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攻法杀招多聆听,对枰谈棋均为兵
“项羽就像一只猛虎,天生的不合群,而刘邦及其手下几员大将就是群狼。千百年来,刘邦项羽的故事让人唏嘘,却不知这两个实不是一类人。项羽除几个有限将领以外,在所分封诸王里面没有几个帮手,而所杀义王更像是罪己诏书,几次被当做借口受讨伐,成了天下公敌。韩信、英布等都是项羽的故旧属下,相处并无大的仇怨,都是因为一些不重要的原因,英布更是因为刘邦派随何实施反间计,背叛而归附了刘邦,均成项羽死敌。“而刘邦与项羽则有老大不同。当韩信、英布还在项羽阵营的时候,他就刻意拉拢。而韩信取得齐地以后,要求封齐王,刘邦虽然气急败坏,杀心都有了,但还是痛快答应了,终得与韩信、彭越、英布对项羽的分攻合击。
“刘邦单挑项羽从来不胜,但韧性十足,屡败屡战。失败一次,占一些地方,多拉几个帮手,多攒一份力量。刘邦实是头狼,是御狼高手,而项羽是一只猛虎,实不是一类人,玩的不是一种棋。刘邦算计自己怎么最后生,项羽只要战胜对手。这里不妨将孙子的话‘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故善战者,能为不可胜,不能使敌必可胜’,将胜换作死略作修改,这句话正合刘邦项羽二人当年情状,刘邦先为不可死,数次将死不死,以待项羽可死,而项羽正是一败即死。
“刘邦最是下围棋的高手,向来将大局看作生死之事,除死无大事。力保住自己的关中、四川两个粮仓之地不失,在豫西成皋抵住项羽西进之路,在项羽所占中原地盘上开仗。虽然许多时候仗打得狼狈非常,败多胜少,却能打一仗活一块地方,占领项羽更多地盘。
“刘邦追求活下来,处世灵活柔韧,从来不是一是一二是二。就连老父,都可与项羽割舍不清。当时项羽威胁刘邦欲烹其父,刘邦竟然以曾与项羽约为兄弟,回之其父亦为项羽之父,烹之亦欲分一杯羹,项羽自是无方,只得放回。
“项羽则是不然,只识胜与败,喜欢大胜、全胜,赢得漂亮。但他用下象棋的得失成败去经略围棋,难免失败。其又刚勇之极,败一次便无颜江东,自刎乌江。刘邦若也如此,该有几十次死,又哪里还有后来大汉几百年江山?
“二人如此表现,史上故有项羽英雄、刘邦无赖之说。后人总是唏嘘项羽宁愿自刎也不肯东渡,有人感其悲壮,更有人为之惋惜,其中最有名的是杜牧的《题乌江亭》,其诗写道:‘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却是说他应该包羞忍耻以期卷土重来,才是真正的好男儿。”
郓王谈论正兴,忽然身后有人念道:
“自古兴亡本是天,岂容人力预其间。
非凭天与凭骓逝,骓不前兮战已闲。
盖世英雄力拔山,岂知天意在西关。
范增可用非能用,徒叹身亡顷刻间。”
燕语莺声,极为好听,就知道是爱侣朱淑真到了。
郓王大声赞道:“好诗好诗,同是当世才女,你这首《咏史项羽》比起李清照的《夏日绝句》写项羽更胜一筹。”
朱淑真笑道:“你这样夸,分明是私我,非诗之故。易安居士写得项羽顶天立地,雄风猎猎,世人皆知诗还是她的好。你之所以觉得我的还行,一则是我们在一起,一则是你觉得我将项羽败因说得有点对了,本是因其固然。”
项羽千古英雄而自刎乌江,后人追念颇多,大宋因靖康之难,当世多有吟咏。李清照时有“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诗名动一时,郓王开始时也颇为推崇。后来感赵构艰难立国,辗转定都临安,大宋国祚得以不灭,实有料外之喜。只觉项羽无颜过江东之举,不值一哂,因而将易安诗也看得轻了。
宋时对项羽合不合过江一说,王安石早有说处,那时还未有靖康之难。他感于杜牧《题乌江亭》中说项羽应该包羞忍耻以期卷土重来,再作《叠题乌江亭》: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
诗的意思却是频繁的征战已使壮士感到疲劳、士气低落,中原之战既败,项羽其势难复,江东子弟即便仍在,是否愿意跟随卷土重来还未可知。
