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 请太子殿下登基
“陛下,韦宰执已经到了。”
“叫他进来见朕。”
“是。”
行宫内,李隆基盘坐在席上,看着高力士离去的身影,慢慢提起了放在一边的毛笔。
“莫要怪罪朕,这天下,交于你手,朕,还是不放心……”
李隆基自言自语的说着,手中的毛笔逐渐开始在一张黄色的空白宣纸上写下了一行字。
“命永王领山南、江西、岭南、黔中四道节度使、江陵郡大都督,镇守江陵!”
写完,看着未干的墨迹,李隆基面色略显犹豫,一只手攥着这张圣旨的一脚,微微发力,似乎是要将其揉成一张废纸。
但,也就这这一刻,韦见素,这位不久前被提拔为右相的老臣,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来到了此处。
而也正是韦见素此刻的到来,才彻底的打消了李隆基心中最后一丝的犹豫。
“陛下,臣,来了……”
“辛苦你了。”
这四个字一出口,当即把韦见素吓了一跳,以他多年的政治经验来看,一旦皇帝说你辛苦的时候,那一定没什么好事。
于是,这位宰相当即便对着李隆基跪了下去,动作上没有一丝的迟疑。
“臣惶恐,与陛下日夜操劳于国事相比,臣,怎敢言辛苦!
定是有小人想加害于臣,才传此谣言,望陛下明鉴啊!”
韦见素此刻是真的觉得有小人陷害自己,自己明明很轻松好吧,什么时候说过一句辛苦?谣言!这必定是谣言!
而面对韦见素的辩解,李隆基只是略显烦躁的挥了挥手,若是放在平时,他还有心思在这朝堂放上一根“鱼竿”,钓上一两条小鱼玩玩。
但现在这个局面下,要真糊涂到那个份上,他李隆基,一世英名可真是要毁的一丝一毫都不剩了。
“会徽,今夜叫你来,不为别的,只为一件事。”
“陛下请讲,臣定尽毕生之所能……”
“啪!”
还没等韦见素将面子话说完,李隆基便将那张刚刚写好,连墨迹还未干的敕令扔在了韦见素的面前。
随后,也不管韦见素明不明白自己的意思,李隆基便转过身,一步一步的走向行宫更深处。
韦见素略显尴尬的捡起那张敕令,只是略微的扫上那么一眼,便当场愣在了原地。
因为敕令还没有用烛火上封,并且在大唐制度下,皇帝本人的敕令,需由宰相代替发布,所以韦见素看一下里面的内容,还真不是什么逾越之举,相反,倒是一种很正常的举动。
毕竟,虽然大唐开国以来,相权不断削弱,但再削弱,宰相也得对皇帝负责,皇帝写下的敕令,自然需要宰相检查缺漏之后,再发布最终实施。
但看到敕令上的内容,饶是他韦见素再没见识,再没有大局观,这一刻,也不由得开始怀疑,自家这位皇帝,是不是脑子真的出问题了。
这个时候让永王领四镇兵马,还放在江陵那么紧要的位置,这,这不是瞎搞吗?
韦见素下意识的就想追上李隆基的脚步,去劝谏自家的这位皇帝,但步子迈开后,自己的身体仿佛不受控制了一般,很诚实的往外面走去。
归根结底,这位上任不久的宰相,还是怕了,他不是李林甫,杨国忠那样的权臣,宰相当的时间也不长,朝中也没有自己的势力,所以面对皇帝,韦见素的心里终究还是没什么底气的,说白了,就是怕的要死。
所以,身子骨才会那么的诚实。
……
这一夜,似乎过得很漫长。
漫长到李亨还没从激动的心情缓过劲来时,天,就亮了。
灵武城外,旌旗蔽空,站在城头,方眼望去,尽数披甲执戟的士卒列队而驻,好不壮观。
今天,是郭子仪和李光弼两位将军大胜而归的日子,灵武城外,不少的百姓自发的聚集起来,支起了锅炉,将储备的各种肉食切块熬汤,为远征归来的儿郎们接风洗尘,虽然看似简陋,但却代表着一平头百姓们的心意。
百姓们都如此,就更不用说太子府上的一群红袍大官们了,在以广平王李俶为首的一众太子党的安排下,一箱箱金银铜钱从城中运出,封赏所用的物品更是堆成了一摞摞的小山。
至于吃喝上,相比于平民百姓们的简陋,官面上所摆出来的东西则显得更加丰盛和精致。
小到瓜果,大到牛羊肉,应有尽有,从灵武方圆几里召集来的厨子们,手中的刀都快抡冒烟了,但还是不停的烹饪着各种各样的食物,场面极为火热。
由此可见,这场大胜对于李亨以及他身后那些太子党,甚至那些普通百姓们来说,是多么的振奋人心。
长安太远,长安之战的大胜,他们没能亲眼看到,但郭子仪和李光弼两人取得的这场胜利,却是明明白白的摆在眼前,甚至连那伪燕大将史思明的头
“叫他进来见朕。”
“是。”
行宫内,李隆基盘坐在席上,看着高力士离去的身影,慢慢提起了放在一边的毛笔。
“莫要怪罪朕,这天下,交于你手,朕,还是不放心……”
李隆基自言自语的说着,手中的毛笔逐渐开始在一张黄色的空白宣纸上写下了一行字。
“命永王领山南、江西、岭南、黔中四道节度使、江陵郡大都督,镇守江陵!”
