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运转
这一次站出来的人,乃是太仓刘家的家主。
太仓刘家乃是东南最大的丝绸纺织商人,这一次看到了海贸的前景,同样扩大了生产规模,也被劳动力不足所困扰。
“李尚书,刘公公,假如朝廷允许迁移陕西人口充实东南的话,我东南各界愿意鼎力相助。迁移的费用由我们承担,保证一路上分毫不差地把人转移过来。另外,组织迁移的交通我们也可以自行安排,保证不耗费朝廷丝毫。另外我东南还可以组织一批粮食,运送到陕西,帮助缓解那边的灾情。”
李思诚微微眯起眼睛,审慎地问道:“刘老先生,您可知,这样的人口迁移,耗费几许?一个不慎,就可能酿成大祸啊。”
自古以来,有组织的人口迁移都是一项无比艰难的工程。
那么多人的转移,路上的消耗就是一笔天文数字。
这又不同于西方殖民者的黑奴贸易,只要把人运过去,路上哪怕损失一半都有的赚。
这样的平民迁移,政府必须完全地负起责任来。伤亡比例一旦过高的话,那绝对会酿成民变,遭遇外界的口诛笔伐。
然而说起这个,刘家家主却无比的自信。
“这个但请大人放心。我东南各界竭诚欢迎陕西百姓迁移过来,是因为生产、贸易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对于我们来说,他们当中的每一个人都是宝贵的财富。没有人会和钱过不去,更不会耽搁了自家的生意。由我们来做,其实远比朝廷组织会更加的有效而严谨。”
李思诚其实已经被说动了,但这么大的事,显然不是他能够做主的。
“各位,你们的心意,本官已经了解了。不过这件事本官要上承给陛下和信王殿下,由朝廷做主才行。”
大家伙十分的满意。
他们今日说起这事,主要就是为了通过李思诚的嘴,把他们的想法在朝中散播开来罢了。
李思诚和刘若愚也没有耽搁,回去之后,果然如实地把东南各界的想法传递去了京城。
同时,孟南贞也写了一封详实的战略策划,送到了信王面前。
天启和信王早已被陕西的灾情折磨的够呛,一直都找不到解决的办法。
孟南贞不知道的是,其实此时陕北当地,已经有了民乱的苗头了。
不时地有乱民冲击官衙,打死打伤朝廷命官多人。
不过此时的民乱还处于流民的自发行为阶段,并没有组织性。
一直到天启七年的三月份,澄城饥民王二聚集数百个无法活命的农民打死知县开始,轰轰烈烈的明末农民起义才会到来。
现在他呈递给天启和信王的奏折,提出了一种切实有效的救灾方法,着实打动了两位大佬。
随后天启、信王紧急和内阁进行了磋商,研究了这个办法的利弊。
最终确定,虽然这个办法会造成陕西一地的空虚。可是相比于随时会爆发的民乱,如今也只能这么做了。
随后,信王以监国的名义下达了命令,并且责成陕西、河南、湖北、江西、南直隶各地官府,全力配合灾民的转移。
拿到朝廷的命令,东南各界欣喜若狂。
孟南贞实在走不开,只好拜托刘若愚全权负责此事。
刘若愚心怀忠义,为人正直,并没有避让,而是痛快地答应了下来。
正月初三,东南的各界组织了第一批的救灾物资,在刘若愚的率领下,浩浩汤汤地奔赴了陕西。
这批救灾物资,包括七十五万两白银,一百万石大米,十万匹棉布,算是从陕西迁移人口的报酬。
这些物资足足占用了三百多条各种型号的船只,一路逆长江而上,经由汉水到达襄阳,再从陆路进入陕西。
而早在东南的救灾队伍出发之前,孙承宗已然从北京出发,轻车简从赶到了陕西。
孟南贞对于明末的官场实在是不放心,生怕这些救灾物资运送过去之后,被陕西官场上下其手给吞没了。
于是恳请了信王,促使孙承宗复出,担任了陕甘总督,全权负责西北的赈灾事宜。
孙承宗可是官场的一尊大佛,到了陕西之后,立刻雷厉风行地运作起来。
仅仅一天,就拿下了超过两百名不合格的官吏。其中有一百多人直接被抄家,扔进了监狱,等候秋后判决。
他是帝师之尊,又担任过阁老,迫使陕西官场风气为之一净,全速运转了起来。
仅仅只用了十天不到的时间,陕西各地的统计结果就送了上来。
孙承宗浏览过后,着实吓个半死。
幸好听从了孟南贞的意见,要将陕西的灾民转移出去。不然的话,以陕西的受灾程度,再拖延下去,黄巢旧事不远矣。
明白情况紧急,孙承宗不敢耽搁,联合了先期赶到陕西的东南代表,迅速在各地开展了招募活动。
中国人历来讲究故土难离,拥有着
太仓刘家乃是东南最大的丝绸纺织商人,这一次看到了海贸的前景,同样扩大了生产规模,也被劳动力不足所困扰。
