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 临江仙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未等动笔,有门子来报,说陕西布政使杨靖求见。
朱爽只能先到大殿门口迎接,笑着道:“杨大人,今日怎有空来我王府?”
杨靖快步上前,施礼道:“特来向王爷求援!”
朱爽一愣,“发生什么事?”
杨靖上前解释,原来是陕北一带发生了严重的干旱,导致粮食减产乃至绝产。他已向朝廷上书,请求减免税赋。
可受灾的百姓依旧缺粮,若不及时赈灾,就算不发生叛乱,也会饿死无数百姓。
朱爽闻言一怔,喃喃道:“陕北啊!”
话说明朝的陕北,实在是太过多灾多难了!
明初及中期还好,到了明末那真是各种自然灾害轮番上阵,加上朝廷拖欠饷银,边镇的将士好几年拿不到军饷,又有贪官污吏横行,生生要逼死人的节奏。
此刻的陕北虽好过明末,依旧是陕西境内自然灾害最多的区域。
朱爽管不了两百年后,却能为此刻的陕北百姓做一些事。
当即道:“我准备先拨粮草十万石,运往陕北,救济灾民!”
杨靖闻言大喜,施大礼道:“如此,陕北百姓活矣,王爷宅心仁厚,实乃万民之福啊!”
却说此刻的陕北地广人稀,拢共也只有八万余户,六十多万的人口。
此次受灾的面积约占陕北四分之一,人口两万余户,十多万人。
有十万石粮食送过去,均分到每户灾民手中有好几石,省一点吃足够渡过灾年。
就是秦王损失多一些,这十万石粮草就要八万多两白银,还没算运往陕北的各种费用。
朱爽这一次,开销起码十几万两,也就是秦王府家大业大,换做谁都要肉疼好一阵。
就说这陕西布政使司衙门,有蓝田银矿两成产银的进项,也算收入颇丰,依旧不敢独自承担陕北赈灾。
无他,真的是太烧钱了!
可朱爽还真没把十万石粮草放在眼里,各种矿山、作坊里的收入不算,他本身还是陕西行省境内最大的地主老财,有王府田庄三十万亩,仓库里的粮食堆积如山,不是一般的有钱。
“杨大人过誉了,我身为大明藩王,与国同休,自然不能坐看百姓忍饥挨饿。我准备亲自押送粮草去陕北赈灾,若有其他法子帮他们渡过难关,就再好不过了!”
杨靖听这话,便觉太阳穴突突直跳,心里道:“你不会要把那帮灾民,都变成秦王府的矿工吧?十几万灾民,去了老弱病残,顶多三分之一的轻壮,也就是四五万人。真要让他开一个大矿,全都雇了也说不定。”
杨靖想到这,忽觉那灾情似乎也没那么紧急了。
秦王府的未来矿工及家属受灾,他急个什么劲?
当即道:“料想王爷,是一定有法子的!”
朱爽哈哈一笑,“那便到时再说了,请!”
二人进了殿内,令一直等候的陈文镛颇为不安,两个大老谈话,实在没他旁听的余地啊!
只能拱手见礼,随即道:“王爷,卑职先行回去,明日再来,找小春子公公取您的手稿如何?”
杨靖好奇道:“哦,王爷的手稿,却不知要写什么?”
扫视一眼见笔墨都已准备,料想他晚来一会,人都写完了。
笑着道:“最为难的事都被王爷解决了,就让下官也跟着瞧瞧,王爷的墨宝如何?”
朱爽哈哈一笑,“那本王,便献丑了!”
起身到书桉前,提笔蘸墨,挥毫写下: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写完将笔一扔,哈哈大笑!
一旁的杨靖都看傻了,望着白纸上的字,怎么也不敢信这是朱樉能写出来的。
要说秦王写个边塞诗,写个宫廷艳诗杨靖能理解,毕竟秦王有这个生活体验。
这首临江仙大气磅礴,康慨悲壮,读来只觉荡气回肠、回味无穷,平添万千感慨在心头,怎么可能是朱樉写出来的。
杨靖身后的陈文镛也是一脸懵的状态,他做好打油诗也刊印的心里建设了,哪成想朱樉抛出这么一首绝妙好词。
更要命的是,这首词跟《三国演义》实在是太配了,有一种提纲挈领的艺术契合感,彷佛这首词就是为这本书写的。
俩人一时间思绪万千,都看着墨宝不说话。
朱爽则坐回原位,继续烤串就啤酒。
话说买下酒坊后,他就命酿酒师傅同时用多套设备酿造实验,才能以最快的速度在炎炎夏日里酿出口味近似于现代的啤酒。
放到冰窖里镇过后,就更分辨不出细微的差别了。
能在大明的炎炎夏日里,喝上冰镇的啤酒,还真是惬意啊!

章节目录

言情推荐阅读:

家父朱重八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爬书网只为原作者无罪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无罪并收藏家父朱重八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