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副本任务结算
傅斯年为何会露出这样一个破绽?
当众分利,这事难道没有隐患吗?
有,他也清楚。
这事有两个方向容易被人诟病。
首先就是私自分配利益,一旦被人捅出去,容易招致弹劾。
更要紧的是,还可能沾上谋逆的边儿。
为此他做了准备,清楚地表明了钱不是他出的,而只是垫付。ωWω.GoNЬ.οrG
至于更严重的指控,他也有信心凭着赵佶的信任,渡过那些言官的弹劾。
冒这么大风险,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在军中铺路。
他到北宋最主要的任务,还是要改变金国灭宋的结局,而且是有条件的,那就是不能做出跨时代的改变。
还有二十多年时间,真要是弄个工业革命,时间上倒是勉强来得及。
但此前领导已经嘱咐过他了,要他想更稳妥的办法。
因为这个世界不只他一个“穿越者”,他不能放开手脚,却影响了其他方面的进度。
比如已经明确的水浒剧情部分,他要是弄得海清河晏,没了农民起义的条件,那边的事也就泡汤了。
他的路线很明确:在有限制的条件下,尽可能从实际情况出发,用北宋本身的力量完成逆袭。
傅斯年不是没有抱怨过,又想让马跑得快,还得拴住一条腿,这也太难了。
徐主事这次没有一味批评他,而是轻声细语地安慰,中心意思就是要他顾全大局。
所以此次傅斯年自己宁愿冒些风险,也要先给西军的将领们留个好印象——自己是个大方的人,也是愿意顾及底层军兵利益的人。
西军虽然也是禁军,但长期驻守边关,已经形成了独特的团体。
他们有自己的一套认知,与北宋其他禁军截然不同。
将门这个团体,其实已经蜕变成了军阀,但因为宋代的制度,朝廷对他们仍有很强的掌控力。
但这种掌控力是基于“强干弱枝”的国策,东京的禁军战斗力直线下降,早已比不上常年戍边的西军。
若有一天,宋朝的财政出现困难,再无力供给西军,就会出现调不动他们的风险。
这也是北宋灭亡前夕,金军南下大举南下时,西北禁军不太积极的原因。
一方面,因为长期派不懂军事的人监军,导致西军大量精锐丧失。
另一方面,北宋后期财政困难,西军几乎大部分依靠自给自足,朝廷对他们也就失去了约束力。
傅斯年如此苦心孤诣,想要尽快得到西军的认可,到底还是给童贯留了些把柄,这颗雷还不知道何时爆出来。
现在肯定不是最佳时机,因为河湟大捷让整个朝堂无比振奋。
拓边千里,这在宋代是非常难得的功绩,加急的消息到达东京后,满朝一片赞誉。
朝臣们更是无比振奋,纷纷祝贺赵佶,并提出了一系列后续的计划。
他们兴奋是有原因的。
北宋的国土在大一统王朝中,属于相对狭小的,但人口数却达到了惊人的过亿,这本身就是一项功绩。
尤其是文化事业的发展,更是达到封建王朝的巅峰。
哪怕是盛唐时期的人文荟萃,诗仙、诗圣迭出,也达不到北宋的高度。
只看唐宋八大家中北宋占了六席,就能管中窥豹。
但北宋的文坛大神们多集中在仁宗、真宗朝,等到赵佶即位,他们多已落幕,很难再创新高。
文治上没法更上一层楼,本朝想要有所建树,就要从武功上入手。
辽国体量庞大,百年来一直稳压北宋一头,大家伙儿不太敢招惹。
多次收复燕云十六州失败,成了大宋永远的痛,而多次惨痛的教训,也使朝臣们不敢轻易提起这件事。
北边不能碰,西边倒是有些机会。
自唐朝开始强盛一时的吐蕃,如今四分五裂,土地虽然贫瘠,但胜在地盘大,还产马。
西夏渐渐显露颓势,若是能占些便宜,收了河套膏腴之地,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西南的大理就没什么意思了,那里多蛇虫瘴气,强行占了不但没收益,可能还要往里倒撘,得不偿失。
况且大理段氏历来恭顺,以上邦宗主之礼待大宋,强行攻打师出无名。
这么一算,首要目标自然就是吐蕃诸部,其次就是打了多年的西夏。
赵佶坐在龙床上,听着满朝的歌功颂德,心情无比畅快:
“这皇帝当的才有点意思了!”
差生不是天生顽劣,他也喜欢听到褒奖。
此时的赵佶,初次收获了成功的喜悦,多少激发了他的雄心壮志。
他没忘记是谁一直在默默支持他,望着手中捷报,他十分想念自己的小伙伴。
“年哥儿亲
当众分利,这事难道没有隐患吗?
