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攻占寨墟
用时九小时四十分钟,步兵一师师长杨田带着三千精锐,终于抵达了寨墟。参谋长王征带着前锋,提前十五分钟抵达寨墟,已把清军防御情况摸了个大概。
见到杨田,他说:“师长,跟侦察科长接上头了。清军戒备很严,想必是得到了上峰的警告。清军把军营附近的流民都赶走了。原计划要策划流民作内应,已经不可行了。
“清军在寨墟共有五个营寨,人数不超过两千人。主营寨设在寨墟外、就在两条官道交叉口上。另有四个营寨,处于主营寨外围四个方向,形如花瓣。”
侦察科长附和道:“师长,周围山头我们已经搜索过了。清军只在主要山头设置了瞭望手,人数很少,并未额外配置守军。”
杨田对道:“寨墟虽是交通要冲,却只是个集镇,并无城墙。清军要想守住寨墟,理应先守四周的山头,取居高临下之势。他们放弃山头,正方便我们夺占寨墟。”
绿营兵承平日久,早已不像军队,更像警察,平时所干的都是些杂务,譬如驻守要地、看守仓库城门、巡视河堤、护卫漕运等。
但凡行军打仗,绿营兵行动缓慢、畏葸怯战。具体到守城上,绿营兵守城往往把兵力全部撤入城内,尽弃城外险隘。
在真实的历史上,太平军进攻武昌、安庆、金陵等名城巨邑时,绿营兵往往龟缩城内不出。太平军如入无人之境,得以直抵城下,迭克名城。
这一次,清军守寨墟,同样不敢分兵把守高地。这样一来,将拉长清军防线,分散清军的兵力。
这支清军属于广东绿营兵,主帅为广东陆路提督陶煜。众所周知,陶煜与钦差大臣穆特恩不和,态度消极,以保存实力为第一要务。
上行下效,寨墟守将作战亦不积极,故放弃了周围的高地,摆出了“梅花阵”。
“梅花阵”是绿营兵常用的兵阵,脱胎于明末戚继光的“鸳鸯阵”。
此阵把部队打散,分成若干个作战单位,主力配置在核心要地,其他作战单位则散布在主力周围。各个作战单位之间,可以互相支援、互相协同,是一种比较有效的阵法。
正是下午五时,太阳即将落山。步兵一师的官兵肚子饿得咕咕叫。
没时间休息吃干粮了,杨田决定立即发起进攻,抢在天黑之前夺下寨墟。
这次急行军,步兵一师为了抢时间,一路都走官道。寨墟的清军早有察觉,此刻正严阵以待。
清军五处营寨,最北侧的营寨防卫最强,扼守黑旗军进入寨墟的必经之路。守将已经得到情报,从别的营寨调拨了兵马,加强北侧营寨的防卫。
杨田兵分三路,自率主力进攻北侧营寨。另有两支精兵,各有五百多人,攀越官道两侧的山脊,试图绕到清军北侧营寨的两侧。
要想破除清军的“梅花阵”,就要孤立各个营寨的清军,截断其他营寨可能派来的支援。这两支精兵,就负有这样的任务。
出乎杨田意料的是,清军的炮火相当猛烈。在近现代战争中,火力的作用不言而喻,而最强的火力载器,不外乎火炮。
穆特恩作钦差大臣,得到两广总督叶名琛的支持,购买了很多洋铁炮。陶煜官场失势,掌握的财力不如穆特恩雄厚,却也想方设法造了许多劈山炮。
劈山炮造价低,远比洋炮便宜,在绿营中广有装备。关键是,要寻找到合适的铸炮人才。
陶煜找的铸炮人才,名叫丁日昌。
丁日昌是广东潮州府丰顺县人,也是华夏近代风云人物、洋务运动中的实干派,曾创办江南制造总局、大力开发台湾。
此人时年二十九岁,是个不折不扣的实务人才,虽是个秀才,却于理财、铸炮、兵事无所不通。
陶煜知他是个人才,请他为广东绿营兵铸炮。丁日昌不仅改良了劈山炮,还设计出了“短炸炮”。
所谓“短炸炮”,又被清军称为“田鸡炮”、“冲天炮”,其实就是臼炮。因其射程较短,炮口朝上,可发射开花弹,故被称为“短炸炮”。
此刻的寨墟守军,眼见黑旗军来势汹汹,便开始使用劈山炮猛烈轰击。为了挡住黑旗军,守军甚至把仅有的几门短炸炮也推了出来。
论火炮,清军自然不是黑旗军的对手。杨田本想节省弹药,好对付敌军主力。眼见清军炮火超出预期,杨田只得下令推出“霹雳火箭”,向清军营寨发射火箭弹。
霹雳火箭脱胎于英军装备的“康格里夫火箭”。新宁公司枪炮厂厂长周锋使用圆形炮管作为发射架,又在火箭弹尾部加装了尾翼。炮弹出膛时,尾翼自动打开,精准度较康格里夫火箭提高不少。
尽管如此,霹雳火箭精准度不高,远远不如线膛炮,射程也有限,本不被炮兵看好。
但火箭本身发射架很轻便,主要靠火箭自身的火药驱动,结构简单,易于携带,发射速度快。
部队强行军,势必不能携带炮管笨重的线膛炮。此次强行
