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 伍儒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后世的六分仪的制作比较困难,不仅需要制作望远镜,还需要反射镜及滤镜,虽然现在的工艺能制作出来,但是无论是时间还是成本都很高,能成功制作两三个就算是万幸了。
唐文郎将目光瞄准的反射象限仪,这东西便宜好用,最适合批量生产,不过,配合象限仪或者六分仪使用的《航海天文历》是一个令人十分头疼的问题,这种东西不仅需要长期的天文观测,更需要严谨的数学与几何知识。
原始的十字测天仪与中国的牵星板实际上都存在一个问题,就是需要北极星作为指引,这就意味着最适合航海的白天不能使用,而且在十分漆黑没有月亮的晚上也不能使用,因为这样就找不到用来参考的海平面。
但是以太阳为参考的象限仪与六分仪都会出现一个问题,就是太阳的位置并不是固定不动的,太阳的位置与角度,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变化,这就让测量工作变得几乎不可能。
但是人类的智慧总是无穷的,《航海天文历》就是用来解决这个问题的。在没有天文钟的时代,人们可以通过指南针与太阳高度确定正午的时间,然后依照天文历上这个时间太阳的标准角度此时通过六分仪或者象限仪测出的角度进行比较,便可以得到自己现在所处的位置。
唐文郎将目光逐渐移向了正在烧脑地摆弄着两根毛笔的马沙亦黑,这货可是这个时代最顶尖的天文学家与数学家了,而且,他不就正在编写《回回天文历》吗?虽然这个天文历与唐文郎想要的航海天文历并不相同,但是比照着中国自唐宋以来,大量的观测数据,想编撰这样一个应该是不难的吧。
接下来的时间,唐文郎便不断通过各种方式,让马沙亦黑的思路,成功从他那个未成功的十字测天仪上,逐渐转变到象限仪,再转变到反射象限仪上,然后再让他对于这种全新的观测方式产生浓厚的兴趣,并提出了是否可以通过太阳测量的问题,最终引导到了需要制作一份关于太阳的天文历身上。
然而,似乎马沙亦黑的兴趣点完全不在这个天文历上,而是对准确测量星星位置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唐文郎拍了拍脑袋,十分无奈,确实,此时的天文学更多的实际上并不是一种实用的工具,而是玄学的延伸,古代帝王支持天文学的发展,更多的是希望通过观测星宿以及星宿的变化,获取对于世间事物的预测与判断。.
所以相对于太阳来说,此时的天文学家更喜欢研究星星。
引导马沙亦黑花了很长时间,不知不觉已经很晚了。马沙亦黑虽然有点废寝忘食的劲头,但是唐文郎确实已经累了,约好明日再谈,让小厮将马沙亦黑送回家后,唐文郎稍微洗漱便上床睡觉了,幸好明日是休沐,否则唐文郎肯定会崩溃。
第二日,睡到巳初才起床,好好吃晚饭后,再慢慢地踱步走到了邻居马沙亦黑的家。
开门的是马沙亦黑的弟弟马哈沙,马沙亦黑早上等到辰正,自己都没有来,他便去伍儒家了。这伍儒也是随同马德鲁丁来到大明的天文学家,来自撒马尔罕,在回回司天监担任漏刻博士,洪武七年,马德鲁丁去世后,马沙亦黑以及他的两个弟弟多靠他照拂,所以与马沙亦黑算的上是亦师亦友了。
在历史上,伍德虽然没有马沙亦黑出名,但是他工作时间长却是一个极大的特色,从洪武二年(1369年)开始一直担任确定时间的刻漏博士,直到永乐十八年去世(1420年),职务从未改变,整整51年,算得上是功勋报时员了。
问清楚了伍儒的住处,唐文郎回家叫上小厮,套上马车,便向城中驶去。
伍儒的宅子坐落在三山街的西北侧。因为伍儒是十分虔诚的伊斯兰教徒,于是在洪武二十一年在自己的宅邸上建立了南京最早的清真寺——净觉寺,传承至今。而如今在中华路上依然有伍姓后人居住。
事实上,最初圣上赐给马德鲁丁的宅子也在应天城中最繁华的地方,但是马德鲁丁却嫌那里没法观测天象,而回回司天监在聚宝门外,所以马德鲁丁便请圣上改赐了这小长干里的宅子,如此,他去雨花台观测星空便会更加方便。
穿过聚宝门,马车驶到伍儒家并没有花费多少时间。唐文郎走下马车进入宅子后,对眼前的宅邸感到叹为观止,如果自己不是在南京,一定会以为来到了中东。门外看上去,这个宅子并没有什么不同,但是进入之后发现,从颜色到栏板,从透雕到纱幔,这里充满了各种伊斯兰风情的事物。
唐文郎被小厮引着,绕过硕大的礼拜堂,走进了后面的一个小厅,此时的马沙亦黑正用阿拉伯语口沫横飞地对着伍儒说着什么。伍儒的同样是典型的中东白人面孔,约莫三十岁的样子,正皱着眉头听着马沙亦黑说话。
唐文郎听不懂,只能凑了过去,拱手拜道:“见过伍儒兄,吴谅兄。”
伍儒抬起头,略微惊讶地看向唐文郎,记忆中自己并不认识这么一个汉人。而马沙亦黑自从父亲去世后,便也很少与司天监外的人来往,如今竟然有一个汉人来找他,难道就

章节目录

言情推荐阅读:

终明一朝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爬书网只为原作者无罪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无罪并收藏终明一朝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