“李尚书,刘公公,假如朝廷允许迁移陕西人口充实东南的话,我东南各界愿意鼎力相助。迁移的费用由我们承担,保证一路上分毫不差地把人转移过来。另外,组织迁移的交通我们也可以自行安排,保证不耗费朝廷丝毫。另外我东南还可以组织一批粮食,运送到陕西,帮助缓解那边的灾情。”
李思诚微微眯起眼睛,审慎地问道:“刘老先生,您可知,这样的人口迁移,耗费几许?一个不慎,就可能酿成大祸啊。”
自古以来,有组织的人口迁移都是一项无比艰难的工程。
那么多人的转移,路上的消耗就是一笔天文数字。
这又不同于西方殖民者的黑奴贸易,只要把人运过去,路上哪怕损失一半都有的赚。
这样的平民迁移,政府必须完全地负起责任来。伤亡比例一旦过高的话,那绝对会酿成民变,遭遇外界的口诛笔伐。
然而说起这个,刘家家主却无比的自信。
“这个但请大人放心。我东南各界竭诚欢迎陕西百姓迁移过来,是因为生产、贸易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对于我们来说,他们当中的每一个人都是宝贵的财富。没有人会和钱过不去,更不会耽搁了自家的生意。由我们来做,其实远比朝廷组织会更加的有效而严谨。”
李思诚其实已经被说动了,但这么大的事,显然不是他能够做主的。
“各位,你们的心意,本官已经了解了。不过这件事本官要上承给陛下和信王殿下,由朝廷做主才行。”
大家伙十分的满意。
他们今日说起这事,主要就是为了通过李思诚的嘴,把他们的想法在朝中散播开来罢了。
李思诚和刘若愚也没有耽搁,回去之后,果然如实地把东南各界的想法传递去了京城。
同时,孟南贞也写了一封详实的战略策划,送到了信王面前。
天启和信王早已被陕西的灾情折磨的够呛,一直都找不到解决的办法。
孟南贞不知道的是,其实此时陕北当地,已经有了民乱的苗头了。
不时地有乱民冲击官衙,打死打伤朝廷命官多人。
不过此时的民乱还处于流民的自发行为阶段,并没有组织性。
一直到天启七年的三月份,澄城饥民王二聚集数百个无法活命的农民打死知县开始,轰轰烈烈的明末农民起义才会到来。
现在他呈递给天启和信王的奏折,提出了一种切实有效的救灾方法,着实打动了两位大佬。
随后天启、信王紧急和内阁进行了磋商,研究了这个办法的利弊。
最终确定,虽然这个办法会造成陕西一地的空虚。可是相比于随时会爆发的民乱,如今也只能这么做了。
随后,信王以监国的名义下达了命令,并且责成陕西、河南、湖北、江西、南直隶各地官府,全力配合灾民的转移。
拿到朝廷的命令,东南各界欣喜若狂。
孟南贞实在走不开,只好拜托刘若愚全权负责此事。
刘若愚心怀忠义,为人正直,并没有避让,而是痛快地答应了下来。
正月初三,东南的各界组织了第一批的救灾物资,在刘若愚的率领下,浩浩汤汤地奔赴了陕西。
这批救灾物资,包括七十五万两白银,一百万石大米,十万匹棉布,算是从陕西迁移人口的报酬。
这些物资足足占用了三百多条各种型号的船只,一路逆长江而上,经由汉水到达襄阳,再从陆路进入陕西。
而早在东南的救灾队伍出发之前,孙承宗已然从北京出发,轻车简从赶到了陕西。
孟南贞对于明末的官场实在是不放心,生怕这些救灾物资运送过去之后,被陕西官场上下其手给吞没了。
于是恳请了信王,促使孙承宗复出,担任了陕甘总督,全权负责西北的赈灾事宜。
孙承宗可是官场的一尊大佛,到了陕西之后,立刻雷厉风行地运作起来。
仅仅一天,就拿下了超过两百名不合格的官吏。其中有一百多人直接被抄家,扔进了监狱,等候秋后判决。
他是帝师之尊,又担任过阁老,迫使陕西官场风气为之一净,全速运转了起来。
仅仅只用了十天不到的时间,陕西各地的统计结果就送了上来。
孙承宗浏览过后,着实吓个半死。
幸好听从了孟南贞的意见,要将陕西的灾民转移出去。不然的话,以陕西的受灾程度,再拖延下去,黄巢旧事不远矣。
明白情况紧急,孙承宗不敢耽搁,联合了先期赶到陕西的东南代表,迅速在各地开展了招募活动。
中国人历来讲究故土难离,拥有着
言情推荐阅读:
我什么没干过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爬书网只为原作者无罪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无罪并收藏我什么没干过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