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 做个梦也能切
进内校场时,根本没有人过来拦住良臣,他一路畅通无阻的就进了考场。
这要换作是读书人的会试,那是想都不用想的。
考场很大,分为策论场和弓马场。不过策论已经考完,现在主要是在考弓马。
五城兵马司的人用木栅栏隔了一大圈,里圈是跑马射箭场,外圈则是搭了几排看台供人观看,一些考试官员的桌子就摆在看台前。
校场四周,插着不少旗帜,只是良臣怎么看都觉得这不是什么武科会试,而是乡镇中学的体育比赛。
情不自禁的,良臣将脑袋抬了抬,视线在四面高处扫了下,幸好,没有高音喇叭,否则,真要吓他一跳。
这大明朝,还真是重文轻武的厉害,堂堂国家最高武科考试,竟然办得如此寒碜,真不知朝中那些大佬是任何想的。
没有武人手中的刀枪保护,大佬们能坐在那里谈笑风生,指点国事么?
良臣摇了摇头,现时现地,还轮不到他来书生意气什么。
眼面前,怎么帮二叔进甲字库才是他的当务之急。
内场里,有好几个考生正在纵马习射,一些身穿红衣的兵丁拿着小旗在跑来跑去。
“好!”
良臣经过考试官员后面时,官员们倒没什么反应,坐在看台上的几十个吃瓜群众却是同时叫起好来。
良臣吓了一跳,转头朝考场中看去,只见一个大汉从马上跃下,远处的箭靶上赫然中着三箭,箭箭中心。
厉害,良臣暗赞一声,见考官们虽然没有叫好,但都在点头,有两个还凑在一块低声说些什么,便知那考生这一手的确漂亮。
良臣急着找许显纯,没有多看,往侯场那里走去。不过在侯场那里,他却没能找到许显纯。
许是许显纯已经上场,良臣左右看了看,想找个地方坐下等。
他一点也不担心许显纯考不中武进士,真要那样,历史就不是历史了。
可惜侯场这里没有什么地方可坐,能挡太阳的棚子里坐满了考生,良臣一个闲人哪里有的进。无奈,便原路返回,想去看台那里等。
路上,望见袁见龙等人都团在一起看考场,不时指指点点,想来是在评说场中考生的本领如何。
因为知道袁见龙等人日后在浑河大战的悲剧命运,良臣便想凑过去,哪怕不为攀交情、结识,也为能够多和这些汉家英雄相处片刻。
只是,那里却有几个五城兵马司的官员在,袁见龙他们是应试武举,自是没有问题,可良臣若去了,只怕就有麻烦。
不想被人撵走,良臣只能乖乖来到看台坐下。
场中考生不少,人来马去的,叫人看着眼花缭乱。
良臣看了一会,望不到许显纯在哪,便懒得再去看。论身手,他或许比那些考生要差,但要论骑马,他却是一点也不怕。
这一点,叔侄二人可谓一脉相承。
前面有五个考官,因为先前在茶铺听说了,所以良臣知道这些官员都是兵部的。
场中两个考生考完,考官们打完分后,有两个站了起来活动了下腰骨,还有三人虽没有起身,但坐在那里都是捶腰捏太阳穴,想来十分辛苦。
良臣注意到,这五个兵部官员年纪都有些偏大,最年轻的那个看着都有四十好几。
内场有官员在组织新的考生进场,良臣估计许显纯就在当中。
“李大人,听说你又上辞呈了?”
那个最年轻的,正在伸展腰肢的官员随口问了句,此人是兵部车驾司的主事,姓王。被唤作李大人的那位是五人之中最年长的,官为职方司主事。
李主事没有回答同僚,而是叹了一口气。其余三人见了,都是露出同情之色。
王主事亦是摇了摇头:“据我所知,这都是李大人上的第十七封辞呈了吧?”
李主事点了点头,一言难尽的样子。
“要是皇上还是不准,李兄打算怎么办?继续上辞呈?”
