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向荣遣使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向荣字欣然,四川大宁人,早年穷苦无依,被迫投军,隶属甘肃绿营,是固原提标下的小兵。
当时,杨遇春担任陕甘总督,偶然发现向荣,认为他有大将之才。杨遇春率军镇压河南滑县天理教起义、回疆张格尔叛乱,多以向荣为先锋。
向荣打仗勇敢,又是四川老乡,颇受杨遇春赏识。在杨遇春麾下,向荣积功至甘肃镇羌营游击,成为从三品的绿营武官,跻身高级军官之列。
对此,向荣感恩戴德。
杨遇春死后,杨家衰落。不少门生故吏纷纷与杨家划清界限。杨烜在广州时,广东陆路提督陶煜便受过杨遇春的提携,却对杨家非常冷淡。
此时的向荣已是广西提督。提督是从一品武官,基本是汉人武官的“天花板”。向荣在绿营中是一等一的名将,很受朝廷倚重。
最难能可贵的是,此公知恩图报。杨田、杨国瑞等人前来武宣,因持外地人口音,受到清军盘查。所幸这部清军隶属向荣,他念及昔日杨遇春的恩情,私自释放杨田。
除此之外,向荣还派来一员密使随行,试图说服杨烜反正。
杨烜知道,向荣并不简单。太平军起义后,清廷调集各路清军围剿。清军废弛已久,并非太平军的对手,各部清军都畏葸不前。
只有向荣奋勇杀敌,一路追击太平军,直到金陵城下。咸丰帝感其忠勇,授予他钦差大臣头衔,令他担任江南大营统帅,节制十万正规军。
向荣一路追击太平军,又长期围困天京,是早期太平军的头号大敌,也是洪杨心头挥之不去的阴霾。
此公死后,被清廷谥为“忠武”,这是清朝武将规格最高的谥号。清朝两百多年,仅有八个武将得此谥号,包括杨遇春。
杨家有恩于向荣,向荣又派来了密使,杨烜自然要在这方面做点文章。他思索片刻,传令接见向荣的密使。
这个密使名叫邓绍良,是向荣的心腹。向荣麾下大将多为四川老乡,如虎坤元、周天培、张玉良等。邓绍良却是湖南人,追随向荣多年,心思缜密,嘴巴很严,对向荣忠心耿耿。
杨烜接见邓绍良时,屏退了闲杂人等,只留杨田、杨国瑞、二营长陈虹三人。
寒暄过后,邓绍良不卑不亢,说道:“杨忠武侯在世时,我曾有缘在他老人家军前效命,受过忠武侯的提携。
“大家都说,若忠武侯多活几年,由他老人家主持鸦片战争,咱们必能打败英夷。若打赢了那场战争,华夏必不至于像现在这样内忧外患。”
杨遇春死于1837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于1840年。战争中,清军丧权辱国,被英国人打得灰头土脸。
华夏民族自信心受到极大打击。时人常讲,若杨遇春还活着,若皇上重用林则徐,两人一文一武,必能扭转战局。华夏泱泱大国,必不会被英吉利这种蕞尔小国打败。
这当然是不可能的。两国国力悬殊,两军战斗力差距太大。不管由谁主持这场战争,华夏都绝难打赢英国。
杨烜微微一笑,说道:“想不到,向军门与先祖有旧,协台亦与先祖有旧。前番,蒙向军门、协台好意,我杨家族人一路畅行无阻。在此,我代表杨氏族人,感谢向军门、协台。”
邓绍良已是楚雄协副将,故杨烜称他为协台。此人也是一员悍将。
去年时,邓绍良随向荣平定湖南李沅发起义,率军五百生擒李沅发。咸丰闻言大喜,赐他“扬勇巴图鲁”称号。
“巴图鲁”是满清赏赐武将的封号,多用来赏赐忠勇担当的猛将。
双方客气一番,邓绍良进入正题,说道:“杨帅出身名门之后,见多识广,必然知道拜上帝会不过是歪门邪道,太平军也绝非官军对手。
“忠良子弟跟着太平军闹事,岂非不智?向公念及杨忠武侯提携之恩,特派邓某面见杨帅,请杨帅悬崖勒马,回头是岸。
“邓某受过杨忠武侯恩惠,故愿冒险前来劝说杨帅。向公也说了,若杨帅浪子回头,他甘愿奏明皇上,保举杨帅做个总兵或者道台。”
向荣、邓绍良不愧是晚清名将,皆是有情有义之人。
两广总督徐广缙、广东陆路提督陶煜皆有招抚杨烜之意,却根本不敢奏明朝廷。因为杨烜身份敏感,总兵、道台又是国家名器,官阶很高。
倒是向荣有情有义,甘愿冒险为杨烜说情,显得颇为不易。
不过,太平军特别依赖杨烜的水营,清军也非常忌惮黑旗军水营。太平军离开黑旗军水营,就如同失去了臂膀,更易遭到清军打击。
对于向荣来说,若能招安杨烜,就能拔除太平军的水营优势,绝对是一件大功劳。
向荣做官做到绿营提督,已到了职业天花板。除非他兵行险着,立下奇功,否则很难再进一步。
这便是向荣招安杨烜的动机。
杨烜自然不可能接受向荣的招安,但也不能断然拒绝,而要把话说得

章节目录

言情推荐阅读:

1850再造中华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爬书网只为原作者无罪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无罪并收藏1850再造中华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