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七十章 家族利益
汉武挥鞭最新章节!
埃霍斯·巴勒弗,安息巴勒弗现任家主的嫡次子,派驻长安已两年有余,除却负责维系巴勒弗家族与诸多大汉世家的往来,更肩负着重要且神圣的使命,学习整套完整的祆教教义和教会体制。
说来可笑,祆教乃是西亚本土的古老宗教,现今的安息国教,巴勒弗家族却要遣嫡系子弟到汉都长安“求经”,要晓得,汉人尊崇祖宗更胜于信奉神灵,除却有所求,譬如求财或求子,多半是不会烧香拜神的。
换句话说,现今的大汉基本不存在真正意义的宗教,包括广为行善的慈济观,也向来不敢擅自传道,更别提甚么登坛作法了,故连道教在汉人中都没甚么虔诚的信众,非大汉本土宗教更是没半点存在的空间。
非但大汉百姓不迷信盲从宗教,汉廷更屡屡重惩“语怪力乱神”者,去岁秋祭大典,太上皇当着万千臣民的面,惩治了十余方士,尸骨仍曝于荒野,至今无人敛埋,以此震慑有心装神弄鬼之人。
偏生就是重教化鄙宗教的汉廷,建议乃至要求巴勒弗家族,动用其在安息的强大影响力,说服安息国君和诸位大贵族,将祆教定为安息国教,且要求安息乃至诸多属国的臣民皆须信奉祆教,否则即为异端。
祆教本为多神教,在四百年前,波斯人琐罗亚斯德改革教义,将阿胡拉·马兹视为唯一的、最高的、不被创造的主神光明神,是为琐罗亚斯德教派,后被为波斯帝国的国教,在西亚各族本就拥有大量信众,想要广为传教确是不难。
关键在于,汉廷要求巴勒弗家族在主导此事时,恢复祆教的原教旨,崇拜以火神为首的众多神灵,鼓励多神信仰,彻底封杀琐罗亚斯德教派,乃至将所有笃信一神教者视为异端,不改信者,皆处以极刑。
原教旨?
汉廷说如何,就是如何。
非但是教义,便连教会体制,汉廷都搬出整套完善的“教材”,要求巴勒弗家族照本宣科。
不得不说,汉廷诸公对体制建构真是轻车熟路,皇帝刘彻只是搬出后世的西方宗教体系,略微提点几句,大臣们就已心领神会,替颇为意动,有心且有能力“掌教”的巴勒弗家族打造出最符合大汉利益的祆教体系。
执掌教务的教宗、枢机主教、大主教、主教、教士;审判异端的裁判长、裁判官、裁判员、执事、使徒。
两套相辅相成的宗教系统,各划分五大等阶,各司其职,便可构筑起稳固的祆教基石。
非但如此,祆教会将安息治下属民划分四等,一等为帕提亚人及汉人,二等为雅利安人和波斯遗族,三等为包含罗马人在内的希腊后裔及中亚和西域诸国属民,四等为诸多半开化的土著部族。
奴隶,不入等。
等若是照搬了巽加王朝的种姓制度,只不过是用教权而非王权去强力推行罢了。
现任巴勒弗家主起初对此颇有疑虑,然待见到完整的教义和教制,且得到大汉特使的许诺,汉廷将会全力支持巴勒弗家族掌教,且是永世掌教,他就不免大为心动了。
能成为巴勒弗家主,自然不是蠢的,要晓得,饶是安息国君即位,都要请巴勒弗家主为之加冕,以彰显其正当性。
巴勒弗家族的影响力太大,安息王室向来是既拉拢又忌惮,好在历代家主皆是笃守祖训,既是持续厚植根基,却又维持超然,从不参与王权争斗,不表态,不站队,更不出手夺权,以免触碰王室的底线。
现任的安息国君米特里达梯是难得的雄主,若问他想不想根除巴勒弗家族,答案是毋庸置疑的,奈何巴勒弗家族已是尾大难掉,就如长在颈项上的肉瘤,若是挥刀割下,就算侥幸不死,多半也只余半条性命了。
巴勒弗家族之人亦是深知,若再这般发展下去,总有一日必得与王室决裂。
汉廷的“提议”,虽隐有胁迫威逼的意味,却也真让巴勒弗家主看到了另一条道路。
