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章 集体婚礼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陆师参谋长陈虹要领军出征,经略镇安府、思恩府、泗城府三地。
兵贵神速,陈虹等不及过春节,决意在春节前拔营。几个月前,陈虹看上了前南宁府教授的女儿,但军务繁忙,一直来不及成婚。
按,教授是清朝学官,县一级叫教谕,州一级叫学正,府一级叫教授,省一级叫学政。
为了照顾陈虹,也为了尽早娶伍菡,杨烜决意提前举办集体婚礼。南宁府的集体婚礼,主要为驻扎南宁的黑旗军官兵、军政府官吏举办,不分军政,不分官职大小,皆可报名参与。
集体婚礼是一种新式婚礼,是西风东渐的舶来品,在二十世纪初便已盛行。
相对传统旧式婚礼而言,集体婚礼可以节省时间精力和金钱,不落俗套移风易俗,轰动又不失浪漫,是一件颇有意义的事情。
尤其是,大元帅杨烜也要结婚,更是千载难逢的盛事。
于是,集体婚礼的消息一经通知,立马有三百多个新人报名。南宁府民政局负责办理此次集体婚礼,从中挑选了一百对新人,包括杨烜、冯可钦、陈虹等新人。
这天,上午十时,虽是冬天,却阳光明媚。南宁地处南国,冬天本不寒冷。城内军民听说大元帅要在集体婚礼上成婚,早就万人空巷,更使城内显得暖洋洋的。
吉时一到,杨烜带领一众新郎,从总司令部出发,前往校场。
一队近团营官兵在前开道。石板路早已打扫干净,撒了清水除尘。道路两旁都是南宁居民,带着羡慕的眼光瞧着诸位新郎。
新郎共分为三部分:黑旗军军人在前,统一着军服,气质与众不同,最有威风;军政府官吏在中,最后是学校、工商界人士。
杨烜走在最前面,不时与冯可钦、陈虹交谈一二。冯可钦与陈虹都不敢抢杨烜的风头,自觉落后杨烜半步。
南宁城不大,从总司令部走路到校场,只用了不到十分钟。
校场已经装饰一新。南宁府从黑旗军那里借来不少毡毯,铺在校场中央,预备在此举行婚礼。
校场外围了许多居民,宪兵来来往往维持秩序。
新娘还未到场,主持人杨国琛,证婚人马修已经等候多时。
众新郎喜气洋洋,心情急切,不时踮脚向军政府方向望去。按计划,新娘将在军政府集合,结队前来校场。
杨国琛与马修过来和杨烜打招呼。
杨国琛是杨烜三叔,算是杨烜的长辈。但他年纪虽大,在黑旗军中资历不深,并不敢在杨烜面前倚老卖老。
他说:“大元帅今日娶亲,我本不该说晦气话。只是,我看到大元帅英明神武,不由得想起了杨忠武侯,不由得想起了先兄。
“若他们在世,看到大元帅立下这许多文治武功,必会备感欣慰。我们杨家出了大元帅这样的人物,不仅是杨氏之幸,也是国家之幸、民族之幸。”
杨国琛所说的“杨忠武侯”指的是杨遇春,“先兄”指的是杨烜的父亲杨国佐。
这些刻意说出的话,却并不能勾起杨烜对祖辈、父辈的思念。现代人杨烜魂穿清代杨烜,现代人杨烜的记忆早已在他的脑海里占据了上风。
现在,杨烜思考更多的是国家民族的兴盛,而非杨氏一门的兴衰荣辱。他避而不谈杨家的事,淡淡地答道:
“先祖、先父已殁,三叔就是我最亲的长辈了。我娶一个不知名的南洋女子为妻,这事三叔怎么看?”
杨国琛自然反对这门婚事。杨烜出身名门,又执掌黑旗军,有颠覆满清之潜力,理应娶一个更为高贵的女子。
那位南洋女子来路不明,刚来南宁还不到一个月,却要和杨烜成婚,未免有些草率。
但杨烜做事一贯不循常理,又在黑旗军、军政府中有着崇高的威望。杨国琛不敢反对,笼统地说道:
“大元帅乃非常之人,当行非常之事。你二人乃天作之合,非我等俗人所能及。”
马修则在一旁附和道:“大元帅组织集体婚礼,简朴、庄重,开华夏历史之先河。我被邀请充当证婚人,深感荣幸。”
人群突然喧嚣起来,有人兴奋地说道:“新娘子过来了。”
于是,杨国琛、马修回到主持位置。
众新郎都回头向后望去,只见苏三娘走在最前,引导着伍菡,身后跟着一众新娘。
军乐声起,正是黑旗军的军歌。
伴随着军歌,新娘们步伐轻盈,兴奋中带着一丝羞涩。
华夏深受礼教桎梏,传统结婚仪式比较拘谨。别的不说,女子结婚时往往要坐花轿,带红盖头,不入洞房不得自由。
这次集体婚礼,新娘们穿着朴素,有的只穿寻常衣服,像新郎一样步行进入校场。她们不戴红盖头,以一条半透明的绉纱头巾代替,故能行走自如。
军乐队停止奏乐。新娘们也恰到好处,走到一片红色毡毯上。

章节目录

言情推荐阅读:

1850再造中华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爬书网只为原作者无罪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无罪并收藏1850再造中华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