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火起
马铖听到顾氏的言语想到了自己在后世的父母,马铖出身农村,父母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当年马铖在镇初中以第一的名次考上县重点高中,当时可是轰动全村了。
马铖还记得当年村长来家送录取通知书的盛况,老实巴交的父母还是第一次激动地满脸通红,不善言语的父亲事后还去祖坟告知了祖宗。
可是等马铖到县城高中念书才知道,家庭的帮助是自己一个农村孩子不可逾越的鸿沟。班里那些学习好的家里不是公务员就是知识分子家庭,那时候马铖第一次开始对自己的家庭有了厌恶感。
马铖开始不在回家,开始疏远自己的父母,就这样马铖的学习每况愈下,在高考中只考取了省城一个三流大学。马铖原本以为这个成绩会让父母伤心,但是那知道回家后父母半点没有责备他,反而为他细心的准备了行李与生活费。
马铖拿着父母省吃俭用省下来的一万元钱离开了客运站,当看到被风吹日晒满脸黝黑的父母来送行时,马铖第一次流下了眼泪。
经过了四年大学生活,马铖已经不是高中那个为了家庭出身埋怨父母的小子,马铖深深的知道自己父母作为农民供养一个大学生的不容易。马铖在毕业时也想过找一个好工作将父母接到身边赡养,但是残酷的现实让马铖的理想逐渐落空。
马铖在京城混了五六年,虽然说不能一事无成但是离成功还差的很远,但是在老家的父母一直鼓励马铖,这也是马铖在京城能坚持下去的原因。
现在马铖看到顾氏对自己的溺爱,逐渐想起了自己的父母,想到这马铖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眼泪,爬到顾氏的面前抱住双腿痛哭流涕:“娘,儿子错了!儿子不孝!儿子这几年让娘太操心了!”
顾氏看到儿子痛哭自然也泪流满面,顾氏抱住马铖脑袋也哭道:“我的儿啊!你放心,只要为娘活着一天就绝对不能让我儿受半点委屈!”
“娘您放心,儿子一定遵循姑父的训示,这几日再也不出去混作了,专心在家读书!将来一定封侯拜将,为娘亲挣一副一品诰命回来!”
这个世界上母亲是最伟大的,母亲对子女的爱也是最盲目的,虽然大家都知道马铖是什么德行,以前马铖抱着顾氏的腿发下的毒誓没有一百条五十条是绝对有的,但是最后马铖能遵守的那是一条也没有。
但是顾氏是母亲,就难免被自己对儿子的爱所迷惑,当顾氏听马铖这么说欣慰的说道:“我儿,娘不求什么诰命不诰命的,只要我儿能健康长大,将来娶妻生子为娘就心满意足了!”
马铖擦了擦眼泪站起来坚定的说道:“娘亲放心,儿子说到做到,将来一定让娘亲当这个诰命夫人!”
马铖虽然说得山响,但是屋里除了顾氏没一个人相信的,大儿媳张氏与马銮成婚十多年,对自己这个不成器的小叔子十分了解,现在看到小叔子故
技重施将婆婆顾氏哄得开心,张氏难免从脸上带出不屑来。
马铖这时候距离张氏只有几步,张氏的不屑眼神被马铖看的分明,马铖心中暗骂自己的这个嫂子,真是头发长见识短,不知道小爷要干一番大事业吗?
张氏看到马铖发现自己,双颊一红低下头去。马铖这才发现自己这个嫂子长的还算不错,虽然年纪已近中年(明代女子十五岁成年,张氏现在二十八岁,正是人到中年),但还是有一些韵味的。
顾氏只顾着擦眼泪,没有看到自己儿子调戏大儿媳,擦干眼泪顾氏说道:“我儿,现在天色晚了,晚上你好好休息一下,明天开始温书,至于那件事你就不用操心了,你姑丈会为你解决的!如果魏国公为难你有为娘为你做主,惹得为娘生气带着亲兵将他的魏国公府一把火烧了!”