若能独揽教权,放弃部分世俗权力,即减少王室的忌惮,又能确保家族永续昌盛。
当然,前提是祆教大兴,且能切实的依照汉廷提出的教义和教制推行下去,并能维持好与汉廷乃至大汉皇室的关系,如此,巴勒弗家族就有了更大的臂助和底气,确保能永世保有教宗和裁判长之位。
埃霍斯身为家主次子,且其兄长塔泽斯颇为出色,故原本是没甚么继承权,毕竟巴勒弗家族为避免家族势力分散,世世代代都是固守着“不分家”的传统,换了后世的话,就叫“赢者全拿”。
实则大汉在颁布推恩令前,诸多王侯和世家大族的情况也差不多,即便是嫡子自立门户,能分到的族业也不多,更遑论庶出子女了,否则再厚实的家底,若子孙中再没出众的,那过个几代,也就瓜分得不剩甚么了。
然而,埃霍斯在两年前获得了个天大的机遇,甚至得到了父亲的亲口许诺,若安息沃教真能如愿大兴,将来塔泽斯可接任教宗,他这次子则是裁判长最为优先的考量人选。
埃霍斯自是欣喜若狂,向父亲保证必是竭心尽力,随即便带着精挑细选出的众多年轻族人,屁颠屁颠的跑来汉都长安“留学深造”。
巴勒弗家族与诸多大汉世家往来已久,故嫡系子弟多半早已开始学习大汉的语言、文字乃至礼法,这就是世家大族的远见,无论古今中外皆不例外。
这批被派驻长安深造的子弟,更是巴勒弗家族嫡系族人中最杰出的一批后辈,他们的长辈在家族乃至安息各地,也都是实打实的掌权派,自然是能说汉话,书汉隶,至少与汉人简单交流是完全不成问题。
在长安呆了两年后,更是几乎都成为“大汉通”了,说的汉话都带着浓浓的京畿口音,与洛邑口音为标准的正音虽有些差别,但听在长安权贵们耳里,反倒更觉亲切。
埃霍斯能被巴勒弗家主交托重任,自然是个精明且会来事的,非但用心学习汉廷为“原教旨”祆教量身打造的教义和教制,更是不忘维系乃至拓展巴勒弗家族在大汉的人脉关系网。
逢年过节,婚丧喜庆,登门拜见,送些薄礼,这都不是事,关键是巴勒弗家族在安息势力足够大,埃霍斯又得巴勒弗家主赋予了部分特权,能先行应下不少事,事后再遣人返国呈报即可。
说实话,大汉王侯和世家权贵,府上多多少少的有些族业,光靠官位和爵位的秩俸虽可生活富足,但想要维持整个庞大的家族,仍是不太可能的。
随着大汉愈发富强,百工百业愈发兴盛,诸多王侯权贵名下的产业也蓬勃发展,然现今的汉廷吏治清明,朝廷对官商勾结是绝不容情的,故王侯权贵想要牟取更大的暴利,多半还是要放眼境外贸易。
大汉、巽加、安息和罗马,乃是当世四大强国。
罗马太过遥远,与大汉又无邦交,且不去提,巽加与大汉的关系则颇为微妙,商贸往来颇为密切,尤是奴隶贸易异常的兴盛,然巽加对大汉始终保持着极大的戒备,汉商在巽加境内也无太过优渥的待遇。
安息固然属民最少,却也是地大物博,金银、香料、宝石、马匹、精美的皮毛饰物,皆乃汉室权贵所欲也。
炎黄子孙自古就是以现实主义为导向的,拜神如是,待人亦如是。
汉人虽颇为歧视外族,然对大国子民和对化外蛮夷,还是有差别对待的,说是势利眼也罢,但这就是实力原则,无须讳言。
安息国力虽远逊大汉,然终归是强国,是大国,巴勒弗家族作为安息影响力最大的家族,大汉的王侯权贵自不吝于给予其家主的嫡子礼遇。
尤是巴勒弗家族素来亲近大汉,非但为汉商提供庇护,更是尽可能的给予各种优待,大汉的王侯权贵们从中获益不少,多了埃霍斯这个更便捷的沟通管道,他们自然是欢迎的。
正因如此,埃霍斯在长安城是颇为吃得开的,常为权贵座上宾,与诸多王侯贵胄也颇有交情。
月余前,他突是接连得了数位王侯子嗣的问询,问巴勒弗家族可有适宜的嫡出女子,可供他们迎娶为正妻。
联姻?
