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三章 催命鬼
“不行,打死我也不去!”
沈阳,魏良臣的脸比“猛张飞”王维栋的脸还黑。他不能不黑啊,因为李成梁竟然要他去建州向奴尔哈赤赔罪!
笑话,杀子之仇,一句赔罪就能抵消了!
李成梁这是摆明了让他去送死啊!
一肚子火从都司府出来时,良臣懒得和李如梅说什么,翻身上马就回了驿站。
李如梅见状,摇了摇头,暗道少年人就是不知轻重,不会做人。
其实,李如梅是反对父亲李成梁提议的,他认为魏良臣尽管误杀了洪太主一行,但本意出发点是好的,并非存心。
要怪,就只能怪洪太主他们自己,谁让他们恰好在那时候出现在草帽顶子山,且首先射杀了百户赵国安,以致魏舍人和长胜堡的胡三炮都以为他们是寇匪,才激起事变。
所以说一千道一万,你奴尔哈赤首先应该解释为何儿子会带兵潜入边两百多里,还先动手射杀大明的将官。这件事不解释清楚,谁敢保证你奴尔哈赤说的就是真的。等把这件事情弄清楚后,我们再来谈你儿子被误杀的事。一桩归一桩,解决了第一桩才能谈第二桩。
不过现在外面风传建州造反,此节骨眼你奴尔哈赤应当马上前来沈阳接受朝廷对你的调查,证明你的清白,而不是公然派人威胁朝廷,扬言率兵跟朝廷讨还公道。如此行径,只会让人怀疑你奴尔哈赤是真的要造反!
身为辽东总兵,李如梅对朝廷的尊严还是看的很重的,他倒不是对魏良臣这个钦差副使有多看重,反而很是瞧不起。
原因无它,这魏良臣充其量只是个幸臣,仗了郑家的势才得了个舍人的小官。这种人,无事生非,年纪轻轻总想弄出点大事来。顶着所谓副使的名头,就以为天老大,他老二了。这种人,李如梅见的多了,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李如梅的态度很明确,洪太主被误杀之事,朝廷肯定要给建州一个交待,但绝不是奴尔哈赤希望的那种,朝廷将魏良臣交给他处置!而是按照先后,把事情一条条的理清说明白,最后再定出个责任大小来。
在李如梅看来,不管这魏良臣有多么可恶,他总是钦差副使,官再小,代表的也是朝廷。因而对于父亲李成梁的提议,李如梅感到很气愤。魏良臣若向奴尔哈赤赔罪,就等于大明朝向奴尔哈赤赔罪,承认这件事从头到尾都是大明的过错,而建州方面则是彻头彻尾的无辜者。
这怎么行呢!
一直以来,李如梅就反对父亲李成梁对建州的偏帮,任辽东总兵以来,不但加强了边堡防线的守卫力量,还刻意与舒尔哈齐交好,趁他兄弟反目时劝说父亲李成梁拉拢舒尔哈齐,分散建州力量。
虽然此举最终因为高淮之事而前功尽弃,但李如梅仍坚持对奴尔哈赤需要防范,因而得报奴尔哈赤率兵攻打黑扯木后,立即派人快马至铁岭,请求闲居在家的二哥李如柏领军支援黑扯木,必要的时候介入此事,迫使奴尔哈赤退兵。
不过二哥李如柏动作慢了一步,黑扯木还是被奴尔哈赤攻占,但是舒尔哈齐却被救了下来,眼下就关押在铁岭。李如梅希望二哥能将舒尔哈齐解到沈阳来,可李如柏却没答应,只说此事由父亲决夺。
舒尔哈齐被抓的消息传到杨镐耳中后,杨镐不淡定了。在此之前,魏良臣将舒尔哈齐派三子札萨克图入京告状的事透露给了杨镐,这对于想重新出山的杨镐而言,无疑是天上掉下的馅饼。若是操作得当,他不但能出任辽抚,更能将李成梁赶出辽东。
所以,杨镐立即去见李成梁,希望李成梁能将舒尔哈齐交给他。但此事李成梁却没答应,杨镐虽是钦差,可无节制辽东都司的权力。二人谈的不欢而散,没过两天,就传来了奴尔哈赤要率兵讨公道的急报。