顾氏说道最后一句话已经声色俱厉,顾氏可不是一般战士,顾家为大明朝镇守贵州常年与当地的少数民族作战,顾氏虽然不上战场但一身武功可不是吹的,再加上自己相公马士英身为封疆大吏,真带人去将魏国公府烧了也没办法,只要没烧死魏国公的直系亲属,徐弘基也只能捏着鼻子认了。
马铖听顾氏为自己撑腰放下心来,顾氏看到马铖这么懂事心中也很欣慰,正好现在天色已晚就留马铖在内宅吃饭。
马铖刚开始听老娘留自己吃饭心中十分高兴,这样就可以趁机勾搭一下嫂子张氏,可是让马铖郁闷的是吃饭时并没有张氏。
明代礼法森严,女子绝对不可以与男子同席吃饭,更何况张氏还是马铖的嫂子,所以吃饭的时候只有顾氏与马铖。
马家是书香门第,谨守食不言寝不语的规定,吃饭的时候那是一句废话都没有,只有在吃完饭后顾氏才与马铖说了几句闲话。
吃完饭后马铖起身告辞,顾氏知道这个儿子小时候顽劣的很,刚才那番决心估计又是打水漂了,但是母亲不管什么时候都对自己儿子抱有绝对的希望。
“儿啊,你爹在有几日就要回来了,回来肯定要考问你的学问,这次你怎么说也要将论语背上几句,好安你父亲的心,知道吗?”
马铖点点头答应下来,顾氏看到马铖答应的挺痛快,就是不知道效果怎么样,顾氏叹了口气挥了挥手,让马铖出去。
马铖回到自己的小院中天色已经大黑,明代没有灯光污染,太阳落山后那是绝对的黑暗。
马铖看了看天色问道:“顾三,许大虎他们什么时候动手?”
顾长卫看了看天时说道:“二爷,杀人放火都在后半夜,这个时辰大家还没睡熟,自然不好动手!”
“好,我进屋先睡了,等南城起了火光你叫我起来!”马铖说完进屋和衣而卧,留下顾长卫在院中等候。
马铖心中有事睡得不深,在迷迷糊糊中听顾长卫叫自己:“二爷!二爷!动手了!”
马铖一翻身从床上坐了起来,揉揉眼睛问道:“开始了吗?”
“二爷,城南一片火光,看样子是动手了!”
马铖起来冲出屋子,明代因为夜晚没有灯光,所以很容易看到南城那边一片红光。
马铖站在院子中看不清楚,周围看了看对顾长卫说道:“顾三,有梯子吗?咱们上房顶看看!”
顾长卫赶紧找来梯子,主仆二人从梯子来到房顶,这下南城那边看的清晰。
明代并没有什么楼房,再加上几年前李闯来到凤阳又放了一把火,所以现在凤阳城里最高的建筑除了北城的皇宫和南城钟鼓楼,就是南城的淮扬楼了。只见淮扬楼一片火光,看火势周围那些民房也不保了。
顾长卫看了半天笑道:“二爷,没想到这个许大虎下手够狠的,为了杀人灭口将周围的房屋也都点着了!”
马铖一愣:“什么?周围的房屋都着了?”
“对,二爷你看!淮扬楼离总督衙门足有三里地,在咱们这里都能看到如此大的火光,那淮扬楼周围的民房必定着了,要不然不能有这么大的火势!”
顾长卫刚说完,就听到总督衙门外一片慌乱,一伙巡夜的巡检司官兵叫道:“快,南城起火了,上面有令,让咱们都去救火!”
马铖听墙外巡检司官兵这么说心中感慨,为了自己这么一件事就闹的这么大。马铖看身边的顾长卫看的兴致勃勃,叹了口气说道:“我先下去了,明天你去找许大虎他们问问情况!”
顾长卫正在兴头上,也没注意马铖的语气,点了点头答应下来。马铖从梯子下来,重新回屋躺下,这时他可睡不着了。
今天是马铖穿越的第二天,也是让马铖接触到真实明代社会的第一天,想到上午城里那些麻木的市民,想到那个冤死的掌柜,想到现在正在火中哀嚎的普通人,马铖知道自己来到一个什么社会。
这个时代可不是后世那种有法律保证人命高过一切的时代,这个时代人命如同草芥,大明官军、满清鞑虏、李闯流寇,这些势力没有一个当老百姓是人的。
马铖记得明史上写的很清楚,在明末这四十多年的乱世中,明史中人吃人的记载就达十多处。据后世估算,明末因为战乱、饥荒、自然灾害,整个中国人口减员达百分之七十,中国人口从万历年间的一亿多人直接减少了到康熙初年的三千万。
当然这还不算多的,各个朝代中人口减员最多的历史时期是三国,全国人口减员达到百万之九十五。清末的太平天国和陕甘回乱,更是将中国人口直接减少一亿,而打了八年的抗日战争也让全中国损失人口五千万。其他比如秦末、唐末、南北朝、五代十国、宋末、元末这些乱世,更是视人命如草芥的时代。
想到这马铖扪心自问,难道自己也要变得如同那些乱世枭雄那样杀人不眨眼吗?