埃霍斯最初闻得此事,端是有些不知所措,问询他的这些宗室子,虽皆非刘氏王侯府中的嗣子,无法袭爵,却也是嫡出。
在太上皇颁布推恩令后,莫说王侯嫡子,就是庶子,都有继承权,只不过继承家业的数量多寡有别罢了。
尤是王侯嫡子,虽无法袭爵,但也可降爵以赐,譬如亲王嫡子,少说也能混个关内候,刘氏列候的嫡子,至少也能赐个高爵。
换而言之,饶是这数位王侯子嗣日后手中无权,好歹仍是有头有脸的高爵显贵。
大汉的世家权贵尤是宗室子弟,不是最为忌讳与外族通婚么?
埃霍斯在长安呆了两年,对汉室权贵的心态是有所了解的,更晓得汉人对外族的观感和态度,虽是对巴勒弗家族有些另眼看待,但也有所底限。
正因如此,埃霍斯从未想用联姻来维系巴勒弗家族在大汉的人脉关系网,免得自讨没趣,万万没料到,这些王侯子嗣竟是主动提及有意联姻。
说实话,以联姻来维系世家间的关系,古今中外皆属寻常,巴勒弗家族之所以发展到现今的程度,就没少与旁的安息贵族乃至王族联姻,便连现今的米特里达梯王,身体里都流淌着巴勒弗家族的血脉。
能与大汉宗室联姻,哪怕不是王侯府中嗣子,也是巴勒弗家族求之不得。
毕竟是刘氏皇族,现今天下最为强大的家族,是掌御煌煌大汉的家族。
让巴勒弗家族的女子嫁入天家,成为亲王妃乃皇后,那是埃霍斯想都不敢想的,但只要能与刘氏宗族联姻,且是多多联姻,就意味着巴勒弗家族真正获得了汉室认同,饶是在大汉权贵圈里,都真正有了一席之地,端是意义非凡。
莫要说甚么卖女求荣,靠女子成事,但凡传承百年千年的世家大族,尤是最为顶级的大世家,鲜有从未进行政治联姻的。
世家子女,生来就享受了庶民梦寐以求的优渥生活,接受了良好的教育,这些都是家族给予的,在家族需要的时刻,你能自私的说甚么要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
若真如此,那就自请除族,净身出户,靠自己的双手养活自己,别再耗用家族的半点资源,因为这都是祖辈们世世代代累积下来的,不肯为家族付出的后代,凭甚么享用?
在安息这等奴隶制国度,巴勒弗家族的子女若是剥去家族身份,完全脱离家族庇护,怕不是要男为奴,女为娼?
现实往往是骨感且残酷的,后世影视剧中那些高呼着追逐真爱的古代贵公子和贵女,放在现实的安息乃至大汉,不是脑残,就是不孝之人。
饶是各家家主的嫡子嫡女,都不敢奢求此等“特权”,否则家主如何向旁的族人交代,如何再要求族人为家族奉献牺牲?
