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三章 皇恩浩荡
武松等人正在惊疑,不知道这么短的时间内,宋徽宗怎么又会有圣旨传来,门外来人又在喊:“武松还不快快接旨!”
由于潘金莲已经有了下落,武松现在心中已定,对接旨这种事情也就没有那么抗拒。况且,也想知道,这最新的旨意究竟是什么。
他便迎出来,一见前来传旨的人,不禁又吃了一惊。原来,这回来传旨的,居然是童贯!
要知道,此时的童贯,虽然是个太监,但统帅军队,南征北战,权倾朝野,已经妥妥的是当朝权臣。代皇上传旨这样的事情,是无论如何轮不到他来干的了。
可是,他居然亲自带来皇帝的旨意。由于他位高权重,陪同他来的人也不少,是一支装备精良的小军队。
莫非,因为武松连番抗旨,宋徽宗这是派童贯亲自出马,前来擒拿武松了?
武松心生警惕。但一看童贯,脸上却并没有太大的怒气。不过,这种老奸巨猾的大奸臣大太监,本来也已经能够做到喜怒不形于色。对于他的来意,是不能光从他的表情上来推断的。
武松暗暗寻思对策。这时,那个庞大太监也跟着他迎出来了,一见童贯,连忙摆出十分谦卑的神态。童贯见了那庞大太监,神色却甚是冷澹,道:“李彦,皇帝有新旨意,你那道旨意,就收回罢!”
武松一听“李彦”两字,心里戈登了一下。想不到,这个胖大太监,居然就是李彦。
作为穿越者,武松后世看书,依稀记得,李彦也是宋徽宗时期的大太监,同时也是历史上有名的奸臣之一,和蔡京、王黼、童贯、梁师成、朱勔等并称为北宋的“六贼”。
不过,也有种说法是,“六贼”中的另一人实际上是李邦彦,而不是李彦。但这李彦也是个大奸贼,却毫无疑问。
亏得武松开始还在猜测他会不会是那位撰写《葵花宝典》的太监呢。不过,《葵花宝典》阴毒无比,害人匪浅,如果说是出自一位心术不正的太监之手,也说得过去。只是,这个李彦虽然会武功,但比起传说中的《葵花宝典》上所载的武功来,那就差得太远了。
此时,李彦在太监中的地位,也显然远远不如童贯。因此,见到童贯,他的态度很是谦卑。童贯这样一说,他便唯唯诺诺立即答应,看了武松一眼,便退到一旁。
童贯的脸上,却随即挤出几分似笑非笑的神情,对武松道:“武松,你小子真是有能耐啊,某真是小看了你!”
不要说前世知道童贯是个大奸臣,对他本来就不顺眼,这一世,武松已经杀掉了童贯派在清河县的密使马奎,夺过了童贯很想要的三大奇书之一的《司徒遗书》,比武时又杀掉了童贯的爱将,双方的矛盾,早已经是不可调和的。
听得童贯语气不善,武松也就没必要忍耐,冷澹道:“有什么旨意,就快说吧!”
童贯似乎对武松的态度早有预料,并没有发作,反而嘿嘿干笑一声,道:“武松接旨!”
此时,不仅李彦带来的御林军还在旁边,童贯又带来这么多军队,如果不想连累新禁军中的这些部下的话,即使有方金芝相助,武松也是很难顺利逃出去的。
且听听童贯带来的旨意,看看昏君宋徽宗连下四旨,究竟想说什么。因此,武松还是暂时摆出了接旨的架势。
只听童贯尖利的嗓音宣读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武松接连拒旨,擅自调动新军,本当严惩。唯朕听闻,武松比者于清河县勇救民女潘氏金莲,慕太祖送京娘之义。此番接旨延宕,擅调军人,乃是因潘氏失踪,情有可原。且武松训新禁军功绩卓着,人才难得。朕格外开恩,着开封府全力搜救潘氏,武松母庸再念,速整军剿匪,戴罪立功!钦此!”
考虑到武松是个武将,这道圣旨已经写得很通俗易懂了。意思就是:武松这次连番拒旨,甚至擅自调动新禁军到皇城之中找人,本来是重罪。但是,武松这些举动,都是为了寻找潘金莲,而武松在清河县救出潘金莲的举动,实际上是学习当年的宋太祖千里送京娘,因此事有情有义的举动。加上武松训练新禁军有功,是个人才,所以皇帝宋徽宗格外开恩,命令开封府帮助武松寻找潘金莲,暂时不追究武松的罪过,要武松赶快带兵去水泊梁山剿匪,戴罪立功。
说起来,也算是言之成理。因为,把武松寻找潘金莲的行为,和当年宋太祖赵匡胤千里送京娘的行为挂起钩来,那意义就不一样了。宋徽宗以此暂时免除武松的罪责,也就说得过去。
只是,宋徽宗为什么要这样做?
诚然,比武之后,宋徽宗十分赏识武松,对他破格提拔,但要说到对武松的信任重用,显然远远比不上高求、蔡京之流。何况,武松接连抗旨不行,还擅自调动军队在皇城之中到处搜人,甚至冲击歌风楼,这本来都是宋徽宗作为皇帝无法容忍之事。
宋徽宗为何要对武松网开一面?难道真的紧紧是因为武松人才难得?又或者是宋徽宗赵佶刚刚提拔武松,不好意思立即严惩武松打自己的脸?
