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朱元璋魔怔了!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所有的大臣都以为,朱元璋之所以在这个时间点召集大家过来商量倭寇之患,就是因为魏国公徐辉祖刚刚巡视沿海归来。
压根儿就没人把这件事,跟燕王世子朱高炽联系起来。
而且在大家的认知中,燕王世子朱高炽是众多皇子皇孙当中最为平庸的一个人,断然说不出这等惊人之语。
反倒是他的二弟朱高煦一表人才,颇有燕王之风。
不过,大臣们看明白一件事儿,那就是皇帝今天不是在开玩笑,他似乎是真想使用这种方法,解决倭寇之患。
皇帝魔怔了!
大臣们只要想到这种可能,就忍不住头皮发麻。
如此行径,简直犹如大国尊严。
泱泱大明王朝,怎么可能做这种上不得台面的事情。
另外,如果真按照皇帝所言,三五千兵力就解决倭寇之患,那说明了什么?说明这一整个奉天殿的朝廷重臣,一天天是在这吃干饭呢!
三五千兵力就能解决的问题,他们耗费了20多年时间,耗费了无数精兵强将,数不尽的钱粮,洪武皇帝大半截身子都埋在黄土里了,他们却始终未能解决。
在场的都是什么人,在场的可都是大明王朝的顶流权贵,是整个大明王朝最厉害的人马,他们没本事谁又有本事。
虽然所有人都觉得皇帝的这个想法,根本不靠谱,也不可能仅仅凭借三五千兵力就解决倭寇之患,但是,万一呢!
万一真的解决了呢?!
那他们这一大帮子人的脸面,往哪搁?
“皇帝陛下魔怔了,这可如何是好?”
“绝对不能这么干啊!咱大明丢不起这人啊!”
“平安将军,快劝劝陛下吧,不能这么胡闹啊!”
整个大殿之内,平安将军的身份并不是最高,但他却是此时最适合出面劝阻的人。
因为现在皇帝似乎钻了牛角尖儿,如果是前排的大臣前去劝解,很有可能碰钉子。
而后面的大臣,身份地位又比较一般,说话分量不够重。
最合适的,就是平安将军。
他本身就是朱元璋的义子,朱元璋对他非常信任。
别看朱元璋晚年杀气很重,无数功勋人头落地,但他对自己的义子,依旧比较信任。
这一点,是普通的大臣无法相比的,这是一种感情上的纽带。
平安将军心中暗道:皇帝陛下看来真是有些老糊涂了,今儿若不能劝住陛下,我大明的名声可算是毁了。
人要脸,树要皮,何况是一个国家呢?
平安将军出列,声音浑厚的喊道:“陛下三思!
樱木国,乃是我大明藩属国,贸然出兵,有以强凌弱之嫌!”
朱元璋在众多大臣面前,缓缓踱步,随后停下来,突然转身望向平安将军:“那咱问你,大明立国以来,樱木国可有向咱称臣纳贡?”
平安将军顿时语塞,半天才磕磕绊绊的说道:“这···这···樱木国现在南朝、北朝混战,我大明派去的使者也死于战乱之中,尚未正式向我大明称臣,也从未缴纳岁贡。”
朱元璋轻哼一声,也不再多言,显然,平安将军这个反驳的理由已经不成立。
朱元璋现在想明白一个道理,别看历朝历代,樱木国都像中原王朝称臣纳贡,但是所引发的倭寇之患,却久久不能平息。
这个族群,天生就欠打!!
既然要做藩属国,那就摆好姿态,乖乖的不要惹事,一边称臣一边捣乱,还掠夺天朝财货,虐杀天朝百姓,这称的是哪门子臣?!
平安将军说的没错,现在樱木国确实没有统一,南朝、北朝正处于混战阶段。
但是,话又说回来,在没有统一的情况下,都能给大明造成这么大的威胁,如果统一了,那岂不是更难收拾?!
若是樱木国王阳奉阴违,就因为他向自己称臣,纳贡,就可以不顾及倭寇之患,不顾及大明子民的利益了吗?
朱元璋的手掌,按在龙案的宣纸上。
‘实事求’是四个大字,再次映入眼帘。
那些虚妄的名头,就好似一层层薄雾,忽然间拨开,露出事情本来的面貌。
他现在要的是最根本最直接的利益。
什么名声啊,正义呀,礼节呀,都可以往后放一放。
农民出身的他,其实骨子里,还是非常务实的。
朱元璋眼见群臣无法说服自己,他内心的想法就愈发坚定。
其实,与其说是群臣在劝他,不如说是他在借助群臣,说服自己。
毕竟,朱高炽提议实在太过荒谬,就连他也始终无法下定决心。
然而,随着群臣无法驳倒他,朱元璋的内心已经愈发坚定。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script>mark("tip");mark("page");

章节目录

言情推荐阅读:

大明:快乐肥宅太子爷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爬书网只为原作者无罪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无罪并收藏大明:快乐肥宅太子爷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