行事如此偏颇的家族,绝对无法传承百年千年,必是早早的分崩离析。
埃霍斯对此无疑是喜闻乐见的,却仍不免疑虑,直到安息使臣匆匆登门,告知他汉廷对安息提出的“无理”要求,他才恍然大悟。
闻得汉廷的霸道,他非但没有半点愤懑之意,反是心中暗喜。
安息帝国是建立在构筑在八个小王国和诸多自治城邦上的,政体本就颇为松散,在大多数安息贵族眼中,甚至没有所谓的“国家”概念。
在巴勒弗家族看来,家族利益更是永远凌驾于国家利益之上,毕竟安息帝国可不是巴勒弗家族独有的,汉廷要向安息“勒索”五十万头奴隶,大不了巴勒弗家族出十万头,若能以此向汉廷换取更大的好处,无疑是挺划算的。
埃霍斯·巴勒弗,安息巴勒弗现任家主的嫡次子,派驻长安已两年有余,除却负责维系巴勒弗家族与诸多大汉世家的往来,更肩负着重要且神圣的使命,学习整套完整的祆教教义和教会体制。
说来可笑,祆教乃是西亚本土的古老宗教,现今的安息国教,巴勒弗家族却要遣嫡系子弟到汉都长安“求经”,要晓得,汉人尊崇祖宗更胜于信奉神灵,除却有所求,譬如求财或求子,多半是不会烧香拜神的。
换句话说,现今的大汉基本不存在真正意义的宗教,包括广为行善的慈济观,也向来不敢擅自传道,更别提甚么登坛作法了,故连道教在汉人中都没甚么虔诚的信众,非大汉本土宗教更是没半点存在的空间。
非但大汉百姓不迷信盲从宗教,汉廷更屡屡重惩“语怪力乱神”者,去岁秋祭大典,太上皇当着万千臣民的面,惩治了十余方士,尸骨仍曝于荒野,至今无人敛埋,以此震慑有心装神弄鬼之人。
偏生就是重教化鄙宗教的汉廷,建议乃至要求巴勒弗家族,动用其在安息的强大影响力,说服安息国君和诸位大贵族,将祆教定为安息国教,且要求安息乃至诸多属国的臣民皆须信奉祆教,否则即为异端。
祆教本为多神教,在四百年前,波斯人琐罗亚斯德改革教义,将阿胡拉·马兹视为唯一的、最高的、不被创造的主神光明神,是为琐罗亚斯德教派,后被为波斯帝国的国教,在西亚各族本就拥有大量信众,想要广为传教确是不难。
关键在于,汉廷要求巴勒弗家族在主导此事时,恢复祆教的原教旨,崇拜以火神为首的众多神灵,鼓励多神信仰,彻底封杀琐罗亚斯德教派,乃至将所有笃信一神教者视为异端,不改信者,皆处以极刑。
原教旨?
汉廷说如何,就是如何。
非但是教义,便连教会体制,汉廷都搬出整套完善的“教材”,要求巴勒弗家族照本宣科。
不得不说,汉廷诸公对体制建构真是轻车熟路,皇帝刘彻只是搬出后世的西方宗教体系,略微提点几句,大臣们就已心领神会,替颇为意动,有心且有能力“掌教”的巴勒弗家族打造出最符合大汉利益的祆教体系。
执掌教务的教宗、枢机主教、大主教、主教、教士;审判异端的裁判长、裁判官、裁判员、执事、使徒。
两套相辅相成的宗教系统,各划分五大等阶,各司其职,便可构筑起稳固的祆教基石。
非但如此,祆教会将安息治下属民划分四等,一等为帕提亚人及汉人,二等为雅利安人和波斯遗族,三等为包含罗马人在内的希腊后裔及中亚和西域诸国属民,四等为诸多半开化的土著部族。
奴隶,不入等。
等若是照搬了巽加王朝的种姓制度,只不过是用教权而非王权去强力推行罢了。
现任巴勒弗家主起初对此颇有疑虑,然待见到完整的教义和教制,且得到大汉特使的许诺,汉廷将会全力支持巴勒弗家族掌教,且是永世掌教,他就不免大为心动了。
能成为巴勒弗家主,自然不是蠢的,要晓得,饶是安息国君即位,都要请巴勒弗家主为之加冕,以彰显其正当性。
巴勒弗家族的影响力太大,安息王室向来是既拉拢又忌惮,好在历代家主皆是笃守祖训,既是持续厚植根基,却又维持超然,从不参与王权争斗,不表态,不站队,更不出手夺权,以免触碰王室的底线。
现任的安息国君米特里达梯是难得的雄主,若问他想不想根除巴勒弗家族,答案是毋庸置疑的,奈何巴勒弗家族已是尾大难掉,就如长在颈项上的肉瘤,若是挥刀割下,就算侥幸不死,多半也只余半条性命了。