急报是抚顺守将李永芳发来的,最先接到急报的就是李如梅。他第一时间就回家问了自己的父亲,奴尔哈赤之子洪太主一行入边他老人家之前是否知道,被洪太主射杀的赵国安又为何去的长胜堡。
李如梅对此事有怀疑,他怀疑自己的父亲是不是有什么事情没有对自己说。可惜,李成梁却什么也没有告诉自己的儿子,只要他马上派人去召魏良臣到都司府。
人在家中坐,祸从天上降。
正享受杨镐对他无微不至关怀,并且正在设法准备捞一笔,然后快马加鞭溜回北京的魏良臣,是硬着头皮去见的李成梁。
他不想去,是杨镐非要他去的。杨镐说他若不去,李成梁必会大做文章,后果对良臣是不利的。毕竟,奴尔哈赤这一手率兵讨公道跟当日据关讨款一样,性质都往边乱上靠了。而擅起边衅这一款大罪,身为辽东矿监税使的高淮都扛不住,况你一小小舍人呢。
因此,杨镐劝说魏良臣去听听李成梁怎么说,不管最后结局如何,至少,要弄清李成梁的想法。如此,才能见症下药。
杨镐依旧是拍着胸脯力保良臣没事的,良臣无奈,只得去都司府听听李成梁怎么说。
在都司府外,他见到了沈炼。良臣到了沈阳后,沈炼就带着他的人回了帅府,此时陪着的人正是现任辽东总兵、李成梁五子李如梅。
相比大哥李如松,李如梅的名声并不是太显,但良臣这些日子却听过好多次,且都是从同一人口中说出。
这人就是他的便宜老师杨镐。
杨镐对李如梅真的是赞赏无比,因为早在十几年前,他和李如梅就是一对好搭档。
据蒋方印私下对魏良臣说,万历二十五年的时候,杨镐和李如梅在没向总督和巡抚请示的情况下,私自出兵奔袭蒙古炒花部,结果虽然战败,但二人却因此达成了深厚的“友谊”。
后来朝鲜蔚山之战,明军兵分三路进军,李如梅负责左路。日军溃败,结栅顽抗,明军连破两栅,逼近最后一栅,胜利就在眼前。关键时刻,杨镐为了不让别人的功劳超过李如梅,不惜放弃绝佳的进军机会,鸣金收兵。
战场上的战机稍纵即逝,日军由此获得宝贵的喘息时机,援军赶到,最终导致明军大败。败退之时,杨镐和李如梅都很狼狈,李如梅还从马上摔了下来,伤了手臂,留下比较重的残疾。
良臣偷偷瞄过,李如梅的左手好像真的有点问题,不像正常人那样摆动。因为这些“友谊”,杨镐对李如梅自是无比欣赏,和对李成梁的态度判若两人,这可能跟杨镐知道李如梅和其父性格不同有关。
沈炼肯定已将魏良臣所有事情向李如梅透了底,加上对魏良臣的来历十分清楚,又有杨镐的面子在,所以李如梅只是简单的和他点了点头,便将良臣带到了父亲李成梁那里。
陡见这位老太傅时,良臣可是真被吓着。
李成梁真是老了,老的不但满脸老人斑,皮肤也呈蜡黄色,额头上的皱纹都能塞进铜板。
但别看人老,话一出口,良臣就知道老狐狸就是老狐狸。
李成梁根本不说洪太主一行入边是什么性质,也不说百户赵国安被射杀之事,更不提什么边功。只说建州如今公然喧兵,边境守军草木皆兵,人心惶惶。为了安定人心,也为了避免刀戈一起,百姓受苦,他思来想去,唯有叫魏良臣这个当事人去建州赔罪,才能将此事大事化小,小事化无。
“我辽东百姓都能为舍人建生祠,舍人为我辽东百姓去向建州赔个罪,当不是难事吧。”李成梁的声音不大,但是听着很是清楚。说完之后,侧头向边上的痰盂吐了一口毯,再用白帕擦拭了嘴角。
良臣当然不愿去建州送死了,他声正辞严的表示洪太主一行是作乱,是入寇,他为国平乱绝无过失。更强调奴尔哈赤此举是造反,辽东都司此时要做的不是由他这个副使去赔什么罪,而是应该马上调动大军镇压叛军。
“军机大事,岂能轻言而定!”李成梁如何会为魏良臣说动,他冷笑一声,眯着眼睛盯着魏良臣,“如老夫没有记错,魏舍人的本差尚未完成吧,不妨趁此一并办了吧。否则陛下那里,怕也是不高兴的。”
