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命凝结了怎样的智慧?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天地之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没有意识和欲望的天地可以无视岁月的力量。然而人类却并不可以。死亡的收割不会因为谁的身份尊贵而网开一面,也并不会因为谁改变了整个世界而犹豫不前,无论这份改变是好是坏。因为在时光面前,所有的好坏,都并非恒常,也并不稳定。自来多慧易夭,红颜薄命。在命运慷慨赋予的同时,也自然会取走相应的代价。凭借着出色的才能和超脱于众生的智慧,孙叔敖搀扶着楚国,一步步迈向巅峰。然而多年的繁重工作与殚精竭虑的辛劳,也给他留下了难以磨灭的伤痕。
约公元前593年,这个为了楚国奉献了一切的男人病倒了。命运并不想给他太多的时间从容而持续地改变世界。病榻之上,孙叔敖叫来自己的儿子,下达了作为父亲的最后一条命令:
“楚王多次封赏,为父未受,至我命尽之时,王必封赏与你等,定要坚拒肥美丰腴之土,唯请贫瘠凄凉之处。楚越交界,有地名寝,山地贫瘠,多有鬼神作乱之说。楚人畏鬼神,越人事鬼神。两国俱厌此地。今日大限将至,生死有命,无需悲伤,为父一生未曾谋求私利,如此,且就为你等,谋一世的安宁吧!”
孙叔敖疾,将死,戒其子曰:“王数封我矣,吾不受也。为我死,王则封汝,必无受利地。楚、越之间有寝之丘者;此其地不利,而名甚恶。荆人畏鬼,而越人信禨。可长有者,其为此也。”
——《吕氏春秋》
言罢不久,孙叔敖溘然而逝,年仅三十八岁。
整个楚国沉浸在了失去指引者的伤痛之中,披坚执锐喋血沙场,与中原诸侯南征北战多年的铁血君王也为之悲痛不已。此时,他决定,善待孙叔敖的后人。
于是楚王立刻召见了孙叔敖的子嗣,并且毫不犹豫地从楚国的版图中圈划出了非常富饶的一片,希望能够借此表示对逝去贤者的尊重和悼念。而此时,孙叔敖之子谨记父亲的临终遗命,坚辞不受,却提出了只要那片贫瘠而鬼气森森的山地。楚王不解,却也并没有继续坚持下去。就这样,孙叔敖的家族,离开了富饶繁华的楚国中心,在一片荒凉贫瘠的山脉中安定下来。
时光荏苒,孙叔敖会死去,楚庄王也并不会例外。命运在高高的苍穹之上,肆无忌惮地嘲弄着芸芸众生。所谓贤者先知,并不会常常出现,所谓明君雄主,也不一定代代相传。杀戮与争夺并不会永远消失在这片土地上,而孙叔敖的家族却在那片荒郊野岭,绵延不绝。
恍惚中,智慧的光芒能够穿透厚厚的岁月,此时人们惊讶地发现,当年的豪门世家,随着征战和杀戮,王朝的更迭,如云烟般悄然消散,而当初看似不合理的遗命,却让孙叔敖的后人,在这乱世中,还能够妥善而平稳地生存下去。
到底是什么样的力量,让这片荒山野岭成为了乱世中的屏障,保护着贤者的子嗣绵延万代?而那位为楚国指引着方向的先知,他的遗命里到底隐含着何种智慧与玄机?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老子》)
这片荒凉而阴森的山脉,并不是有多么森严的壁垒,已经退出朝堂的孙叔敖氏族,也并没有能够傲视群雄的武力。然而,他们之所以能够绵延不绝。所依靠的,恰恰是人心与欲望的深渊。
另一位贤者庄子,曾经提出:“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树木成材,则难免斧钺。”就像道家所描述的那个“足够大的葫芦”一样。因为并没有什么值得利用,所以足够长久。保护着这片荒山野岭的,也许恰恰正是“楚越对于鬼神的厌恶或敬畏”,与毫无价值的生存状态。
君王固然希望能够得到更多的土地和更广袤的江山,然而若是以有限的力量去不断争夺一片毫无出产、贫瘠荒凉的山脉,显然是并不划算的。在我们的世界中,太多人习惯了以利益来权衡价值,唯有堪破了世间真理的贤者们,才能够超脱出欲望的囚笼,以是非来处世。
这片土地最重要的价值是给予人类生存下去的空间,而在这里产生的利益与物质,只不过是其根本价值的附属品。而越来越“聪明”的人们,却渐渐地把附属品看得比根本更重要。
尊严与自由显然可以借由财富和力量来实现,追求更多的财富以及更强大的力量当然足够重要。然而殊不知,在有限的资源和空间中,财富与力量的争夺一定是惨烈而疯狂的。并不是大家愿意挥舞着刀剑拼尽力气,挥舞刀剑厮杀,而只是为了争取到原本既定的空间和自由。而在争斗的过程中,空间和自由,成为了追逐力量和财富的筹码和牺牲品,初心早变,又怎能求天长地久。
