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六章 放贷利率那点事
户部。
黄子澄翻看着账本,面色变得尤为凝重,对走过来的卓敬与夏元吉说道:“你们看过了吧,皇家中央钱庄在短短时间内,已吸入银二百八十万两,剔除放出的铜钱,还有一百二十万两新增存余,若加上最初储备,钱庄内至少有两百多万两银钱。”
两百多万两,是一笔巨大财富。
卓敬点头,道:“皇家中央钱庄挂着皇家的招牌,在民间的信誉自是无可匹敌,原本小心翼翼的百姓,也兴起了存钱热。皇上借助平抑银铜的举措,树立了中央钱庄的威名与信誉,百姓信,这就是钱庄壮大的根本。”
夏元吉走到暖气片旁暖着冰冷的手,说道:“下官研究过钱庄的运作,吸储给息,看似是吃亏,然钱庄在走放贷之路。商人若向钱庄借银钱,一年期交还本金后,只需给百分之十的息。”
“多少息?”
黄子澄豁然站了起来,惊讶地问道。
“百分之十,即岁万息一千。”
夏元吉平静地回道。
黄子澄深吸了一口气,说道:“若是如此的话,那商业大兴已是可期!”
借贷自古有之,借贷利率自然也伴随而生。
在三千多年前,西周官方便施行了差异化的赊贷制,若是百姓赊买货物,则约定好付款日期,逾期需要支付百分之五的利息。若是商人借贷做生意,则收取百分之二十五的利息。
《周礼》中记载:“民之贷者取息有至二十有五”。
从借贷利息上来看,也可以看出重农抑商。
汉代针对借款利率给了法律规定,在《汉书·货殖传》中记载:“农工商贾,大率岁万息二千。”即借一年期的一万铜钱,利息是两千铜钱。
只是在两汉之间的王莽时期,官方修改了借贷利率,王莽规定月息为百分之三,看似很低,但转换为年利率,则高达百分之三十六。
后来唐、宋时期,无论谁上台,官方放贷利率大致都遵循了汉制,即百分之二十的标准。北宋熙宁变法中,青苗法规定:百姓从官府借贷青苗钱的利息,“则二分(利息)者亦常平之中正也”。
这只是官方的,至于民间的,借贷利率就更惊人了。如北宋初年,富人借给百姓的钱,利率高达百分之百,直接翻了一个跟头。
宋太宗端拱年间朝廷下令:“有取富民谷麦资财,出息不得逾倍”。
这个法令的颁布,便是为了遏制当时翻跟头的高利贷,若非这种现象很是寻常,影响恶劣,恐怕也不会引朝廷出手。
元代,斡脱商人更是热衷于放高利贷。
斡脱商人,即蒙古和元朝经营高利贷商业的官商,甚至还给借款利息起了个贴切的别名:“羊羔儿息”,敲骨吸髓至极。
《元史·太宗本纪》中记载:“国初官民贷回鹘金,岁加倍。”
百分之百的利率啊!
这是有官方背景的官商,那没有官方背景的富商士绅,其利率之高,可以想象。
明代的利率也不低,“月利百分之二以上”,年利率达百分之二十四以上。
可让黄子澄惊讶的是,朱允炆控制的皇家中央钱庄竟然定下的是年百分之十的利率,如此之低,可谓“惊世骇俗”。
在哪个朝代,也没见过如此低的借贷利率。
按照这个标准,那些原本需要借贷的商人,将会放弃从寺院、道观、富户、私人钱庄中借贷,转向皇家中央钱庄。
而过低的借贷成本,将会催动商业的繁荣。一旦形成存储、借贷的运作平衡,中央钱庄便会成为一个巨大的吞金兽。
“相对大商业而言,我更担心中央钱庄本身。”
夏元吉严肃地说道。
等中央钱庄成长到一定程度时,必会关联千万人家,若是管理不善,或资金出了问题,那钱庄崩塌之下,国家之根本也会随之动摇。
这是不能不考虑的问题。
黄子澄吞咽了下口说,道:“虽然当下皇家中央钱庄还是一颗小树苗,但其以皇家威信为后盾,迟早会影响整个大明,我们不能放任中央钱庄为皇家所控,应将其纳入户部,以行管辖、约束。”
卓敬苦涩地说道:“皇上初创中央钱庄,怕不会轻易放手给户部。”
黄子澄叹息一声,也清楚此事难为。
“我们可以退一步,中央钱庄运作我们不插手,但户部应给予监管,不能放任中央钱庄无序扩张,让户部官员监管稽查,皇上应该会同意。”
夏元吉思索了下,缓缓说道。
黄子澄眼神微微一亮,对夏元吉道:“这倒是一个好办法,你来这里,是不是宝钞提举司有结果了?”
