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王佐之才荀彧
【召唤第二人,战国时期,纵横家苏秦,统帅93,武力84,智力96,政治94,魅力90。】
鬼谷纵横,佩六国相印的苏秦在崔浩出来亮相后也不甘寂寞跑出来了。
苏秦可称得上忠勇双全之人,为了报答燕昭王的知遇之恩,苏秦便到齐国为相,将齐闵王玩弄于股掌之间。
世人只知乐毅以弱燕战强齐,率五国联军一路上势如破竹,连拔齐国七十二城,若不是燕昭王姬逝世,燕太子又不信任乐毅,齐国恐怕还真灭亡了。
但若不是苏秦劝说齐王伐宋,齐闵王又因为贪心不足听从了苏秦的意见,齐国又怎么可能将国力消耗在宋国,以至于给了诸国可乘之机,乐毅想要接连攻破齐国七十二座城恐非易事。
【召唤第三人,清朝开国功臣范文程,统帅81,武力51,智力95,政治98,魅力75。】
范文程,清朝开国功臣,曾事清太祖、清太宗、清世祖、清圣祖四代帝王,是清初一代重臣,清朝开国时的规制大多出自其手,更被视为文臣之首。
在大清入主中原时,范文程更是创造性地提出:“官来归,复其职;民来归,复其业等方针,这些方针安定了士心、稳住了民心,使得满汉之间的民族鸿沟被填平,清朝得以在中原站住脚跟。
但也有人认为,满洲人在当时作为外来入侵民族。而范文程因为自身不得重用,为了个人功利而背叛了自己的国家和民族,于大节有亏。
在东方凌羽看来,这种说法根本站不住脚。首先,范文程并没有吃明朝的俸禄,跟明朝没有君臣关系。而且,范文程效忠清朝也在满族与汉族之间架起了桥梁,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民族融合时的打流血。
以范文程的功绩,魅力不应该这么低,恐怕就是他效忠清朝,这才被后人不耻,魅力才这么低的。
【召唤第四人,三国,郑度,统帅61,武力54,智力95,政治88,魅力86。】
郑度,字不详,广汉郡人,作为益州本地人士,郑度担任益州从事一职,也即辅佐刘璋处理益州的事务。
在刘备入川之前,史料中几乎没有郑度相关的记载,也即郑度比较低调,没有什么值得记载的事迹。
等到益州之战爆发时,刘备大军不断攻城略地,让益州牧刘璋越来越紧张,在此背景下,郑度向刘璋提出了一个计策。
《三国志·蜀书·法正传》中记载:郑度说璋曰:“左将军县军袭我,兵不满万,士众未附,野谷是资,军无辎重。其计莫若尽驱巴西、梓潼民内涪水以西,其仓廪野谷,一皆烧除,高垒深沟,静以待之。彼至,请战,勿许,久无所资,不过百日,必将自走。走而击之,则必禽耳。”
郑度这一计策,核心就是坚壁清野,不让刘备在益州之地获得粮草等补给。
在郑度看来,虽然现在刘备攻城略地,取得了一定的战果,但刘备一方的士兵有限,只有数万人,而整个益州则拥有10万大军。
更为关键的是,刘备刚刚来到益州,其刚刚攻占的这些城池,并不一定全心归附,至于其粮草等后勤,更是存在较大补给压力。
针对刘备大军,存在的这些问题,郑度建议刘璋采取“坚壁清野”的策略,甚至可以将百姓迁移走,给刘备留下一座空城,这样刘备大军不能就地补充粮草的话,必然要撤退到荆州。
等到刘备大军撤退的时候,我们再出兵追击,完全可以趁机擒获刘备,取得益州之战的胜利。
由此可见,郑度的这一计策,不仅抓住了刘备大军的缺点,还进一步放大了对方的缺点,只要能够实行下去,可以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效果,这无疑是兵法中的上策了。
就连刘备听到后都恐惧不已,只可惜,刘璋暗弱,没有听从,益州终究还是落入刘备之手,郑度从此也不在出仕,实在是可惜。
【召唤第五人,三国时期,曹魏丞相,荀彧,统帅82,武力61,智力97,政治100,魅力99。】
“荀……荀……荀彧!”
