,朱瞻基连忙打开了折子。
不看不要紧,这里面的内容简直是让他肃然起敬。
半晌后,朱棣问道:“写的怎么样。”
朱瞻基脸色严肃的合上折子,正色道:“恩威并施,既有支持北征的策略,同时兼容了我大明铁骑过后安抚边关百姓之策。”
说到这里,朱瞻基不得不佩服于谦的策论。
原本他还以为于谦只不过是嘴硬而已,却没想到他竟然真如他爷爷说的这般有才华。
闻言,朱棣也是长叹一声道:“小子,论识人的功夫,你照你爹和你爷爷还差点。”
“于谦这封折子里不光有北伐大军的最佳行军路线,而且还详细标明了粮草的数目,以及与边关百姓互通有无的想法。”
“大军过后边关必然百废待兴,届时必须要以天恩惠泽边民。”
“互市之策不光需要官府来主持,还需允许百姓自发与蒙古各部族的牧民通商。”
没错,于谦吸收了楚萧这些时日里的一些想法,并详细将其编撰成了互市开办之策。
大军过后皇家要允许百姓自发与牧民通商,否则只允许官府来主持互市的话,市场绝对无法形成规模。
只有百姓自己才知道,牧民和他们自己最需要的货物是什么。
但有一些重要物资,必须标明不允许买卖。
铁骑、火器等等一律不允许流出大明的版图,但牧民却可以用牛羊来兑换盐巴和布匹,还可以用羊毛购买粮食和他们最爱的烧酒。
如此以来,互市才能形成规模。
到时候那些牧民有了足够过冬的物资,也就不会再跟着野心勃勃的可汗们去打仗。
毕竟在草原上,一个娃娃从呱呱坠地到长大成人不知道要吃掉多少牛羊肉,中间还要挺过无数的疾病和天灾。
一场白毛雪过后,草原上不知道要冻死多少婴儿。
能不打仗就有过冬的粮食来养活孩子,哪个部族的牧民还愿意把各家的娃娃送去跟明军拼命。
到时候牧民也就不用再种粮食了,青稞都不必了。
只需要把各家的牛羊照顾好,而数十年后这些牧民就会自然而然的融入大明。
届时,大明便可兵不血刃的收服蒙古各部,草原上肥沃的牧场也会尽归大明版图。
这就是于谦主张的,开办互市可胜百万大军。
“爷爷说的是,看来还真的是孙儿眼拙了。”
听朱棣说自己看走了眼,朱瞻基连忙就是一个龙屁送了上去。
连续三个大才入手,朱棣的心情似乎也好了一些,随后低头看着朱瞻基感叹了起来。
“臭小子,你是个有福的。”
“这样的人用好了可胜百万大军,不过那个楚萧。”
说到这,朱棣话锋一转叮嘱道:“咱们这位状元公你更要多接触,于谦这封折子里的很多策论,应该都是吸收了他的想法。”
“论文采他或许稍弱于谦,但他的眼光和心性远不是于谦李祺之流能比的。”
“这样的人,论大局观他不输杨士奇,论谋略不输杨荣杨溥,判断力也是少年人里少有的。”
闻言,朱瞻基立刻用诧异的眼神看向朱棣。
他还是第一次听他爷爷如此评价一个人,但他识人的眼光如今哪里是朱棣的高度。
皇帝的意思是说楚萧能和他一样,站在一个最高的地方俯瞰整个大明的国运,而不是只能看到大明仅有的问题。
只是这个人的性格得敲打敲打。
少年人总想着锋芒毕露,但咱们这位状元公却偏和旁人不同,性子就跟个小耗子似的,看到皇家人就像是老鼠见了猫,总想着躲得远远的,一个不留神就要溜走。
这可不行,好不容易抓到的能干活的不得让他多磨砺磨砺,可得把他看好了。
“好了,收好喽。”
想到这朱棣拍了拍朱瞻基的肩膀,也不知道是让他收好折子还是楚萧等人。
闻言,朱瞻基连忙收好折子,随后忍不住开口问道:“爷爷,既然您这么看到这些人,那您决定给于谦个什么差事?”
