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社交中不要走的独木桥
社交中,既有“阳关大道”,也有许许多多的“独木桥”,有的人在社交中表现差劲:胡言乱语、自以为是、没有分寸……这都是在把自己往“独木桥”上推,这样做必然导致摩擦矛盾,即使本领再高强,也难免落得个众叛亲离。所以千万不要走上这根步步艰难、处处碰壁的“独木桥”。1.不做没信用的人
【社交魔方】
人生在世,如失去信用,就如同行尸走肉。
——赫伯特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既需要十分诚实,更需要言而有信、言行一致,如果只会说大话,开空头支票,却不履行自己的承诺,这样的人一定会受到人们的唾弃和鄙视。
上司许下诺言后不能兑现将不利于在下属面前树立一个良好的形象,从而导致上下级之间交往的失败。某机关的田处长是出了名的支票机,只会许诺,不会兑现。前不久,单位新分来一个小伙子,计算机专业毕业的,田处长一大早就把他叫到了办公室,笑眯眯地说:“小陈啊!我看了你的履历,不错不错,以后啊咱们单位的计算机就交给你负责了,出了什么故障你就给看看,需要升级什么的你就看着办!有前途啊,我最喜欢有专长的人才了!”小伙子一阵激动:“田处长,您放心,我一定好好干!”几天之内,小伙子天天加班,把单位的几台电脑大整修了一遍,田处长高兴地说:“小陈啊,我不会委屈人才,忙过了这一段,我就一定要提拔你!”小伙子乐得天天“溜”着处长,甚至还跑到处长家里教处长儿子学电脑,单位里的同事看到小伙子这么卖力,却只是暗暗摇头。一个月、两个月、三个月……田处长的“提拔”还是没消息,实在忍不住了,小伙子跑去问田处长,他支吾以对:“这个嘛,我还得再研究一下!”小伙子心里真是又急又气。同事老张拍着小伙子肩膀说:“认了吧!田处长的话不能信,四年前他就说提拔我当科长,我现在还不是小科员!”
不久后,处里的工作出现了个大纰漏,田处长急得跳脚,可还是没有人愿意帮他,最后他被降职外调了,大家乐的直鼓掌:“支票机总算走了!”
做领导的有一种失败,是最不受人同情的,那就是把大家当阿斗,随意哄骗。用得着大家时,又是许愿又是承诺,好话堆满一箩筐,说得大家纷纷为此效命;而当用不着时,极尽委蛇之能事,记性也不好了,以前说过的全忘了。这样的领导失去了群众基础,失去了人心,一旦遇到什么工作失误或是错误,立刻就会墙倒众人推,无可挽回地一败涂地。因此当领导的一定要一诺千金,这样在与下属打交道时才会成功。
中华民族有一个古老的传统,那就是对信用与名誉的注重。曾有个“抱柱守信”的故事,讲道:古时候有个年轻人,和人相约在桥下。他等了许久,约会的人不见。一会儿,河水上涨,漫过桥来,他为了守信,死死地抱住桥柱,一个心眼地等待着友人的到来。河水越涨越高,竟把他淹死了。这位年轻人抱柱而死的行为尽管有点迂腐,然而,那种“言必信,行必果”的品格,却是永远值得人们敬佩的。
在中国历史上,这一类“待人以信”的故事,不胜枚举。楚人称道季布:“得黄金万斤,不如得季布一诺。”孔子也把“朋友信之”列为他生平的志向之一。“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更是他老人家的名言。很显然,重视信用与名誉,已经成为我们祖先做人的根本守则。
有些人口头上对任何事都“没问题”、“一句话,包在我身上”,一口承诺;可是,嘴上承诺,脑中遗忘,或脑中虽未遗忘,但不尽力,办到了就吹嘘,办不到就噤若寒蝉。这种把承诺视作儿戏,是对朋友的不负责行为,要不得,迟早得为人所抛弃。
轻易对别人许诺,说明你根本就没考虑所办一件事情可能遇到的种种困难。这样,困难一来,你就只会干瞪眼。从而给人留下了“不守信用”的印象。许诺越多,问题越多。所以,“轻诺”是必然“寡信”的。
有许多诺言是否能兑现得了,不只是决定于主观的努力,还有一个客观条件的因素。有些照正常的情况是可以办到的事,后来因为客观条件起了变化,一时办不到,这是常有的事。因此,我们在工作中,不要轻率许诺,许诺时不要斩钉截铁地拍胸脯,应留一定的余地。当然,这种留有余地是为了不使对方从希望的高峰坠入失望的深谷,而不是给自己不做努力埋契机。自己必须竭尽全力。如果你没有把握,就不要向人许诺。迫不得已时,就要实事求是,有几分把握说几分,这样时间长了,人家才会信任你,把你当成靠得住的人。
2.锋芒别太露
【社交魔方】
想到祸福无常,就不应因一时走运而得意忘形。
——伊索
一个人若是无锋芒,那就是提不起来,所以有锋芒是好事;但如果锋芒太露,那就会刺伤别人,这样的人自然也就没什么好人缘,没人缘可不是小问题,它会直接影响到你社交的成败。所以,与人交往时既不要全无锋芒,也不要锋芒毕露,最好是在二者中间找一个平衡点。
凡事都有两重性,即好的一面和不好的一面。同一件事,若从好的方面去理解,便是一件好事;但若从不好的一面去理解,便是一件坏事。人缘的作用正在于此,它有时可以使坏的变好,也可以使好的变坏。假如你人缘好,那么你每做一件事,别人都会津津乐道,即使你做错了事,冒犯了别人,别人也会善意理解你的过错。生活在如此宽松和谐的环境里,你心理没有负担,处处可以尽情尽兴。但如果你人缘不好,那么你每做一件事别人都会鸡蛋里挑骨头,更不要说做错事、冒犯别人了,即使你处处谨慎小心,事事正确,别人也会不以为然,不拿正眼看你。生活在如此冷漠的环境里,你会觉得自己是一个多余的人,不要谈什么欢乐和幸福了。好人缘的人脚下的路有千万条,反之,便只剩下一座独木桥了。而要想有个好人缘,就不要锋芒毕露、咄咄逼人。
很多时候,我们面对的不一定是大是大非的原则问题,没必要针锋相对。退一步别人过去了,自己也可以顺利通过。宽松和谐的人际关系,可以给我们带来很多方便,又避免了许多麻烦。假如你胸怀鸿鹄之志,可以一心一意去积蓄力量;假如你只想做普通人,锋芒毕露,处处表现自己,是一件很危险的事可以活得从从容容,逍遥自在。可进可退,两头是路,何乐而不为?
有人可能觉得这样做过于世故,过于圆滑了吧?其实不然,这里所说的收敛实际上是保护个性健康发展,成功实现自我价值的一条捷径。
有多少人由于年轻气盛,爱出风头而处处碰壁,为了适应社会,不得不磨平棱角,令锐气殆尽,最终还是一事无成。有句话不是说“好刀出在刃上”吗?一个人的锋芒也应该在关键时候、必要的时候展露给众人,那时人们自然会承认你确实是一把锋利的宝刀。而不是时不时地拿出来挥舞一番,直杀得别人片甲不留方才甘心。刀刃需要长期的磨砺,只图一时之快,不懂保养,只会令其钝化。
大文豪萧伯纳赢得很多人的尊敬和仰慕。据说他从小就很聪明,且言语幽默,但是年轻时的他特别喜欢展露锋芒,说话也尖酸刻薄,谁要是给他说一句话,便会有体无完肤之感。后来,一位老朋友私下对他说:“你现在常常出语幽人之默,非常风趣可喜,但是大家都觉得,如果你不在场,他们会更快乐,因为他们比不上你,有你在,大家便不敢开口了。你的才干确实比他们略胜一筹,但这么一来,朋友将逐渐离开你,这对你又有什么益处呢?”老朋友的这番话使萧伯纳如梦初醒,他感到如果不收敛锋芒,彻底改过,社会将不再接纳他,又何止是失去朋友呢?所以他立下宗旨,从此以后,再也不讲尖酸的话了,要把天才发挥在文学上,这一转变造就了他后来在文坛上的地位。
这个例子告诉我们,平时锋芒毕露会使我们众叛亲离,走进死胡同,而适当地收敛锋芒,将才华用到有用的大事上,积蓄力量,必然会做出一番事业来。
与“锋芒毕露”相对,我们提倡“沉默是金”的处世哲学。林亮被分配到某水产公司后,对单位里工作懒散、不思进取的情况实在看不惯。两个月后,他给大领导写了一封洋洋洒洒的万言信,直抒胸臆,从上到下批了个遍,对他这一做法,同事认为“有病”,领导目瞪口呆,结果不到一个月,林亮就被调走了。
一些年轻人到了新单位后,就不分场合地大发议论,无节制地说三道四,大有“初生之犊不怕虎”的精神,但是这种锋芒毕露很可能会使比较主观的领导和同事觉得你傲慢、偏激而产生对你的不良印象。再说信口开河的浅薄和浮躁也是在损害你的形象。你不如保持适当的沉默,这是谦虚友好的表示,也是一种自信和力量的体现,将你的锋芒在工作中显露,以出色的工作成绩和谦逊的作风赢得声誉。与人交往应当含而不露,即便你真比人聪明,也不必张扬着让“地球人都知道”,收敛锋芒、韬光养晦,你才能适应复杂的人际环境,才能有个好人缘。
3.不要随便指责别人
【社交魔方】
不能用温和语言征服的人,用严肃的语言更不能征服。
——契诃夫
与人交往中,我们常常易犯随便指责别人的错误。“唉呀,你做的不对!”“怎么连这点小事也办不好!”像这样的指责,在生活中随处都可以听到,然而随便指责别人并非是什么好事,它会给你的人际交往带来严重阻碍。
有一位先生,喜欢跟别人争辩,借以卖弄自己的学识而已,如果你不跟他争辩,他倒也不会来麻烦你、伤害你。
这位先生,自己是一个很好的人,忠实、不说谎、不伪装,也从来不投机取巧,不做一点亏心事,更不占别人便宜。
像这样一个好人,怎么会不受别人欢迎呢?