巴勒弗家族之人亦是深知,若再这般发展下去,总有一日必得与王室决裂。
汉廷的“提议”,虽隐有胁迫威逼的意味,却也真让巴勒弗家主看到了另一条道路。
若能独揽教权,放弃部分世俗权力,即减少王室的忌惮,又能确保家族永续昌盛。
当然,前提是祆教大兴,且能切实的依照汉廷提出的教义和教制推行下去,并能维持好与汉廷乃至大汉皇室的关系,如此,巴勒弗家族就有了更大的臂助和底气,确保能永世保有教宗和裁判长之位。
埃霍斯身为家主次子,且其兄长塔泽斯颇为出色,故原本是没甚么继承权,毕竟巴勒弗家族为避免家族势力分散,世世代代都是固守着“不分家”的传统,换了后世的话,就叫“赢者全拿”。
实则大汉在颁布推恩令前,诸多王侯和世家大族的情况也差不多,即便是嫡子自立门户,能分到的族业也不多,更遑论庶出子女了,否则再厚实的家底,若子孙中再没出众的,那过个几代,也就瓜分得不剩甚么了。
然而,埃霍斯在两年前获得了个天大的机遇,甚至得到了父亲的亲口许诺,若安息沃教真能如愿大兴,将来塔泽斯可接任教宗,他这次子则是裁判长最为优先的考量人选。
埃霍斯自是欣喜若狂,向父亲保证必是竭心尽力,随即便带着精挑细选出的众多年轻族人,屁颠屁颠的跑来汉都长安“留学深造”。
巴勒弗家族与诸多大汉世家往来已久,故嫡系子弟多半早已开始学习大汉的语言、文字乃至礼法,这就是世家大族的远见,无论古今中外皆不例外。
这批被派驻长安深造的子弟,更是巴勒弗家族嫡系族人中最杰出的一批后辈,他们的长辈在家族乃至安息各地,也都是实打实的掌权派,自然是能说汉话,书汉隶,至少与汉人简单交流是完全不成问题。
在长安呆了两年后,更是几乎都成为“大汉通”了,说的汉话都带着浓浓的京畿口音,与洛邑口音为标准的正音虽有些差别,但听在长安权贵们耳里,反倒更觉亲切。
埃霍斯能被巴勒弗家主交托重任,自然是个精明且会来事的,非但用心学习汉廷为“原教旨”祆教量身打造的教义和教制,更是不忘维系乃至拓展巴勒弗家族在大汉的人脉关系网。
逢年过节,婚丧喜庆,登门拜见,送些薄礼,这都不是事,关键是巴勒弗家族在安息势力足够大,埃霍斯又得巴勒弗家主赋予了部分特权,能先行应下不少事,事后再遣人返国呈报即可。
说实话,大汉王侯和世家权贵,府上多多少少的有些族业,光靠官位和爵位的秩俸虽可生活富足,但想要维持整个庞大的家族,仍是不太可能的。
随着大汉愈发富强,百工百业愈发兴盛,诸多王侯权贵名下的产业也蓬勃发展,然现今的汉廷吏治清明,朝廷对官商勾结是绝不容情的,故王侯权贵想要牟取更大的暴利,多半还是要放眼境外贸易。
大汉、巽加、安息和罗马,乃是当世四大强国。
罗马太过遥远,与大汉又无邦交,且不去提,巽加与大汉的关系则颇为微妙,商贸往来颇为密切,尤是奴隶贸易异常的兴盛,然巽加对大汉始终保持着极大的戒备,汉商在巽加境内也无太过优渥的待遇。
安息固然属民最少,却也是地大物博,金银、香料、宝石、马匹、精美的皮毛饰物,皆乃汉室权贵所欲也。
炎黄子孙自古就是以现实主义为导向的,拜神如是,待人亦如是。
汉人虽颇为歧视外族,然对大国子民和对化外蛮夷,还是有差别对待的,说是势利眼也罢,但这就是实力原则,无须讳言。
安息国力虽远逊大汉,然终归是强国,是大国,巴勒弗家族作为安息影响力最大的家族,大汉的王侯权贵自不吝于给予其家主的嫡子礼遇。
尤是巴勒弗家族素来亲近大汉,非但为汉商提供庇护,更是尽可能的给予各种优待,大汉的王侯权贵们从中获益不少,多了埃霍斯这个更便捷的沟通管道,他们自然是欢迎的。
正因如此,埃霍斯在长安城是颇为吃得开的,常为权贵座上宾,与诸多王侯贵胄也颇有交情。
月余前,他突是接连得了数位王侯子嗣的问询,问巴勒弗家族可有适宜的嫡出女子,可供他们迎娶为正妻。
联姻?