于谦虽不是殿试前三甲,但就凭这封折子里的策论就足以让他入朝为官。
可闻言,朱棣却捋了捋胡子把头一歪道:“啊,这会咱们的状元公应该已经去翰林院履职了,于谦应该也在。”
“你去一趟,正好去宣朕的口谕,至于给他什么差事~”
说到这,朱棣好似忽然想起了什么似的。
“诶~太仆寺好像还缺个养马的,正好朕年后去北征的大营里也缺了喂马的官。”
“你就跟他说,让他先去太仆寺给朕喂喂马,年后随朕出征的时候养马的手艺应该就差不多了。”
听到朱棣的话,朱瞻基的嘴角都在抽搐。
哪里是缺了养马的,太仆寺那么大的地方缺不缺马倌儿皇帝怎么会过问。
这分明是还在气于谦当着文武百官的面骂他大明朝是个穷逼的事,打算给于谦点惩罚。
不过朱瞻基可不敢说出来,毕竟这已经算是皇帝最大的让步了。
试想一下,恩科大典普天同庆的日子,皇帝本想当着文武百官的面表扬一下你,结果你他妈跑过来当着天下文人世子的面把皇帝给*了一顿。
这也就是永乐这一朝了,要是放在洪武年间十八辈祖坟都能给你刨出来。
还真以为咱这一朝的皇帝能有唐王李二那种脾气,被魏征指着鼻子喷口水都能唾面自干。
“爷爷说的是,孙儿这就去翰林院。”
朱棣这里他现在是一刻也不想待了,回了句话后朱瞻基连忙躬身离开了养心殿。
传世之孙有御赐腰牌,皇城内外除了后宫外没人阻拦。
从养心殿出去后朱瞻基便一路出了皇城,驾马直奔长安街北桥。
刚到翰林院,门口的官员便赶忙迎了上来。
今天这是什么日子,往常难得见到一面的皇亲贵气可是很少到这来,可今天怎么一口气太子殿下和太孙都来了。
朱瞻基一听,怎么着我爹也来了?
于是,在官员的带领下朱瞻基便直奔前客厅,准备先给他爹请安。
可等他悄默声的客厅却看到了让人摸不着头脑的一幕,咱们大明朝的这位太子殿下竟然在弓着身子给人研墨。
“那幅画给你爹了,有空帮着你爹想想怎么提首诗在上面。”
“写首好诗,那幅画还能补救补救。”
见皇帝收起了脾气,朱瞻基暗自松了口气,赶忙搀扶着朱棣来到卧榻前坐下。
“爷爷,您叫我来有什么事?”
闻言,朱棣从一旁的枕头下面拿出一道折子,递给朱瞻基道:“这是咱们大明朝的李太白写的,你也看看吧。”
“互市之策?”
见朱棣点头,朱瞻基连忙打开了折子。
不看不要紧,这里面的内容简直是让他肃然起敬。
半晌后,朱棣问道:“写的怎么样。”
朱瞻基脸色严肃的合上折子,正色道:“恩威并施,既有支持北征的策略,同时兼容了我大明铁骑过后安抚边关百姓之策。”
说到这里,朱瞻基不得不佩服于谦的策论。
原本他还以为于谦只不过是嘴硬而已,却没想到他竟然真如他爷爷说的这般有才华。
闻言,朱棣也是长叹一声道:“小子,论识人的功夫,你照你爹和你爷爷还差点。”
“于谦这封折子里不光有北伐大军的最佳行军路线,而且还详细标明了粮草的数目,以及与边关百姓互通有无的想法。”
“大军过后边关必然百废待兴,届时必须要以天恩惠泽边民。”
“互市之策不光需要官府来主持,还需允许百姓自发与蒙古各部族的牧民通商。”
没错,于谦吸收了楚萧这些时日里的一些想法,并详细将其编撰成了互市开办之策。
大军过后皇家要允许百姓自发与牧民通商,否则只允许官府来主持互市的话,市场绝对无法形成规模。
只有百姓自己才知道,牧民和他们自己最需要的货物是什么。
但有一些重要物资,必须标明不允许买卖。
铁骑、火器等等一律不允许流出大明的版图,但牧民却可以用牛羊来兑换盐巴和布匹,还可以用羊毛购买粮食和他们最爱的烧酒。
如此以来,互市才能形成规模。
到时候那些牧民有了足够过冬的物资,也就不会再跟着野心勃勃的可汗们去打仗。
毕竟在草原上,一个娃娃从呱呱坠地到长大成人不知道要吃掉多少牛羊肉,中间还要挺过无数的疾病和天灾。
一场白毛雪过后,草原上不知道要冻死多少婴儿。
能不打仗就有过冬的粮食来养活孩子,哪个部族的牧民还愿意把各家的娃娃送去跟明军拼命。
到时候牧民也就不用再种粮食了,青稞都不必了。