原来他过分看重了自己,以为自己是个十全十美的人,以为人人都应该以他为模范、为导师。因此,他就喜欢随时随地地去教训别人、指导别人。看见别人有一点点缺点,就加以批评、指责,像大人管小孩、老师对学生一样,摆出一副道貌岸然,神圣不可侵犯的神态。甚至常常有意地夸大别人的缺点,把别人的一时疏忽或无心的过失,说成是存心不良或者行为不端。
同时他又不能容忍别人对他有什么不恭敬、不忠实之处。如果他吃了别人一点亏或受了别人一点点欺骗,那他就把对方当作罪大恶极、无耻之极的人,加以攻击、嘲笑、讽刺或漫骂不已。
只要想一下就可以知道这种人是多么地令人可怕,到处都会激起别人的憎恶与反感。
一个人对自己要求严格,不做一点错事,这自然是千该万该,十分正确的事。但不要因此就把自己看得太高,以自己的标准来要求别人,以为别人都是笨蛋,只有自己才是圣人。对别人的过失与错误,首先要分析他们犯错的原因,可能是受到恶劣环境的影响,可能是因为他们自己认识不清,也可能只是一时疏忽,有时还可能因为求好反而犯了错误,主观上求好,而客观上犯了错误。除了一些真正与人为敌的社会败类,应该群起而攻之外,大多数人所犯的错误都是可以原谅,也都是可以改正的。我们应该抱着与人为善的态度,对别人的错误,在不伤别人自尊心的原则下,诚恳而婉转地加以解释与劝导,安慰他们的苦恼,鼓励他们改正,这样做,对于改善你的人际关系更有效。
1863年,盖茨堡战役开始了,7月4日晚上,李将军开始向南方溃退。李将军带着败兵逃到波多马克河边,面对前方高涨的河水与后方追击的政府军,李将军进退维谷,他们此刻已成瓮中之鳖。此役只要彻底击溃李将军的残余军队,内战很快就可以结束。对此天赐良机,林肯信心十足地用电报命令维得将军:“立刻出击,不用通知召开紧急军事会议。”随即又另派特使督促维得马上行动。
而维得将军呢?他完全违背林肯的命令,先行通知召开紧急军事会议。而后又迟疑不决,一拖再拖。最后,水退了,李将军带领军队越过波多马克河逃走了。
林肯闻知此事,勃然大怒,在失望、痛苦之余,林肯坐下来给维得写了一封信。信的内容体现了林肯内心的极大不满:
[GK2][HTK]我亲爱的将军:
我不相信你能懂得因李将军逃走一事所导致的严重后果。他本来在我们的掌握之中,而且,只要他一就擒,加上我们最近获得的胜利,战争即可结束。现在,战争可能会无限期地持续下去,上星期你不能顺利擒得李将军,如今他逃到波多马克河以南,你又如何能保证成功呢?我无法期望你改变形势,而我也并不期盼你现在会做得更好。良机已经失去,我实在感到无限的悲痛。[HT][HK]
林肯在写完这封信之后,心里又产生了别的想法:无论如何,大错已经铸成,把这封信寄出,除了让自己一时觉得痛快以外,没有别的用处。维得会为自己辩解,会反过来攻击自己,这只有使大家都不愉快,甚至危及他的前途,以至于迫使他离开军队而已。
此时,如果说有人最有资格批评人的话,那个人就是林肯,可是,他却没有那么做。惨痛的教训告诉他:尖锐的批评和恶狠狠的责备,所得的效果都等于零。
于是,这封信没有被寄出,它被永远的收藏了起来。试想,如果维得将军拜读了此信之后,会有何感想?又会有什么反应呢?如果你希望激起一种反抗,使人痛恨数年或至死难忘,那你就可以试试对人发表一些尖酸刻薄的批评,这样你的愿望就可以轻易实现了。
指责别人是一种能破坏人际关系的强力炸药,所以遇到问题时,让我们尽量站在他人的角度上思考一下,少一点责备,多一点理解,这样做对你更有好处。
4.从容应对惹厌的人
【社交魔方】
宽宏是这样一种德性:它不为个人所受的伤害进行回报,而且不看重这些伤害,它不去抓住报复的机会,即使是这种机会已经提供给他了的时候。
——包尔生
生活和工作中,我们都难免会碰到一些无事生非的人、嫉贤妒能的人、散播谣言的人、虚伪阴险的人等等。和这些人应该怎样相处呢?
也许你确实是与人为善,但是你的善未必能换回来善,需知任何创造性都是在客观上对于平庸的挑战,任何机敏和智慧都在反衬着愚蠢和蛮横,任何好心好意都在客观上揭露着、为难着心怀叵测;而任何大公无私都好像是故意出小肚鸡肠的人的洋相。在工作中,你做得越好,就越会有同事痛恨你,这是不能不正视的现实。一般人碰到用心险恶的人会有四种办法来对付:
一是以痛恨对恶。杜丽上班不到一个月,就和单位里的几个女同事结下了仇:处长的小姨子仗势欺人、出纳赵欣尖酸刻薄、对桌同事阴险狡诈、打字员朱雪挑拨离间……总之,单位里没几个好人。男朋友劝她多忍让一点,有话好好说,反被杜丽骂了一顿,她决定给那几个女人点厉害,让她们知道谁都不是好欺负的。从那以后,杜丽就开始每天跟她们吵,跟她们骂,向领导打小报告,跟同事告密……一段时间下来,虽然杜丽也吃了不少暗亏,但几个同事的气焰也给压下来不少。杜丽洋洋得意,没想到男朋友却提出了分手。他说:“看看你现在的样子,和那几个女人有什么区别,满脑子就想着怎么算计别人,我再也受不了你了。”这样的结果让杜丽惊呆了,她明明只是想为自己讨个公道啊!
以为自己与自己的小圈子乃清白的天使,以为周围的一切人是魔鬼和恶棍,于是整天咬牙切齿,苦大仇深,气迷心窍,不可终日,这是不可取的,因为这第一是神经病,第二是以恶对恶,本身就已经恶了,本身就已经与他或她心目中的魔鬼恶棍无大异了、趋同了。
二是以疑对恶。嘀嘀咕咕,遮遮掩掩,患得患失,犹豫不决,生怕吃亏上当,总觉得四面楚歌。结果可能你少吃了两次亏,但更失掉了许多朋友和机会,失掉了大度和信心,失掉了本来有所作为的可能。
三是以大言对恶。以煽情对恶,以悲情“秀”对恶:言必称险恶,言必骂世人皆恶我独善,世人皆浊我独清;言必横扫千军如卷席;言必爆破多少吨的***。目前有一种说法很流行,说是知识分子的使命在于批判。这个提法对于生活在西方发达国家的知识分子尤为正确,因为他们的环境里成为主流的可能是自满自足,是物质享受,是相对或暂时的平稳,是“历史的终结”乃至霸权主义。
四是以消极对恶。不反抗、无作为,只懂得自怨自艾,这就是所谓的消极。张军是个出名的老好人,不过为了这个脾气也多受了不少气。这辈子张军最恨的就是女经理李飞花,最难的业务,她一定会派给张军跑;跑熟的业务,李飞花一定会让他交给新手;有什么好事一定轮不到张军,加班、紧急出差这些事,张军没有一次逃得掉……“真他妈的李飞花呀!我这一辈子就交代在她手上了!”张军每天都要这样跟老婆、孩子、亲戚朋友抱怨,“上次,不是她硬插了一扛,业务经理就是我的了!”“今天,李飞花又给我安排了个‘好活’……”久而久之,大家对他的抱怨都厌烦极了,他刚一开头,大家就全散了,每个人都说:“老张这人挺好,就是太爱发牢骚!”