写完,看着未干的墨迹,李隆基面色略显犹豫,一只手攥着这张圣旨的一脚,微微发力,似乎是要将其揉成一张废纸。
但,也就这这一刻,韦见素,这位不久前被提拔为右相的老臣,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来到了此处。
而也正是韦见素此刻的到来,才彻底的打消了李隆基心中最后一丝的犹豫。
“陛下,臣,来了……”
“辛苦你了。”
这四个字一出口,当即把韦见素吓了一跳,以他多年的政治经验来看,一旦皇帝说你辛苦的时候,那一定没什么好事。
于是,这位宰相当即便对着李隆基跪了下去,动作上没有一丝的迟疑。
“臣惶恐,与陛下日夜操劳于国事相比,臣,怎敢言辛苦!
定是有小人想加害于臣,才传此谣言,望陛下明鉴啊!”
韦见素此刻是真的觉得有小人陷害自己,自己明明很轻松好吧,什么时候说过一句辛苦?谣言!这必定是谣言!
而面对韦见素的辩解,李隆基只是略显烦躁的挥了挥手,若是放在平时,他还有心思在这朝堂放上一根“鱼竿”,钓上一两条小鱼玩玩。
但现在这个局面下,要真糊涂到那个份上,他李隆基,一世英名可真是要毁的一丝一毫都不剩了。
“会徽,今夜叫你来,不为别的,只为一件事。”
“陛下请讲,臣定尽毕生之所能……”
“啪!”
还没等韦见素将面子话说完,李隆基便将那张刚刚写好,连墨迹还未干的敕令扔在了韦见素的面前。
随后,也不管韦见素明不明白自己的意思,李隆基便转过身,一步一步的走向行宫更深处。
韦见素略显尴尬的捡起那张敕令,只是略微的扫上那么一眼,便当场愣在了原地。
因为敕令还没有用烛火上封,并且在大唐制度下,皇帝本人的敕令,需由宰相代替发布,所以韦见素看一下里面的内容,还真不是什么逾越之举,相反,倒是一种很正常的举动。
毕竟,虽然大唐开国以来,相权不断削弱,但再削弱,宰相也得对皇帝负责,皇帝写下的敕令,自然需要宰相检查缺漏之后,再发布最终实施。
但看到敕令上的内容,饶是他韦见素再没见识,再没有大局观,这一刻,也不由得开始怀疑,自家这位皇帝,是不是脑子真的出问题了。
这个时候让永王领四镇兵马,还放在江陵那么紧要的位置,这,这不是瞎搞吗?
韦见素下意识的就想追上李隆基的脚步,去劝谏自家的这位皇帝,但步子迈开后,自己的身体仿佛不受控制了一般,很诚实的往外面走去。
归根结底,这位上任不久的宰相,还是怕了,他不是李林甫,杨国忠那样的权臣,宰相当的时间也不长,朝中也没有自己的势力,所以面对皇帝,韦见素的心里终究还是没什么底气的,说白了,就是怕的要死。
所以,身子骨才会那么的诚实。
……
这一夜,似乎过得很漫长。
漫长到李亨还没从激动的心情缓过劲来时,天,就亮了。
灵武城外,旌旗蔽空,站在城头,方眼望去,尽数披甲执戟的士卒列队而驻,好不壮观。
今天,是郭子仪和李光弼两位将军大胜而归的日子,灵武城外,不少的百姓自发的聚集起来,支起了锅炉,将储备的各种肉食切块熬汤,为远征归来的儿郎们接风洗尘,虽然看似简陋,但却代表着一平头百姓们的心意。
百姓们都如此,就更不用说太子府上的一群红袍大官们了,在以广平王李俶为首的一众太子党的安排下,一箱箱金银铜钱从城中运出,封赏所用的物品更是堆成了一摞摞的小山。
至于吃喝上,相比于平民百姓们的简陋,官面上所摆出来的东西则显得更加丰盛和精致。
小到瓜果,大到牛羊肉,应有尽有,从灵武方圆几里召集来的厨子们,手中的刀都快抡冒烟了,但还是不停的烹饪着各种各样的食物,场面极为火热。
由此可见,这场大胜对于李亨以及他身后那些太子党,甚至那些普通百姓们来说,是多么的振奋人心。
长安太远,长安之战的大胜,他们没能亲眼看到,但郭子仪和李光弼两人取得的这场胜利,却是明明白白的摆在眼前,甚至连那伪燕大将史思明的头
言情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