郓王既是大宋皇室子弟,又蒙靖康覆国之变,无论是杜牧所说项羽该还是不该包羞忍耻卷土重来,还是王安石所论能与不能,总之都不能如刘邦建立大汉那样帝业辉煌。眼下大宋在靖康之难后再有赵构立国,又有兴复,与汉朝最像,正如西汉之后又有东汉一般,虽然此时还未有北宋与南宋之说。
正所谓成王败寇,郓王此时体会最深,更加推重刘邦而非项羽了。眼下就拿围棋说事,最能不以一时一地论人,若靖康年弃守卞京,再图后续,也不致一败涂地,皇室被掳;若是赵构后来不图兴复,那再也没有了大宋了。
朱淑真又道:“当年项羽失败,首当其冲的当然是心胸不广、格局不大、策略不当,其次也有些运气不济,所遇对手个个身手不凡。刘邦的格局气魄、韩信的用兵、张良的谋略、萧何的善后自不必说了,那彭越的本事,你可要专门交待啊。”
郓王笑道:“那是自然。大汉开国功臣中,韩信用兵如神,立功不小。然而项羽既称非战之罪,打仗自认不弱于任何人,在垓下也是因为双拳难敌四手,输在寡不敌众,其实不惧韩信。而彭越用兵虽然远远不如韩信,却让项羽最是头痛。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彭越乃是自古以来第一会死缠烂打的兵家,你进他退,你退他攻,围不住,打不退,躲不了,专门化整为零,以散攻整。这种战法被称作是游击战,最能以少胜多,以弱攻强,也最适合防御与相持。今日之所以拿楚汉战争说围棋,正是要让两个孩子利用学围棋而精研楚汉之争中的各种战法。”
朱淑真话头一转:“你这样讲给两个孩子,也不怕人家听不懂。”郓王笑道:“他们俩禀赋非常,韩元帅等对其寄望甚高,不是毫无来由。刘瞻教授学问也是如此,先领其窥望堂奥,了解其中的深邃远大,确保他们生发兴趣、坚定志向。”
怀英与弃疾都是心中一动:“原来围棋演兵比象棋又更进了一层,我等可要好好学。”
这样又过了一年,两人将郓王所给名人棋谱已打得纯熟,对弈也越来越见精妙,郓王有时亲自下场指点,从让五子到让三子两子,再到让先猜先,两个孩子逐渐下得像模像样,与郓王互有攻防。特别是弃疾,虽然胜少负多,隐然已可做郓王对手。
这日郓王再拿来《围棋十三篇》,道:“你们学习围棋自是为了演习兵法,《围棋十三篇》是仿《孙子兵法》十三篇而来,与兵法最是相近,你们先演习《围棋十三篇》,再学《孙子兵法》,当大有教益。”
怀英自郓王手中接过来两本一模一样的活字印刷的小册子,虽然远远不如徐铉手书的《围棋义例》珍贵,但是印制精美,又能人手一册,二人使用却方便多了,均是爱不释手。宋仁宗年间张靖,有感于围棋是“兵法一类”,其中布局攻杀之法与军事战争的排兵布阵极为类似,于是仿《孙子兵法》写成《棋经十三篇》,共分第一《论局》、第二《得算》、第三《权舆》、第四《合战》、第五《虚实》、第六《自知》、第七《审局》、第八《度情》、第九《斜正》、第十《洞微》、第十一《名数》、第十二《品格》、第十三《杂说》共十三篇。
两人有郓王平时教授在先,本来有些根基,人又聪明颖悟,阅读毫不费劲。只是郓王指点都是在行棋中间,难免零碎,而此文整篇洋洋洒洒,内容系统又具体,可谓博大精深、包罗万象。纵览全书,既得以窥全貌,又能详解脉络,所获又自不同。二人更加体会到围棋贵在大局,务必胸腹中先有棋局,谋定而后动,谋在深远,意在棋先。
弃疾看到第四《合战》中,“彼众我寡,先谋其生。我众彼寡,务张其势……。凡敌无事而自补者,有侵袭之意也”,不禁十分钦佩。
再看到第七《审局》中“夫弈棋布势,务相接连。自始至终,着着求先……。局势已赢,专精求生。局势已弱,锐意侵绰……。势孤援寡,则勿走。机危阵溃,则勿下。是故棋有不走之走,不下之下。误人者多方,成功者一路而已。能审局者多胜”,就想了许久才完全悟透。特别是“棋有不走之走,不下之下”,大有勇于取舍、潇洒来去之意,弃疾知道像自己这样的初学者却难免有时偏于一隅、执着一念,逾越这一层更需气度与格局。
又等看到第十三《杂说》,“夫棋者有无之相生,远近之相成,强弱之相形,利害之相倾,不可不察也。是以安而不泰,存而不骄。安而泰则危,存而骄则亡。《易》曰﹕‘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不囿于当前,不喜怒于胜败,功夫用到了棋外,又进了一层境界。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弃疾与怀英二人将《棋经十三篇》烂熟于胸,得棋理更深,对局也愈加精彩。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新书网》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XinShuW.cc