“我意已决,不管皇上这次准还是不准,我都弃官不做归乡去了。”
李主事的回答让王主事和其余同僚都是一愣。
“这能行?”王主事很是担心。
“有什么不能行的?”李主事显是已经拿定主意了,“有李阁老在,皇上也不见能和我这无名小卒一般计较。”
“庙祝阁老啊,这…唉…”
李主事说起这李阁老,倒让王主事他们很是无语。因为这位李阁老为了辞官不做,都得了个“庙祝阁老”的外号。
这几人说话也没有避着后面的人,良臣听得一清二楚,也有些想笑,因为他知道那位庙祝阁老的事迹。此人名叫李廷机,乃是万历十一年的会元、榜眼,官至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
李廷机入阁时年纪大了,熬不住,又经不住言官们天天骂,所以决定辞呈归乡。不想向皇帝连上五十多封辞呈,都如石沉大海,毫无音讯。
李廷机一气,把京里的房子给了别人,然后让全家老小铺盖先走,自己一个人跑到庙里凑合住了下来,继续向皇帝上辞呈。结果,和以前的辞呈一样,皇帝毫无反应。
时至今日,李廷机已经在庙里住了两年,给皇帝上的辞呈也已是101封了。论起来,李主事才十七封,离得远呢。
“兵部再不进新人,就我们这帮老骨头撑着,哪天我们都死了,看皇上他高兴不高兴。”李主事真是一肚子苦水没地方倒。
“这事,倒也不能怪皇上。”一个同僚苦笑一声,“皇上这是和外朝争口气呢。”
“再置气,总不能拿国家大事儿戏吧?”
王主事也有怨言,按资历,他十年前早应该调离车驾司了,可偏偏皇帝这些年不批任何官员调动,活活把他从年轻人熬到中年,还不知熬到什么时候。
“少说两句吧。”
一个官员老成持重些,示意同僚们都少说几句。李主事他们便不再多说,坐下去继续监考。
良臣看到了许显纯,正在官员带领下取马。不得不说,许显纯还真是手底下有真本事的,骑射这一块,一点问题也没有。
良臣很是高兴,准备等许显纯下场就去找他,却见前面那个李大人回头看了下,然后对身边同僚说道:“看到没,宫里来人了。”
“谁?”王主事他们回头去看。
李主事微微一笑:“就是那位做了异梦把自己给割了的。”
“辽阳副总兵刘应祺的儿子?”王主事恍然大悟,“听说是陈公公手下的,他来做什么?”
“能干什么,走个过场呗…”
几个兵部官员窃窃私语着,良臣那边也是愣住了:做个梦也能把自己给切了,这什么人?
他好奇的扭头看去,就见一个青袍太监和一个锦衣卫的总旗向着这边走来。
那青袍太监,良臣不认得,那总旗却是识得,不就是那天在山神庙和东厂抢人的王总旗么?
………
骨头最近发现个女人,嗯,准确的说,是位女作者,这位无论是长相还是谈吐,都像极了客巴巴,令得骨头浮想联翩,恨不得写一写和这位的番外。
所谓君子不能独享美事,故骨头思来想去,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大家集体排队去欣赏一下这位苏巴巴吧。
这位巴巴的作品便是《大明寒士》。21089
这要换作是读书人的会试,那是想都不用想的。
考场很大,分为策论场和弓马场。不过策论已经考完,现在主要是在考弓马。
五城兵马司的人用木栅栏隔了一大圈,里圈是跑马射箭场,外圈则是搭了几排看台供人观看,一些考试官员的桌子就摆在看台前。
校场四周,插着不少旗帜,只是良臣怎么看都觉得这不是什么武科会试,而是乡镇中学的体育比赛。
情不自禁的,良臣将脑袋抬了抬,视线在四面高处扫了下,幸好,没有高音喇叭,否则,真要吓他一跳。
这大明朝,还真是重文轻武的厉害,堂堂国家最高武科考试,竟然办得如此寒碜,真不知朝中那些大佬是任何想的。
没有武人手中的刀枪保护,大佬们能坐在那里谈笑风生,指点国事么?
良臣摇了摇头,现时现地,还轮不到他来书生意气什么。
眼面前,怎么帮二叔进甲字库才是他的当务之急。
内场里,有好几个考生正在纵马习射,一些身穿红衣的兵丁拿着小旗在跑来跑去。
“好!”
良臣经过考试官员后面时,官员们倒没什么反应,坐在看台上的几十个吃瓜群众却是同时叫起好来。
良臣吓了一跳,转头朝考场中看去,只见一个大汉从马上跃下,远处的箭靶上赫然中着三箭,箭箭中心。
厉害,良臣暗赞一声,见考官们虽然没有叫好,但都在点头,有两个还凑在一块低声说些什么,便知那考生这一手的确漂亮。
良臣急着找许显纯,没有多看,往侯场那里走去。不过在侯场那里,他却没能找到许显纯。
许是许显纯已经上场,良臣左右看了看,想找个地方坐下等。
他一点也不担心许显纯考不中武进士,真要那样,历史就不是历史了。
可惜侯场这里没有什么地方可坐,能挡太阳的棚子里坐满了考生,良臣一个闲人哪里有的进。无奈,便原路返回,想去看台那里等。
路上,望见袁见龙等人都团在一起看考场,不时指指点点,想来是在评说场中考生的本领如何。
因为知道袁见龙等人日后在浑河大战的悲剧命运,良臣便想凑过去,哪怕不为攀交情、结识,也为能够多和这些汉家英雄相处片刻。
只是,那里却有几个五城兵马司的官员在,袁见龙他们是应试武举,自是没有问题,可良臣若去了,只怕就有麻烦。
不想被人撵走,良臣只能乖乖来到看台坐下。
场中考生不少,人来马去的,叫人看着眼花缭乱。
良臣看了一会,望不到许显纯在哪,便懒得再去看。论身手,他或许比那些考生要差,但要论骑马,他却是一点也不怕。
这一点,叔侄二人可谓一脉相承。
前面有五个考官,因为先前在茶铺听说了,所以良臣知道这些官员都是兵部的。
场中两个考生考完,考官们打完分后,有两个站了起来活动了下腰骨,还有三人虽没有起身,但坐在那里都是捶腰捏太阳穴,想来十分辛苦。
良臣注意到,这五个兵部官员年纪都有些偏大,最年轻的那个看着都有四十好几。
内场有官员在组织新的考生进场,良臣估计许显纯就在当中。
“李大人,听说你又上辞呈了?”
