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战争根源之制度斗争
韩信的捷报传到荥阳,刘邦大喜。随同捷报传来的,有功劳簿,还有韩信为张耳请封为赵王的文书。
这封请封书貌似合情合理,其实隐藏着一个不愉快的信号,它让刘邦心里有点不舒服。
张耳封什么王,自有寡人定夺,你韩信凑什么热闹?刘邦心想。
刘邦虽说心里觉得有些便扭,但还是同意了,不同意也没办法。
韩信与刘邦的关系开始产生微妙的变化。
一个月后,又传来好消息,随何忽悠团不负众望,大功告成,英布反楚降汉。要知道,英布部队的战斗力是威震天下的,他的加盟使汉军的军力提升了不小的档次。
而彭越早就跟刘邦眉来眼去,所以很爽快地归附了刘邦。
至此,张良的重用三雄的战略构想宣告完成。
虽然荥阳一线仍然很苦,但汉军在大局面上渐渐好转。
楚军高层对形势的微妙变化也有所察觉,于是,加快了进攻的节奏,发动了一浪高过一浪的进攻狂潮。
这么一来,刘邦在荥阳的日子更加痛苦。粮道被时不时切断,士兵们经常食不果腹。
郦食其见此情形,给刘邦出了个主意,这个主意还没来得及付诸实施就被断定为馊主意,既然是馊主意,而且没实施,那就跟废话差不多,本来连记述都没必要,但经典史籍中都是白纸黑字记得一清二楚,而且资治通鉴里还特别附上一大段评论,因此,可以断定,这不是废话。
郦食其建议刘邦复立六国,封六国后人,团结六国的力量一起进攻楚国。
病急乱投医,刘邦想都没想,就同意了,命令郦老头赶紧去刻六国大印,准备分封。
郦生前脚刚走,张良后脚进来,而且是刚刚从外面办完事赶回来。
来得好巧,要是来晚一步,就可能酿成大错。
刘邦这个人好就好在,有什么大的决策,基本上不会独占决策权,而是能问问别人的意见,特别是张良的意见。
于是,他把刚才郦生的建议转告张良。
没想到,张良一听,脸色都变了,说道:这绝对是馊主意!
刘邦很迷惑!
他马上拿起席上的筷子给刘邦比划起来,之所以说是馊主意,理由有八条。概括起来就一个意思:汉军实力尙弱,复立六国后人会削弱自己的力量,树立新的对手,六国后人人脉极深,渊源极广,很多六国的遗老遗少们还对他们念念不忘,到时候,即使把项羽打败了,六国要是不听话,不是又得头疼?时代在变,以前行得通的做法现在行不通了。
刘邦听完后,马上喷饭,原以为这是招妙棋,没想到竟是个赔本的买卖,于是背后把郦生狂骂一通,下令取消先前的命令。
乍看下来,确实是件小事,然而小事却隐含着大的道理。
郦食其脑袋中的分封制思想代表着当时的一种思潮,新生的思想家张良曾经因为秦王朝的迅速败亡而否定郡县制,认同分封制,但在不断地失望与斗争中,他终于明白过来:回到完全的分封制不可行。
所以说,郦食其和张良的不同意见代表着两种不同思潮的斗争,归根到底代表着两种制度的斗争。
众所周知,封建,封建,即是封土建国的意思。分封制下,诸侯国名义上归属天子,但天子与诸侯国是各自为政的。
西周时,天子有话语权,还能号令诸侯,诸侯国出于道义还是规规矩矩,该朝拜还得朝拜,该纳贡也还得纳贡,东周以后,诸侯国日益强盛,周室日益衰微,周天子成了摆设,成了工具!