东方凌羽整个人都陷入呆滞。
荀彧,只要看过三国的人都知道这位政治大家。
荀彧,字文若,颍川郡颍阴县人,东汉末年著名的政治家、战略家,曹操统一北方的首席谋臣和功臣,在功绩方面即便是郭嘉恐怕都不能比。
若不是荀彧为曹操建立一个稳定的大后方,曹操也不可能高枕无忧。而且,荀彧早年就有‘王佐’之名,在曹操知道荀彧投奔与他,更是欢呼吾之子房到来。
可以说,荀彧集张良,萧何之才于一身。
在战略方面,荀彧为曹操规划统一北方的蓝图和军事路线,曾多次修正曹操的战略方针而获其赞赏。
战术上,荀彧曾面对吕布叛乱而保全兖州三城,奇谋扼袁绍于官渡,险出宛、叶而间行轻进以掩其不意奇袭荆州等诸多建树。
政治上,荀彧为曹操举荐了钟繇
鬼谷纵横,佩六国相印的苏秦在崔浩出来亮相后也不甘寂寞跑出来了。
苏秦可称得上忠勇双全之人,为了报答燕昭王的知遇之恩,苏秦便到齐国为相,将齐闵王玩弄于股掌之间。
世人只知乐毅以弱燕战强齐,率五国联军一路上势如破竹,连拔齐国七十二城,若不是燕昭王姬逝世,燕太子又不信任乐毅,齐国恐怕还真灭亡了。
但若不是苏秦劝说齐王伐宋,齐闵王又因为贪心不足听从了苏秦的意见,齐国又怎么可能将国力消耗在宋国,以至于给了诸国可乘之机,乐毅想要接连攻破齐国七十二座城恐非易事。
【召唤第三人,清朝开国功臣范文程,统帅81,武力51,智力95,政治98,魅力75。】
范文程,清朝开国功臣,曾事清太祖、清太宗、清世祖、清圣祖四代帝王,是清初一代重臣,清朝开国时的规制大多出自其手,更被视为文臣之首。
在大清入主中原时,范文程更是创造性地提出:“官来归,复其职;民来归,复其业等方针,这些方针安定了士心、稳住了民心,使得满汉之间的民族鸿沟被填平,清朝得以在中原站住脚跟。
但也有人认为,满洲人在当时作为外来入侵民族。而范文程因为自身不得重用,为了个人功利而背叛了自己的国家和民族,于大节有亏。
在东方凌羽看来,这种说法根本站不住脚。首先,范文程并没有吃明朝的俸禄,跟明朝没有君臣关系。而且,范文程效忠清朝也在满族与汉族之间架起了桥梁,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民族融合时的打流血。
以范文程的功绩,魅力不应该这么低,恐怕就是他效忠清朝,这才被后人不耻,魅力才这么低的。
【召唤第四人,三国,郑度,统帅61,武力54,智力95,政治88,魅力86。】
郑度,字不详,广汉郡人,作为益州本地人士,郑度担任益州从事一职,也即辅佐刘璋处理益州的事务。
在刘备入川之前,史料中几乎没有郑度相关的记载,也即郑度比较低调,没有什么值得记载的事迹。
等到益州之战爆发时,刘备大军不断攻城略地,让益州牧刘璋越来越紧张,在此背景下,郑度向刘璋提出了一个计策。
《三国志·蜀书·法正传》中记载:郑度说璋曰:“左将军县军袭我,兵不满万,士众未附,野谷是资,军无辎重。其计莫若尽驱巴西、梓潼民内涪水以西,其仓廪野谷,一皆烧除,高垒深沟,静以待之。彼至,请战,勿许,久无所资,不过百日,必将自走。走而击之,则必禽耳。”
郑度这一计策,核心就是坚壁清野,不让刘备在益州之地获得粮草等补给。
在郑度看来,虽然现在刘备攻城略地,取得了一定的战果,但刘备一方的士兵有限,只有数万人,而整个益州则拥有10万大军。
更为关键的是,刘备刚刚来到益州,其刚刚攻占的这些城池,并不一定全心归附,至于其粮草等后勤,更是存在较大补给压力。
针对刘备大军,存在的这些问题,郑度建议刘璋采取“坚壁清野”的策略,甚至可以将百姓迁移走,给刘备留下一座空城,这样刘备大军不能就地补充粮草的话,必然要撤退到荆州。
等到刘备大军撤退的时候,我们再出兵追击,完全可以趁机擒获刘备,取得益州之战的胜利。
由此可见,郑度的这一计策,不仅抓住了刘备大军的缺点,还进一步放大了对方的缺点,只要能够实行下去,可以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效果,这无疑是兵法中的上策了。
就连刘备听到后都恐惧不已,只可惜,刘璋暗弱,没有听从,益州终究还是落入刘备之手,郑度从此也不在出仕,实在是可惜。
【召唤第五人,三国时期,曹魏丞相,荀彧,统帅82,武力61,智力97,政治100,魅力99。】
“荀……荀……荀彧!”
东方凌羽整个人都陷入呆滞。
荀彧,只要看过三国的人都知道这位政治大家。
荀彧,字文若,颍川郡颍阴县人,东汉末年著名的政治家、战略家,曹操统一北方的首席谋臣和功臣,在功绩方面即便是郭嘉恐怕都不能比。
若不是荀彧为曹操建立一个稳定的大后方,曹操也不可能高枕无忧。而且,荀彧早年就有‘王佐’之名,在曹操知道荀彧投奔与他,更是欢呼吾之子房到来。
可以说,荀彧集张良,萧何之才于一身。
在战略方面,荀彧为曹操规划统一北方的蓝图和军事路线,曾多次修正曹操的战略方针而获其赞赏。
战术上,荀彧曾面对吕布叛乱而保全兖州三城,奇谋扼袁绍于官渡,险出宛、叶而间行轻进以掩其不意奇袭荆州等诸多建树。
政治上,荀彧为曹操举荐了钟繇
言情推荐阅读:
万国时代我能召唤千古群雄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爬书网只为原作者无罪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无罪并收藏万国时代我能召唤千古群雄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