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9章 清君侧
原文来自于塔&读小说~&
不管高伯适是否愿意,他手的农民军实力弱小,只能接受革命军的整编。高伯适如此,谢文奉如此,越南地方豪酉同样如此。
至于说天地会山堂、明香社,还有许多华人社区,要么是中国人,要么是中国人的后裔,自然会举双手欢迎革命军的到来。
一时间,北圻山河变色。高伯适有些懊悔,觉得自己引狼入室。但想起暨南军政府政通人和,百姓安居乐业,高伯适又释然了,觉得革命军带来了文明的火种,也给深陷于水深火热的越南百姓带来了希望。
不管怎么样,高伯适都无力影响大局。征越军那边,正在加紧整编越军,准备南下中圻。
参谋长杨国瑞为征越军南下找到了一个绝佳的口号:“诛登桂、清君侧”。
清君侧指清除君主身旁的亲信、奸臣,指封建藩镇起兵反对朝廷的一种政治斗争手段。
譬如,西汉初年,汉景帝接纳御史大夫晁错的建议,决议削藩。吴王刘濞联合七个藩国,发动“七国之乱”,口号便是“诛晁错、清君侧”。
明初,建文帝听信大臣齐泰、黄子澄等的削藩建议,着手进行削藩。当时的燕王朱棣,便打着“诛齐黄,清君侧”的旗号攻入南京,自立为帝,年号永乐,即明成祖。
征越军以“诛登桂、请君侧”为口号,颇有些不伦不类,因为征越军并非嗣德帝的臣,嗣德帝更非征越军的君。
但杨烜并不重视虚名,至今遥尊太平天国,罗大纲也就欣然接受了杨国瑞的提议。
嗣德帝身旁的张登桂,在越南人眼中已成奸臣。在越南省兵眼里,张登桂更是逼死阮登阶、阮知方两位大臣的幕后黑手,不诛之不足以平民愤。
所以,当“诛登桂、清君侧”为口号传到顺化皇城时,阮朝上下一片哗然。
张登桂也接连上书嗣德帝,以疾病缠身、无能应对北贼为由,请求辞去兵部尚书、辅政大臣、勤政殿大学士等职位,褫夺郡公爵位,减半俸禄。
这种以退为进的政治策略,嗣德帝自然不会看不出来。革命军大军压境,阮朝已是风雨飘摇。张登桂秉政已久,朝廷内外都是他的爪牙。一旦张登桂辞职,嗣德帝失去左膀右臂,更难应付眼下的危局。
所以,嗣德帝驳回张登桂一切辞职申请,只削除其一半俸禄。为笼络张登桂,嗣德帝嘉赏他一面写着“三朝硕辅”的金磬,又特赐御制诗一首,内容是:
“遭逢兼德齿,均是花甲年。岂不念劳病?其如代者希!壮猷何暇老,同志莫相违。欲作耆英会,须看定两圻。”
张登桂刚过六十大寿,故嗣德帝称其为“花甲年”。形势紧张,镇西军又已投降革命军,张登桂百般推诿,嗣德帝则百般挽留。
树倒猢狲散。就是张登桂想辞职,手下亲信也不想让他辞职。张登桂一失宠,手下全都要失势,说不定还要被政敌落井下石。
于是,便有一员亲信为张登桂剖析利害,说道:“中堂,北贼打出的旗号清君侧,把矛头指向了‘中堂’,似乎并不打算推翻阮朝。
“一旦中堂坚持辞职,目前能接替您的,也就是户部尚书阮伯仪了。他可是您的政敌,一向主和的。以他的能耐,哪能堪此大任。
“到时,他应付不了危局,皇上舍卒保车,说不定就要拿中堂大人与北贼做交易了!”
这番话虽说危言耸听,却也并非不可能。张登桂饱读诗书,自然知道“清君侧”的来历。西汉“七国之乱”时,汉景帝为平息七国的怨恨,不惜诛杀自己的爱将晁错。
张登桂秉政数十年,政敌林立,被国人视为奸臣。一旦失去了权柄,形势逆转,嗣德帝必要拿他祭旗,阻止征越军进入顺化。
张登桂思前想后,唯有拼死一战,与征越军鱼死网破,或许还能死得其所。于是,他调兵遣将,准备与征越军决一死战。
阮朝军队分为中央军和省兵。中央军员额一万两千名,是越军精锐,一直驻守在顺天府附近。张登桂所依靠的,主要就是这一万两千名中央军。
对于势力庞大的征越军,这点兵力自然不够。张登桂调令各地省兵入京勤王,又仿照政敌阮知方的遗计,下令各地成立“山防衙”,任命各地豪强为“山防使”,让他们招募武装,阻击征越军。
除此之外,张登桂还拿出家财,临时增募兵勇,完善顺化都城的防御。
最狠的一着,莫过于颁布“募兵令”,规定男子十八岁以上、五十岁以下,皆有守土之责,责令各省官员增募军队,派往顺化效力。
一场大战一触即发。
顺化是中圻中心,也是越南西山朝、阮朝都城,北距北圻中心河内城五百四十公里,南距南圻中心嘉定城(民间称西贡,今之胡志明市)六百四十四公里,西靠长山山脉,东距南海八公里。
塔读@
香江穿城而过,将城市
不管高伯适是否愿意,他手的农民军实力弱小,只能接受革命军的整编。高伯适如此,谢文奉如此,越南地方豪酉同样如此。
