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开办学校
见长孙皇后一副不明就里的模样,李世民继续说道:“你看,轩儿在武夷山弄了茶区,他所雇佣的人,皆是最底层的猎户山民,
他又去了洪州,这一次他选择的合作对象皆是普通的乡绅庶民,之后又去潭州,在那里又募集了大量的流民,
观音婢,你可看出什么来了?”
长孙皇后想了想似懂非懂的点了点头,又摇了摇头。
李世民继续笑着解释道:“朕花这么多钱,去买棉服,送给回春堂的会员,目的不是在回春堂,而是在那些流民,
钱放在仓库里,如果不花出去,那就是一堆废铜烂铁,只有能不断流动起来的钱才是真的钱,
朕把钱给了轩儿,轩儿用这笔钱,可以扩大棉花的种植面积,增加棉制品的产量,从而带动更多的人参加劳工,这样一来,就能大大的减少大唐的流民数量,减轻朝廷负担,
同时还能吸引外来劳动力,流民少了,那么相应的劫匪流窜犯就会减少,毕竟能吃饱饭有工作做,谁又愿意去犯罪呢?
这些劳动力赚到钱之后,就会进行消费,这样一来,就能大大带动当地的各种产业,从而增加税收,到时候钱又能回到朝廷手中,
而大唐呢,也能借此大力发展棉花产业,从而多了一个保障,增强国力,所以这笔钱花的值,非常值!因为它将自身的价值体现到了极致!”
经过李世民的一番解释之后,长孙皇后才豁然开朗。
“陛下,这可是轩儿的主意?”
“嗯,这小子,脑子转的快,只要不误入歧途,将来,必然能成为我大唐之栋梁”
长孙皇后点头表示赞的同时,又说道:“那如此想来,轩儿在洪州地区种植那个什么榨油的植物,也必然是有后手的,
他一定是有信心,让这种植物油可以在大唐流行起来,不然以轩儿的性格定然不会盲目的花费如此大的代价,去种植这种东西”
“的确是有这个可能,只可惜,这小子总是什么都不说,直到最后关头,才会把真实的目的说出来,我们就是想帮,也帮不上”
李世民觉得,李轩如果能成为宰相的话,一般皇帝估计都压不住,也就像自己这样伟大的皇帝才行。
“陛下,你上朝的时候,臣妾已经把削减月钱的事情,交代下去了,暂时还没有人站出来说什么”
长孙皇后知道,这削减月钱只是第一步,估计第二步,李世民就要收权了,收了权之后,继续削钱,如此往复用温水煮青蛙的模式,不断的去削弱皇室成员的整体实力。
到时候等到李轩回来了,阻力也就不会那么大了。
其实类似的事情,李世民登基之后也做过。
曾经李渊当皇帝的时候,大唐封了不少的官员。
皇帝也是人,是人就有他专属的特点,李渊当皇帝的时候,就是喜欢封官,这个官那个官的,封了一大堆。
而且李渊封官,不看其能力,而是在于自己是否看对方顺眼。
李世民上台之后,第一头等大事就是削官,登基头三年,李世民不知道罢免了多少官员,这才让臃肿的大唐政治体系,得到了瘦身。
其实现在对皇室做的事情,也和削减冗官一样,都是是为了瘦身。
另一头,李轩这里,有了之前长孙皇后支援的十万贯,加上后来六万贯的订单钱,总计十六万贯的财富,让李轩有了充足的底气和实力去扩大自己的棉花种植基地。
现在,朝廷又觉得与李轩合作,订购总价值约百万贯的棉制品,可以说是再次给李轩续了一口血。
虽然这价值百万贯的棉制品,不是一次性的,而是分多次订购的,但却能保证李轩手里一直有充足的现金流。
开春之后,李轩一边大力招募流民给自己干活的而同时,又花钱干了一件事。
那就是创办了一所学校。
随着手底下工人逐渐增加,孩子的数量当然也会跟着增加。
李轩当然不会蠢到让这些孩子和父母一样,去种棉花。
这些可都是以后大唐的未来,可不能这么糟蹋了。
如今的大唐教育体系,已经进入到了一个死胡同中了。
所有人读书就是为了一个目的,那就是当官,加官进爵。
因为读书有了目的性,就会产生一种现象,那就是自认为自己无法当官的话,就不会去读书。
这样一来就会形成一种非常极端的两极分化现象,那就是凡是读书的人,一个个的都是学富五车的大才子,但凡是不读书的人,连一个字他都不认识。
但如今大唐,想要读书,并不是说你有天赋有毅力就行的,还需要耗费大量的金钱,所以,读书,基本上都是有钱人才能去触及的,普通的贫苦人家,一辈子也别想去读书,毕竟生存要比读书重要的多。
加上世家有意的控制书籍的传播,所以,普通
他又去了洪州,这一次他选择的合作对象皆是普通的乡绅庶民,之后又去潭州,在那里又募集了大量的流民,
观音婢,你可看出什么来了?”
