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黄河道
七月末,秋老虎的尾巴还在晃,天气热的人发闷。
大清早宋玉竹就被热醒了,寝宫里摆的冰块已经化尽,内侍要换新的。
宋玉竹哑着嗓子问:“什么时辰了?”
“回陛下,刚过了丑时。”
“冰不用换了,把窗户打开通通风。”
“是。”
宋玉竹靠在床边打开系统,在地图上选择滨州港口点了进去,这里就是希望号出发的地点。
闲来无事的时候,宋玉竹总喜欢到这里看看,阿骁离开已经有两个月,也不知道船走到了哪里。
宋玉竹把视线调到海边,这会正是涨潮的时间,海水不断向岸边涌来,拍打着岸边的礁石,发出哗啦啦的声音。听着浪潮的声音,身体瞬间凉爽了下来。
上朝的时间还早,难得有时间,宋玉操纵着视线在地图上四处转了转。
如今全国各地已经建立了上千所小学,有几万名孩子接受了启蒙教育。虽然跟他预期的还差许多,但只要坚持,他相信肯定能让大启的孩子都有机会上学。
滨州府也建了三所小学,其中一所就在附近的县城中。天还没亮,宋玉竹见有不少孩子已经起床穿衣服,跨上书包,口袋里揣着馒头饼子朝学校走去。
三三两两的孩子边走边嘻闹着,嘴里背着昨日夫子教的诗词。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小月姐姐,你背的真好!”几个年纪略小的孩子跟在女孩身后夸赞道,这些孩子年纪都不大,正是天真烂漫的好时候。
名叫小月的女孩昂着头道:“夫子教的诗,我都能背下来呢。”
“哇!小月姐姐真是太厉害了啦!”
宋玉竹被这群孩子逗笑,跟在他们身后一起朝学校走去。
小月背完一首诗又唱起国歌《大启之歌》。这首歌是由教坊司编曲,宋玉竹亲自作词,主打的就是一个朗朗上口,歌曲内容简单,能让百姓一听就会唱。
“好山好水好风光,兵强马壮乐安康,活在这个好时代,大启百姓乐开怀……天佑大启,福泽万代~”女孩的声音清脆悦耳,宋玉竹也跟着打起节拍。
终于走到了学校门口,孩子们全都进了学校,唯独那个名叫小月的女孩停下脚步,红着眼睛不再往里走。
宋玉竹疑惑的看着她,怎么不进去呢?
随着上课钟声敲响,孩子们跑进教室,只有小月垂着头朝来时的方向走去。
宋玉竹有些不解,奈何马上就要上朝了,他只好记下小月的住址,打算下了朝再去一看究竟。
今日早朝送来不少揍报,黄河流域近几日连降暴雨,恐怕有决堤的风险,各地官府请求朝廷拨款赈灾。
自古以来黄河决堤的次数大大小小加一起有上千次,较大的改道也有十多次,每次决堤都会冲毁房屋,田地绝收,百姓流离失所。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这条母亲河滋养了百姓的同时也给百姓造成了不可磨灭的伤害。
每年的七月到十月是黄河的汛期,水量本就增大不少,加上连日暴雨,很可能会发生大规模的决堤。
黄河因为地理环境的关系,河水中含有大量的泥沙,这些泥沙被水流冲到下游,长此以往河床就会被填满,下游越来越高,最后导致河水改道。
刘蔺道:“陛下,黄河上次改道是在三百年前的武朝年间,大规模的洪灾将黄河下游变成了黄泛区。也正是由于这次水患,动摇了根基,导致武朝灭亡。”
宋玉竹点了点头:“诸位爱卿有何办法?”
御史中丞王菁道:“依臣之拙见,应当继续加固下游的堤坝,防止黄河决堤。”
工部尚书纪明礼道:“臣以为,堵不如疏,黄河下游的河床早已堆积过高,继续垫高堤坝治标不治本,时间久了还是会决堤的。”
其他官员点头附和,但清理河道可不容易,在生产力和工具都落后的古代,只能靠老百姓用竹筐一筐一筐的往外背泥沙,如同蚂蚁搬家一般,速度慢耗时长,成本太高。
王菁不服道:“自古以来,都是以筑坝防灾,挖泥沙得挖到何时?”
“筑坝早晚都会决堤,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水里挖沙太危险,纪大人您视人命如草芥!”
“决堤死的百姓更多!”
两人竟然当众争执起来,宋玉竹眉头紧锁打断二人:“其他爱卿可有别的办法?”
刘蔺拱手道:“纪大人说堵不如疏,臣以为确实是好办法。”
纪明礼得以的翘起嘴角,朝刘蔺遥遥拱手致意,没想到刘蔺下一句话,差点让他喷出来。
“但挖沙却是下策。”
纪明礼冷着脸道:“不知刘大人有何高见?”