良臣头大,心下暗骂这老狐狸,他的本差是什么,就是去建州和奴尔哈赤商谈有关欠款的事。李成梁现在抓住他本职工作还没办,他还真不好说什么。
良臣闷声闷气的回到驿站,杨镐早就让蒋方印等着他了,见他回来,赶紧将他带到杨镐那里。
“他怎么说?”杨镐嘴里的“他”肯定是说李成梁了。
良臣闷声道:“他非要我去建州赔罪。”
杨镐“噢”了一声,微一点头:“这件事,李成梁想必已经上书朝廷,他的奏疏中肯定会将责任推到你身上,若朝廷发文,届时你不去也得去。不过你也不用太过担心,为师也已上表,陛下向来英明,当不会使你涉险。”
听了杨镐的话,良臣稍稍安定些,这便宜老师关键时候还是靠的住的。接下来几日,良臣就躲在驿站中,李成梁那里派人来催过几次,都被杨镐挡了回去。
不过良臣倒也不是就这样干等,他叫郑铎去找熊廷弼,可是郑铎回禀却说熊廷弼前些日子去了义州。
没有熊廷弼援手,良臣觉得自己不能出去单干,也不能干等,沈阳毕竟是李成梁的地盘,纵使有杨镐在,万一李成梁急眼了,怕杨镐不定就能护得了他。
于是,他准备去杨镐告辞,借口回京运作舒尔哈齐告状之事。他在杨镐眼里是贵妃的人,和内廷有联系,这件事他亲自去督办,肯定保险。只要把李成梁扳倒,建州那里,谁还能逼他去!
可未曾想,这还没来得及走,北京就来了个催命鬼。
兵科给事中熊明遇可以说是风尘仆仆赶来的沈阳,进城后的第一件事,熊明遇就代表兵部尚书李化龙催促魏良臣马上随他一同前往建州。
沈阳,魏良臣的脸比“猛张飞”王维栋的脸还黑。他不能不黑啊,因为李成梁竟然要他去建州向奴尔哈赤赔罪!
笑话,杀子之仇,一句赔罪就能抵消了!
李成梁这是摆明了让他去送死啊!
一肚子火从都司府出来时,良臣懒得和李如梅说什么,翻身上马就回了驿站。
李如梅见状,摇了摇头,暗道少年人就是不知轻重,不会做人。
其实,李如梅是反对父亲李成梁提议的,他认为魏良臣尽管误杀了洪太主一行,但本意出发点是好的,并非存心。
要怪,就只能怪洪太主他们自己,谁让他们恰好在那时候出现在草帽顶子山,且首先射杀了百户赵国安,以致魏舍人和长胜堡的胡三炮都以为他们是寇匪,才激起事变。
所以说一千道一万,你奴尔哈赤首先应该解释为何儿子会带兵潜入边两百多里,还先动手射杀大明的将官。这件事不解释清楚,谁敢保证你奴尔哈赤说的就是真的。等把这件事情弄清楚后,我们再来谈你儿子被误杀的事。一桩归一桩,解决了第一桩才能谈第二桩。
不过现在外面风传建州造反,此节骨眼你奴尔哈赤应当马上前来沈阳接受朝廷对你的调查,证明你的清白,而不是公然派人威胁朝廷,扬言率兵跟朝廷讨还公道。如此行径,只会让人怀疑你奴尔哈赤是真的要造反!
身为辽东总兵,李如梅对朝廷的尊严还是看的很重的,他倒不是对魏良臣这个钦差副使有多看重,反而很是瞧不起。
原因无它,这魏良臣充其量只是个幸臣,仗了郑家的势才得了个舍人的小官。这种人,无事生非,年纪轻轻总想弄出点大事来。顶着所谓副使的名头,就以为天老大,他老二了。这种人,李如梅见的多了,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李如梅的态度很明确,洪太主被误杀之事,朝廷肯定要给建州一个交待,但绝不是奴尔哈赤希望的那种,朝廷将魏良臣交给他处置!而是按照先后,把事情一条条的理清说明白,最后再定出个责任大小来。
在李如梅看来,不管这魏良臣有多么可恶,他总是钦差副使,官再小,代表的也是朝廷。因而对于父亲李成梁的提议,李如梅感到很气愤。魏良臣若向奴尔哈赤赔罪,就等于大明朝向奴尔哈赤赔罪,承认这件事从头到尾都是大明的过错,而建州方面则是彻头彻尾的无辜者。
这怎么行呢!