“刘邦单挑项羽从来不胜,但韧性十足,屡败屡战。失败一次,占一些地方,多拉几个帮手,多攒一份力量。刘邦实是头狼,是御狼高手,而项羽是一只猛虎,实不是一类人,玩的不是一种棋。刘邦算计自己怎么最后生,项羽只要战胜对手。这里不妨将孙子的话‘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故善战者,能为不可胜,不能使敌必可胜’,将胜换作死略作修改,这句话正合刘邦项羽二人当年情状,刘邦先为不可死,数次将死不死,以待项羽可死,而项羽正是一败即死。
“刘邦最是下围棋的高手,向来将大局看作生死之事,除死无大事。力保住自己的关中、四川两个粮仓之地不失,在豫西成皋抵住项羽西进之路,在项羽所占中原地盘上开仗。虽然许多时候仗打得狼狈非常,败多胜少,却能打一仗活一块地方,占领项羽更多地盘。
“刘邦追求活下来,处世灵活柔韧,从来不是一是一二是二。就连老父,都可与项羽割舍不清。当时项羽威胁刘邦欲烹其父,刘邦竟然以曾与项羽约为兄弟,回之其父亦为项羽之父,烹之亦欲分一杯羹,项羽自是无方,只得放回。
“项羽则是不然,只识胜与败,喜欢大胜、全胜,赢得漂亮。但他用下象棋的得失成败去经略围棋,难免失败。其又刚勇之极,败一次便无颜江东,自刎乌江。刘邦若也如此,该有几十次死,又哪里还有后来大汉几百年江山?
“二人如此表现,史上故有项羽英雄、刘邦无赖之说。后人总是唏嘘项羽宁愿自刎也不肯东渡,有人感其悲壮,更有人为之惋惜,其中最有名的是杜牧的《题乌江亭》,其诗写道:‘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却是说他应该包羞忍耻以期卷土重来,才是真正的好男儿。”
郓王谈论正兴,忽然身后有人念道:
“自古兴亡本是天,岂容人力预其间。
非凭天与凭骓逝,骓不前兮战已闲。
盖世英雄力拔山,岂知天意在西关。
范增可用非能用,徒叹身亡顷刻间。”
燕语莺声,极为好听,就知道是爱侣朱淑真到了。
郓王大声赞道:“好诗好诗,同是当世才女,你这首《咏史项羽》比起李清照的《夏日绝句》写项羽更胜一筹。”
朱淑真笑道:“你这样夸,分明是私我,非诗之故。易安居士写得项羽顶天立地,雄风猎猎,世人皆知诗还是她的好。你之所以觉得我的还行,一则是我们在一起,一则是你觉得我将项羽败因说得有点对了,本是因其固然。”
项羽千古英雄而自刎乌江,后人追念颇多,大宋因靖康之难,当世多有吟咏。李清照时有“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诗名动一时,郓王开始时也颇为推崇。后来感赵构艰难立国,辗转定都临安,大宋国祚得以不灭,实有料外之喜。只觉项羽无颜过江东之举,不值一哂,因而将易安诗也看得轻了。
宋时对项羽合不合过江一说,王安石早有说处,那时还未有靖康之难。他感于杜牧《题乌江亭》中说项羽应该包羞忍耻以期卷土重来,再作《叠题乌江亭》: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
诗的意思却是频繁的征战已使壮士感到疲劳、士气低落,中原之战既败,项羽其势难复,江东子弟即便仍在,是否愿意跟随卷土重来还未可知。
郓王既是大宋皇室子弟,又蒙靖康覆国之变,无论是杜牧所说项羽该还是不该包羞忍耻卷土重来,还是王安石所论能与不能,总之都不能如刘邦建立大汉那样帝业辉煌。眼下大宋在靖康之难后再有赵构立国,又有兴复,与汉朝最像,正如西汉之后又有东汉一般,虽然此时还未有北宋与南宋之说。
正所谓成王败寇,郓王此时体会最深,更加推重刘邦而非项羽了。眼下就拿围棋说事,最能不以一时一地论人,若靖康年弃守卞京,再图后续,也不致一败涂地,皇室被掳;若是赵构后来不图兴复,那再也没有了大宋了。