马铖还记得当年村长来家送录取通知书的盛况,老实巴交的父母还是第一次激动地满脸通红,不善言语的父亲事后还去祖坟告知了祖宗。
可是等马铖到县城高中念书才知道,家庭的帮助是自己一个农村孩子不可逾越的鸿沟。班里那些学习好的家里不是公务员就是知识分子家庭,那时候马铖第一次开始对自己的家庭有了厌恶感。
马铖开始不在回家,开始疏远自己的父母,就这样马铖的学习每况愈下,在高考中只考取了省城一个三流大学。马铖原本以为这个成绩会让父母伤心,但是那知道回家后父母半点没有责备他,反而为他细心的准备了行李与生活费。
马铖拿着父母省吃俭用省下来的一万元钱离开了客运站,当看到被风吹日晒满脸黝黑的父母来送行时,马铖第一次流下了眼泪。
经过了四年大学生活,马铖已经不是高中那个为了家庭出身埋怨父母的小子,马铖深深的知道自己父母作为农民供养一个大学生的不容易。马铖在毕业时也想过找一个好工作将父母接到身边赡养,但是残酷的现实让马铖的理想逐渐落空。
马铖在京城混了五六年,虽然说不能一事无成但是离成功还差的很远,但是在老家的父母一直鼓励马铖,这也是马铖在京城能坚持下去的原因。
现在马铖看到顾氏对自己的溺爱,逐渐想起了自己的父母,想到这马铖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眼泪,爬到顾氏的面前抱住双腿痛哭流涕:“娘,儿子错了!儿子不孝!儿子这几年让娘太操心了!”
顾氏看到儿子痛哭自然也泪流满面,顾氏抱住马铖脑袋也哭道:“我的儿啊!你放心,只要为娘活着一天就绝对不能让我儿受半点委屈!”
“娘您放心,儿子一定遵循姑父的训示,这几日再也不出去混作了,专心在家读书!将来一定封侯拜将,为娘亲挣一副一品诰命回来!”
这个世界上母亲是最伟大的,母亲对子女的爱也是最盲目的,虽然大家都知道马铖是什么德行,以前马铖抱着顾氏的腿发下的毒誓没有一百条五十条是绝对有的,但是最后马铖能遵守的那是一条也没有。
但是顾氏是母亲,就难免被自己对儿子的爱所迷惑,当顾氏听马铖这么说欣慰的说道:“我儿,娘不求什么诰命不诰命的,只要我儿能健康长大,将来娶妻生子为娘就心满意足了!”
马铖擦了擦眼泪站起来坚定的说道:“娘亲放心,儿子说到做到,将来一定让娘亲当这个诰命夫人!”
马铖虽然说得山响,但是屋里除了顾氏没一个人相信的,大儿媳张氏与马銮成婚十多年,对自己这个不成器的小叔子十分了解,现在看到小叔子故
技重施将婆婆顾氏哄得开心,张氏难免从脸上带出不屑来。
马铖这时候距离张氏只有几步,张氏的不屑眼神被马铖看的分明,马铖心中暗骂自己的这个嫂子,真是头发长见识短,不知道小爷要干一番大事业吗?
张氏看到马铖发现自己,双颊一红低下头去。马铖这才发现自己这个嫂子长的还算不错,虽然年纪已近中年(明代女子十五岁成年,张氏现在二十八岁,正是人到中年),但还是有一些韵味的。
顾氏只顾着擦眼泪,没有看到自己儿子调戏大儿媳,擦干眼泪顾氏说道:“我儿,现在天色晚了,晚上你好好休息一下,明天开始温书,至于那件事你就不用操心了,你姑丈会为你解决的!如果魏国公为难你有为娘为你做主,惹得为娘生气带着亲兵将他的魏国公府一把火烧了!”