埃霍斯最初闻得此事,端是有些不知所措,问询他的这些宗室子,虽皆非刘氏王侯府中的嗣子,无法袭爵,却也是嫡出。
在太上皇颁布推恩令后,莫说王侯嫡子,就是庶子,都有继承权,只不过继承家业的数量多寡有别罢了。
尤是王侯嫡子,虽无法袭爵,但也可降爵以赐,譬如亲王嫡子,少说也能混个关内候,刘氏列候的嫡子,至少也能赐个高爵。
换而言之,饶是这数位王侯子嗣日后手中无权,好歹仍是有头有脸的高爵显贵。
大汉的世家权贵尤是宗室子弟,不是最为忌讳与外族通婚么?
埃霍斯在长安呆了两年,对汉室权贵的心态是有所了解的,更晓得汉人对外族的观感和态度,虽是对巴勒弗家族有些另眼看待,但也有所底限。
正因如此,埃霍斯从未想用联姻来维系巴勒弗家族在大汉的人脉关系网,免得自讨没趣,万万没料到,这些王侯子嗣竟是主动提及有意联姻。
说实话,以联姻来维系世家间的关系,古今中外皆属寻常,巴勒弗家族之所以发展到现今的程度,就没少与旁的安息贵族乃至王族联姻,便连现今的米特里达梯王,身体里都流淌着巴勒弗家族的血脉。
能与大汉宗室联姻,哪怕不是王侯府中嗣子,也是巴勒弗家族求之不得。
毕竟是刘氏皇族,现今天下最为强大的家族,是掌御煌煌大汉的家族。
让巴勒弗家族的女子嫁入天家,成为亲王妃乃皇后,那是埃霍斯想都不敢想的,但只要能与刘氏宗族联姻,且是多多联姻,就意味着巴勒弗家族真正获得了汉室认同,饶是在大汉权贵圈里,都真正有了一席之地,端是意义非凡。
莫要说甚么卖女求荣,靠女子成事,但凡传承百年千年的世家大族,尤是最为顶级的大世家,鲜有从未进行政治联姻的。
世家子女,生来就享受了庶民梦寐以求的优渥生活,接受了良好的教育,这些都是家族给予的,在家族需要的时刻,你能自私的说甚么要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
若真如此,那就自请除族,净身出户,靠自己的双手养活自己,别再耗用家族的半点资源,因为这都是祖辈们世世代代累积下来的,不肯为家族付出的后代,凭甚么享用?
在安息这等奴隶制国度,巴勒弗家族的子女若是剥去家族身份,完全脱离家族庇护,怕不是要男为奴,女为娼?
现实往往是骨感且残酷的,后世影视剧中那些高呼着追逐真爱的古代贵公子和贵女,放在现实的安息乃至大汉,不是脑残,就是不孝之人。
饶是各家家主的嫡子嫡女,都不敢奢求此等“特权”,否则家主如何向旁的族人交代,如何再要求族人为家族奉献牺牲?
行事如此偏颇的家族,绝对无法传承百年千年,必是早早的分崩离析。
埃霍斯对此无疑是喜闻乐见的,却仍不免疑虑,直到安息使臣匆匆登门,告知他汉廷对安息提出的“无理”要求,他才恍然大悟。
闻得汉廷的霸道,他非但没有半点愤懑之意,反是心中暗喜。
安息帝国是建立在构筑在八个小王国和诸多自治城邦上的,政体本就颇为松散,在大多数安息贵族眼中,甚至没有所谓的“国家”概念。
在巴勒弗家族看来,家族利益更是永远凌驾于国家利益之上,毕竟安息帝国可不是巴勒弗家族独有的,汉廷要向安息“勒索”五十万头奴隶,大不了巴勒弗家族出十万头,若能以此向汉廷换取更大的好处,无疑是挺划算的。
言情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