生活中有不少这样的人,一辈子唠唠叨叨,神经兮兮,黏黏糊糊,诉不完的苦,生不完的气,发不完的牢骚,埋怨不完的“客观”,到了生命的最后一息了,他或她已经是一事无成的定局了,还在那里怨天尤人呢。
那么,我们能不能做到,保持干净更保持稳定,保持操守更保持好心情,保持正义感更保持理性,保持有所不为有所不信更保持与人为善呢?许多时候,你的绝大多数同事还是好的,至少是正常的。这样说由于过分正常,也会使得某些人暴跳如雷吧?而多数情况下,绝大多数人,他们对待你的态度取决于你对他们的态度。至于说到他们的毛病,不见得一定比你多,即使是常常不比你少。无论如何,我们可以努力做到使自己变成一个和善安定的因素、团结的因素、文明的因素,而不是相反;我们可以努力做到心平气和,冷静理智,谦恭有礼,助人为乐,而不是相反,急火攻心,暴躁偏执,盛气凌人,四面树敌。甚至对那些或某一个对你确实是心怀敌意乃至已经不择手段地伤害你的同事,你也可以反躬自问,自己有什么毛病?有什么使他或她受到伤害的记录?有没有可能消除误解化“敌”为友?还要设身处地想想对方是否也有情可原。
从长远看,一切个人的嫉恨怨毒,一切鼓噪生事,一切签名告状,流言蜚语也好,棍子帽子也好,在一个大气候相对稳定的形势下,作用十分有限,可能起的是反作用。你见怪不怪,其怪自败。大可以正常动作,平稳反应,保持良好心态,不受干扰,让各种事务按部就班地进行。俗话说:“一个巴掌拍不响”,对于讨厌的人,你不要理他,让他一个人折腾,估计他很快就会觉得没趣。但如果对方闹个没完没了,那你就要找个有利时机,狠狠地回击一下,让他收敛,这也就够了。
5.不能只顾表现自己
【社交魔方】
对自我的留意在要和人打交道的时候虽然是必要的,但在交往中却必须不要显露出来,因为那样就会产生窘迫,或者就会是矫揉造作。
——康德
社交场中,你不能只顾着表现自己,不顾及别人,否则无论你走到哪里也不会受到欢迎。
有的人说话不顾及别人的态度与想法,只是一个人滔滔不绝,说个没完没了,讲到高兴之处,更是眉飞色舞,你一插嘴,立刻就会被打断。这样的人,还是大有人在的。李晓就是这样一个人,只要他一打开话匣子,就很难止住。跟他在一起,你就要不情愿地当个听众。他甚至可以从上午讲到下午,连一句重复的话都没有,真不知道他的话都是从哪儿来的。每次他找人闲聊,大家都躲得远远的,因为和他在一起实在没劲。
人与人交往,重要的是双方的沟通和交流。在整个谈话过程中,若只有一个人在说,就不容易与对方产生共鸣,这样就达不到沟通和交流的效果。就是说,交谈中要给他人说话的机会,一味地唠叨不停就会使人不愿意与你交谈。
每个人对事物的看法各不相同,如果你在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别人,就会引起他人的不满。其实,每个人由于生活经历不同,对事物的认识也会不尽相同,各持己见也是正常的现象。但是当他人提出不同意见时,就断然否定,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别人,这样必定会给人留下狭隘偏激的印象,使交谈无法进行下去,甚至不欢而散。当你与他人交谈时,应该顾及对方的感受,以宽容为怀,即使他人的观点不正确,也要坚持与对方共同探讨下去。
林枫是某大学外国语学院的学生会会长,一表人才,能言善辩,口才极佳。但他有一个特点,凡事争强好胜,常因为一些问题的看法与别人争得面红耳赤,非得争个输赢出来才肯罢休。总认为自己说的话有道理,别人说的话没道理。别人的看法和观点,常常被他驳得一无是处。大家讨论什么问题时,只要他在场,就会疾言厉色,一会儿反驳这个,一会儿又批评那个,好像只有他一个人是正确的,别人都不如他。如果不把死的说活,活的说成仙,就不会善罢甘休。就这样,常常会把气氛弄得很紧张,最后大家只好不欢而散。
还有的人,十分热衷于突出自己,与他人交往时,总爱谈一些自己感到荣耀的事情,而不在意对方的感受。A女士就是这样一个人,不论谁到她家去,椅子还没有坐热,就把她家值得炫耀的事情一件一件地向你说,说话的表情还是一副十分得意的样子。一位老同学的丈夫下岗了,经济上有点紧张,她知道了,非但没有安慰人家,反而对这位同学说:“我家老头子每月工资八百元,我们家花也花不完。”她女儿给她买了一件漂亮的衣服,因为很值钱,她就跑到人家那里去炫耀:“这是我女儿在香港给我买的衣服,猜一猜多少钱?一千八百元。”说完很得意的表情,意思是:“怎么样,买不起吧。”
表现自己,虽然说是人的共同心理,但也要注意尺度与分寸。如果只是一味热衷于表现自己,轻视他人,对他人不屑一顾,这样很容易给人造成自吹自擂的不良印象。
洛宁刚调到公司的时候,为了让别人尽快地了解他,给别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处处表现自己。本来是领导已经知道的事情,他偏偏要去积极地汇报。在同事面前,天天都说自己有学问、有能力,说以前在某某单位时,自己干得多么出色,在上大学的时候,成绩是多么的好,老师多么器重他,同学们多么佩服他。刚开始,大家还认真地听他说,后来,大家对于他的表现都十分反感,觉得他太爱表现自己了。
一次,领导问大家:“有一项工作,谁能够胜任?”他一看机会来了,就抢先向领导说:“我能干好。”弄得大家心里面都不太痛快。其实,他根本就没有把握,可是为了表现自己,就打肿脸充胖子的揽了下来。但接下来,他可就犯了难,自己对这件工作真的是没有把握,做好做坏,自己心里一点儿底也没有。看得出来,他有向同事求救的想法,可是大家心里暗笑,没有一个人帮他。有一位同事说:“没那金刚钻,别揽瓷器活啊。”逗得大家哈哈大笑,他也只好一脸的苦笑。后来,这项工作他没有按时完成,领导非常生气,批评了他。一位同事对他说:“你也该接受教训了,以后踏踏实实地工作吧。”说得他不断地点头。
一个人,在与别人相处和交往的时候,要多注意别人的心理感受。只有抓住了别人的心理,才能真正赢得别人的赞赏与好感。如果你只顾表现自己,在人前抢出风头,不给别人表现的机会,那就会受到忌恨,在人际交往中陷入尴尬境地。
6.说话不能张口就来
【社交魔方】
社交的秘诀,并不在于讳言真实,而是在讲真话的同时也不激怒对方。
——获原塑太郎
社交中,一些人说话简直像不经过大脑一样,想到什么就说什么,这些话常常是不恰当的、没分寸的。结果不知不觉中就得罪了人。
宋光心地善良,乐于帮助人,可是,他却没有能够赢得别人的好感,为什么呢?原因是他说话经常得罪人。一次,他热心地为一个男同事介绍对象,他说:“这个女孩,个子长得高,而且也很漂亮,你去见见,我看你们俩挺合适的。”同事很感兴趣,就向他询问了这个女孩的具体情况。当时听他介绍完以后,同事觉得这个女孩条件不太适合自己,但同事还不好意思对他直说,就委婉地对他说:“我现在很忙,暂时还不想处朋友,等以后再说吧!”他听同事这样说,知道同事不同意,就一副不高兴的样子说:“你有什么了不起呀,这也不行,那也不行,你还想找什么样的?你真是太狂了。”同事一听这话,当时就生气地说:“我现在就是不想处朋友,你操哪门子心呀!不同意,就是不同意,要是真的那么好,你自己处算了,反正你也没有对象呢。”其实,他为朋友介绍对象,不管成与不成,同事都应该好好地感谢他才对,可是由于他说话出口伤人,引起了同事的不满,才对他以牙还牙的。本来是一件好事情,他却没有把握好,反而得罪了人,真是“费力不讨好”。现实生活中,像他这样的人大有人在。
一个女孩要到深圳去闯一闯,临行前,去看望一个过去十分要好的朋友。当朋友得知她要到深圳发展时,不但没有鼓励她,反而嘲笑她说:“你在这个小地方还没混出个样来,就要到深圳去发展?深圳就缺你呀!那是什么地方?!走到街上迎面遇到三个人,两个本科生,一个博士生!中专生到那里怎么混啊!我看比你强的人,出去的也没几个发展好的,我看你还是好好想一想吧!作为朋友我提醒你,要看清自己有多大本事。”女孩听了这话,很是生气,起身离开了朋友的家。在她脑海里,始终记着朋友这句话。
作为朋友,在这个时候即使不说鼓励的话,也不应该泼冷水,这会伤害朋友的自尊心,影响日后的交往。
其实,像他们这样的人,品质并不坏,坏就坏在没有掌握说话的分寸。除非他们不说话,只要一开口,就得罪人,久而久之,人们真是从心底不愿与这样的人来往。
在与人交往中,要不得罪人,就要注意说话的分寸,多站在他人的立场上考虑问题,为他人着想,尽量不要触怒了对方,这不利于自己人际交往的质量。同样是一句话,在不同的场合,所起的作用完全不同。一个在社交场中游刃有余的人,深知在不同的场合,哪些话该说,哪些话不该说。
小雪是福建人,来京三年多了,几天前处了个对象,条件非常好:家在本地,有房有车,人品长相都不错。同事们都十分羡慕她,说她找了一个好对象,纷纷祝贺她。可是有一个同事却说:“你条件也不太好啊,怎么偏偏找了一个条件这么好的?是不是这个人有什么毛病?”本来是很愉快的心情,被她这突如其来的话就给破坏了。一个同事赶紧打圆场说:“你怎么能这么说人家呢?咱们小雪条件也不差呀,皮肤又好,又苗条,个性又好,就单凭这一点,什么样的找不着啊!”那个泼冷水的同事知道自己说走了嘴,不好意思地说:“我不是那个意思,真的,小雪,你可别误会。我觉得你男朋友条件太好了,与你家条件太悬殊了,我只是觉得有点不可思议。”小雪很生气:“你说来说去,还是在贬低我,怎么啦,我家条件是没有他家好,那又怎么样?他就是看上我了,有什么奇怪的!少见多怪,我看你才是有毛病呢!”
