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5:大院子弟,托尔斯泰三大巨著!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买完了家具后。
易中海在信托商店门口叫了两个板儿爷,两块钱雇佣他们将东西运回四合院。
就在两人准备离开的时候,一位骑着自行车,身穿军棉袄,头戴毡帽的小伙急匆匆的来到了信托商店前。
随意的将自行车扔到一边后,这名小伙边跑进去商店内。
“周师傅,周师傅,我这里有好东西。”小伙大喊着。
陈安和的目光也朝着他投了过去,看他的穿着,想必是京城的一群特殊群体‘大院子弟’。
58年为了响应国家的号召,大批军人、干部从五湖四海各个地方汇集而来,由于外来者人数众多,四合院、胡同对于他们来说太过拥挤,于是他们为了方便各自的衣食住行,干脆就在京城的城里城外建起了大院。
他们自成体系,依山而建,高墙林立,密不透风,透露着不容侵犯的气势,大院的每个正门都有战士轮班把守。
由于工作性质的关系,里面的人们很少和外界来往,久而久之,“大院”对墙外的人们来说就成了一个神秘的地方。
“大院子弟”这个称呼并不是他们自己起的,而是胡同文化里的孩子们叫出来的。
大院对于这些人来说不仅仅是一个社交圈,更是一种身份的象征,他们之间有同学、同僚、同席等等这样的关系,密切的把他们联系在一起。
胡同文化里的孩子很难融合的进去。
两种文化之间也起了不少摩擦。
像陈安和前世看过的血色浪漫电视剧,里面便是这两种文化之间发生的剧情。
大院子弟手里面的好东西可不少,陈安和也想看看他能拿出什么东西来。
而这边的周师傅看到来者后,也是露出的微笑。
这小子是他的老顾客了,每次来拿的都是好东西。
“你看看,这是我在我爹书房偷拿的。”大院小伙掀开大衣,从里面拿出来几本封面精致美观的书籍。
“书?还是外文的?”
“你要将这几本书放在我这里售卖?”周师傅一脸无语,原以为是好东西,谁曾想是几本书啊。
“怎么?不行吗?这可是外国书,很珍贵的。”大院小伙郑重的说道。
“确实很珍贵,不过你的这几本书人民出版社已经出版了译文版了。”陈安和走过来,指着其中的三本书说道。
这三本书分别是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复活》、《战争与和平》56年的时候就已经译文了第一版,57年译文第二版。
这个时期懂俄文的人虽然不少,但有译文版在,大多数人还是会选择后者。
至于最后一本,则是海明威的《老人与海》。
52年的时候才出版。
国内有这本书的人可不多。
“安和,你懂俄文?”周师傅好奇的问道。
易中海也投来好奇的目光。
陈安和随口找了一个理由说道:“以前我们学校的老师,他就会俄文,我和他学习过一段时间。”
“这几本书我老师他也有,所以我知道。”
新国成立两年后,全国就开办了俄语专科学校12所,有在校学生5000多人。
同时,还在50多所高等学校校设立了俄语专科和俄语训练班。
北方三省的所有中学,还有京城及其他城市的中学也开设了俄语课。
所以在这个时期,懂俄文的人不算都,但绝对不算少。
要到双方关系陷入紧张冷战后,大家对俄语的热情才慢慢降低下来。
“那你可真厉害,我就不行,我上俄语课就犯困。”大院小伙挠了挠头说道。
“我家安和从小就学习好。”易中海自豪的拍了拍陈安和的肩膀说道。
这种有孩子在外面给他争脸的场合简直是太爽了。
“那我这几本书岂不是没人要了?”大院小伙一脸苦恼的说道。
他都答应小伙伴要请他们吃糖,不卖出去,哪来的钱买糖啊。
“你这几本书准备卖多少钱?”陈安和问道。
他有阅读系统在,对钱并不在意,在意的是一些难得的书籍。
像是这种俄文版的书籍,在国内可不是随便想看就能找得到的。
“五块钱。”大院小伙想了想说道。
“行,那这几本书我要了。”陈安和点点头,从口袋里拿出一张各民族大团结的五块钱递给了他。
“这几本书是你的了。”大院小伙收下钱,将书通通塞进陈安和的怀里。
随后便急匆匆的出门,骑上自行车离开。
“这小子,想必又是和小伙伴打赌输了。”周师傅轻笑道。
“他来你这里很多次吗?”陈安和问道。
“很多次了,每次都能拿出让我眼前一

章节目录

言情推荐阅读:

四合院:易中海是我舅舅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爬书网只为原作者无罪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无罪并收藏四合院:易中海是我舅舅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