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人定胜天
老汉闻言,叩拜不止,直呼大人英明。
傅斯年慌忙闪身让开,连连摆手:“可不敢拜我!都是官家英明、朝中大臣用事!”
开玩笑,施恩于民这种事可不敢沾染。
改善厢军的生活条件,已经有点逾越了,再沾上这一条,你想干啥,分不清大小王了是吧?
谋反的人在准备阶段都这么干!
接下来就是激动人心的时刻,笼中的鸡鸭早已急不可耐,运输途中自然没工夫喂食,饿了一天的鸡鸭见到遍地的蝗虫,眼睛都直了。
一声令下,军卒们一个接一个向远方传递信号,数千鸡笼依次打开。
各处同时点火,火堆飘起浓烟,遮云蔽日,几乎都看不到天空了。
“咯咯咯……”
十万雄鸡甫一出笼,就直奔满地的蝗虫。
起初因为刚出笼的兴奋,还都不时鸣叫,后来是根本顾不上了,只偶尔发出满足的咕咕声。
开荤了呀!满地的食物啊!
遍地的蝗虫还在疯狂地啃食庄稼,直到雄鸡大军靠近,虫子才惊觉来了天敌,到处蹦跶着躲避。
但蝗虫这东西连人都能抓到,何况是专门吃虫子的鸡鸭?
没一会儿,十万鸡鸭大快朵颐,就把周边地里的蝗虫犁了一遍。
蝗虫害怕了,大片大片的开始起飞,想要逃离危险之地。
但刚飞到一定高度,又成片的往下掉——烟雾的里含有各种蝗虫讨厌的东西。
有的里面加了艾草,有的加了苍耳,总之都是就地取材,什么好使就用什么。
一堆堆的篝火已经全都被覆盖不见明火,更多的浓烟冒出。
人们虽然也呛得不行,但都强忍着伏低身子,用湿布遮住口鼻。
不管老人还是青年,始终不肯回家躲避,一定要亲眼见证蝗灾得到控制。
直到夕阳西下,浓烟才渐渐散去,准备的烟熏材料都耗尽了。
“注意扑灭火头!都用土盖一盖,别留隐患!”
“把鸡鸭都往回赶吧!棚舍已经搭建好了,今天不能装笼!”
“哈哈,可不是嘛!看这一个个吃的,肚子溜圆!”
……
各处都有厢军的应和声,虽说他们也很辛苦,但看着满地的成果,一个个丝毫都不觉得累。
这是他们的家乡,即便他们成了破产者,仍然深爱这片土地。
乡民们更加激动,早有人回去传信,十里八乡的人都知道朝廷派来大军治理蝗灾了。
人们箪食壶浆,丝毫不心疼储备的物资,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对这些拯救他们的人表达着谢意。
也有当地的乡绅赶着猪羊前来劳军,简直把傅斯年捧到了天上。
随行的官员,将今天治理蝗灾的情况详细记录,大量奏章发往中书、门下省,级别高一点的还直接给赵佶写信。
内容也都惊人的相似:此法治理蝗灾卓有成效,请朝廷大力推广!
……
第二天,更多与昨天类似的情形在各地上演。
苏辙、侯蒙组织全体官员分赴多处,厢军、当地的百姓一起上阵,配合千万鸡鸭,展开了轰轰烈烈地灭蝗行动。
期间甚至连兵法都用上了。
蝗虫群被从一地赶离,损失惨重。
刚逃出生天,到了下一处,又碰见了鸡鸭大军。
许多骑马的禁军充当起信使,于两地之间来回传讯,时刻关注着蝗虫群的方向。
这一群往北飞了,那么北边的那一处营地就做好准备。
等蝗虫群逃窜过来,当地的军民就让鸡鸭由北向南驱赶。
蝗虫不辨方向,又惊惶地被赶回南边,刚才南边的那群鸡鸭也消化了食物。
人常说小肚鸡肠,可傅斯年发现这话一点都不准确。
特么这些鸡鸭可太能吃了!
两百多只蝗虫加起来,都快赶上鸡鸭本身的重量了。
因为食物充足,从第三天起,鸡鸭已经开始产蛋。
起初都用于给厢军改善伙食,可过几天,厢军开始吃不完了。
鸡蛋这玩意不好消化,一天吃四个就是上限。
养过鸡的都知道,种群里绝大多数都是母鸡。
数万只鸡鸭一起产蛋,吃的人只有数百上千人不等,那肯定是大大的富余。
而所有运力又都用于鸡鸭本身,各处营地里的鸡蛋是越攒越多。
到了后来,因为便秘,鸡蛋的消耗量越发下降。
傅斯年把什么茶叶蛋、卤蛋等各种方法都拿出来,仍旧无法提高消耗。
光吃不拉,这再好吃也受不了啊!
得,那就照顾照顾周边的百姓吧……
第十日起,各地的百姓纷纷得知:厢军大营开
傅斯年慌忙闪身让开,连连摆手:“可不敢拜我!都是官家英明、朝中大臣用事!”