这个泼冷水的同事,其实也没有什么恶意,就是不知道说话的分寸。不知道哪些话该说,哪些话不该说,这么几句话,就把人家给得罪了。假如她真的这么认为,也不该说出来,心里知道就行了,她要是不说话,谁也没有把她当哑巴看,何必说出来,惹得人家不高兴呢?闹得给自己没有台阶下。与人交往时,说话一定要有分寸,少说别人不爱听的话,以免触怒对方,影响两人关系。为了赢得别人的好感,就要注意别人的心理需求,多为对方考虑。
7.闲谈莫论人非
【社交魔方】
诽谤不会使受谤者遭殃,却常会使诽谤者身败名裂。
——查·科尔顿
社交中,人们最讨厌的莫过于说别人闲话、搬弄是非的人了。说别人闲话的做法是最不可取的,闲话说多了,必然会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小黄是某单位的骨干。以前,领导十分看重他,单位里有什么重要工作都由他来做,可是自从单位调来个新同事,他的日子就没有那么好过了。这个新调来的同事,可不是一个省油的灯,天天与领导套近乎,没事的时候,就往领导的办公室跑,东拉西扯地与领导说个没完没了。而且还时常帮领导做一些私事,因此,领导对他格外看重,他说的话,领导都很重视。可是令小黄不解的是:这个新来的同事处处与他作对,令他百思不得其解,他们俩无冤无仇,干嘛与自己过不去呢?一天,小黄的工作做完了,想找领导汇报一下,就去领导办公室,可是当他走到办公室门外时,就听到这个新来的同事在说自己的坏话:“小黄的人品还是不错,可是他的工作太粗心了,业务也不精。”小黄心想:“原来他在打自己的小报告,这个家伙,真不是个东西,竟然是这种小人,为了抬高自己贬低别人。”其实,这个新同事的业务根本就不行,可是没想到还背地打小报告,说别人闲话。他没有进去,听完了转身回到自己的办公室,气就不打一处来。自从那次被打完小报告以后,领导对小黄就不如以前那样器重了,单位很多工很多是非都是在闲聊中惹出来的作都交给新同事做。渐渐地,单位里很多人都知道了这个新同事的为人,都对他十分不满,可是又惹不起他。领导非常信任他,并处处维护他,所以他过得很是得意。
后来,小黄单位人事发生变动,又来了一位新领导,这个新领导很有魄力,上任以后,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在科室重组时,按照单位的规定,如果哪个科室都不要的人,只能下岗。由于这个新同事平时爱打别人的小报告,说别人的闲话,一点人缘都没有,所以哪个科室都不要他。最后,他只好灰头土脸地下岗了。打小报告的结果只有一个——引起对方的怀恨。有的人会立即反扑,有的则“君子报仇,十年不晚”,至少你和对方已有了嫌隙。当然,如果对方不知是你所为另当别论,但要做到人不知鬼不觉谈何容易。
没有人愿意与一个爱说闲话的人交往,因为他了解你越多,他给你造的闲话就越多。这样的人,好比是一颗定时炸弹,和他在一起交往,随时都有被炸伤的危险。社交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不惹口舌是非,别人走运,不管你心理感受如何,都不要因为嫉妒而传人闲话,因为这样做是最愚蠢的——你什么也没得到,却得罪了不少人。
“是非只因开口多”,今天道东家长,明天说西家短,这种人没有不遭到报复的,谨言慎语是一种修养,一种水平,一种智慧。
8.千万别做榴莲
【社交魔方】
确切的人生是:保持一种适宜状态的与世无争的生活。
——蒙田
有些人就像榴莲一样,本质内里很好,但光看外表却让人望而却步。这主要是因为他们在交际中不注重细节,因而让人难以接受。
某公司新来了两名小姐,一位是狂野型的,姓欧,一位是斯文型的,姓杨。两人都在试用期,但最后只能留下一个。欧小姐是时尚女性,打扮得非常新潮,热裤吊带背心、拖鞋,什么都敢穿进办公室,头发几天染一个颜色,前卫的妆扮,叮叮当当的饰品,走到哪里都要吸引一大串目光。而另一位杨小姐,恰恰相反,每天都是一套中规中矩的套装,简直乏善可陈。有一天,大家正在上班,突然闻到一股怪味,大家找来找去才发现都是一包海鲜惹的祸,谁把海鲜带到公司来了?欧小姐大声笑着说:“是我的,晚上要吃,所以中午就买回来放着!”大家没说什么,可一下午工作得都很不开心!两个月到了,两个人的工作做的都不错,但最后还是选杨小姐留下,因为她和同事相处得比较和谐,而欧小姐已经成了同事眼中的“公害”。
有些人在与他人来往时,不注意交际中的细节问题,言谈举止随随便便,还美其名曰:不拘小节。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想法,交际中的举手投足都是判断一个人品行的标准,若是你像欧小姐那样不注重细节,那你的形象和人际关系就将受到影响。
有一个人,对别人特别热心,谁家要是有什么事,他都会帮一把。可是他有一个毛病,就是不注重细节。如果谁家正在吃饭,正巧让他赶上了,没等人让他吃,他会马上坐到饭桌前,喝酒吃饭,毫不客气。一开始,由于大家对他印象好,谁也没有往心里去,可是时间长了,就对他产生了看法,认为这个人也太随便了,虽然人是好人,可是这一点却让人无法忍受。有一次,邻居家正在吃午饭,他一进屋便说:“好香啊!我看一看做的是什么菜?唷!是鱼香肉丝啊!今天我有口福了。”说完,他找了一个椅子坐下,等着吃饭。这一吃不要紧,从下午两点多一直吃到晚上八点多,一边吃一边唠嗑,天南海北,无所不谈。吃了一下午,他也不觉得累,菜凉了,他说:“再给热热。”等热完了,再接着吃。没完没了,实在无法让人忍受。可是谁也不好意思对他说出来,平常邻里关系都不错,如果不让他吃,那让人家多没面子,以后怎么相处啊。一天,他又去邻居家做客,邻居的孩子放学回来了就对母亲说:“我都饿了。”母亲说:“再等一会儿,等客人走了再吃吧。”可是又过了好久,他还没有要走的意思。孩子急了,走到屋里,装作打瞌睡。他这才想到要告辞,等他走了,大家叹了口长气。后来,只要他在人家吃饭的时候来,人家就赶紧收拾桌子,说:“你赶的真是不巧,我们都吃完了。”就这样把他拒绝了。
在人际交往中,一些细节问题虽然看起来不起眼,但是也不能忽视。不然,就会影响到你与人相处。生活中,这种人还真不少,他们不注意别人的心理感受,认为彼此之间都是熟人、朋友,可以无话不谈,做事不必那么认真,别人也不会对自己有什么看法。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想法。不注重细节的人在交际场合并不受人欢迎,常常会遭到他人的反感与不满。人际交往中,常常是在细枝末节上体现出一个人的品质与修养。如果你不注意这些细节,在社交中就会受到别人的排斥,即使你再热情、再善良,你的社交还是不会成功。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新书网》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XinShuW.cc
【社交魔方】
人生在世,如失去信用,就如同行尸走肉。
——赫伯特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既需要十分诚实,更需要言而有信、言行一致,如果只会说大话,开空头支票,却不履行自己的承诺,这样的人一定会受到人们的唾弃和鄙视。
上司许下诺言后不能兑现将不利于在下属面前树立一个良好的形象,从而导致上下级之间交往的失败。某机关的田处长是出了名的支票机,只会许诺,不会兑现。前不久,单位新分来一个小伙子,计算机专业毕业的,田处长一大早就把他叫到了办公室,笑眯眯地说:“小陈啊!我看了你的履历,不错不错,以后啊咱们单位的计算机就交给你负责了,出了什么故障你就给看看,需要升级什么的你就看着办!有前途啊,我最喜欢有专长的人才了!”小伙子一阵激动:“田处长,您放心,我一定好好干!”几天之内,小伙子天天加班,把单位的几台电脑大整修了一遍,田处长高兴地说:“小陈啊,我不会委屈人才,忙过了这一段,我就一定要提拔你!”小伙子乐得天天“溜”着处长,甚至还跑到处长家里教处长儿子学电脑,单位里的同事看到小伙子这么卖力,却只是暗暗摇头。一个月、两个月、三个月……田处长的“提拔”还是没消息,实在忍不住了,小伙子跑去问田处长,他支吾以对:“这个嘛,我还得再研究一下!”小伙子心里真是又急又气。同事老张拍着小伙子肩膀说:“认了吧!田处长的话不能信,四年前他就说提拔我当科长,我现在还不是小科员!”
