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朱元璋(八)
历史上,洪武十四年,朱元璋命魏国公徐达为征虏大将军,信国公汤和为左副将军,颍川侯傅友德为右副将军率军北征。
朱元璋所说的方案,与历史上第四次北征基本上一致,只是加上了前往辽北的一路军。
“圣上,北元势弱,此时北伐,正当其时,只是这纳哈出,占据辽北之地,部众颇多,我朝向来以招降为主,如果真要强攻,怕是损失颇大呀!”陈文听到朱元璋要攻打纳哈出,忙说道。
“朕知道,所以,朕才要将你们找来,商量对策嘛!”朱元璋说道,相比于政事,军事上他对这些老部将们更为信任,所以对他们的语气也颇为平和。.
“圣上,臣以为,北征之事或可行。”李镛这时候突然说道。
“哦?为何?”朱元璋说道。
“如果是之前,纳哈出或许难打,如今我大明有了神器,臣以为,招降纳哈出,或许可行。”李镛用余光瞟了一下唐文郎,向朱元璋说道。
“神器?你是指?”朱元璋看到李镛的眼神,缓缓问道。
“正是军器局唐大使所做的两样神器,一是冲锋弩,二是震天雷!”李镛朗声说道。
“哦?这两种军器,朕知道,确实威力颇大,但若说这两样可以改变战局,朕不信!”朱元璋说道。
“臣以为,这纳哈出虽是北元残部,但其首鼠两端,与北元诸部均不和睦,所以我朝历来是与其以招降为主的。如今我大明已取辽东之地,此番北伐,辽西之地自然也可以轻松收入囊中。如此一来,辽北无险可守,纳哈出便会直面我大明兵锋。若此时我大明以大军压境,纳哈出自然是不愿为北元守土,也不敢与我大明交锋。若此时我朝再许以高官厚禄,纳哈出自然可被劝降。”李镛分析道。
“但若是纳哈出不降呢?我大军兵分三路,难以照应,若是纳哈出出兵辽东,那我等又当如何?”陈文这时问道。
“这便是臣所说这神器之用了。”李镛说道。他来到兵部后,对于唐文郎所造的军器颇为重视,这也是兵部必需的工作,而近期所造的震天雷,更是让他有了许多新的想法。
“唐大使所造军器,臣以为,如果全部用于一营精兵,骑快马,每个将士备冲锋弩,负十余震天雷,身着重盔,手持利刃,直冲其营。如此一来,震天雷之威,可令其将士肝胆俱碎,自然是不得不降。”李镛颇有激情地说道。
唐文郎目瞪口呆地听着李镛的描述,真心想不到这么一个原来工部的侍郎,到了兵部之后,竟然这么快便对战法有了这么深的理解,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天才吗?
李镛的这个战法唐文郎太理解了,这不就是发源于二战时期的特种作战吗?
以高战力的小部队,对敌人进行外科手术般的精准打击,通常用来斩首行动等高回报值的行动。
要知道,纳哈出与此时的北元诸部都不同的一点是,纳哈出是将辽北当做自己大本营来经营的,辽北广袤而肥沃的土地,让纳哈出更多地是设立营寨,而并不像是其他的北元诸部一般恢复了游牧民族随处迁徙的特性。如此一来,对抗纳哈出的战争,更像是一场面对面的正面战争,而不是像剿灭北元其他部族一样的游击剿灭。
也正因为纳哈出广设营寨,使得大明军队想要剿灭,必然出动十余万大军,而一旦出动大军,北平等地必然空虚,又给了北元可乘之机。因此,直到第四次北伐将北元残余势力一一击破,随后又将剩余部族驱赶至草原深处后,大明才在洪武十九年,开始准备对纳哈出的大规模战争,迫使纳哈出最后投降归属。
而如今,特种作战似乎还真是一个契机。
如今的北元兵对于火器的理解还是停留在攻城战中会使用的那种巨铳与震天雷,虽然威力很大,但是能造成的伤亡也很少,北元的将士们基本上也不会太过在意。如果突然出现一个火力超凡的小部队冲营,随手扔出一个便能炸翻半营,尸横遍野,问题是这东西还源源不断,你是硬抗,还是逃命?除非是天平天国那些自以为刀枪不入的疯子,谁都会四散而逃的。
如此一来,左中两路将北元残部驱离至草原深处,而东路则以精兵面对暴露出来的纳哈出的营寨,几轮特种进攻之下,纳哈出难以判断明军究竟有多少这种神器,自然归顺就成为了最好的选项。
虽然李镛作为一个文臣,能想到这些,确实是非常令人钦佩,但是他想的也太过于简单了。这种特种作战的方式固然是好的,但是风险也是极高的,若是纳哈出真的敢于反扑,兵分三路的明军面临的危险可就太大了。
殿中除了李镛外的另外三位大佬都在面面相觑,这三人从没有见过李镛说的神器,自然也不知道威力如何,但是圣上肯定是知道的。看圣上并没有反驳的样子,似乎对这神器的威力也是认可的,如此一来,似乎李镛说的方法可行?
