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三章 人类超高音
人类的听觉范围为20至20000赫兹,如果超出这个范围,就会只看到发声器,耳中却接受不到任何声音。
眼下的情形,林轩能够判断出,是僧人的诵经声高到了极致,所以瞬间突破了自己的听力范围。
既然发声,就一定有目标倾听者,那么僧人发出极高音,难道是要上达天听?念给远在虚空境界里的诸神、诸佛听?
在专业理论书籍中,声波作用于听觉器官,使其感受细胞处于兴奋并引起听神经的冲动以至于传入信息,经各级听觉中枢分析后引起震生感。听觉是仅次于视觉的重要感觉通道。在人的生活中起着重大的作用。虽然人耳能感受的声波频率范围是20至20000赫兹,但重点敏感区域是1000至3000赫兹。
藏地寺庙中,很少有僧人诵经声超过40分贝,即便是在辩经场上,各寺庙弟子的声音也不会超过90分贝。
林轩相信,此刻僧人的声音高度已经在180分贝以上,超过了春节时放鞭炮产生的巨大噪声。
那是听不到的声音,超出了人类听力以及想象力的极限。
如果不是在这种极度诡异的环境中,林轩也许会击掌赞叹僧人的超自然修为,因为人类的发声器官是不可能达到那种境界的。由此推算,僧人一定是在长达数百乃至数千年的修行中参悟了生命的奥秘。
“我不如他。”林轩心底发出了由衷地赞叹。
老子在《道德经?四十一章》中说:“大音希声。”
意思是,最大最美的声音乃是无声之音,达到极致的东西是不可捉摸的。
老子又说:“听之不闻名曰希。”
《王弼集校释》注:“大音,不可得闻之音也。有声则有分,有分则不宫而商矣。分则不能统众,故有声者非大音也。”
“众”即全体,“分”即部分;人们听到的宫音或商音等,都只是部分,而非全体。意谓有了具体、部分的声音之美,就会丧失声音的自然全美。老子认为最美的音乐是自然全声之美,而非人为的部分之美,这和他的“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的见解以及“无为自化”的思想完全一致。
此时此刻的情景,等于是僧人用一种人类无法理解的方式发出了人类无法听到的声音,那声音来自哪里去往哪里,都与人类世界无关。
这一刻,僧人已经“非人类”,超出了地球人类的群体,成为“至大、至高、至美”的自然体。
“那么,如此发声的意义何在?”——这是林轩关心的另一个重要问题。
嗡的一声,玻璃壁障上出现了一组奇怪的画面,像是一张显微镜下的植物叶片筋络图,又像是人体血管导引图。所有的淡红色线条都是弯弯曲曲的,连接方式错综复杂,令人眼花缭乱。
僧人转身,平举双臂,后背与玻璃紧贴着。
林轩立刻发现,僧人的透明身体里那些血管,正好与玻璃上的线条无缝结合。
“是吸血——不,是僧人自愿把血肉奉献给诸神!”林轩刚想到这里,僧人身体里的血液便沿着后脑处的两条主血管上行,进入那玻璃体内。
玻璃是不可能自动吸血的,吸食僧人血液的只能是隐藏在暗处的某种力量。
僧人脸上有了笑意,仿佛这样做,能给自己带来无比的荣耀。
“快离开那里!”林轩出声提醒。不过,他也知道,这种提醒苍白无力,毫无意义,因为僧人进入这里,就是为了奉献肉身。
“这是生命中最辉煌的顶点,是修行者的飞升之路。再见了,希望你们也能步我的后尘,继续潜心修行……”僧人的脸越来越苍白,脸上的笑意也越来越诡异。
僧人的血进入玻璃后,玻璃上所有血管样的线条都轻轻蠕动起来,由淡红色变成了鲜红色。
林轩仰面看着玻璃,似乎觉得,某种神秘力量已经被僧人用生命血肉唤醒,正在散发出一种惊天骇地的力量。随着几千根粗细长短各不相同的线条一起蠕动变化,一个个活生生的人物出现在玻璃上,那应该是僧人的眼球看到过的东西,如今随着血液上行,一切记忆也被卷走了。
更为诡异的是,从服饰装束上看,那些人物来自于不同的朝代和国度。其中一些,很明显是来自于中国的秦汉时代,高冠、袍服、云履;有些女子形象来自于唐宋宫廷,全都衣着艳丽,环佩叮当,袅袅婷婷,容颜姣好;有些留着长辫子的男人自然是来自满清时期,全都衣衫褴褛,步履蹒跚……另外一些则是来自于外国的,衣物特征不明显,但五官却是标准的英美、法俄模样。最奇怪的是,有些人物根本不是地球上能见到的,都是些穿着宇航服、戴着硕大的宇航头盔的“矮人”。
林轩判断,僧人的修行过程极其漫长,已经超过了人类的平均寿命,所以他在生命中见过太多东西,都在记忆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痕迹。
换句话说,僧人以某种特殊方式带着前世记忆转生、重生,所以一百
眼下的情形,林轩能够判断出,是僧人的诵经声高到了极致,所以瞬间突破了自己的听力范围。
既然发声,就一定有目标倾听者,那么僧人发出极高音,难道是要上达天听?念给远在虚空境界里的诸神、诸佛听?