见到杨田,他说:“师长,跟侦察科长接上头了。清军戒备很严,想必是得到了上峰的警告。清军把军营附近的流民都赶走了。原计划要策划流民作内应,已经不可行了。
“清军在寨墟共有五个营寨,人数不超过两千人。主营寨设在寨墟外、就在两条官道交叉口上。另有四个营寨,处于主营寨外围四个方向,形如花瓣。”
侦察科长附和道:“师长,周围山头我们已经搜索过了。清军只在主要山头设置了瞭望手,人数很少,并未额外配置守军。”
杨田对道:“寨墟虽是交通要冲,却只是个集镇,并无城墙。清军要想守住寨墟,理应先守四周的山头,取居高临下之势。他们放弃山头,正方便我们夺占寨墟。”
绿营兵承平日久,早已不像军队,更像警察,平时所干的都是些杂务,譬如驻守要地、看守仓库城门、巡视河堤、护卫漕运等。
但凡行军打仗,绿营兵行动缓慢、畏葸怯战。具体到守城上,绿营兵守城往往把兵力全部撤入城内,尽弃城外险隘。
在真实的历史上,太平军进攻武昌、安庆、金陵等名城巨邑时,绿营兵往往龟缩城内不出。太平军如入无人之境,得以直抵城下,迭克名城。
这一次,清军守寨墟,同样不敢分兵把守高地。这样一来,将拉长清军防线,分散清军的兵力。
这支清军属于广东绿营兵,主帅为广东陆路提督陶煜。众所周知,陶煜与钦差大臣穆特恩不和,态度消极,以保存实力为第一要务。
上行下效,寨墟守将作战亦不积极,故放弃了周围的高地,摆出了“梅花阵”。
“梅花阵”是绿营兵常用的兵阵,脱胎于明末戚继光的“鸳鸯阵”。
此阵把部队打散,分成若干个作战单位,主力配置在核心要地,其他作战单位则散布在主力周围。各个作战单位之间,可以互相支援、互相协同,是一种比较有效的阵法。
正是下午五时,太阳即将落山。步兵一师的官兵肚子饿得咕咕叫。
没时间休息吃干粮了,杨田决定立即发起进攻,抢在天黑之前夺下寨墟。
这次急行军,步兵一师为了抢时间,一路都走官道。寨墟的清军早有察觉,此刻正严阵以待。
清军五处营寨,最北侧的营寨防卫最强,扼守黑旗军进入寨墟的必经之路。守将已经得到情报,从别的营寨调拨了兵马,加强北侧营寨的防卫。
杨田兵分三路,自率主力进攻北侧营寨。另有两支精兵,各有五百多人,攀越官道两侧的山脊,试图绕到清军北侧营寨的两侧。
要想破除清军的“梅花阵”,就要孤立各个营寨的清军,截断其他营寨可能派来的支援。这两支精兵,就负有这样的任务。
出乎杨田意料的是,清军的炮火相当猛烈。在近现代战争中,火力的作用不言而喻,而最强的火力载器,不外乎火炮。
穆特恩作钦差大臣,得到两广总督叶名琛的支持,购买了很多洋铁炮。陶煜官场失势,掌握的财力不如穆特恩雄厚,却也想方设法造了许多劈山炮。
劈山炮造价低,远比洋炮便宜,在绿营中广有装备。关键是,要寻找到合适的铸炮人才。
陶煜找的铸炮人才,名叫丁日昌。
丁日昌是广东潮州府丰顺县人,也是华夏近代风云人物、洋务运动中的实干派,曾创办江南制造总局、大力开发台湾。
此人时年二十九岁,是个不折不扣的实务人才,虽是个秀才,却于理财、铸炮、兵事无所不通。
陶煜知他是个人才,请他为广东绿营兵铸炮。丁日昌不仅改良了劈山炮,还设计出了“短炸炮”。
所谓“短炸炮”,又被清军称为“田鸡炮”、“冲天炮”,其实就是臼炮。因其射程较短,炮口朝上,可发射开花弹,故被称为“短炸炮”。
此刻的寨墟守军,眼见黑旗军来势汹汹,便开始使用劈山炮猛烈轰击。为了挡住黑旗军,守军甚至把仅有的几门短炸炮也推了出来。
论火炮,清军自然不是黑旗军的对手。杨田本想节省弹药,好对付敌军主力。眼见清军炮火超出预期,杨田只得下令推出“霹雳火箭”,向清军营寨发射火箭弹。
霹雳火箭脱胎于英军装备的“康格里夫火箭”。新宁公司枪炮厂厂长周锋使用圆形炮管作为发射架,又在火箭弹尾部加装了尾翼。炮弹出膛时,尾翼自动打开,精准度较康格里夫火箭提高不少。
尽管如此,霹雳火箭精准度不高,远远不如线膛炮,射程也有限,本不被炮兵看好。
但火箭本身发射架很轻便,主要靠火箭自身的火药驱动,结构简单,易于携带,发射速度快。
部队强行军,势必不能携带炮管笨重的线膛炮。此次强行
言情推荐阅读:
1850再造中华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爬书网只为原作者无罪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无罪并收藏1850再造中华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