有,他也清楚。
这事有两个方向容易被人诟病。
首先就是私自分配利益,一旦被人捅出去,容易招致弹劾。
更要紧的是,还可能沾上谋逆的边儿。
为此他做了准备,清楚地表明了钱不是他出的,而只是垫付。ωWω.GoNЬ.οrG
至于更严重的指控,他也有信心凭着赵佶的信任,渡过那些言官的弹劾。
冒这么大风险,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在军中铺路。
他到北宋最主要的任务,还是要改变金国灭宋的结局,而且是有条件的,那就是不能做出跨时代的改变。
还有二十多年时间,真要是弄个工业革命,时间上倒是勉强来得及。
但此前领导已经嘱咐过他了,要他想更稳妥的办法。
因为这个世界不只他一个“穿越者”,他不能放开手脚,却影响了其他方面的进度。
比如已经明确的水浒剧情部分,他要是弄得海清河晏,没了农民起义的条件,那边的事也就泡汤了。
他的路线很明确:在有限制的条件下,尽可能从实际情况出发,用北宋本身的力量完成逆袭。
傅斯年不是没有抱怨过,又想让马跑得快,还得拴住一条腿,这也太难了。
徐主事这次没有一味批评他,而是轻声细语地安慰,中心意思就是要他顾全大局。
所以此次傅斯年自己宁愿冒些风险,也要先给西军的将领们留个好印象——自己是个大方的人,也是愿意顾及底层军兵利益的人。
西军虽然也是禁军,但长期驻守边关,已经形成了独特的团体。
他们有自己的一套认知,与北宋其他禁军截然不同。
将门这个团体,其实已经蜕变成了军阀,但因为宋代的制度,朝廷对他们仍有很强的掌控力。
但这种掌控力是基于“强干弱枝”的国策,东京的禁军战斗力直线下降,早已比不上常年戍边的西军。
若有一天,宋朝的财政出现困难,再无力供给西军,就会出现调不动他们的风险。
这也是北宋灭亡前夕,金军南下大举南下时,西北禁军不太积极的原因。
一方面,因为长期派不懂军事的人监军,导致西军大量精锐丧失。
另一方面,北宋后期财政困难,西军几乎大部分依靠自给自足,朝廷对他们也就失去了约束力。
傅斯年如此苦心孤诣,想要尽快得到西军的认可,到底还是给童贯留了些把柄,这颗雷还不知道何时爆出来。
现在肯定不是最佳时机,因为河湟大捷让整个朝堂无比振奋。
拓边千里,这在宋代是非常难得的功绩,加急的消息到达东京后,满朝一片赞誉。
朝臣们更是无比振奋,纷纷祝贺赵佶,并提出了一系列后续的计划。
他们兴奋是有原因的。
北宋的国土在大一统王朝中,属于相对狭小的,但人口数却达到了惊人的过亿,这本身就是一项功绩。
尤其是文化事业的发展,更是达到封建王朝的巅峰。
哪怕是盛唐时期的人文荟萃,诗仙、诗圣迭出,也达不到北宋的高度。
只看唐宋八大家中北宋占了六席,就能管中窥豹。
但北宋的文坛大神们多集中在仁宗、真宗朝,等到赵佶即位,他们多已落幕,很难再创新高。
文治上没法更上一层楼,本朝想要有所建树,就要从武功上入手。
辽国体量庞大,百年来一直稳压北宋一头,大家伙儿不太敢招惹。
多次收复燕云十六州失败,成了大宋永远的痛,而多次惨痛的教训,也使朝臣们不敢轻易提起这件事。
北边不能碰,西边倒是有些机会。
自唐朝开始强盛一时的吐蕃,如今四分五裂,土地虽然贫瘠,但胜在地盘大,还产马。
西夏渐渐显露颓势,若是能占些便宜,收了河套膏腴之地,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西南的大理就没什么意思了,那里多蛇虫瘴气,强行占了不但没收益,可能还要往里倒撘,得不偿失。
况且大理段氏历来恭顺,以上邦宗主之礼待大宋,强行攻打师出无名。
这么一算,首要目标自然就是吐蕃诸部,其次就是打了多年的西夏。
赵佶坐在龙床上,听着满朝的歌功颂德,心情无比畅快:
“这皇帝当的才有点意思了!”
差生不是天生顽劣,他也喜欢听到褒奖。
此时的赵佶,初次收获了成功的喜悦,多少激发了他的雄心壮志。
他没忘记是谁一直在默默支持他,望着手中捷报,他十分想念自己的小伙伴。
“年哥儿亲
言情推荐阅读:
昏君补考,从北宋开始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爬书网只为原作者无罪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无罪并收藏昏君补考,从北宋开始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