不久后,处里的工作出现了个大纰漏,田处长急得跳脚,可还是没有人愿意帮他,最后他被降职外调了,大家乐的直鼓掌:“支票机总算走了!”
做领导的有一种失败,是最不受人同情的,那就是把大家当阿斗,随意哄骗。用得着大家时,又是许愿又是承诺,好话堆满一箩筐,说得大家纷纷为此效命;而当用不着时,极尽委蛇之能事,记性也不好了,以前说过的全忘了。这样的领导失去了群众基础,失去了人心,一旦遇到什么工作失误或是错误,立刻就会墙倒众人推,无可挽回地一败涂地。因此当领导的一定要一诺千金,这样在与下属打交道时才会成功。
中华民族有一个古老的传统,那就是对信用与名誉的注重。曾有个“抱柱守信”的故事,讲道:古时候有个年轻人,和人相约在桥下。他等了许久,约会的人不见。一会儿,河水上涨,漫过桥来,他为了守信,死死地抱住桥柱,一个心眼地等待着友人的到来。河水越涨越高,竟把他淹死了。这位年轻人抱柱而死的行为尽管有点迂腐,然而,那种“言必信,行必果”的品格,却是永远值得人们敬佩的。
在中国历史上,这一类“待人以信”的故事,不胜枚举。楚人称道季布:“得黄金万斤,不如得季布一诺。”孔子也把“朋友信之”列为他生平的志向之一。“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更是他老人家的名言。很显然,重视信用与名誉,已经成为我们祖先做人的根本守则。
有些人口头上对任何事都“没问题”、“一句话,包在我身上”,一口承诺;可是,嘴上承诺,脑中遗忘,或脑中虽未遗忘,但不尽力,办到了就吹嘘,办不到就噤若寒蝉。这种把承诺视作儿戏,是对朋友的不负责行为,要不得,迟早得为人所抛弃。
轻易对别人许诺,说明你根本就没考虑所办一件事情可能遇到的种种困难。这样,困难一来,你就只会干瞪眼。从而给人留下了“不守信用”的印象。许诺越多,问题越多。所以,“轻诺”是必然“寡信”的。
有许多诺言是否能兑现得了,不只是决定于主观的努力,还有一个客观条件的因素。有些照正常的情况是可以办到的事,后来因为客观条件起了变化,一时办不到,这是常有的事。因此,我们在工作中,不要轻率许诺,许诺时不要斩钉截铁地拍胸脯,应留一定的余地。当然,这种留有余地是为了不使对方从希望的高峰坠入失望的深谷,而不是给自己不做努力埋契机。自己必须竭尽全力。如果你没有把握,就不要向人许诺。迫不得已时,就要实事求是,有几分把握说几分,这样时间长了,人家才会信任你,把你当成靠得住的人。
2.锋芒别太露
【社交魔方】
想到祸福无常,就不应因一时走运而得意忘形。
——伊索
一个人若是无锋芒,那就是提不起来,所以有锋芒是好事;但如果锋芒太露,那就会刺伤别人,这样的人自然也就没什么好人缘,没人缘可不是小问题,它会直接影响到你社交的成败。所以,与人交往时既不要全无锋芒,也不要锋芒毕露,最好是在二者中间找一个平衡点。
凡事都有两重性,即好的一面和不好的一面。同一件事,若从好的方面去理解,便是一件好事;但若从不好的一面去理解,便是一件坏事。人缘的作用正在于此,它有时可以使坏的变好,也可以使好的变坏。假如你人缘好,那么你每做一件事,别人都会津津乐道,即使你做错了事,冒犯了别人,别人也会善意理解你的过错。生活在如此宽松和谐的环境里,你心理没有负担,处处可以尽情尽兴。但如果你人缘不好,那么你每做一件事别人都会鸡蛋里挑骨头,更不要说做错事、冒犯别人了,即使你处处谨慎小心,事事正确,别人也会不以为然,不拿正眼看你。生活在如此冷漠的环境里,你会觉得自己是一个多余的人,不要谈什么欢乐和幸福了。好人缘的人脚下的路有千万条,反之,便只剩下一座独木桥了。而要想有个好人缘,就不要锋芒毕露、咄咄逼人。
很多时候,我们面对的不一定是大是大非的原则问题,没必要针锋相对。退一步别人过去了,自己也可以顺利通过。宽松和谐的人际关系,可以给我们带来很多方便,又避免了许多麻烦。假如你胸怀鸿鹄之志,可以一心一意去积蓄力量;假如你只想做普通人,锋芒毕露,处处表现自己,是一件很危险的事可以活得从从容容,逍遥自在。可进可退,两头是路,何乐而不为?
有人可能觉得这样做过于世故,过于圆滑了吧?其实不然,这里所说的收敛实际上是保护个性健康发展,成功实现自我价值的一条捷径。
有多少人由于年轻气盛,爱出风头而处处碰壁,为了适应社会,不得不磨平棱角,令锐气殆尽,最终还是一事无成。有句话不是说“好刀出在刃上”吗?一个人的锋芒也应该在关键时候、必要的时候展露给众人,那时人们自然会承认你确实是一把锋利的宝刀。而不是时不时地拿出来挥舞一番,直杀得别人片甲不留方才甘心。刀刃需要长期的磨砺,只图一时之快,不懂保养,只会令其钝化。
大文豪萧伯纳赢得很多人的尊敬和仰慕。据说他从小就很聪明,且言语幽默,但是年轻时的他特别喜欢展露锋芒,说话也尖酸刻薄,谁要是给他说一句话,便会有体无完肤之感。后来,一位老朋友私下对他说:“你现在常常出语幽人之默,非常风趣可喜,但是大家都觉得,如果你不在场,他们会更快乐,因为他们比不上你,有你在,大家便不敢开口了。你的才干确实比他们略胜一筹,但这么一来,朋友将逐渐离开你,这对你又有什么益处呢?”老朋友的这番话使萧伯纳如梦初醒,他感到如果不收敛锋芒,彻底改过,社会将不再接纳他,又何止是失去朋友呢?所以他立下宗旨,从此以后,再也不讲尖酸的话了,要把天才发挥在文学上,这一转变造就了他后来在文坛上的地位。
这个例子告诉我们,平时锋芒毕露会使我们众叛亲离,走进死胡同,而适当地收敛锋芒,将才华用到有用的大事上,积蓄力量,必然会做出一番事业来。
与“锋芒毕露”相对,我们提倡“沉默是金”的处世哲学。林亮被分配到某水产公司后,对单位里工作懒散、不思进取的情况实在看不惯。两个月后,他给大领导写了一封洋洋洒洒的万言信,直抒胸臆,从上到下批了个遍,对他这一做法,同事认为“有病”,领导目瞪口呆,结果不到一个月,林亮就被调走了。
一些年轻人到了新单位后,就不分场合地大发议论,无节制地说三道四,大有“初生之犊不怕虎”的精神,但是这种锋芒毕露很可能会使比较主观的领导和同事觉得你傲慢、偏激而产生对你的不良印象。再说信口开河的浅薄和浮躁也是在损害你的形象。你不如保持适当的沉默,这是谦虚友好的表示,也是一种自信和力量的体现,将你的锋芒在工作中显露,以出色的工作成绩和谦逊的作风赢得声誉。与人交往应当含而不露,即便你真比人聪明,也不必张扬着让“地球人都知道”,收敛锋芒、韬光养晦,你才能适应复杂的人际环境,才能有个好人缘。
3.不要随便指责别人
【社交魔方】
不能用温和语言征服的人,用严肃的语言更不能征服。
——契诃夫
与人交往中,我们常常易犯随便指责别人的错误。“唉呀,你做的不对!”“怎么连这点小事也办不好!”像这样的指责,在生活中随处都可以听到,然而随便指责别人并非是什么好事,它会给你的人际交往带来严重阻碍。
有一位先生,喜欢跟别人争辩,借以卖弄自己的学识而已,如果你不跟他争辩,他倒也不会来麻烦你、伤害你。
这位先生,自己是一个很好的人,忠实、不说谎、不伪装,也从来不投机取巧,不做一点亏心事,更不占别人便宜。
像这样一个好人,怎么会不受别人欢迎呢?
