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7:别替你舅舅省钱,百货大楼!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舅甥两人来到林干事的办公室内。
将资料都递交给他。
林干事拿起资料仔细的打量几眼,随后掀开易中海的户口本,属于户口的那一页和一大妈的那一页人口常住登记表上端盖满了红印章。
陈安和好奇一望,发现上面的印章都是印着火柴,肥皂,草纸还有零散的几个烟酒已发糖果已发的字样。
陈安和知道这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因为这时候的火柴、毛巾、肥皂、香烟等等等等,即使是每天如厕的草纸,也要凭票供应。
而且去购买这些当年“极其珍贵”的生活用品,必须要带户口簿,票证、数量、户口必须对号!
林干事手脚麻利的掀开新的一页人口常住登记表。
将常字后面括号内的寄划掉。
随后开始填写陈安和的资料。
户主或与户主关系:甥。
姓名:陈安和、性别:男。
出生日期:1944年2月22日。年龄:1958年12月13号,14周岁。
出生地址:京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之前有说过在京城出生的,医院58年改为这个名字)。
民族:汉。
写完后,林干事将其户口本交回给易中海,笑道:“易师傅,恭喜了您了!”
易中海颤抖着手接过户口本,看着所属陈安和的那一页资料,激动的说不出话来。
过了好一会,易中海才平复好情绪,掏出糖果递给林干事,“谢谢你林干事。”
“职责所在,不用谢。”林干事笑着接过糖果,随后又道:“对了,您等下还得带户口本去一趟粮食局更改下粮本。”
“好的,我知道了。”
易中海和陈安和告辞了林干事,走出街道办。
陈安和手里捧着户口本,心里也是说不出的激动。
京城户口啊,这可不是想有就能有的,无论是在如今还是在后世。
前世16还是17年的时候,工人日报就曾评估过一个京城户口的价值,那时候给出的估价陈安和依稀记得是54万元。
而等到陈安和穿越时候的2023年,随着京城的发展和各项政策的出台,京城户口的价值不言而喻。
破百万应该妥妥的吧。
也就是陈安和手里现在捧着的小小一个本子就价值百万。
陈安和都不由得感到沉重起来了。
“舅舅,以后我们就是真正的一家人了。”陈安和笑着说道。
“没错,我们是一家人了。”易中海也开怀大笑起来。
半个小时后,两人来到了粮食局,更改好了粮本。
陈安和今年十四周岁,根据北方的标准,一般居民和十周岁以上儿童,24~28.5斤,其平均数不得超过27.5斤。
这得看每季度的供应所上升或下降。
更改好了粮本之后,陈安和变成为了农村人羡慕的供应量主。
“趁着现在时间还早,我们先去百货大楼给你买两身衣服去。”走出粮食局,易中海开口说道。
“舅舅不用破费了,我从家里有带衣服过来。”陈安和摆摆手说道。
“一家人说什么破费不破费的,你那些衣服都是打满了补丁,哪里还穿得了,而且天气越来越冷,你也要买两身棉袄御寒。”
“别替你舅舅省钱,你舅舅我有钱,每个月工资加补贴破百呢,就这么着了,听我的。”
易中海大手一挥,直接决定下来。
现在陈安和是自己的孩子,那必须一切都按最高标准来对待。
身为95号大院的一大爷,轧钢厂的八级工,陈安和如果还穿着一身破破烂烂的衣服,那岂不是要被人笑话。
到时候不仅陈安和没面,他也没面,这可不行。
京城人最讲究的就是面子。
陈安和闻言不再说拒绝的话语。
这一次就好,再多推辞,岂不是要让易中海认为没把他当成一家人。
两人踏上公交车,差不多半个小时后,就到达了目的地,京城市百货大楼。
说到京城百货界的“一哥”,京城百货大楼当仁不让。
瞧瞧老百姓给它的赞誉您就懂了——“新国第一店”。
甚至在56年的时候,电影制片厂还专门出了一部纪录片名为《首都百货大楼》。
在这个时期,它是京城规模最大的商店,比东长安街、王府井大街、东华门大街上7个百货的面积总和还大上两倍,能同时容纳上万名顾客,一千名售货员。
55年开业当天,客流量达到了惊人的16.4万人次,以至于闭店后,光是顾客挤丢的鞋就捡了两大筐。
排队抢购常常是百货大楼一景儿,以至于后来商场内不少柜台无奈地用钢管搭起护栏,以免拥挤

章节目录

言情推荐阅读:

四合院:易中海是我舅舅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爬书网只为原作者无罪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无罪并收藏四合院:易中海是我舅舅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