由于潘金莲已经有了下落,武松现在心中已定,对接旨这种事情也就没有那么抗拒。况且,也想知道,这最新的旨意究竟是什么。
他便迎出来,一见前来传旨的人,不禁又吃了一惊。原来,这回来传旨的,居然是童贯!
要知道,此时的童贯,虽然是个太监,但统帅军队,南征北战,权倾朝野,已经妥妥的是当朝权臣。代皇上传旨这样的事情,是无论如何轮不到他来干的了。
可是,他居然亲自带来皇帝的旨意。由于他位高权重,陪同他来的人也不少,是一支装备精良的小军队。
莫非,因为武松连番抗旨,宋徽宗这是派童贯亲自出马,前来擒拿武松了?
武松心生警惕。但一看童贯,脸上却并没有太大的怒气。不过,这种老奸巨猾的大奸臣大太监,本来也已经能够做到喜怒不形于色。对于他的来意,是不能光从他的表情上来推断的。
武松暗暗寻思对策。这时,那个庞大太监也跟着他迎出来了,一见童贯,连忙摆出十分谦卑的神态。童贯见了那庞大太监,神色却甚是冷澹,道:“李彦,皇帝有新旨意,你那道旨意,就收回罢!”
武松一听“李彦”两字,心里戈登了一下。想不到,这个胖大太监,居然就是李彦。
作为穿越者,武松后世看书,依稀记得,李彦也是宋徽宗时期的大太监,同时也是历史上有名的奸臣之一,和蔡京、王黼、童贯、梁师成、朱勔等并称为北宋的“六贼”。
不过,也有种说法是,“六贼”中的另一人实际上是李邦彦,而不是李彦。但这李彦也是个大奸贼,却毫无疑问。
亏得武松开始还在猜测他会不会是那位撰写《葵花宝典》的太监呢。不过,《葵花宝典》阴毒无比,害人匪浅,如果说是出自一位心术不正的太监之手,也说得过去。只是,这个李彦虽然会武功,但比起传说中的《葵花宝典》上所载的武功来,那就差得太远了。
此时,李彦在太监中的地位,也显然远远不如童贯。因此,见到童贯,他的态度很是谦卑。童贯这样一说,他便唯唯诺诺立即答应,看了武松一眼,便退到一旁。
童贯的脸上,却随即挤出几分似笑非笑的神情,对武松道:“武松,你小子真是有能耐啊,某真是小看了你!”
不要说前世知道童贯是个大奸臣,对他本来就不顺眼,这一世,武松已经杀掉了童贯派在清河县的密使马奎,夺过了童贯很想要的三大奇书之一的《司徒遗书》,比武时又杀掉了童贯的爱将,双方的矛盾,早已经是不可调和的。
听得童贯语气不善,武松也就没必要忍耐,冷澹道:“有什么旨意,就快说吧!”
童贯似乎对武松的态度早有预料,并没有发作,反而嘿嘿干笑一声,道:“武松接旨!”
此时,不仅李彦带来的御林军还在旁边,童贯又带来这么多军队,如果不想连累新禁军中的这些部下的话,即使有方金芝相助,武松也是很难顺利逃出去的。
且听听童贯带来的旨意,看看昏君宋徽宗连下四旨,究竟想说什么。因此,武松还是暂时摆出了接旨的架势。
只听童贯尖利的嗓音宣读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武松接连拒旨,擅自调动新军,本当严惩。唯朕听闻,武松比者于清河县勇救民女潘氏金莲,慕太祖送京娘之义。此番接旨延宕,擅调军人,乃是因潘氏失踪,情有可原。且武松训新禁军功绩卓着,人才难得。朕格外开恩,着开封府全力搜救潘氏,武松母庸再念,速整军剿匪,戴罪立功!钦此!”
考虑到武松是个武将,这道圣旨已经写得很通俗易懂了。意思就是:武松这次连番拒旨,甚至擅自调动新禁军到皇城之中找人,本来是重罪。但是,武松这些举动,都是为了寻找潘金莲,而武松在清河县救出潘金莲的举动,实际上是学习当年的宋太祖千里送京娘,因此事有情有义的举动。加上武松训练新禁军有功,是个人才,所以皇帝宋徽宗格外开恩,命令开封府帮助武松寻找潘金莲,暂时不追究武松的罪过,要武松赶快带兵去水泊梁山剿匪,戴罪立功。
说起来,也算是言之成理。因为,把武松寻找潘金莲的行为,和当年宋太祖赵匡胤千里送京娘的行为挂起钩来,那意义就不一样了。宋徽宗以此暂时免除武松的罪责,也就说得过去。
只是,宋徽宗为什么要这样做?
诚然,比武之后,宋徽宗十分赏识武松,对他破格提拔,但要说到对武松的信任重用,显然远远比不上高求、蔡京之流。何况,武松接连抗旨不行,还擅自调动军队在皇城之中到处搜人,甚至冲击歌风楼,这本来都是宋徽宗作为皇帝无法容忍之事。
宋徽宗为何要对武松网开一面?难道真的紧紧是因为武松人才难得?又或者是宋徽宗赵佶刚刚提拔武松,不好意思立即严惩武松打自己的脸?
言情推荐阅读:
武松要救潘金莲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爬书网只为原作者无罪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无罪并收藏武松要救潘金莲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