武英殿。
朱允炆看着夏元吉拿出的新版大明宝钞,下旨召内阁、六部官员来议。
郑赐、茹瑺等人看着手掌长的精美钱钞,反复看着,窃窃交流
黄子澄翻看着账本,面色变得尤为凝重,对走过来的卓敬与夏元吉说道:“你们看过了吧,皇家中央钱庄在短短时间内,已吸入银二百八十万两,剔除放出的铜钱,还有一百二十万两新增存余,若加上最初储备,钱庄内至少有两百多万两银钱。”
两百多万两,是一笔巨大财富。
卓敬点头,道:“皇家中央钱庄挂着皇家的招牌,在民间的信誉自是无可匹敌,原本小心翼翼的百姓,也兴起了存钱热。皇上借助平抑银铜的举措,树立了中央钱庄的威名与信誉,百姓信,这就是钱庄壮大的根本。”
夏元吉走到暖气片旁暖着冰冷的手,说道:“下官研究过钱庄的运作,吸储给息,看似是吃亏,然钱庄在走放贷之路。商人若向钱庄借银钱,一年期交还本金后,只需给百分之十的息。”
“多少息?”
黄子澄豁然站了起来,惊讶地问道。
“百分之十,即岁万息一千。”
夏元吉平静地回道。
黄子澄深吸了一口气,说道:“若是如此的话,那商业大兴已是可期!”
借贷自古有之,借贷利率自然也伴随而生。
在三千多年前,西周官方便施行了差异化的赊贷制,若是百姓赊买货物,则约定好付款日期,逾期需要支付百分之五的利息。若是商人借贷做生意,则收取百分之二十五的利息。
《周礼》中记载:“民之贷者取息有至二十有五”。
从借贷利息上来看,也可以看出重农抑商。
汉代针对借款利率给了法律规定,在《汉书·货殖传》中记载:“农工商贾,大率岁万息二千。”即借一年期的一万铜钱,利息是两千铜钱。
只是在两汉之间的王莽时期,官方修改了借贷利率,王莽规定月息为百分之三,看似很低,但转换为年利率,则高达百分之三十六。
后来唐、宋时期,无论谁上台,官方放贷利率大致都遵循了汉制,即百分之二十的标准。北宋熙宁变法中,青苗法规定:百姓从官府借贷青苗钱的利息,“则二分(利息)者亦常平之中正也”。
这只是官方的,至于民间的,借贷利率就更惊人了。如北宋初年,富人借给百姓的钱,利率高达百分之百,直接翻了一个跟头。
宋太宗端拱年间朝廷下令:“有取富民谷麦资财,出息不得逾倍”。
这个法令的颁布,便是为了遏制当时翻跟头的高利贷,若非这种现象很是寻常,影响恶劣,恐怕也不会引朝廷出手。
元代,斡脱商人更是热衷于放高利贷。
斡脱商人,即蒙古和元朝经营高利贷商业的官商,甚至还给借款利息起了个贴切的别名:“羊羔儿息”,敲骨吸髓至极。
《元史·太宗本纪》中记载:“国初官民贷回鹘金,岁加倍。”
百分之百的利率啊!
这是有官方背景的官商,那没有官方背景的富商士绅,其利率之高,可以想象。
明代的利率也不低,“月利百分之二以上”,年利率达百分之二十四以上。
可让黄子澄惊讶的是,朱允炆控制的皇家中央钱庄竟然定下的是年百分之十的利率,如此之低,可谓“惊世骇俗”。
在哪个朝代,也没见过如此低的借贷利率。
按照这个标准,那些原本需要借贷的商人,将会放弃从寺院、道观、富户、私人钱庄中借贷,转向皇家中央钱庄。
而过低的借贷成本,将会催动商业的繁荣。一旦形成存储、借贷的运作平衡,中央钱庄便会成为一个巨大的吞金兽。
“相对大商业而言,我更担心中央钱庄本身。”
夏元吉严肃地说道。
等中央钱庄成长到一定程度时,必会关联千万人家,若是管理不善,或资金出了问题,那钱庄崩塌之下,国家之根本也会随之动摇。
这是不能不考虑的问题。
黄子澄吞咽了下口说,道:“虽然当下皇家中央钱庄还是一颗小树苗,但其以皇家威信为后盾,迟早会影响整个大明,我们不能放任中央钱庄为皇家所控,应将其纳入户部,以行管辖、约束。”
卓敬苦涩地说道:“皇上初创中央钱庄,怕不会轻易放手给户部。”
黄子澄叹息一声,也清楚此事难为。
“我们可以退一步,中央钱庄运作我们不插手,但户部应给予监管,不能放任中央钱庄无序扩张,让户部官员监管稽查,皇上应该会同意。”
夏元吉思索了下,缓缓说道。
黄子澄眼神微微一亮,对夏元吉道:“这倒是一个好办法,你来这里,是不是宝钞提举司有结果了?”
武英殿。
朱允炆看着夏元吉拿出的新版大明宝钞,下旨召内阁、六部官员来议。
郑赐、茹瑺等人看着手掌长的精美钱钞,反复看着,窃窃交流
言情推荐阅读:
重生大明万岁爷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爬书网只为原作者无罪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无罪并收藏重生大明万岁爷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