只需要把各家的牛羊照顾好,而数十年后这些牧民就会自然而然的融入大明。
届时,大明便可兵不血刃的收服蒙古各部,草原上肥沃的牧场也会尽归大明版图。
这就是于谦主张的,开办互市可胜百万大军。
“爷爷说的是,看来还真的是孙儿眼拙了。”
听朱棣说自己看走了眼,朱瞻基连忙就是一个龙屁送了上去。
连续三个大才入手,朱棣的心情似乎也好了一些,随后低头看着朱瞻基感叹了起来。
“臭小子,你是个有福的。”
“这样的人用好了可胜百万大军,不过那个楚萧。”
说到这,朱棣话锋一转叮嘱道:“咱们这位状元公你更要多接触,于谦这封折子里的很多策论,应该都是吸收了他的想法。”
“论文采他或许稍弱于谦,但他的眼光和心性远不是于谦李祺之流能比的。”
“这样的人,论大局观他不输杨士奇,论谋略不输杨荣杨溥,判断力也是少年人里少有的。”
闻言,朱瞻基立刻用诧异的眼神看向朱棣。
他还是第一次听他爷爷如此评价一个人,但他识人的眼光如今哪里是朱棣的高度。
皇帝的意思是说楚萧能和他一样,站在一个最高的地方俯瞰整个大明的国运,而不是只能看到大明仅有的问题。
只是这个人的性格得敲打敲打。
少年人总想着锋芒毕露,但咱们这位状元公却偏和旁人不同,性子就跟个小耗子似的,看到皇家人就像是老鼠见了猫,总想着躲得远远的,一个不留神就要溜走。
这可不行,好不容易抓到的能干活的不得让他多磨砺磨砺,可得把他看好了。
“好了,收好喽。”
想到这朱棣拍了拍朱瞻基的肩膀,也不知道是让他收好折子还是楚萧等人。
闻言,朱瞻基连忙收好折子,随后忍不住开口问道:“爷爷,既然您这么看到这些人,那您决定给于谦个什么差事?”
于谦虽不是殿试前三甲,但就凭这封折子里的策论就足以让他入朝为官。
可闻言,朱棣却捋了捋胡子把头一歪道:“啊,这会咱们的状元公应该已经去翰林院履职了,于谦应该也在。”
“你去一趟,正好去宣朕的口谕,至于给他什么差事~”
说到这,朱棣好似忽然想起了什么似的。
“诶~太仆寺好像还缺个养马的,正好朕年后去北征的大营里也缺了喂马的官。”
“你就跟他说,让他先去太仆寺给朕喂喂马,年后随朕出征的时候养马的手艺应该就差不多了。”
听到朱棣的话,朱瞻基的嘴角都在抽搐。
哪里是缺了养马的,太仆寺那么大的地方缺不缺马倌儿皇帝怎么会过问。
这分明是还在气于谦当着文武百官的面骂他大明朝是个穷逼的事,打算给于谦点惩罚。
不过朱瞻基可不敢说出来,毕竟这已经算是皇帝最大的让步了。
试想一下,恩科大典普天同庆的日子,皇帝本想当着文武百官的面表扬一下你,结果你他妈跑过来当着天下文人世子的面把皇帝给*了一顿。
这也就是永乐这一朝了,要是放在洪武年间十八辈祖坟都能给你刨出来。
还真以为咱这一朝的皇帝能有唐王李二那种脾气,被魏征指着鼻子喷口水都能唾面自干。
“爷爷说的是,孙儿这就去翰林院。”
朱棣这里他现在是一刻也不想待了,回了句话后朱瞻基连忙躬身离开了养心殿。
传世之孙有御赐腰牌,皇城内外除了后宫外没人阻拦。
从养心殿出去后朱瞻基便一路出了皇城,驾马直奔长安街北桥。
刚到翰林院,门口的官员便赶忙迎了上来。
今天这是什么日子,往常难得见到一面的皇亲贵气可是很少到这来,可今天怎么一口气太子殿下和太孙都来了。
朱瞻基一听,怎么着我爹也来了?
于是,在官员的带领下朱瞻基便直奔前客厅,准备先给他爹请安。
可等他悄默声的客厅却看到了让人摸不着头脑的一幕,咱们大明朝的这位太子殿下竟然在弓着身子给人研墨。
言情推荐阅读:
大明:家父九千岁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爬书网只为原作者无罪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无罪并收藏大明:家父九千岁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