周代分封制的恶果最终把社会送入争战不止的春秋战国时代。
这个时代,名义上还有个周天子,实际上天子已经沦为可有可无的角色。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也曾为要不要实行分封制而召开过大型研讨会,最后始皇帝力排众议,全面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
秦朝灭亡后,项羽搞回分封制,没过多久,天下又大乱。
短时间内,政权更迭迅速,制度换来换去。天下大乱,表面上有很多因素,透过现象看本质,实质上还是归根于两种社会制度的斗争,套用很政治的语言来表述:旧势力是不会甘心自动退出历史舞台的。
因为本文不是政论文,这里就不做过多地分析。
总而言之,旧势力的阴魂一时之内不会散去,制度斗争也将继续缠绕着大汉王朝而蹒跚前行,在这场斗争中,无数人将为之头破血流,粉身碎骨,汉王朝也将为此付出极大的代价。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新书网》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XinShuW.cc
这封请封书貌似合情合理,其实隐藏着一个不愉快的信号,它让刘邦心里有点不舒服。
张耳封什么王,自有寡人定夺,你韩信凑什么热闹?刘邦心想。
刘邦虽说心里觉得有些便扭,但还是同意了,不同意也没办法。
韩信与刘邦的关系开始产生微妙的变化。
一个月后,又传来好消息,随何忽悠团不负众望,大功告成,英布反楚降汉。要知道,英布部队的战斗力是威震天下的,他的加盟使汉军的军力提升了不小的档次。
而彭越早就跟刘邦眉来眼去,所以很爽快地归附了刘邦。
至此,张良的重用三雄的战略构想宣告完成。
虽然荥阳一线仍然很苦,但汉军在大局面上渐渐好转。
楚军高层对形势的微妙变化也有所察觉,于是,加快了进攻的节奏,发动了一浪高过一浪的进攻狂潮。
这么一来,刘邦在荥阳的日子更加痛苦。粮道被时不时切断,士兵们经常食不果腹。
郦食其见此情形,给刘邦出了个主意,这个主意还没来得及付诸实施就被断定为馊主意,既然是馊主意,而且没实施,那就跟废话差不多,本来连记述都没必要,但经典史籍中都是白纸黑字记得一清二楚,而且资治通鉴里还特别附上一大段评论,因此,可以断定,这不是废话。
郦食其建议刘邦复立六国,封六国后人,团结六国的力量一起进攻楚国。
病急乱投医,刘邦想都没想,就同意了,命令郦老头赶紧去刻六国大印,准备分封。
郦生前脚刚走,张良后脚进来,而且是刚刚从外面办完事赶回来。
来得好巧,要是来晚一步,就可能酿成大错。
刘邦这个人好就好在,有什么大的决策,基本上不会独占决策权,而是能问问别人的意见,特别是张良的意见。
于是,他把刚才郦生的建议转告张良。
没想到,张良一听,脸色都变了,说道:这绝对是馊主意!
刘邦很迷惑!
他马上拿起席上的筷子给刘邦比划起来,之所以说是馊主意,理由有八条。概括起来就一个意思:汉军实力尙弱,复立六国后人会削弱自己的力量,树立新的对手,六国后人人脉极深,渊源极广,很多六国的遗老遗少们还对他们念念不忘,到时候,即使把项羽打败了,六国要是不听话,不是又得头疼?时代在变,以前行得通的做法现在行不通了。
刘邦听完后,马上喷饭,原以为这是招妙棋,没想到竟是个赔本的买卖,于是背后把郦生狂骂一通,下令取消先前的命令。
乍看下来,确实是件小事,然而小事却隐含着大的道理。
郦食其脑袋中的分封制思想代表着当时的一种思潮,新生的思想家张良曾经因为秦王朝的迅速败亡而否定郡县制,认同分封制,但在不断地失望与斗争中,他终于明白过来:回到完全的分封制不可行。
所以说,郦食其和张良的不同意见代表着两种不同思潮的斗争,归根到底代表着两种制度的斗争。
众所周知,封建,封建,即是封土建国的意思。分封制下,诸侯国名义上归属天子,但天子与诸侯国是各自为政的。
西周时,天子有话语权,还能号令诸侯,诸侯国出于道义还是规规矩矩,该朝拜还得朝拜,该纳贡也还得纳贡,东周以后,诸侯国日益强盛,周室日益衰微,周天子成了摆设,成了工具!
周代分封制的恶果最终把社会送入争战不止的春秋战国时代。
这个时代,名义上还有个周天子,实际上天子已经沦为可有可无的角色。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也曾为要不要实行分封制而召开过大型研讨会,最后始皇帝力排众议,全面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
秦朝灭亡后,项羽搞回分封制,没过多久,天下又大乱。
短时间内,政权更迭迅速,制度换来换去。天下大乱,表面上有很多因素,透过现象看本质,实质上还是归根于两种社会制度的斗争,套用很政治的语言来表述:旧势力是不会甘心自动退出历史舞台的。
因为本文不是政论文,这里就不做过多地分析。
总而言之,旧势力的阴魂一时之内不会散去,制度斗争也将继续缠绕着大汉王朝而蹒跚前行,在这场斗争中,无数人将为之头破血流,粉身碎骨,汉王朝也将为此付出极大的代价。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新书网》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XinShuW.cc
言情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