原来他过分看重了自己,以为自己是个十全十美的人,以为人人都应该以他为模范、为导师。因此,他就喜欢随时随地地去教训别人、指导别人。看见别人有一点点缺点,就加以批评、指责,像大人管小孩、老师对学生一样,摆出一副道貌岸然,神圣不可侵犯的神态。甚至常常有意地夸大别人的缺点,把别人的一时疏忽或无心的过失,说成是存心不良或者行为不端。
同时他又不能容忍别人对他有什么不恭敬、不忠实之处。如果他吃了别人一点亏或受了别人一点点欺骗,那他就把对方当作罪大恶极、无耻之极的人,加以攻击、嘲笑、讽刺或漫骂不已。
只要想一下就可以知道这种人是多么地令人可怕,到处都会激起别人的憎恶与反感。
一个人对自己要求严格,不做一点错事,这自然是千该万该,十分正确的事。但不要因此就把自己看得太高,以自己的标准来要求别人,以为别人都是笨蛋,只有自己才是圣人。对别人的过失与错误,首先要分析他们犯错的原因,可能是受到恶劣环境的影响,可能是因为他们自己认识不清,也可能只是一时疏忽,有时还可能因为求好反而犯了错误,主观上求好,而客观上犯了错误。除了一些真正与人为敌的社会败类,应该群起而攻之外,大多数人所犯的错误都是可以原谅,也都是可以改正的。我们应该抱着与人为善的态度,对别人的错误,在不伤别人自尊心的原则下,诚恳而婉转地加以解释与劝导,安慰他们的苦恼,鼓励他们改正,这样做,对于改善你的人际关系更有效。
1863年,盖茨堡战役开始了,7月4日晚上,李将军开始向南方溃退。李将军带着败兵逃到波多马克河边,面对前方高涨的河水与后方追击的政府军,李将军进退维谷,他们此刻已成瓮中之鳖。此役只要彻底击溃李将军的残余军队,内战很快就可以结束。对此天赐良机,林肯信心十足地用电报命令维得将军:“立刻出击,不用通知召开紧急军事会议。”随即又另派特使督促维得马上行动。
而维得将军呢?他完全违背林肯的命令,先行通知召开紧急军事会议。而后又迟疑不决,一拖再拖。最后,水退了,李将军带领军队越过波多马克河逃走了。
林肯闻知此事,勃然大怒,在失望、痛苦之余,林肯坐下来给维得写了一封信。信的内容体现了林肯内心的极大不满:
[GK2][HTK]我亲爱的将军:
我不相信你能懂得因李将军逃走一事所导致的严重后果。他本来在我们的掌握之中,而且,只要他一就擒,加上我们最近获得的胜利,战争即可结束。现在,战争可能会无限期地持续下去,上星期你不能顺利擒得李将军,如今他逃到波多马克河以南,你又如何能保证成功呢?我无法期望你改变形势,而我也并不期盼你现在会做得更好。良机已经失去,我实在感到无限的悲痛。[HT][HK]
林肯在写完这封信之后,心里又产生了别的想法:无论如何,大错已经铸成,把这封信寄出,除了让自己一时觉得痛快以外,没有别的用处。维得会为自己辩解,会反过来攻击自己,这只有使大家都不愉快,甚至危及他的前途,以至于迫使他离开军队而已。
此时,如果说有人最有资格批评人的话,那个人就是林肯,可是,他却没有那么做。惨痛的教训告诉他:尖锐的批评和恶狠狠的责备,所得的效果都等于零。
于是,这封信没有被寄出,它被永远的收藏了起来。试想,如果维得将军拜读了此信之后,会有何感想?又会有什么反应呢?如果你希望激起一种反抗,使人痛恨数年或至死难忘,那你就可以试试对人发表一些尖酸刻薄的批评,这样你的愿望就可以轻易实现了。
指责别人是一种能破坏人际关系的强力炸药,所以遇到问题时,让我们尽量站在他人的角度上思考一下,少一点责备,多一点理解,这样做对你更有好处。
4.从容应对惹厌的人
【社交魔方】
宽宏是这样一种德性:它不为个人所受的伤害进行回报,而且不看重这些伤害,它不去抓住报复的机会,即使是这种机会已经提供给他了的时候。
——包尔生
生活和工作中,我们都难免会碰到一些无事生非的人、嫉贤妒能的人、散播谣言的人、虚伪阴险的人等等。和这些人应该怎样相处呢?
也许你确实是与人为善,但是你的善未必能换回来善,需知任何创造性都是在客观上对于平庸的挑战,任何机敏和智慧都在反衬着愚蠢和蛮横,任何好心好意都在客观上揭露着、为难着心怀叵测;而任何大公无私都好像是故意出小肚鸡肠的人的洋相。在工作中,你做得越好,就越会有同事痛恨你,这是不能不正视的现实。一般人碰到用心险恶的人会有四种办法来对付:
一是以痛恨对恶。杜丽上班不到一个月,就和单位里的几个女同事结下了仇:处长的小姨子仗势欺人、出纳赵欣尖酸刻薄、对桌同事阴险狡诈、打字员朱雪挑拨离间……总之,单位里没几个好人。男朋友劝她多忍让一点,有话好好说,反被杜丽骂了一顿,她决定给那几个女人点厉害,让她们知道谁都不是好欺负的。从那以后,杜丽就开始每天跟她们吵,跟她们骂,向领导打小报告,跟同事告密……一段时间下来,虽然杜丽也吃了不少暗亏,但几个同事的气焰也给压下来不少。杜丽洋洋得意,没想到男朋友却提出了分手。他说:“看看你现在的样子,和那几个女人有什么区别,满脑子就想着怎么算计别人,我再也受不了你了。”这样的结果让杜丽惊呆了,她明明只是想为自己讨个公道啊!
以为自己与自己的小圈子乃清白的天使,以为周围的一切人是魔鬼和恶棍,于是整天咬牙切齿,苦大仇深,气迷心窍,不可终日,这是不可取的,因为这第一是神经病,第二是以恶对恶,本身就已经恶了,本身就已经与他或她心目中的魔鬼恶棍无大异了、趋同了。
二是以疑对恶。嘀嘀咕咕,遮遮掩掩,患得患失,犹豫不决,生怕吃亏上当,总觉得四面楚歌。结果可能你少吃了两次亏,但更失掉了许多朋友和机会,失掉了大度和信心,失掉了本来有所作为的可能。
三是以大言对恶。以煽情对恶,以悲情“秀”对恶:言必称险恶,言必骂世人皆恶我独善,世人皆浊我独清;言必横扫千军如卷席;言必爆破多少吨的***。目前有一种说法很流行,说是知识分子的使命在于批判。这个提法对于生活在西方发达国家的知识分子尤为正确,因为他们的环境里成为主流的可能是自满自足,是物质享受,是相对或暂时的平稳,是“历史的终结”乃至霸权主义。
四是以消极对恶。不反抗、无作为,只懂得自怨自艾,这就是所谓的消极。张军是个出名的老好人,不过为了这个脾气也多受了不少气。这辈子张军最恨的就是女经理李飞花,最难的业务,她一定会派给张军跑;跑熟的业务,李飞花一定会让他交给新手;有什么好事一定轮不到张军,加班、紧急出差这些事,张军没有一次逃得掉……“真他妈的李飞花呀!我这一辈子就交代在她手上了!”张军每天都要这样跟老婆、孩子、亲戚朋友抱怨,“上次,不是她硬插了一扛,业务经理就是我的了!”“今天,李飞花又给我安排了个‘好活’……”久而久之,大家对他的抱怨都厌烦极了,他刚一开头,大家就全散了,每个人都说:“老张这人挺好,就是太爱发牢骚!”