这片荒山没有众人所追逐的“财富与价值”,于是轻而易举地避过了这场你死我活的斗争中最为致命的屠刀。大家所厌恶的,所鄙视的,何尝不是我们出发时,曾经远远憧憬着的终点?然而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够看穿,也许,众人都不想看穿吧。毕竟,路上的繁华,除了成为走向终点的桎梏之外,还能带来当时的愉悦。
就像孙叔敖引领着楚国,融入了中原一样,他并没有完全依靠锋利的刀剑和武力,反而凭借着自我变革,悄悄冲破了人心中那层如铅壁垒。而他为后代所留下的,却是由欲望和利益所铸成的,坚实屏障。
所有的欲望都有其实现的途径,更多的人选择了一条看似捷径,而实际上杀机四伏的蜿蜒小径。而为了不断地前行,在这条布满荆棘的路上,人们不停地挥舞着刀剑,披荆斩棘,耗尽了力气。同时却不断地劝慰着、麻木着、欺骗着自我:这是为了实现那个宏伟的目标。
然而走着走着,却离终点越来越远了。人们忘记了自己当初想要达到的目标到底是什么。而这一份看似愚蠢的遗命,却直指本心,越过了无数险阻,实现了孙叔敖在这乱世中荫蔽后人,绵延氏族的最终目的。
畏惧鬼神的楚人与崇敬神明的越国,并非没有诞生过足够强势的君主,他们手中的刀剑也并不会永远迟钝。然而君王也并不会完全悖逆民族的传统,费尽力气去征伐一片两国百姓都并不中意的荒山。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里,鬼神对于民众来说,其约束力,堪比信仰。
就这样,一片除了鬼神传说之外毫无出产的荒山,成为了孙叔敖家族在乱世中温馨的避风港。民众对神明鬼怪的好恶与君王对于价值利益的权衡,成为了保证这片土地最终归属的有力支撑。
乱世中的自由与安全,如此而已。没有什么东西在那个时代比这两样更加宝贵。人间的财富与辉煌、荣耀与梦想,恰恰成为了前行路上的障碍,也成为了这片荒山之外,最为牢靠的卫戍。
而且当场拒绝了君王丰厚赏赐的臣子后裔,明显比领取了一片富饶肥美封地的官二代更加令帝王放心。险恶的楚国政坛虽然因孙叔敖的政令和作为,逐渐向着更加平稳的方向改变着,但是自古以来,并不会有一位帝王真真正正地完全信赖一个不足以掌控的臣子。臣子们手中的财富与力量,何尝不是君王寝食难安的鲠刺,也何尝不是那一把始终悬在自己头顶上的催命屠刀?
君王出于对孙叔敖的信赖和尊敬,分割了土地,下放了权柄,并不是因为孙叔敖的人格魅力和才能让帝王五体投地。只不过高高在上的楚王需要这份才能和魅力,来更好地实现自己的梦想和欲望。重重封赏孙叔敖的子嗣出于情感,却最终一定会终结于利益。
与其等待着那一柄不知何时会因利益而斩下的屠刀蓄势待发,还不如把利益还给君主。因为君与臣之间,所追求的利益,所奔向的终点,并不一样。与其如此,又何必给后人留下一份如履薄冰的拘谨生活?
就像他所擅长的水利工程一样,他明白水滴石穿并不是因为力量,而在乎坚持。不断地改变和规划自我,或许在短期内并不如外力来得更有效果,然而,却能够持续不断地向着既定目标一路前行。对待楚国融入天下这个目标如此,对待绵延氏族,保护可贵的自由和尊严,亦如此。
没有什么智慧比能够确定未来更加玄妙,孙叔敖为官一生无私,与狐丘丈人陈论三利三害稳定政坛,兴修水利、改革吏治引导楚国走向中原,都是在为这片孕育了他的土地谋划未来。直到临死之时,这位贤者终于决定为自己的家族留下一笔财富。于是,堪破人心的楚相,在抛弃了君王丢来的甜美蛋糕的同时,也将帝王随着蛋糕一同甩来的枷锁与责任,一并踢开。
孙叔敖之知,知不以利为利矣。知以人之所恶为己之所喜,此有道者之所以异乎俗也。
——《吕氏春秋》
贤者就这样闭上了眼睛,却依旧眺望着未来。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新书网》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XinShuW.cc

章节目录

言情推荐阅读:

春秋战国的那些政客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爬书网只为原作者无罪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无罪并收藏春秋战国的那些政客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