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章 军服
不仅仅是斥候比赛,各种团队项目也被唐文郎不断地拿了出来,在太子来到军营前的时间里,除了必不可少的队列训练与体能训练,勋戚和部分总旗、百户等中级军官都被唐文郎拉出参加了一系列与众不同的训练课程。
其中最经典的五人三米墙项目却成了勋戚们与军官们最较劲的一项。五人三米墙的项目,无论是在大学的素质拓展中,还是在军队的竞赛中,都是非常经典的比赛项目,考验的就是多人相互配合,在最短的时间内通过一堵三米高的墙。
这个高度的墙,在普遍身高170以上的后世都是对于成年人颇有挑战的项目,更不要说是身高普遍160多的明代了。但这个项目从诞生起,考验的就不是单兵的素质,而是团队意识与奉献精神,如果能力最强的人最先上去了,很可能无法让最后一个人成功过墙,从而浪费更多的时间,而如果能力最弱的上去了,对于下面的帮助也可能十分有限。所以团队中出现临时领导,商讨出合理的解决方案,并相互信任、配合,成为了这个团队项目的核心,也是唐文郎最为看重的。
事实上,在对于龙虎卫的军事训练中,唐文郎更多的强调的是一个新,即脱离原有的传统的训练模式,采用更多的新式的训练方式。让注重战术、注重配合、注重底层军官兵士主观能动性的现代化作战思想,代替原有的,以将领为核心,底层军官兵士为棋子的传统作战观念。
在火器出现后,威力巨大的火器使得密集的大军团作战成为了过去式,最小作战单位不断变小,底层军官的临场决断权愈发重要,的培养与相互配合的重要性不断显现,这也是唐文郎最为注重的,火器营与其他军队不同的地方。
而为了增强这种不同,唐文郎在仔细思考后,决定改良现有的军服体制。
两位裁缝已经将唐文郎要改的衣服改的差不多了,连灵儿、竹香、凡儿三人新作的衣服也都做了出来,本来打算告辞回京城,但硬生生被唐文郎按了下来,直接将军服的设计方案甩到了他们面前。
实际上,制式军服很早便已经出现了,也是区分敌我最好的方式。但是因为冷兵器时代,大部分的战争都是短兵相接,所以防御性极强的盔甲,成为了军服的主要发展方向。但是随着明清时期火器的不断出现,原有的盔甲体系已经完全不再适用于火器战场。火枪兵如果能被近战兵种大规模突进,即使有盔甲也没有任何意义了,反而重达数十斤的盔甲还会成为进攻时的累赘。
所以自明朝开始,甲胄的使用便逐渐向轻便化的棉甲、布甲等发展,到了清朝中前期,更是直接取消了盔甲在军队中的使用。这种情况,在全世界的军服发展史上都是一种趋势。
所以唐文郎决定,对现在的军服体系进行一定的改良,采用近现代的军服体系,让火器营变得更专业化、轻便化与一致化。
唐文郎所设计的军服采用对襟扣的设计,与现代军服相同,同样也符合古代甲胄的标准审美,衣服上多设计口袋用于收纳定装弹、火帽等。袖口收紧,衣长刚刚过腰,裤脚由绑腿收紧。衣服颜色为最为便宜的浅蓝色,基本上与近代部分八路军的服装相同。
这种对于明代来说并不大,事实上从神机营诞生开始,神机营的底层兵丁便基本抛弃了并不方便的袍服,而是使用起了更方便活动的短褐与绑腿等。而唐文郎之所以不使用传统的短褐,便是要将兵丁与民夫等进行区分。
关于等级的划分上,唐文郎非常重视,因为中国历史上最重视等级观念的皇帝,就是朱元璋。
在朱元璋以前,中国的任何一个朝代,在官场中对于品级等都没有特别明显的外在表现,通常高等级官员、中等级官员与底层官员等只在服装颜色、质地,配饰质地等上有一些细微差别。
事实上在洪武初期也是这个样子的,就比如唐文郎一个九品小官穿的绿色官袍,七八品官员也一样穿着。但是朱元璋显然对这种等级的模糊非常不满意,随后,中国最神奇的补服出现了,它用一种非常夸张的方式,向面前的所有人表现衣服主人的文武、官职信息,好让所有人知道上下尊卑。
唐文郎并不会这么夸张,但是等级的划分十分重要。唐文郎借鉴了后世的胸章,将一块不同颜色不同竖纹的等级绣章置于前胸,而将一块标有部队名称的臂章放在大臂。当然,这些只有正军才会有,那些辅军等是不会有这些制式服装的。
军服有了,还有更重要的一点就是,必须强制性让这些兵丁与军官们穿上军服。要知道,在此时的明初,这些军人在训练的时候,甚至在军营的时候,大部分时候都是赤膊上阵的,这也是女人不能进军营的主要原因之一。但是这种赤膊上阵对于军容军纪是极大的损害,虽然历朝历代都有所整治,但基本上没有起到什么效果。
不过好在唐文郎练军,从开始的时候,便一直在强调纪律,衣冠不整、营房不洁等一概要罚,所以强制穿军服的事情,应该也没有那么困难。