一直以来,李如梅就反对父亲李成梁对建州的偏帮,任辽东总兵以来,不但加强了边堡防线的守卫力量,还刻意与舒尔哈齐交好,趁他兄弟反目时劝说父亲李成梁拉拢舒尔哈齐,分散建州力量。
虽然此举最终因为高淮之事而前功尽弃,但李如梅仍坚持对奴尔哈赤需要防范,因而得报奴尔哈赤率兵攻打黑扯木后,立即派人快马至铁岭,请求闲居在家的二哥李如柏领军支援黑扯木,必要的时候介入此事,迫使奴尔哈赤退兵。
不过二哥李如柏动作慢了一步,黑扯木还是被奴尔哈赤攻占,但是舒尔哈齐却被救了下来,眼下就关押在铁岭。李如梅希望二哥能将舒尔哈齐解到沈阳来,可李如柏却没答应,只说此事由父亲决夺。
舒尔哈齐被抓的消息传到杨镐耳中后,杨镐不淡定了。在此之前,魏良臣将舒尔哈齐派三子札萨克图入京告状的事透露给了杨镐,这对于想重新出山的杨镐而言,无疑是天上掉下的馅饼。若是操作得当,他不但能出任辽抚,更能将李成梁赶出辽东。
所以,杨镐立即去见李成梁,希望李成梁能将舒尔哈齐交给他。但此事李成梁却没答应,杨镐虽是钦差,可无节制辽东都司的权力。二人谈的不欢而散,没过两天,就传来了奴尔哈赤要率兵讨公道的急报。
急报是抚顺守将李永芳发来的,最先接到急报的就是李如梅。他第一时间就回家问了自己的父亲,奴尔哈赤之子洪太主一行入边他老人家之前是否知道,被洪太主射杀的赵国安又为何去的长胜堡。
李如梅对此事有怀疑,他怀疑自己的父亲是不是有什么事情没有对自己说。可惜,李成梁却什么也没有告诉自己的儿子,只要他马上派人去召魏良臣到都司府。
人在家中坐,祸从天上降。
正享受杨镐对他无微不至关怀,并且正在设法准备捞一笔,然后快马加鞭溜回北京的魏良臣,是硬着头皮去见的李成梁。
他不想去,是杨镐非要他去的。杨镐说他若不去,李成梁必会大做文章,后果对良臣是不利的。毕竟,奴尔哈赤这一手率兵讨公道跟当日据关讨款一样,性质都往边乱上靠了。而擅起边衅这一款大罪,身为辽东矿监税使的高淮都扛不住,况你一小小舍人呢。
因此,杨镐劝说魏良臣去听听李成梁怎么说,不管最后结局如何,至少,要弄清李成梁的想法。如此,才能见症下药。
杨镐依旧是拍着胸脯力保良臣没事的,良臣无奈,只得去都司府听听李成梁怎么说。
在都司府外,他见到了沈炼。良臣到了沈阳后,沈炼就带着他的人回了帅府,此时陪着的人正是现任辽东总兵、李成梁五子李如梅。
相比大哥李如松,李如梅的名声并不是太显,但良臣这些日子却听过好多次,且都是从同一人口中说出。
这人就是他的便宜老师杨镐。
杨镐对李如梅真的是赞赏无比,因为早在十几年前,他和李如梅就是一对好搭档。
据蒋方印私下对魏良臣说,万历二十五年的时候,杨镐和李如梅在没向总督和巡抚请示的情况下,私自出兵奔袭蒙古炒花部,结果虽然战败,但二人却因此达成了深厚的“友谊”。
后来朝鲜蔚山之战,明军兵分三路进军,李如梅负责左路。日军溃败,结栅顽抗,明军连破两栅,逼近最后一栅,胜利就在眼前。关键时刻,杨镐为了不让别人的功劳超过李如梅,不惜放弃绝佳的进军机会,鸣金收兵。
战场上的战机稍纵即逝,日军由此获得宝贵的喘息时机,援军赶到,最终导致明军大败。败退之时,杨镐和李如梅都很狼狈,李如梅还从马上摔了下来,伤了手臂,留下比较重的残疾。