“高
大清早宋玉竹就被热醒了,寝宫里摆的冰块已经化尽,内侍要换新的。
宋玉竹哑着嗓子问:“什么时辰了?”
“回陛下,刚过了丑时。”
“冰不用换了,把窗户打开通通风。”
“是。”
宋玉竹靠在床边打开系统,在地图上选择滨州港口点了进去,这里就是希望号出发的地点。
闲来无事的时候,宋玉竹总喜欢到这里看看,阿骁离开已经有两个月,也不知道船走到了哪里。
宋玉竹把视线调到海边,这会正是涨潮的时间,海水不断向岸边涌来,拍打着岸边的礁石,发出哗啦啦的声音。听着浪潮的声音,身体瞬间凉爽了下来。
上朝的时间还早,难得有时间,宋玉操纵着视线在地图上四处转了转。
如今全国各地已经建立了上千所小学,有几万名孩子接受了启蒙教育。虽然跟他预期的还差许多,但只要坚持,他相信肯定能让大启的孩子都有机会上学。
滨州府也建了三所小学,其中一所就在附近的县城中。天还没亮,宋玉竹见有不少孩子已经起床穿衣服,跨上书包,口袋里揣着馒头饼子朝学校走去。
三三两两的孩子边走边嘻闹着,嘴里背着昨日夫子教的诗词。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小月姐姐,你背的真好!”几个年纪略小的孩子跟在女孩身后夸赞道,这些孩子年纪都不大,正是天真烂漫的好时候。
名叫小月的女孩昂着头道:“夫子教的诗,我都能背下来呢。”
“哇!小月姐姐真是太厉害了啦!”
宋玉竹被这群孩子逗笑,跟在他们身后一起朝学校走去。
小月背完一首诗又唱起国歌《大启之歌》。这首歌是由教坊司编曲,宋玉竹亲自作词,主打的就是一个朗朗上口,歌曲内容简单,能让百姓一听就会唱。
“好山好水好风光,兵强马壮乐安康,活在这个好时代,大启百姓乐开怀……天佑大启,福泽万代~”女孩的声音清脆悦耳,宋玉竹也跟着打起节拍。
终于走到了学校门口,孩子们全都进了学校,唯独那个名叫小月的女孩停下脚步,红着眼睛不再往里走。
宋玉竹疑惑的看着她,怎么不进去呢?
随着上课钟声敲响,孩子们跑进教室,只有小月垂着头朝来时的方向走去。
宋玉竹有些不解,奈何马上就要上朝了,他只好记下小月的住址,打算下了朝再去一看究竟。
今日早朝送来不少揍报,黄河流域近几日连降暴雨,恐怕有决堤的风险,各地官府请求朝廷拨款赈灾。
自古以来黄河决堤的次数大大小小加一起有上千次,较大的改道也有十多次,每次决堤都会冲毁房屋,田地绝收,百姓流离失所。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这条母亲河滋养了百姓的同时也给百姓造成了不可磨灭的伤害。
每年的七月到十月是黄河的汛期,水量本就增大不少,加上连日暴雨,很可能会发生大规模的决堤。
黄河因为地理环境的关系,河水中含有大量的泥沙,这些泥沙被水流冲到下游,长此以往河床就会被填满,下游越来越高,最后导致河水改道。
刘蔺道:“陛下,黄河上次改道是在三百年前的武朝年间,大规模的洪灾将黄河下游变成了黄泛区。也正是由于这次水患,动摇了根基,导致武朝灭亡。”
宋玉竹点了点头:“诸位爱卿有何办法?”
御史中丞王菁道:“依臣之拙见,应当继续加固下游的堤坝,防止黄河决堤。”
工部尚书纪明礼道:“臣以为,堵不如疏,黄河下游的河床早已堆积过高,继续垫高堤坝治标不治本,时间久了还是会决堤的。”
其他官员点头附和,但清理河道可不容易,在生产力和工具都落后的古代,只能靠老百姓用竹筐一筐一筐的往外背泥沙,如同蚂蚁搬家一般,速度慢耗时长,成本太高。
王菁不服道:“自古以来,都是以筑坝防灾,挖泥沙得挖到何时?”
“筑坝早晚都会决堤,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水里挖沙太危险,纪大人您视人命如草芥!”
“决堤死的百姓更多!”
两人竟然当众争执起来,宋玉竹眉头紧锁打断二人:“其他爱卿可有别的办法?”
刘蔺拱手道:“纪大人说堵不如疏,臣以为确实是好办法。”
纪明礼得以的翘起嘴角,朝刘蔺遥遥拱手致意,没想到刘蔺下一句话,差点让他喷出来。
“但挖沙却是下策。”
纪明礼冷着脸道:“不知刘大人有何高见?”
“高
言情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