至于说天地会山堂、明香社,还有许多华人社区,要么是中国人,要么是中国人的后裔,自然会举双手欢迎革命军的到来。
一时间,北圻山河变色。高伯适有些懊悔,觉得自己引狼入室。但想起暨南军政府政通人和,百姓安居乐业,高伯适又释然了,觉得革命军带来了文明的火种,也给深陷于水深火热的越南百姓带来了希望。
不管怎么样,高伯适都无力影响大局。征越军那边,正在加紧整编越军,准备南下中圻。
参谋长杨国瑞为征越军南下找到了一个绝佳的口号:“诛登桂、清君侧”。
清君侧指清除君主身旁的亲信、奸臣,指封建藩镇起兵反对朝廷的一种政治斗争手段。
譬如,西汉初年,汉景帝接纳御史大夫晁错的建议,决议削藩。吴王刘濞联合七个藩国,发动“七国之乱”,口号便是“诛晁错、清君侧”。
明初,建文帝听信大臣齐泰、黄子澄等的削藩建议,着手进行削藩。当时的燕王朱棣,便打着“诛齐黄,清君侧”的旗号攻入南京,自立为帝,年号永乐,即明成祖。
征越军以“诛登桂、请君侧”为口号,颇有些不伦不类,因为征越军并非嗣德帝的臣,嗣德帝更非征越军的君。
但杨烜并不重视虚名,至今遥尊太平天国,罗大纲也就欣然接受了杨国瑞的提议。
嗣德帝身旁的张登桂,在越南人眼中已成奸臣。在越南省兵眼里,张登桂更是逼死阮登阶、阮知方两位大臣的幕后黑手,不诛之不足以平民愤。
所以,当“诛登桂、清君侧”为口号传到顺化皇城时,阮朝上下一片哗然。
张登桂也接连上书嗣德帝,以疾病缠身、无能应对北贼为由,请求辞去兵部尚书、辅政大臣、勤政殿大学士等职位,褫夺郡公爵位,减半俸禄。
这种以退为进的政治策略,嗣德帝自然不会看不出来。革命军大军压境,阮朝已是风雨飘摇。张登桂秉政已久,朝廷内外都是他的爪牙。一旦张登桂辞职,嗣德帝失去左膀右臂,更难应付眼下的危局。
所以,嗣德帝驳回张登桂一切辞职申请,只削除其一半俸禄。为笼络张登桂,嗣德帝嘉赏他一面写着“三朝硕辅”的金磬,又特赐御制诗一首,内容是:
“遭逢兼德齿,均是花甲年。岂不念劳病?其如代者希!壮猷何暇老,同志莫相违。欲作耆英会,须看定两圻。”
张登桂刚过六十大寿,故嗣德帝称其为“花甲年”。形势紧张,镇西军又已投降革命军,张登桂百般推诿,嗣德帝则百般挽留。
树倒猢狲散。就是张登桂想辞职,手下亲信也不想让他辞职。张登桂一失宠,手下全都要失势,说不定还要被政敌落井下石。
于是,便有一员亲信为张登桂剖析利害,说道:“中堂,北贼打出的旗号清君侧,把矛头指向了‘中堂’,似乎并不打算推翻阮朝。
“一旦中堂坚持辞职,目前能接替您的,也就是户部尚书阮伯仪了。他可是您的政敌,一向主和的。以他的能耐,哪能堪此大任。
“到时,他应付不了危局,皇上舍卒保车,说不定就要拿中堂大人与北贼做交易了!”
这番话虽说危言耸听,却也并非不可能。张登桂饱读诗书,自然知道“清君侧”的来历。西汉“七国之乱”时,汉景帝为平息七国的怨恨,不惜诛杀自己的爱将晁错。
张登桂秉政数十年,政敌林立,被国人视为奸臣。一旦失去了权柄,形势逆转,嗣德帝必要拿他祭旗,阻止征越军进入顺化。
张登桂思前想后,唯有拼死一战,与征越军鱼死网破,或许还能死得其所。于是,他调兵遣将,准备与征越军决一死战。
阮朝军队分为中央军和省兵。中央军员额一万两千名,是越军精锐,一直驻守在顺天府附近。张登桂所依靠的,主要就是这一万两千名中央军。
对于势力庞大的征越军,这点兵力自然不够。张登桂调令各地省兵入京勤王,又仿照政敌阮知方的遗计,下令各地成立“山防衙”,任命各地豪强为“山防使”,让他们招募武装,阻击征越军。
除此之外,张登桂还拿出家财,临时增募兵勇,完善顺化都城的防御。
最狠的一着,莫过于颁布“募兵令”,规定男子十八岁以上、五十岁以下,皆有守土之责,责令各省官员增募军队,派往顺化效力。
一场大战一触即发。
顺化是中圻中心,也是越南西山朝、阮朝都城,北距北圻中心河内城五百四十公里,南距南圻中心嘉定城(民间称西贡,今之胡志明市)六百四十四公里,西靠长山山脉,东距南海八公里。
塔读@
香江穿城而过,将城市
言情推荐阅读:
1850再造中华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爬书网只为原作者无罪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无罪并收藏1850再造中华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