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红烧肉
香料铺的香料品种很全,但是唐文郎并没有找到八角茴香,只有小茴香一种,问了掌柜的,被告知,一直以来就只有这么一种茴香,没听过长者八个角的茴香。唐文郎只能作罢,可能这个时候八角茴香还没传到中国,或者是还没有被发现吧。
香叶和桂皮倒是买到了一些,生姜竟然也作为香料在店中售卖。唐文郎想了一下,又买了点孜然、草果、荜拨、肉蔻、白胡椒,但是丁香和白芷没有找到。问了一下,才知道白芷只有去药铺才能买到,还得去药铺。
等等,香料店没有白芷?白芷在这个时候还不是香料?这么搭羊肉的香料,竟然在这个这么喜欢吃羊肉的年代还没被发现,真是神奇。
去药铺买了白芷与陈皮,又去了肉铺,买了些五花肉、猪蹄、猪肘,在二叔的铺子上拿了一小坛黄酒,便回家了。
这时的猪肉可比羊肉贵了许多,猪肉要15文一斤,而羊肉则只需要9文钱,所以明显买羊肉的人要多上许多。但是唐文郎实在是想念猪肉的味道,便只买了猪肉。
看了看时间,还没到中午,便直接去厨房做了起来,竹香在一旁绑着添柴。
先让厨子蒸了些米饭,然后自己将五花肉改刀,冷水下锅,加黄酒姜片焯水,捞出以后,用热水冲洗干净。
这时候的猪肉还都是黑猪肉,并不像想象中的腥臊,应该是已经骟过的猪肉,说明骟猪在这时已经是非常普遍的事情了。
随后唐文郎切了些葱姜蒜,将冰糖拿出一小半捣碎,在热锅中加入少量菜油,放入冰糖炒成糖色,在糖色微红的时候,将五花肉、葱姜蒜、香叶桂皮茴香放入,一起炒制,再加一些秋油,待猪肉上均匀上色后,加热水黄酒,小火闷煮。
看着正在煮的红烧肉,唐文郎又将猪蹄、猪肘放在火上烤了一下,用刀在水里将表面的黑碳刮去,用刀在猪蹄、猪肘上开了花刀,随后用冷水加姜片黄酒焯水。
焯水的时间,唐文郎将小茴香、桂皮、香叶、草果、荜拨、肉蔻、陈皮与白胡椒用布包装了,用棉线系上口,放在水中浸泡。
焯水完的猪蹄猪肘放在一旁,唐文郎开始准备卤水。先是按照之前的方式炒了糖色,然后加水加秋油盐煮开,放入葱姜、料包,又煮了两分钟,尝了尝味道,觉得咸了,便又加了两勺盐。然后将焯好的猪蹄、肘子放了进去,大火煮了10分钟,便不再添柴,盖上锅盖让其慢慢煮着。
回头看去,红烧肉已经炖的很烂了,将肉夹出来,用篦子将剩余汁中的香料捞了起来,再收了汁,用勺盛出来,倒在了红烧肉上,再撒些葱花。一道色香味俱全的五花肉便做好了。
盛了一些米饭,盛了一半的红烧肉端到正堂去,还没到午饭的时间,厨房被他占着,家里的厨子也一直不敢去打扰。
唐文郎便自己端着米饭,就着红烧肉吃了起来,还让竹香也坐下,同他一起吃。
竹香自然是不肯,但是看着红烧肉,闻着香味,口水似乎都要流了出来,四周看了看没人后,便像偷菜般夹了两筷子,坐在椅子上飞快地吃了起来。
“大侄怎么一个人?嗯?什么味道这么香?”三叔的声音突然从外面传来。
唐文郎抬头一看,竟然看到三叔从外面走来,身穿一身褐色长衫,手里拿个折扇,倒是有些儒雅公子的模样。
小丫头在听到声音的时候早已经从座位上弹了起来,还顺便将碗筷都藏到了背后,三叔走了过来,便坐到了唐文郎的身边。
看着眼前的红烧肉,三叔的眼睛瞪的溜圆。
“去给我拿副碗筷。大侄,这是谁家的手艺呀,你三叔我也算是吃遍京城了,怎么不知道还有这样一道菜,色如红枣,有些像东坡肉,但又不是。”
“嗯,这是小侄自己做的,三叔尽可以尝尝,我叫它红烧肉。”唐文郎又吃了一口饭说道。
竹香这个时候也将碗筷拿了过来,还盛了一些米饭,放到了三叔的面前。
“唔,果然与东坡肉不同,似乎加了糖还是蜂蜜,甜糯可口,别有滋味呀!”三叔吃了一口红烧肉,意犹未尽地说道。
这时候的菜品的烹饪手艺还比较的传统,对于香料以及复合味道的运用还非常的稚嫩,要么是使用大量的香料,让整个菜品充满香料的味道,要么就是一点也不放。味道上也是要么用酱做出豉味,要么用盐做咸味,直到清朝的《随园食单》中对于红烧肉的做法,依然是要么放秋油,要么放甜酱,要么都不放。
而唐文郎从现代带来的菜品知识,可比这时原始的烹饪技艺强太多了。
“大侄有这手艺,怕是比那宫里的御厨也要不遑多让的。你三叔我可也是吃过御膳的人,却从未吃过如此美味的菜。”三叔一边吃着,一边往嘴里塞着。
“御膳?三叔你竟然还吃过御膳?”唐文郎突然惊讶地说道,难道自己小瞧了这个平日里吊儿郎当的三叔?实际上他还有什么通天的背景?
