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孔子向老聃宣传仁义之说,老子回应道:
“簸糠进入眼睛里面,天地四方便看起来颠倒了;蚊蝇叮咬皮肤,便通宵不得安眠。”
“仁义毒害骚扰人心,再也没有比仁义更大的祸害了。”
“先生您如果想让天下不丧失真朴,可以顺着造化而行,总会道德而立。”
“何必急着标举仁义像敲打大鼓寻找迷失的孩子呢?”
“白鹤不必天天洗才白,乌鸦不必天天染才黑。黑白的本质,不值得辩论;名誉的头衔,不值得夸张。”
“泉水干了,鱼儿一块困在陆地之上,用湿气互相嘘吸,用口沫互相湿润,倒不如在大江大湖里彼此相忘。”
刘岁和:“比起孔子的仁义道德,老子的话真实太多了。”
刘岁和:“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散兵:“哼!让人类永远把持理智是一种奢求。”
刘岁和:“让人类放弃感情,是一种残忍。”
散兵:“切!”
刘岁和:“老子活得很通透,他什么都不在乎,他讲究小国寡民,离得近却老死不相往来。”
刘岁和:“想法很好,但并不是所有时候都行的。”
刘岁和:“当胡人的百万铁骑杀到家门口的时候,小国寡民根本无法抵挡。”
刘岁和:“金钱、权力、亲情、友情,也不是所有人都能坦然放下一切。”
刘岁和:“如果你们觉得我说的乱,不妨我来举个例子。”
刘岁和:“家里的老人生病了需要十万,而你正好有,但交完钱却不一定治得好,同时你家也一贫如洗了。”
刘岁和:“孔子会拼尽全力的救助,而老子会选择在他生命的最后一刻好好的游山玩水,享受享受。”
刘岁和:“个人见解,不对的话就当我没说吧。”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你说他对吧,他也对,说不对吧,也不对。
个人的人生态度罢了,谁能说的清楚呢?
……
老子在道教中被认为是老君的化身,被尊为道祖,被称为太清道德天尊。
道教将《老子》一书改名为《道德真经》,作为宗教的主要经典。
汉代道教中老子乃是神格仅次于西王母的“太上老君”,孔子率众弟子拜见老君遂“得道受书”,不复经受北酆鬼官之考谪,升入仙界。
据载老子“身长九尺,黄色,鸟喙,隆鼻,秀眉长五寸,耳长七寸”。
在很多道观的三清殿中,供奉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其中太上老君塑像居元始天尊右位,手执蒲扇,居住大罗天上太清仙境,是“道教最高尊神三清天尊”之一。
《犹龙传》载“故老君师太上玉晨大道君焉,大道君即元始天尊之弟子也。”
道教标榜老子与《道德经》,乃出于道教本身和三教对抗形势的需要。
因为道教的思想理论渊源“杂而多端”,需要像《道德经》中那样的“道”来加以概括。
而老子的长生思想以及传说中老子的高寿,与道教修道成仙之旨又相吻合。
加以秦汉以后,老子被尊为圣哲,受人尊敬。
汉初又与黄帝并列,合称“黄老”,地位极高。
在三教对抗中,崇奉老子,有助于道教同佛、儒相抗衡。
老子的著作、思想已成为蓝星历史文化遗产的宝贵财富。
老子思想影响不仅在道家内无人能及,在道家之外也影响深远。
其影响不仅包括哲学、宗教、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美学、伦理学、文艺学、心理学、教育学、逻辑学、修辞学诸学科。
而且涉及医药、养生、气功、军事、管理、建筑、园艺等众多领域。
据华夏元朝时的不完全统计,先秦以来,研老注老著作至元朝时就超过三千余种。
早在黄帝历四千四百年左右,蓝星西方一些国家就有了《老子》的多种文字版本。
到往后的三百年,西方共有60多种《道德经》译文。
汉斯国哲学家黑尔、泥采,毛熊大作家托尔泰等世界著名学者对《道德经》都有深入的研究,并都有专著或专论问世。
老子是西方人眼中的东方三大圣人之一。
雅贝尔斯在提出“轴心时期”理论之后,又在《大哲学家》一书中将苏格拉底、佛陀、孔子和耶稣列为“思想范式的创造者”,并把老子列入“原创性形而上学家”。
老子思想早已突破国界,成为全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
百科黑了下来,可老子的一生显然不是短短的一段时间就能讲完了。
可由于时间问题,一切只能从简。
钟离:“老子也是一位伟大的哲学家,在某些地方

章节目录

言情推荐阅读:

人在原神,开局百科兵圣孙子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爬书网只为原作者无罪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无罪并收藏人在原神,开局百科兵圣孙子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