生活中有不少这样的人,一辈子唠唠叨叨,神经兮兮,黏黏糊糊,诉不完的苦,生不完的气,发不完的牢骚,埋怨不完的“客观”,到了生命的最后一息了,他或她已经是一事无成的定局了,还在那里怨天尤人呢。
那么,我们能不能做到,保持干净更保持稳定,保持操守更保持好心情,保持正义感更保持理性,保持有所不为有所不信更保持与人为善呢?许多时候,你的绝大多数同事还是好的,至少是正常的。这样说由于过分正常,也会使得某些人暴跳如雷吧?而多数情况下,绝大多数人,他们对待你的态度取决于你对他们的态度。至于说到他们的毛病,不见得一定比你多,即使是常常不比你少。无论如何,我们可以努力做到使自己变成一个和善安定的因素、团结的因素、文明的因素,而不是相反;我们可以努力做到心平气和,冷静理智,谦恭有礼,助人为乐,而不是相反,急火攻心,暴躁偏执,盛气凌人,四面树敌。甚至对那些或某一个对你确实是心怀敌意乃至已经不择手段地伤害你的同事,你也可以反躬自问,自己有什么毛病?有什么使他或她受到伤害的记录?有没有可能消除误解化“敌”为友?还要设身处地想想对方是否也有情可原。
从长远看,一切个人的嫉恨怨毒,一切鼓噪生事,一切签名告状,流言蜚语也好,棍子帽子也好,在一个大气候相对稳定的形势下,作用十分有限,可能起的是反作用。你见怪不怪,其怪自败。大可以正常动作,平稳反应,保持良好心态,不受干扰,让各种事务按部就班地进行。俗话说:“一个巴掌拍不响”,对于讨厌的人,你不要理他,让他一个人折腾,估计他很快就会觉得没趣。但如果对方闹个没完没了,那你就要找个有利时机,狠狠地回击一下,让他收敛,这也就够了。
5.不能只顾表现自己
【社交魔方】
对自我的留意在要和人打交道的时候虽然是必要的,但在交往中却必须不要显露出来,因为那样就会产生窘迫,或者就会是矫揉造作。
——康德
社交场中,你不能只顾着表现自己,不顾及别人,否则无论你走到哪里也不会受到欢迎。
有的人说话不顾及别人的态度与想法,只是一个人滔滔不绝,说个没完没了,讲到高兴之处,更是眉飞色舞,你一插嘴,立刻就会被打断。这样的人,还是大有人在的。李晓就是这样一个人,只要他一打开话匣子,就很难止住。跟他在一起,你就要不情愿地当个听众。他甚至可以从上午讲到下午,连一句重复的话都没有,真不知道他的话都是从哪儿来的。每次他找人闲聊,大家都躲得远远的,因为和他在一起实在没劲。
人与人交往,重要的是双方的沟通和交流。在整个谈话过程中,若只有一个人在说,就不容易与对方产生共鸣,这样就达不到沟通和交流的效果。就是说,交谈中要给他人说话的机会,一味地唠叨不停就会使人不愿意与你交谈。
每个人对事物的看法各不相同,如果你在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别人,就会引起他人的不满。其实,每个人由于生活经历不同,对事物的认识也会不尽相同,各持己见也是正常的现象。但是当他人提出不同意见时,就断然否定,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别人,这样必定会给人留下狭隘偏激的印象,使交谈无法进行下去,甚至不欢而散。当你与他人交谈时,应该顾及对方的感受,以宽容为怀,即使他人的观点不正确,也要坚持与对方共同探讨下去。
林枫是某大学外国语学院的学生会会长,一表人才,能言善辩,口才极佳。但他有一个特点,凡事争强好胜,常因为一些问题的看法与别人争得面红耳赤,非得争个输赢出来才肯罢休。总认为自己说的话有道理,别人说的话没道理。别人的看法和观点,常常被他驳得一无是处。大家讨论什么问题时,只要他在场,就会疾言厉色,一会儿反驳这个,一会儿又批评那个,好像只有他一个人是正确的,别人都不如他。如果不把死的说活,活的说成仙,就不会善罢甘休。就这样,常常会把气氛弄得很紧张,最后大家只好不欢而散。
还有的人,十分热衷于突出自己,与他人交往时,总爱谈一些自己感到荣耀的事情,而不在意对方的感受。A女士就是这样一个人,不论谁到她家去,椅子还没有坐热,就把她家值得炫耀的事情一件一件地向你说,说话的表情还是一副十分得意的样子。一位老同学的丈夫下岗了,经济上有点紧张,她知道了,非但没有安慰人家,反而对这位同学说:“我家老头子每月工资八百元,我们家花也花不完。”她女儿给她买了一件漂亮的衣服,因为很值钱,她就跑到人家那里去炫耀:“这是我女儿在香港给我买的衣服,猜一猜多少钱?一千八百元。”说完很得意的表情,意思是:“怎么样,买不起吧。”
表现自己,虽然说是人的共同心理,但也要注意尺度与分寸。如果只是一味热衷于表现自己,轻视他人,对他人不屑一顾,这样很容易给人造成自吹自擂的不良印象。
洛宁刚调到公司的时候,为了让别人尽快地了解他,给别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处处表现自己。本来是领导已经知道的事情,他偏偏要去积极地汇报。在同事面前,天天都说自己有学问、有能力,说以前在某某单位时,自己干得多么出色,在上大学的时候,成绩是多么的好,老师多么器重他,同学们多么佩服他。刚开始,大家还认真地听他说,后来,大家对于他的表现都十分反感,觉得他太爱表现自己了。
一次,领导问大家:“有一项工作,谁能够胜任?”他一看机会来了,就抢先向领导说:“我能干好。”弄得大家心里面都不太痛快。其实,他根本就没有把握,可是为了表现自己,就打肿脸充胖子的揽了下来。但接下来,他可就犯了难,自己对这件工作真的是没有把握,做好做坏,自己心里一点儿底也没有。看得出来,他有向同事求救的想法,可是大家心里暗笑,没有一个人帮他。有一位同事说:“没那金刚钻,别揽瓷器活啊。”逗得大家哈哈大笑,他也只好一脸的苦笑。后来,这项工作他没有按时完成,领导非常生气,批评了他。一位同事对他说:“你也该接受教训了,以后踏踏实实地工作吧。”说得他不断地点头。
一个人,在与别人相处和交往的时候,要多注意别人的心理感受。只有抓住了别人的心理,才能真正赢得别人的赞赏与好感。如果你只顾表现自己,在人前抢出风头,不给别人表现的机会,那就会受到忌恨,在人际交往中陷入尴尬境地。
6.说话不能张口就来
【社交魔方】
社交的秘诀,并不在于讳言真实,而是在讲真话的同时也不激怒对方。
——获原塑太郎
社交中,一些人说话简直像不经过大脑一样,想到什么就说什么,这些话常常是不恰当的、没分寸的。结果不知不觉中就得罪了人。
宋光心地善良,乐于帮助人,可是,他却没有能够赢得别人的好感,为什么呢?原因是他说话经常得罪人。一次,他热心地为一个男同事介绍对象,他说:“这个女孩,个子长得高,而且也很漂亮,你去见见,我看你们俩挺合适的。”同事很感兴趣,就向他询问了这个女孩的具体情况。当时听他介绍完以后,同事觉得这个女孩条件不太适合自己,但同事还不好意思对他直说,就委婉地对他说:“我现在很忙,暂时还不想处朋友,等以后再说吧!”他听同事这样说,知道同事不同意,就一副不高兴的样子说:“你有什么了不起呀,这也不行,那也不行,你还想找什么样的?你真是太狂了。”同事一听这话,当时就生气地说:“我现在就是不想处朋友,你操哪门子心呀!不同意,就是不同意,要是真的那么好,你自己处算了,反正你也没有对象呢。”其实,他为朋友介绍对象,不管成与不成,同事都应该好好地感谢他才对,可是由于他说话出口伤人,引起了同事的不满,才对他以牙还牙的。本来是一件好事情,他却没有把握好,反而得罪了人,真是“费力不讨好”。现实生活中,像他这样的人大有人在。
一个女孩要到深圳去闯一闯,临行前,去看望一个过去十分要好的朋友。当朋友得知她要到深圳发展时,不但没有鼓励她,反而嘲笑她说:“你在这个小地方还没混出个样来,就要到深圳去发展?深圳就缺你呀!那是什么地方?!走到街上迎面遇到三个人,两个本科生,一个博士生!中专生到那里怎么混啊!我看比你强的人,出去的也没几个发展好的,我看你还是好好想一想吧!作为朋友我提醒你,要看清自己有多大本事。”女孩听了这话,很是生气,起身离开了朋友的家。在她脑海里,始终记着朋友这句话。
作为朋友,在这个时候即使不说鼓励的话,也不应该泼冷水,这会伤害朋友的自尊心,影响日后的交往。
其实,像他们这样的人,品质并不坏,坏就坏在没有掌握说话的分寸。除非他们不说话,只要一开口,就得罪人,久而久之,人们真是从心底不愿与这样的人来往。
在与人交往中,要不得罪人,就要注意说话的分寸,多站在他人的立场上考虑问题,为他人着想,尽量不要触怒了对方,这不利于自己人际交往的质量。同样是一句话,在不同的场合,所起的作用完全不同。一个在社交场中游刃有余的人,深知在不同的场合,哪些话该说,哪些话不该说。
小雪是福建人,来京三年多了,几天前处了个对象,条件非常好:家在本地,有房有车,人品长相都不错。同事们都十分羡慕她,说她找了一个好对象,纷纷祝贺她。可是有一个同事却说:“你条件也不太好啊,怎么偏偏找了一个条件这么好的?是不是这个人有什么毛病?”本来是很愉快的心情,被她这突如其来的话就给破坏了。一个同事赶紧打圆场说:“你怎么能这么说人家呢?咱们小雪条件也不差呀,皮肤又好,又苗条,个性又好,就单凭这一点,什么样的找不着啊!”那个泼冷水的同事知道自己说走了嘴,不好意思地说:“我不是那个意思,真的,小雪,你可别误会。我觉得你男朋友条件太好了,与你家条件太悬殊了,我只是觉得有点不可思议。”小雪很生气:“你说来说去,还是在贬低我,怎么啦,我家条件是没有他家好,那又怎么样?他就是看上我了,有什么奇怪的!少见多怪,我看你才是有毛病呢!”