那个最年轻的,正在伸展腰肢的官员随口问了句,此人是兵部车驾司的主事,姓王。被唤作李大人的那位是五人之中最年长的,官为职方司主事。
李主事没有回答同僚,而是叹了一口气。其余三人见了,都是露出同情之色。
王主事亦是摇了摇头:“据我所知,这都是李大人上的第十七封辞呈了吧?”
李主事点了点头,一言难尽的样子。
“要是皇上还是不准,李兄打算怎么办?继续上辞呈?”
“我意已决,不管皇上这次准还是不准,我都弃官不做归乡去了。”
李主事的回答让王主事和其余同僚都是一愣。
“这能行?”王主事很是担心。
“有什么不能行的?”李主事显是已经拿定主意了,“有李阁老在,皇上也不见能和我这无名小卒一般计较。”
“庙祝阁老啊,这…唉…”
李主事说起这李阁老,倒让王主事他们很是无语。因为这位李阁老为了辞官不做,都得了个“庙祝阁老”的外号。
这几人说话也没有避着后面的人,良臣听得一清二楚,也有些想笑,因为他知道那位庙祝阁老的事迹。此人名叫李廷机,乃是万历十一年的会元、榜眼,官至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
李廷机入阁时年纪大了,熬不住,又经不住言官们天天骂,所以决定辞呈归乡。不想向皇帝连上五十多封辞呈,都如石沉大海,毫无音讯。
李廷机一气,把京里的房子给了别人,然后让全家老小铺盖先走,自己一个人跑到庙里凑合住了下来,继续向皇帝上辞呈。结果,和以前的辞呈一样,皇帝毫无反应。
时至今日,李廷机已经在庙里住了两年,给皇帝上的辞呈也已是101封了。论起来,李主事才十七封,离得远呢。
“兵部再不进新人,就我们这帮老骨头撑着,哪天我们都死了,看皇上他高兴不高兴。”李主事真是一肚子苦水没地方倒。
“这事,倒也不能怪皇上。”一个同僚苦笑一声,“皇上这是和外朝争口气呢。”
“再置气,总不能拿国家大事儿戏吧?”
王主事也有怨言,按资历,他十年前早应该调离车驾司了,可偏偏皇帝这些年不批任何官员调动,活活把他从年轻人熬到中年,还不知熬到什么时候。
“少说两句吧。”
一个官员老成持重些,示意同僚们都少说几句。李主事他们便不再多说,坐下去继续监考。
良臣看到了许显纯,正在官员带领下取马。不得不说,许显纯还真是手底下有真本事的,骑射这一块,一点问题也没有。
良臣很是高兴,准备等许显纯下场就去找他,却见前面那个李大人回头看了下,然后对身边同僚说道:“看到没,宫里来人了。”
“谁?”王主事他们回头去看。
李主事微微一笑:“就是那位做了异梦把自己给割了的。”
“辽阳副总兵刘应祺的儿子?”王主事恍然大悟,“听说是陈公公手下的,他来做什么?”
“能干什么,走个过场呗…”
几个兵部官员窃窃私语着,良臣那边也是愣住了:做个梦也能把自己给切了,这什么人?
他好奇的扭头看去,就见一个青袍太监和一个锦衣卫的总旗向着这边走来。
那青袍太监,良臣不认得,那总旗却是识得,不就是那天在山神庙和东厂抢人的王总旗么?
………
骨头最近发现个女人,嗯,准确的说,是位女作者,这位无论是长相还是谈吐,都像极了客巴巴,令得骨头浮想联翩,恨不得写一写和这位的番外。
所谓君子不能独享美事,故骨头思来想去,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大家集体排队去欣赏一下这位苏巴巴吧。
这位巴巴的作品便是《大明寒士》。21089
言情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