朱淑真又道:“当年项羽失败,首当其冲的当然是心胸不广、格局不大、策略不当,其次也有些运气不济,所遇对手个个身手不凡。刘邦的格局气魄、韩信的用兵、张良的谋略、萧何的善后自不必说了,那彭越的本事,你可要专门交待啊。”
郓王笑道:“那是自然。大汉开国功臣中,韩信用兵如神,立功不小。然而项羽既称非战之罪,打仗自认不弱于任何人,在垓下也是因为双拳难敌四手,输在寡不敌众,其实不惧韩信。而彭越用兵虽然远远不如韩信,却让项羽最是头痛。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彭越乃是自古以来第一会死缠烂打的兵家,你进他退,你退他攻,围不住,打不退,躲不了,专门化整为零,以散攻整。这种战法被称作是游击战,最能以少胜多,以弱攻强,也最适合防御与相持。今日之所以拿楚汉战争说围棋,正是要让两个孩子利用学围棋而精研楚汉之争中的各种战法。”
朱淑真话头一转:“你这样讲给两个孩子,也不怕人家听不懂。”郓王笑道:“他们俩禀赋非常,韩元帅等对其寄望甚高,不是毫无来由。刘瞻教授学问也是如此,先领其窥望堂奥,了解其中的深邃远大,确保他们生发兴趣、坚定志向。”
怀英与弃疾都是心中一动:“原来围棋演兵比象棋又更进了一层,我等可要好好学。”
这样又过了一年,两人将郓王所给名人棋谱已打得纯熟,对弈也越来越见精妙,郓王有时亲自下场指点,从让五子到让三子两子,再到让先猜先,两个孩子逐渐下得像模像样,与郓王互有攻防。特别是弃疾,虽然胜少负多,隐然已可做郓王对手。
这日郓王再拿来《围棋十三篇》,道:“你们学习围棋自是为了演习兵法,《围棋十三篇》是仿《孙子兵法》十三篇而来,与兵法最是相近,你们先演习《围棋十三篇》,再学《孙子兵法》,当大有教益。”
怀英自郓王手中接过来两本一模一样的活字印刷的小册子,虽然远远不如徐铉手书的《围棋义例》珍贵,但是印制精美,又能人手一册,二人使用却方便多了,均是爱不释手。宋仁宗年间张靖,有感于围棋是“兵法一类”,其中布局攻杀之法与军事战争的排兵布阵极为类似,于是仿《孙子兵法》写成《棋经十三篇》,共分第一《论局》、第二《得算》、第三《权舆》、第四《合战》、第五《虚实》、第六《自知》、第七《审局》、第八《度情》、第九《斜正》、第十《洞微》、第十一《名数》、第十二《品格》、第十三《杂说》共十三篇。
两人有郓王平时教授在先,本来有些根基,人又聪明颖悟,阅读毫不费劲。只是郓王指点都是在行棋中间,难免零碎,而此文整篇洋洋洒洒,内容系统又具体,可谓博大精深、包罗万象。纵览全书,既得以窥全貌,又能详解脉络,所获又自不同。二人更加体会到围棋贵在大局,务必胸腹中先有棋局,谋定而后动,谋在深远,意在棋先。
弃疾看到第四《合战》中,“彼众我寡,先谋其生。我众彼寡,务张其势……。凡敌无事而自补者,有侵袭之意也”,不禁十分钦佩。
再看到第七《审局》中“夫弈棋布势,务相接连。自始至终,着着求先……。局势已赢,专精求生。局势已弱,锐意侵绰……。势孤援寡,则勿走。机危阵溃,则勿下。是故棋有不走之走,不下之下。误人者多方,成功者一路而已。能审局者多胜”,就想了许久才完全悟透。特别是“棋有不走之走,不下之下”,大有勇于取舍、潇洒来去之意,弃疾知道像自己这样的初学者却难免有时偏于一隅、执着一念,逾越这一层更需气度与格局。
又等看到第十三《杂说》,“夫棋者有无之相生,远近之相成,强弱之相形,利害之相倾,不可不察也。是以安而不泰,存而不骄。安而泰则危,存而骄则亡。《易》曰﹕‘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不囿于当前,不喜怒于胜败,功夫用到了棋外,又进了一层境界。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弃疾与怀英二人将《棋经十三篇》烂熟于胸,得棋理更深,对局也愈加精彩。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新书网》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XinShuW.cc
言情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