“臣以为,仅用震天雷与冲锋弩并不能震慑纳哈出。”就在殿中几人都在面面相觑的时候,唐文郎却突然在一旁朗声说
朱元璋所说的方案,与历史上第四次北征基本上一致,只是加上了前往辽北的一路军。
“圣上,北元势弱,此时北伐,正当其时,只是这纳哈出,占据辽北之地,部众颇多,我朝向来以招降为主,如果真要强攻,怕是损失颇大呀!”陈文听到朱元璋要攻打纳哈出,忙说道。
“朕知道,所以,朕才要将你们找来,商量对策嘛!”朱元璋说道,相比于政事,军事上他对这些老部将们更为信任,所以对他们的语气也颇为平和。.
“圣上,臣以为,北征之事或可行。”李镛这时候突然说道。
“哦?为何?”朱元璋说道。
“如果是之前,纳哈出或许难打,如今我大明有了神器,臣以为,招降纳哈出,或许可行。”李镛用余光瞟了一下唐文郎,向朱元璋说道。
“神器?你是指?”朱元璋看到李镛的眼神,缓缓问道。
“正是军器局唐大使所做的两样神器,一是冲锋弩,二是震天雷!”李镛朗声说道。
“哦?这两种军器,朕知道,确实威力颇大,但若说这两样可以改变战局,朕不信!”朱元璋说道。
“臣以为,这纳哈出虽是北元残部,但其首鼠两端,与北元诸部均不和睦,所以我朝历来是与其以招降为主的。如今我大明已取辽东之地,此番北伐,辽西之地自然也可以轻松收入囊中。如此一来,辽北无险可守,纳哈出便会直面我大明兵锋。若此时我大明以大军压境,纳哈出自然是不愿为北元守土,也不敢与我大明交锋。若此时我朝再许以高官厚禄,纳哈出自然可被劝降。”李镛分析道。
“但若是纳哈出不降呢?我大军兵分三路,难以照应,若是纳哈出出兵辽东,那我等又当如何?”陈文这时问道。
“这便是臣所说这神器之用了。”李镛说道。他来到兵部后,对于唐文郎所造的军器颇为重视,这也是兵部必需的工作,而近期所造的震天雷,更是让他有了许多新的想法。
“唐大使所造军器,臣以为,如果全部用于一营精兵,骑快马,每个将士备冲锋弩,负十余震天雷,身着重盔,手持利刃,直冲其营。如此一来,震天雷之威,可令其将士肝胆俱碎,自然是不得不降。”李镛颇有激情地说道。
唐文郎目瞪口呆地听着李镛的描述,真心想不到这么一个原来工部的侍郎,到了兵部之后,竟然这么快便对战法有了这么深的理解,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天才吗?
李镛的这个战法唐文郎太理解了,这不就是发源于二战时期的特种作战吗?
以高战力的小部队,对敌人进行外科手术般的精准打击,通常用来斩首行动等高回报值的行动。
要知道,纳哈出与此时的北元诸部都不同的一点是,纳哈出是将辽北当做自己大本营来经营的,辽北广袤而肥沃的土地,让纳哈出更多地是设立营寨,而并不像是其他的北元诸部一般恢复了游牧民族随处迁徙的特性。如此一来,对抗纳哈出的战争,更像是一场面对面的正面战争,而不是像剿灭北元其他部族一样的游击剿灭。
也正因为纳哈出广设营寨,使得大明军队想要剿灭,必然出动十余万大军,而一旦出动大军,北平等地必然空虚,又给了北元可乘之机。因此,直到第四次北伐将北元残余势力一一击破,随后又将剩余部族驱赶至草原深处后,大明才在洪武十九年,开始准备对纳哈出的大规模战争,迫使纳哈出最后投降归属。
而如今,特种作战似乎还真是一个契机。
如今的北元兵对于火器的理解还是停留在攻城战中会使用的那种巨铳与震天雷,虽然威力很大,但是能造成的伤亡也很少,北元的将士们基本上也不会太过在意。如果突然出现一个火力超凡的小部队冲营,随手扔出一个便能炸翻半营,尸横遍野,问题是这东西还源源不断,你是硬抗,还是逃命?除非是天平天国那些自以为刀枪不入的疯子,谁都会四散而逃的。
如此一来,左中两路将北元残部驱离至草原深处,而东路则以精兵面对暴露出来的纳哈出的营寨,几轮特种进攻之下,纳哈出难以判断明军究竟有多少这种神器,自然归顺就成为了最好的选项。
虽然李镛作为一个文臣,能想到这些,确实是非常令人钦佩,但是他想的也太过于简单了。这种特种作战的方式固然是好的,但是风险也是极高的,若是纳哈出真的敢于反扑,兵分三路的明军面临的危险可就太大了。
殿中除了李镛外的另外三位大佬都在面面相觑,这三人从没有见过李镛说的神器,自然也不知道威力如何,但是圣上肯定是知道的。看圣上并没有反驳的样子,似乎对这神器的威力也是认可的,如此一来,似乎李镛说的方法可行?
“臣以为,仅用震天雷与冲锋弩并不能震慑纳哈出。”就在殿中几人都在面面相觑的时候,唐文郎却突然在一旁朗声说
言情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