开玩笑,施恩于民这种事可不敢沾染。
改善厢军的生活条件,已经有点逾越了,再沾上这一条,你想干啥,分不清大小王了是吧?
谋反的人在准备阶段都这么干!
接下来就是激动人心的时刻,笼中的鸡鸭早已急不可耐,运输途中自然没工夫喂食,饿了一天的鸡鸭见到遍地的蝗虫,眼睛都直了。
一声令下,军卒们一个接一个向远方传递信号,数千鸡笼依次打开。
各处同时点火,火堆飘起浓烟,遮云蔽日,几乎都看不到天空了。
“咯咯咯……”
十万雄鸡甫一出笼,就直奔满地的蝗虫。
起初因为刚出笼的兴奋,还都不时鸣叫,后来是根本顾不上了,只偶尔发出满足的咕咕声。
开荤了呀!满地的食物啊!
遍地的蝗虫还在疯狂地啃食庄稼,直到雄鸡大军靠近,虫子才惊觉来了天敌,到处蹦跶着躲避。
但蝗虫这东西连人都能抓到,何况是专门吃虫子的鸡鸭?
没一会儿,十万鸡鸭大快朵颐,就把周边地里的蝗虫犁了一遍。
蝗虫害怕了,大片大片的开始起飞,想要逃离危险之地。
但刚飞到一定高度,又成片的往下掉——烟雾的里含有各种蝗虫讨厌的东西。
有的里面加了艾草,有的加了苍耳,总之都是就地取材,什么好使就用什么。
一堆堆的篝火已经全都被覆盖不见明火,更多的浓烟冒出。
人们虽然也呛得不行,但都强忍着伏低身子,用湿布遮住口鼻。
不管老人还是青年,始终不肯回家躲避,一定要亲眼见证蝗灾得到控制。
直到夕阳西下,浓烟才渐渐散去,准备的烟熏材料都耗尽了。
“注意扑灭火头!都用土盖一盖,别留隐患!”
“把鸡鸭都往回赶吧!棚舍已经搭建好了,今天不能装笼!”
“哈哈,可不是嘛!看这一个个吃的,肚子溜圆!”
……
各处都有厢军的应和声,虽说他们也很辛苦,但看着满地的成果,一个个丝毫都不觉得累。
这是他们的家乡,即便他们成了破产者,仍然深爱这片土地。
乡民们更加激动,早有人回去传信,十里八乡的人都知道朝廷派来大军治理蝗灾了。
人们箪食壶浆,丝毫不心疼储备的物资,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对这些拯救他们的人表达着谢意。
也有当地的乡绅赶着猪羊前来劳军,简直把傅斯年捧到了天上。
随行的官员,将今天治理蝗灾的情况详细记录,大量奏章发往中书、门下省,级别高一点的还直接给赵佶写信。
内容也都惊人的相似:此法治理蝗灾卓有成效,请朝廷大力推广!
……
第二天,更多与昨天类似的情形在各地上演。
苏辙、侯蒙组织全体官员分赴多处,厢军、当地的百姓一起上阵,配合千万鸡鸭,展开了轰轰烈烈地灭蝗行动。
期间甚至连兵法都用上了。
蝗虫群被从一地赶离,损失惨重。
刚逃出生天,到了下一处,又碰见了鸡鸭大军。
许多骑马的禁军充当起信使,于两地之间来回传讯,时刻关注着蝗虫群的方向。
这一群往北飞了,那么北边的那一处营地就做好准备。
等蝗虫群逃窜过来,当地的军民就让鸡鸭由北向南驱赶。
蝗虫不辨方向,又惊惶地被赶回南边,刚才南边的那群鸡鸭也消化了食物。
人常说小肚鸡肠,可傅斯年发现这话一点都不准确。
特么这些鸡鸭可太能吃了!
两百多只蝗虫加起来,都快赶上鸡鸭本身的重量了。
因为食物充足,从第三天起,鸡鸭已经开始产蛋。
起初都用于给厢军改善伙食,可过几天,厢军开始吃不完了。
鸡蛋这玩意不好消化,一天吃四个就是上限。
养过鸡的都知道,种群里绝大多数都是母鸡。
数万只鸡鸭一起产蛋,吃的人只有数百上千人不等,那肯定是大大的富余。
而所有运力又都用于鸡鸭本身,各处营地里的鸡蛋是越攒越多。
到了后来,因为便秘,鸡蛋的消耗量越发下降。
傅斯年把什么茶叶蛋、卤蛋等各种方法都拿出来,仍旧无法提高消耗。
光吃不拉,这再好吃也受不了啊!
得,那就照顾照顾周边的百姓吧……
第十日起,各地的百姓纷纷得知:厢军大营开
言情推荐阅读:
昏君补考,从北宋开始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爬书网只为原作者无罪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无罪并收藏昏君补考,从北宋开始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