良臣偷偷瞄过,李如梅的左手好像真的有点问题,不像正常人那样摆动。因为这些“友谊”,杨镐对李如梅自是无比欣赏,和对李成梁的态度判若两人,这可能跟杨镐知道李如梅和其父性格不同有关。
沈炼肯定已将魏良臣所有事情向李如梅透了底,加上对魏良臣的来历十分清楚,又有杨镐的面子在,所以李如梅只是简单的和他点了点头,便将良臣带到了父亲李成梁那里。
陡见这位老太傅时,良臣可是真被吓着。
李成梁真是老了,老的不但满脸老人斑,皮肤也呈蜡黄色,额头上的皱纹都能塞进铜板。
但别看人老,话一出口,良臣就知道老狐狸就是老狐狸。
李成梁根本不说洪太主一行入边是什么性质,也不说百户赵国安被射杀之事,更不提什么边功。只说建州如今公然喧兵,边境守军草木皆兵,人心惶惶。为了安定人心,也为了避免刀戈一起,百姓受苦,他思来想去,唯有叫魏良臣这个当事人去建州赔罪,才能将此事大事化小,小事化无。
“我辽东百姓都能为舍人建生祠,舍人为我辽东百姓去向建州赔个罪,当不是难事吧。”李成梁的声音不大,但是听着很是清楚。说完之后,侧头向边上的痰盂吐了一口毯,再用白帕擦拭了嘴角。
良臣当然不愿去建州送死了,他声正辞严的表示洪太主一行是作乱,是入寇,他为国平乱绝无过失。更强调奴尔哈赤此举是造反,辽东都司此时要做的不是由他这个副使去赔什么罪,而是应该马上调动大军镇压叛军。
“军机大事,岂能轻言而定!”李成梁如何会为魏良臣说动,他冷笑一声,眯着眼睛盯着魏良臣,“如老夫没有记错,魏舍人的本差尚未完成吧,不妨趁此一并办了吧。否则陛下那里,怕也是不高兴的。”
良臣头大,心下暗骂这老狐狸,他的本差是什么,就是去建州和奴尔哈赤商谈有关欠款的事。李成梁现在抓住他本职工作还没办,他还真不好说什么。
良臣闷声闷气的回到驿站,杨镐早就让蒋方印等着他了,见他回来,赶紧将他带到杨镐那里。
“他怎么说?”杨镐嘴里的“他”肯定是说李成梁了。
良臣闷声道:“他非要我去建州赔罪。”
杨镐“噢”了一声,微一点头:“这件事,李成梁想必已经上书朝廷,他的奏疏中肯定会将责任推到你身上,若朝廷发文,届时你不去也得去。不过你也不用太过担心,为师也已上表,陛下向来英明,当不会使你涉险。”
听了杨镐的话,良臣稍稍安定些,这便宜老师关键时候还是靠的住的。接下来几日,良臣就躲在驿站中,李成梁那里派人来催过几次,都被杨镐挡了回去。
不过良臣倒也不是就这样干等,他叫郑铎去找熊廷弼,可是郑铎回禀却说熊廷弼前些日子去了义州。
没有熊廷弼援手,良臣觉得自己不能出去单干,也不能干等,沈阳毕竟是李成梁的地盘,纵使有杨镐在,万一李成梁急眼了,怕杨镐不定就能护得了他。
于是,他准备去杨镐告辞,借口回京运作舒尔哈齐告状之事。他在杨镐眼里是贵妃的人,和内廷有联系,这件事他亲自去督办,肯定保险。只要把李成梁扳倒,建州那里,谁还能逼他去!
可未曾想,这还没来得及走,北京就来了个催命鬼。
兵科给事中熊明遇可以说是风尘仆仆赶来的沈阳,进城后的第一件事,熊明遇就代表兵部尚书李化龙催促魏良臣马上随他一同前往建州。
言情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