至此,唐文郎对于初期军纪的安排基本上结束了
其中最经典的五人三米墙项目却成了勋戚们与军官们最较劲的一项。五人三米墙的项目,无论是在大学的素质拓展中,还是在军队的竞赛中,都是非常经典的比赛项目,考验的就是多人相互配合,在最短的时间内通过一堵三米高的墙。
这个高度的墙,在普遍身高170以上的后世都是对于成年人颇有挑战的项目,更不要说是身高普遍160多的明代了。但这个项目从诞生起,考验的就不是单兵的素质,而是团队意识与奉献精神,如果能力最强的人最先上去了,很可能无法让最后一个人成功过墙,从而浪费更多的时间,而如果能力最弱的上去了,对于下面的帮助也可能十分有限。所以团队中出现临时领导,商讨出合理的解决方案,并相互信任、配合,成为了这个团队项目的核心,也是唐文郎最为看重的。
事实上,在对于龙虎卫的军事训练中,唐文郎更多的强调的是一个新,即脱离原有的传统的训练模式,采用更多的新式的训练方式。让注重战术、注重配合、注重底层军官兵士主观能动性的现代化作战思想,代替原有的,以将领为核心,底层军官兵士为棋子的传统作战观念。
在火器出现后,威力巨大的火器使得密集的大军团作战成为了过去式,最小作战单位不断变小,底层军官的临场决断权愈发重要,的培养与相互配合的重要性不断显现,这也是唐文郎最为注重的,火器营与其他军队不同的地方。
而为了增强这种不同,唐文郎在仔细思考后,决定改良现有的军服体制。
两位裁缝已经将唐文郎要改的衣服改的差不多了,连灵儿、竹香、凡儿三人新作的衣服也都做了出来,本来打算告辞回京城,但硬生生被唐文郎按了下来,直接将军服的设计方案甩到了他们面前。
实际上,制式军服很早便已经出现了,也是区分敌我最好的方式。但是因为冷兵器时代,大部分的战争都是短兵相接,所以防御性极强的盔甲,成为了军服的主要发展方向。但是随着明清时期火器的不断出现,原有的盔甲体系已经完全不再适用于火器战场。火枪兵如果能被近战兵种大规模突进,即使有盔甲也没有任何意义了,反而重达数十斤的盔甲还会成为进攻时的累赘。
所以自明朝开始,甲胄的使用便逐渐向轻便化的棉甲、布甲等发展,到了清朝中前期,更是直接取消了盔甲在军队中的使用。这种情况,在全世界的军服发展史上都是一种趋势。
所以唐文郎决定,对现在的军服体系进行一定的改良,采用近现代的军服体系,让火器营变得更专业化、轻便化与一致化。
唐文郎所设计的军服采用对襟扣的设计,与现代军服相同,同样也符合古代甲胄的标准审美,衣服上多设计口袋用于收纳定装弹、火帽等。袖口收紧,衣长刚刚过腰,裤脚由绑腿收紧。衣服颜色为最为便宜的浅蓝色,基本上与近代部分八路军的服装相同。
这种对于明代来说并不大,事实上从神机营诞生开始,神机营的底层兵丁便基本抛弃了并不方便的袍服,而是使用起了更方便活动的短褐与绑腿等。而唐文郎之所以不使用传统的短褐,便是要将兵丁与民夫等进行区分。
关于等级的划分上,唐文郎非常重视,因为中国历史上最重视等级观念的皇帝,就是朱元璋。
在朱元璋以前,中国的任何一个朝代,在官场中对于品级等都没有特别明显的外在表现,通常高等级官员、中等级官员与底层官员等只在服装颜色、质地,配饰质地等上有一些细微差别。
事实上在洪武初期也是这个样子的,就比如唐文郎一个九品小官穿的绿色官袍,七八品官员也一样穿着。但是朱元璋显然对这种等级的模糊非常不满意,随后,中国最神奇的补服出现了,它用一种非常夸张的方式,向面前的所有人表现衣服主人的文武、官职信息,好让所有人知道上下尊卑。
唐文郎并不会这么夸张,但是等级的划分十分重要。唐文郎借鉴了后世的胸章,将一块不同颜色不同竖纹的等级绣章置于前胸,而将一块标有部队名称的臂章放在大臂。当然,这些只有正军才会有,那些辅军等是不会有这些制式服装的。
军服有了,还有更重要的一点就是,必须强制性让这些兵丁与军官们穿上军服。要知道,在此时的明初,这些军人在训练的时候,甚至在军营的时候,大部分时候都是赤膊上阵的,这也是女人不能进军营的主要原因之一。但是这种赤膊上阵对于军容军纪是极大的损害,虽然历朝历代都有所整治,但基本上没有起到什么效果。
不过好在唐文郎练军,从开始的时候,便一直在强调纪律,衣冠不整、营房不洁等一概要罚,所以强制穿军服的事情,应该也没有那么困难。
至此,唐文郎对于初期军纪的安排基本上结束了
言情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