这个泼冷水的同事,其实也没有什么恶意,就是不知道说话的分寸。不知道哪些话该说,哪些话不该说,这么几句话,就把人家给得罪了。假如她真的这么认为,也不该说出来,心里知道就行了,她要是不说话,谁也没有把她当哑巴看,何必说出来,惹得人家不高兴呢?闹得给自己没有台阶下。与人交往时,说话一定要有分寸,少说别人不爱听的话,以免触怒对方,影响两人关系。为了赢得别人的好感,就要注意别人的心理需求,多为对方考虑。
7.闲谈莫论人非
【社交魔方】
诽谤不会使受谤者遭殃,却常会使诽谤者身败名裂。
——查·科尔顿
社交中,人们最讨厌的莫过于说别人闲话、搬弄是非的人了。说别人闲话的做法是最不可取的,闲话说多了,必然会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小黄是某单位的骨干。以前,领导十分看重他,单位里有什么重要工作都由他来做,可是自从单位调来个新同事,他的日子就没有那么好过了。这个新调来的同事,可不是一个省油的灯,天天与领导套近乎,没事的时候,就往领导的办公室跑,东拉西扯地与领导说个没完没了。而且还时常帮领导做一些私事,因此,领导对他格外看重,他说的话,领导都很重视。可是令小黄不解的是:这个新来的同事处处与他作对,令他百思不得其解,他们俩无冤无仇,干嘛与自己过不去呢?一天,小黄的工作做完了,想找领导汇报一下,就去领导办公室,可是当他走到办公室门外时,就听到这个新来的同事在说自己的坏话:“小黄的人品还是不错,可是他的工作太粗心了,业务也不精。”小黄心想:“原来他在打自己的小报告,这个家伙,真不是个东西,竟然是这种小人,为了抬高自己贬低别人。”其实,这个新同事的业务根本就不行,可是没想到还背地打小报告,说别人闲话。他没有进去,听完了转身回到自己的办公室,气就不打一处来。自从那次被打完小报告以后,领导对小黄就不如以前那样器重了,单位很多工很多是非都是在闲聊中惹出来的作都交给新同事做。渐渐地,单位里很多人都知道了这个新同事的为人,都对他十分不满,可是又惹不起他。领导非常信任他,并处处维护他,所以他过得很是得意。
后来,小黄单位人事发生变动,又来了一位新领导,这个新领导很有魄力,上任以后,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在科室重组时,按照单位的规定,如果哪个科室都不要的人,只能下岗。由于这个新同事平时爱打别人的小报告,说别人的闲话,一点人缘都没有,所以哪个科室都不要他。最后,他只好灰头土脸地下岗了。打小报告的结果只有一个——引起对方的怀恨。有的人会立即反扑,有的则“君子报仇,十年不晚”,至少你和对方已有了嫌隙。当然,如果对方不知是你所为另当别论,但要做到人不知鬼不觉谈何容易。
没有人愿意与一个爱说闲话的人交往,因为他了解你越多,他给你造的闲话就越多。这样的人,好比是一颗定时炸弹,和他在一起交往,随时都有被炸伤的危险。社交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不惹口舌是非,别人走运,不管你心理感受如何,都不要因为嫉妒而传人闲话,因为这样做是最愚蠢的——你什么也没得到,却得罪了不少人。
“是非只因开口多”,今天道东家长,明天说西家短,这种人没有不遭到报复的,谨言慎语是一种修养,一种水平,一种智慧。
8.千万别做榴莲
【社交魔方】
确切的人生是:保持一种适宜状态的与世无争的生活。
——蒙田
有些人就像榴莲一样,本质内里很好,但光看外表却让人望而却步。这主要是因为他们在交际中不注重细节,因而让人难以接受。
某公司新来了两名小姐,一位是狂野型的,姓欧,一位是斯文型的,姓杨。两人都在试用期,但最后只能留下一个。欧小姐是时尚女性,打扮得非常新潮,热裤吊带背心、拖鞋,什么都敢穿进办公室,头发几天染一个颜色,前卫的妆扮,叮叮当当的饰品,走到哪里都要吸引一大串目光。而另一位杨小姐,恰恰相反,每天都是一套中规中矩的套装,简直乏善可陈。有一天,大家正在上班,突然闻到一股怪味,大家找来找去才发现都是一包海鲜惹的祸,谁把海鲜带到公司来了?欧小姐大声笑着说:“是我的,晚上要吃,所以中午就买回来放着!”大家没说什么,可一下午工作得都很不开心!两个月到了,两个人的工作做的都不错,但最后还是选杨小姐留下,因为她和同事相处得比较和谐,而欧小姐已经成了同事眼中的“公害”。
有些人在与他人来往时,不注意交际中的细节问题,言谈举止随随便便,还美其名曰:不拘小节。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想法,交际中的举手投足都是判断一个人品行的标准,若是你像欧小姐那样不注重细节,那你的形象和人际关系就将受到影响。
有一个人,对别人特别热心,谁家要是有什么事,他都会帮一把。可是他有一个毛病,就是不注重细节。如果谁家正在吃饭,正巧让他赶上了,没等人让他吃,他会马上坐到饭桌前,喝酒吃饭,毫不客气。一开始,由于大家对他印象好,谁也没有往心里去,可是时间长了,就对他产生了看法,认为这个人也太随便了,虽然人是好人,可是这一点却让人无法忍受。有一次,邻居家正在吃午饭,他一进屋便说:“好香啊!我看一看做的是什么菜?唷!是鱼香肉丝啊!今天我有口福了。”说完,他找了一个椅子坐下,等着吃饭。这一吃不要紧,从下午两点多一直吃到晚上八点多,一边吃一边唠嗑,天南海北,无所不谈。吃了一下午,他也不觉得累,菜凉了,他说:“再给热热。”等热完了,再接着吃。没完没了,实在无法让人忍受。可是谁也不好意思对他说出来,平常邻里关系都不错,如果不让他吃,那让人家多没面子,以后怎么相处啊。一天,他又去邻居家做客,邻居的孩子放学回来了就对母亲说:“我都饿了。”母亲说:“再等一会儿,等客人走了再吃吧。”可是又过了好久,他还没有要走的意思。孩子急了,走到屋里,装作打瞌睡。他这才想到要告辞,等他走了,大家叹了口长气。后来,只要他在人家吃饭的时候来,人家就赶紧收拾桌子,说:“你赶的真是不巧,我们都吃完了。”就这样把他拒绝了。
在人际交往中,一些细节问题虽然看起来不起眼,但是也不能忽视。不然,就会影响到你与人相处。生活中,这种人还真不少,他们不注意别人的心理感受,认为彼此之间都是熟人、朋友,可以无话不谈,做事不必那么认真,别人也不会对自己有什么看法。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想法。不注重细节的人在交际场合并不受人欢迎,常常会遭到他人的反感与不满。人际交往中,常常是在细枝末节上体现出一个人的品质与修养。如果你不注意这些细节,在社交中就会受到别人的排斥,即使你再热情、再善良,你的社交还是不会成功。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新书网》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XinShuW.cc
言情推荐阅读:
社交的方圆艺术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爬书网只为原作者无罪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无罪并收藏社交的方圆艺术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