在专业理论书籍中,声波作用于听觉器官,使其感受细胞处于兴奋并引起听神经的冲动以至于传入信息,经各级听觉中枢分析后引起震生感。听觉是仅次于视觉的重要感觉通道。在人的生活中起着重大的作用。虽然人耳能感受的声波频率范围是20至20000赫兹,但重点敏感区域是1000至3000赫兹。
藏地寺庙中,很少有僧人诵经声超过40分贝,即便是在辩经场上,各寺庙弟子的声音也不会超过90分贝。
林轩相信,此刻僧人的声音高度已经在180分贝以上,超过了春节时放鞭炮产生的巨大噪声。
那是听不到的声音,超出了人类听力以及想象力的极限。
如果不是在这种极度诡异的环境中,林轩也许会击掌赞叹僧人的超自然修为,因为人类的发声器官是不可能达到那种境界的。由此推算,僧人一定是在长达数百乃至数千年的修行中参悟了生命的奥秘。
“我不如他。”林轩心底发出了由衷地赞叹。
老子在《道德经?四十一章》中说:“大音希声。”
意思是,最大最美的声音乃是无声之音,达到极致的东西是不可捉摸的。
老子又说:“听之不闻名曰希。”
《王弼集校释》注:“大音,不可得闻之音也。有声则有分,有分则不宫而商矣。分则不能统众,故有声者非大音也。”
“众”即全体,“分”即部分;人们听到的宫音或商音等,都只是部分,而非全体。意谓有了具体、部分的声音之美,就会丧失声音的自然全美。老子认为最美的音乐是自然全声之美,而非人为的部分之美,这和他的“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的见解以及“无为自化”的思想完全一致。
此时此刻的情景,等于是僧人用一种人类无法理解的方式发出了人类无法听到的声音,那声音来自哪里去往哪里,都与人类世界无关。
这一刻,僧人已经“非人类”,超出了地球人类的群体,成为“至大、至高、至美”的自然体。
“那么,如此发声的意义何在?”——这是林轩关心的另一个重要问题。
嗡的一声,玻璃壁障上出现了一组奇怪的画面,像是一张显微镜下的植物叶片筋络图,又像是人体血管导引图。所有的淡红色线条都是弯弯曲曲的,连接方式错综复杂,令人眼花缭乱。
僧人转身,平举双臂,后背与玻璃紧贴着。
林轩立刻发现,僧人的透明身体里那些血管,正好与玻璃上的线条无缝结合。
“是吸血——不,是僧人自愿把血肉奉献给诸神!”林轩刚想到这里,僧人身体里的血液便沿着后脑处的两条主血管上行,进入那玻璃体内。
玻璃是不可能自动吸血的,吸食僧人血液的只能是隐藏在暗处的某种力量。
僧人脸上有了笑意,仿佛这样做,能给自己带来无比的荣耀。
“快离开那里!”林轩出声提醒。不过,他也知道,这种提醒苍白无力,毫无意义,因为僧人进入这里,就是为了奉献肉身。
“这是生命中最辉煌的顶点,是修行者的飞升之路。再见了,希望你们也能步我的后尘,继续潜心修行……”僧人的脸越来越苍白,脸上的笑意也越来越诡异。
僧人的血进入玻璃后,玻璃上所有血管样的线条都轻轻蠕动起来,由淡红色变成了鲜红色。
林轩仰面看着玻璃,似乎觉得,某种神秘力量已经被僧人用生命血肉唤醒,正在散发出一种惊天骇地的力量。随着几千根粗细长短各不相同的线条一起蠕动变化,一个个活生生的人物出现在玻璃上,那应该是僧人的眼球看到过的东西,如今随着血液上行,一切记忆也被卷走了。
更为诡异的是,从服饰装束上看,那些人物来自于不同的朝代和国度。其中一些,很明显是来自于中国的秦汉时代,高冠、袍服、云履;有些女子形象来自于唐宋宫廷,全都衣着艳丽,环佩叮当,袅袅婷婷,容颜姣好;有些留着长辫子的男人自然是来自满清时期,全都衣衫褴褛,步履蹒跚……另外一些则是来自于外国的,衣物特征不明显,但五官却是标准的英美、法俄模样。最奇怪的是,有些人物根本不是地球上能见到的,都是些穿着宇航服、戴着硕大的宇航头盔的“矮人”。
林轩判断,僧人的修行过程极其漫长,已经超过了人类的平均寿命,所以他在生命中见过太多东西,都在记忆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痕迹。
换句话说,僧人以某种特殊方式带着前世记忆转生、重生,所以一百
言情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