长孙皇后想了想似懂非懂的点了点头,又摇了摇头。
李世民继续笑着解释道:“朕花这么多钱,去买棉服,送给回春堂的会员,目的不是在回春堂,而是在那些流民,
钱放在仓库里,如果不花出去,那就是一堆废铜烂铁,只有能不断流动起来的钱才是真的钱,
朕把钱给了轩儿,轩儿用这笔钱,可以扩大棉花的种植面积,增加棉制品的产量,从而带动更多的人参加劳工,这样一来,就能大大的减少大唐的流民数量,减轻朝廷负担,
同时还能吸引外来劳动力,流民少了,那么相应的劫匪流窜犯就会减少,毕竟能吃饱饭有工作做,谁又愿意去犯罪呢?
这些劳动力赚到钱之后,就会进行消费,这样一来,就能大大带动当地的各种产业,从而增加税收,到时候钱又能回到朝廷手中,
而大唐呢,也能借此大力发展棉花产业,从而多了一个保障,增强国力,所以这笔钱花的值,非常值!因为它将自身的价值体现到了极致!”
经过李世民的一番解释之后,长孙皇后才豁然开朗。
“陛下,这可是轩儿的主意?”
“嗯,这小子,脑子转的快,只要不误入歧途,将来,必然能成为我大唐之栋梁”
长孙皇后点头表示赞的同时,又说道:“那如此想来,轩儿在洪州地区种植那个什么榨油的植物,也必然是有后手的,
他一定是有信心,让这种植物油可以在大唐流行起来,不然以轩儿的性格定然不会盲目的花费如此大的代价,去种植这种东西”
“的确是有这个可能,只可惜,这小子总是什么都不说,直到最后关头,才会把真实的目的说出来,我们就是想帮,也帮不上”
李世民觉得,李轩如果能成为宰相的话,一般皇帝估计都压不住,也就像自己这样伟大的皇帝才行。
“陛下,你上朝的时候,臣妾已经把削减月钱的事情,交代下去了,暂时还没有人站出来说什么”
长孙皇后知道,这削减月钱只是第一步,估计第二步,李世民就要收权了,收了权之后,继续削钱,如此往复用温水煮青蛙的模式,不断的去削弱皇室成员的整体实力。
到时候等到李轩回来了,阻力也就不会那么大了。
其实类似的事情,李世民登基之后也做过。
曾经李渊当皇帝的时候,大唐封了不少的官员。
皇帝也是人,是人就有他专属的特点,李渊当皇帝的时候,就是喜欢封官,这个官那个官的,封了一大堆。
而且李渊封官,不看其能力,而是在于自己是否看对方顺眼。
李世民上台之后,第一头等大事就是削官,登基头三年,李世民不知道罢免了多少官员,这才让臃肿的大唐政治体系,得到了瘦身。
其实现在对皇室做的事情,也和削减冗官一样,都是是为了瘦身。
另一头,李轩这里,有了之前长孙皇后支援的十万贯,加上后来六万贯的订单钱,总计十六万贯的财富,让李轩有了充足的底气和实力去扩大自己的棉花种植基地。
现在,朝廷又觉得与李轩合作,订购总价值约百万贯的棉制品,可以说是再次给李轩续了一口血。
虽然这价值百万贯的棉制品,不是一次性的,而是分多次订购的,但却能保证李轩手里一直有充足的现金流。
开春之后,李轩一边大力招募流民给自己干活的而同时,又花钱干了一件事。
那就是创办了一所学校。
随着手底下工人逐渐增加,孩子的数量当然也会跟着增加。
李轩当然不会蠢到让这些孩子和父母一样,去种棉花。
这些可都是以后大唐的未来,可不能这么糟蹋了。
如今的大唐教育体系,已经进入到了一个死胡同中了。
所有人读书就是为了一个目的,那就是当官,加官进爵。
因为读书有了目的性,就会产生一种现象,那就是自认为自己无法当官的话,就不会去读书。
这样一来就会形成一种非常极端的两极分化现象,那就是凡是读书的人,一个个的都是学富五车的大才子,但凡是不读书的人,连一个字他都不认识。
但如今大唐,想要读书,并不是说你有天赋有毅力就行的,还需要耗费大量的金钱,所以,读书,基本上都是有钱人才能去触及的,普通的贫苦人家,一辈子也别想去读书,毕竟生存要比读书重要的多。
加上世家有意的控制书籍的传播,所以,普通
言情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