“那是当然,圣上每日
香叶和桂皮倒是买到了一些,生姜竟然也作为香料在店中售卖。唐文郎想了一下,又买了点孜然、草果、荜拨、肉蔻、白胡椒,但是丁香和白芷没有找到。问了一下,才知道白芷只有去药铺才能买到,还得去药铺。
等等,香料店没有白芷?白芷在这个时候还不是香料?这么搭羊肉的香料,竟然在这个这么喜欢吃羊肉的年代还没被发现,真是神奇。
去药铺买了白芷与陈皮,又去了肉铺,买了些五花肉、猪蹄、猪肘,在二叔的铺子上拿了一小坛黄酒,便回家了。
这时的猪肉可比羊肉贵了许多,猪肉要15文一斤,而羊肉则只需要9文钱,所以明显买羊肉的人要多上许多。但是唐文郎实在是想念猪肉的味道,便只买了猪肉。
看了看时间,还没到中午,便直接去厨房做了起来,竹香在一旁绑着添柴。
先让厨子蒸了些米饭,然后自己将五花肉改刀,冷水下锅,加黄酒姜片焯水,捞出以后,用热水冲洗干净。
这时候的猪肉还都是黑猪肉,并不像想象中的腥臊,应该是已经骟过的猪肉,说明骟猪在这时已经是非常普遍的事情了。
随后唐文郎切了些葱姜蒜,将冰糖拿出一小半捣碎,在热锅中加入少量菜油,放入冰糖炒成糖色,在糖色微红的时候,将五花肉、葱姜蒜、香叶桂皮茴香放入,一起炒制,再加一些秋油,待猪肉上均匀上色后,加热水黄酒,小火闷煮。
看着正在煮的红烧肉,唐文郎又将猪蹄、猪肘放在火上烤了一下,用刀在水里将表面的黑碳刮去,用刀在猪蹄、猪肘上开了花刀,随后用冷水加姜片黄酒焯水。
焯水的时间,唐文郎将小茴香、桂皮、香叶、草果、荜拨、肉蔻、陈皮与白胡椒用布包装了,用棉线系上口,放在水中浸泡。
焯水完的猪蹄猪肘放在一旁,唐文郎开始准备卤水。先是按照之前的方式炒了糖色,然后加水加秋油盐煮开,放入葱姜、料包,又煮了两分钟,尝了尝味道,觉得咸了,便又加了两勺盐。然后将焯好的猪蹄、肘子放了进去,大火煮了10分钟,便不再添柴,盖上锅盖让其慢慢煮着。
回头看去,红烧肉已经炖的很烂了,将肉夹出来,用篦子将剩余汁中的香料捞了起来,再收了汁,用勺盛出来,倒在了红烧肉上,再撒些葱花。一道色香味俱全的五花肉便做好了。
盛了一些米饭,盛了一半的红烧肉端到正堂去,还没到午饭的时间,厨房被他占着,家里的厨子也一直不敢去打扰。
唐文郎便自己端着米饭,就着红烧肉吃了起来,还让竹香也坐下,同他一起吃。
竹香自然是不肯,但是看着红烧肉,闻着香味,口水似乎都要流了出来,四周看了看没人后,便像偷菜般夹了两筷子,坐在椅子上飞快地吃了起来。
“大侄怎么一个人?嗯?什么味道这么香?”三叔的声音突然从外面传来。
唐文郎抬头一看,竟然看到三叔从外面走来,身穿一身褐色长衫,手里拿个折扇,倒是有些儒雅公子的模样。
小丫头在听到声音的时候早已经从座位上弹了起来,还顺便将碗筷都藏到了背后,三叔走了过来,便坐到了唐文郎的身边。
看着眼前的红烧肉,三叔的眼睛瞪的溜圆。
“去给我拿副碗筷。大侄,这是谁家的手艺呀,你三叔我也算是吃遍京城了,怎么不知道还有这样一道菜,色如红枣,有些像东坡肉,但又不是。”
“嗯,这是小侄自己做的,三叔尽可以尝尝,我叫它红烧肉。”唐文郎又吃了一口饭说道。
竹香这个时候也将碗筷拿了过来,还盛了一些米饭,放到了三叔的面前。
“唔,果然与东坡肉不同,似乎加了糖还是蜂蜜,甜糯可口,别有滋味呀!”三叔吃了一口红烧肉,意犹未尽地说道。
这时候的菜品的烹饪手艺还比较的传统,对于香料以及复合味道的运用还非常的稚嫩,要么是使用大量的香料,让整个菜品充满香料的味道,要么就是一点也不放。味道上也是要么用酱做出豉味,要么用盐做咸味,直到清朝的《随园食单》中对于红烧肉的做法,依然是要么放秋油,要么放甜酱,要么都不放。
而唐文郎从现代带来的菜品知识,可比这时原始的烹饪技艺强太多了。
“大侄有这手艺,怕是比那宫里的御厨也要不遑多让的。你三叔我可也是吃过御膳的人,却从未吃过如此美味的菜。”三叔一边吃着,一边往嘴里塞着。
“御膳?三叔你竟然还吃过御膳?”唐文郎突然惊讶地说道,难道自己小瞧了这个平日里吊儿郎当的三叔?实际上他还有什么通天的背景?
“那是当然,圣上每日
言情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