顾氏说道最后一句话已经声色俱厉,顾氏可不是一般战士,顾家为大明朝镇守贵州常年与当地的少数民族作战,顾氏虽然不上战场但一身武功可不是吹的,再加上自己相公马士英身为封疆大吏,真带人去将魏国公府烧了也没办法,只要没烧死魏国公的直系亲属,徐弘基也只能捏着鼻子认了。
马铖听顾氏为自己撑腰放下心来,顾氏看到马铖这么懂事心中也很欣慰,正好现在天色已晚就留马铖在内宅吃饭。
马铖刚开始听老娘留自己吃饭心中十分高兴,这样就可以趁机勾搭一下嫂子张氏,可是让马铖郁闷的是吃饭时并没有张氏。
明代礼法森严,女子绝对不可以与男子同席吃饭,更何况张氏还是马铖的嫂子,所以吃饭的时候只有顾氏与马铖。
马家是书香门第,谨守食不言寝不语的规定,吃饭的时候那是一句废话都没有,只有在吃完饭后顾氏才与马铖说了几句闲话。
吃完饭后马铖起身告辞,顾氏知道这个儿子小时候顽劣的很,刚才那番决心估计又是打水漂了,但是母亲不管什么时候都对自己儿子抱有绝对的希望。
“儿啊,你爹在有几日就要回来了,回来肯定要考问你的学问,这次你怎么说也要将论语背上几句,好安你父亲的心,知道吗?”
马铖点点头答应下来,顾氏看到马铖答应的挺痛快,就是不知道效果怎么样,顾氏叹了口气挥了挥手,让马铖出去。
马铖回到自己的小院中天色已经大黑,明代没有灯光污染,太阳落山后那是绝对的黑暗。
马铖看了看天色问道:“顾三,许大虎他们什么时候动手?”
顾长卫看了看天时说道:“二爷,杀人放火都在后半夜,这个时辰大家还没睡熟,自然不好动手!”
“好,我进屋先睡了,等南城起了火光你叫我起来!”马铖说完进屋和衣而卧,留下顾长卫在院中等候。
马铖心中有事睡得不深,在迷迷糊糊中听顾长卫叫自己:“二爷!二爷!动手了!”
马铖一翻身从床上坐了起来,揉揉眼睛问道:“开始了吗?”
“二爷,城南一片火光,看样子是动手了!”
马铖起来冲出屋子,明代因为夜晚没有灯光,所以很容易看到南城那边一片红光。
马铖站在院子中看不清楚,周围看了看对顾长卫说道:“顾三,有梯子吗?咱们上房顶看看!”
顾长卫赶紧找来梯子,主仆二人从梯子来到房顶,这下南城那边看的清晰。
明代并没有什么楼房,再加上几年前李闯来到凤阳又放了一把火,所以现在凤阳城里最高的建筑除了北城的皇宫和南城钟鼓楼,就是南城的淮扬楼了。只见淮扬楼一片火光,看火势周围那些民房也不保了。
顾长卫看了半天笑道:“二爷,没想到这个许大虎下手够狠的,为了杀人灭口将周围的房屋也都点着了!”
马铖一愣:“什么?周围的房屋都着了?”
“对,二爷你看!淮扬楼离总督衙门足有三里地,在咱们这里都能看到如此大的火光,那淮扬楼周围的民房必定着了,要不然不能有这么大的火势!”
顾长卫刚说完,就听到总督衙门外一片慌乱,一伙巡夜的巡检司官兵叫道:“快,南城起火了,上面有令,让咱们都去救火!”
马铖听墙外巡检司官兵这么说心中感慨,为了自己这么一件事就闹的这么大。马铖看身边的顾长卫看的兴致勃勃,叹了口气说道:“我先下去了,明天你去找许大虎他们问问情况!”
顾长卫正在兴头上,也没注意马铖的语气,点了点头答应下来。马铖从梯子下来,重新回屋躺下,这时他可睡不着了。
今天是马铖穿越的第二天,也是让马铖接触到真实明代社会的第一天,想到上午城里那些麻木的市民,想到那个冤死的掌柜,想到现在正在火中哀嚎的普通人,马铖知道自己来到一个什么社会。
这个时代可不是后世那种有法律保证人命高过一切的时代,这个时代人命如同草芥,大明官军、满清鞑虏、李闯流寇,这些势力没有一个当老百姓是人的。
马铖记得明史上写的很清楚,在明末这四十多年的乱世中,明史中人吃人的记载就达十多处。据后世估算,明末因为战乱、饥荒、自然灾害,整个中国人口减员达百分之七十,中国人口从万历年间的一亿多人直接减少了到康熙初年的三千万。
当然这还不算多的,各个朝代中人口减员最多的历史时期是三国,全国人口减员达到百万之九十五。清末的太平天国和陕甘回乱,更是将中国人口直接减少一亿,而打了八年的抗日战争也让全中国损失人口五千万。其他比如秦末、唐末、南北朝、五代十国、宋末、元末这些乱世,更是视人命如草芥的时代。
想到这马铖扪心自问,难道自己也要变得如同那些乱世枭雄那样杀人不眨眼吗?
言情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