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杀良冒功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九月初四晚上,徐煌率部赶到新蔡县城,一打听,官军已经在上午开拔北上了。 据闻,由陕西总兵贺人龙、副将李国奇率领陕西人马,山西总兵虎大威带领保定人马,一起架起浮桥,东渡汝宁,两路人马联合作战,准备开赴项城。
徐煌命人休息一晚,第二天早上急忙北上。
所到之处,一片狼藉,如蝗虫过境,十室九空,剩下的一家还闭户。
叶渊文禀报:“今天早上,陕西人马和保定人马刚到渡过小洪河,李自成、罗汝才二贼也在河上有架起浮桥,打算奔赴汝宁。”
徐煌渡过小洪河,在新蔡县以北四十里的龙口,终于看到了官军的踪迹!
然而,龙口狭窄的街道上,到处都是四处游荡的大明官兵,他们穿着五颜六色号服,三五成群骂骂咧咧的乱逛,有的从酒肆中勾肩搭背醉醺醺的出来。
街道两旁的店铺里,猜拳喝酒的喧哗声此起彼伏,时而传来阵阵呼喝打砸声,不时从内走出几个兵,左手一只鸡,右手一只鸭,身上还背着一袋米......
徐煌心中暗暗叹息,这帮官兵都把剿寇看成了度假!
对付一群手无寸铁的乱民,比渡假还安逸,若是遇到闯军主力,则一股脑的跑路。
渡假要花自己的银子,而镇压乱民,不仅吃得好玩得好,还可以顺手牵羊满载而归。
数万大军散布在方圆数里的范围内,营帐相连,比肩接踵,徐煌转了一大圈,也没找到保定军驻地。
徐煌无奈,只好到镇子上找人打听,可小小的龙口到处都是乱哄哄的。
人头攒动,全是兵,个个喝得脸红脖子粗,瞪着血红的眼睛,撸起袖子,脚踏在板凳上猜拳行令,喝彩声叫骂声不绝于耳。
徐煌遇到的,要么是一脸懵懂、小心翼翼的百姓,要么是醉得连自个都不认识的兵,谁也说不清楚,各部人马到底驻扎在哪里。
徐煌摇头叹气,王朝末期的大明军队,根本就不是一支能打仗的军队!
镇子上全是各地人马,连民房都被占用了,根本无处插脚。
天色已晚,徐煌将队伍安置在镇子几里外的一处城隍庙内。
城隍庙在大明很普遍,几乎各地都有,是用来祭祀城隍神的庙宇,大多由有功于地方民众的名臣英雄充当。
明初,大封天下城隍神爵位,分为王、公、侯、伯四等,岁时祭祀,由府州县守令主之。
朱元璋此举之意,“以鉴察民之善恶而祸福之,俾幽明举不得幸免”。
然而,在战乱时期,各地城隍神并没有起到保护地方的作用,各路神仙是光吃饭不办事,因此信的人少了。
祭祀少了也就逐渐废弃,城隍庙成为难民和流民的临时落脚点。
徐煌等人在此借宿,几百个人挤在破庙里支锅造饭,有说有笑地喝着粥。
即便如行军般的迁徙,众人心中依然满足,跟着徐公,好歹性命无忧,还有口热乎饭吃......
正吃着,忽听庙外传来一片吵杂声,还有凄厉的哭嚎声。
徐煌放下筷子,冲着几个总旗、小旗喝道:“去看看!”
众人急急走出,徐煌也不急不缓地随在后面。
“驾!驾!”
空旷的原野间,远处奔驰而来十几匹健马,蹄声如雷,若密雨击窗,大股大股的尘土腾起。
在他们前面,是一群奔走嚎呼的流民。
周围田地里劳作的百姓们看到官军到来,立时一哄而逃。
这些骑兵个个快刀劲马,精壮彪悍,身穿铠甲,此时如脱了缰的野狗,朝百姓流民们呼啸而去,肆意砍杀,时而发生怪叫,又砍又刺。
不多时,有几个流民被哨骑抓住,带到将领面前。
那将领身着一身破旧的甲胄,眼神凶戾无常,一看就是个暴虐之人。
被抓的流民身材瘦弱,一见将领就连连叩头:“军爷饶命,军爷饶命!”
“乡亲,我甚苦,无钱可用,愿借尔头,可领五两赏银。”
说完,那将领哈哈狂笑数声,对着那瘦弱的流民一刀下去,精准地砍在他脖子上,脑袋应声滚落在地。
余者被吓得嚎叫着在地上翻滚逃命,众兵都是围在旁边笑看。
由于是傍晚,天色暗淡,徐煌看不清那边的情况,只看到似乎有骑兵在杀人,不时听到“你妈妈的毛”、“咱老子”等喧腾声不断传来。
“似乎是陕西的人马?”李将臣从口音做出了初步判断。
不多时,那边的骑兵又动了,紧接着几道凄厉的嚎哭再次传来,似乎是女子的声音。
不等徐煌发话,叶渊文越众而出,迅速往那边奔去,查看情况。
还没奔到,己经见几个女子尖叫着跑到庙前,身后还跟着几骑。
几个女子忽见徐煌等人身着官衣,立时脸色煞白,不断后退大叫,声音绝望凄苦,像是快崩溃了。
“小娘子别怕!我们是好人!”朱盛鸿上前安慰。
这句话他已经不是第一次说了,一路上几乎是逢流民就说,但就是没人相信。
“嗖!”
一道箭羽划过空气的声音,却是一个骑兵奔来射出了一箭。
其中一名女子的胸口被箭贯穿,一连向前走出数步,最后直挺挺的倒在地上。
几个女子被吓呆了,惊恐地扑在地上,冲着那方不断叩头,大声尖叫:“军爷饶命!饶命!”
徐煌已经看出来了,这些官兵在杀良冒功!
在镇压流贼的战斗中,如果官军吃了败仗,是要被上面处罚的,但扑灭反贼的任务又是必须要完成的。
于是有些自以为聪明的将领,拿手无寸铁的平民开刀,把他们当反贼杀掉,既能交差,还能领赏,这就是所谓的杀良冒功,历朝历代皆有。
明廷为了鼓舞士气,立下了赏格,规定斩敌首一级赏银三两,后来又增加到五两,再后来又细分为鞑子和反贼。
其中鞑子的脑袋更值钱,一颗人头甚至炒到了五十两的高价!
明军杀良冒功的毛病似乎是从边军传来的,内地的卫所兵也不遑多让,什么缺德事都干,明末的杀良冒功是常态。
以至于到后来,有些祖上造孽的士兵为了领取赏钱,常常拿妇女儿童的人头冒充前来领赏。
可以说,明末官军纪律的败坏,达到了令人难以置信的程度!
如史籍中所说,“今官兵所至,动以打粮为名,劫商贾,搜居积,**女,焚室庐,小民畏兵,甚于畏贼。”
崇祯四年,陕西副总兵赵大胤在韩城,“报斩贼五十级、而妇孺之首三十有五。”
崇祯八年,户部尚书侯恂给陕西三边总督洪承畴的信里说:“贼来兵去,兵去贼来,贼掠于前,兵掠于后,贼掠如梳,兵掠如剃,总督之令不能行于将帅,将帅之令不能行于士卒,今日之事,其何以济!”
再有崇祯十一年,清军深入大明京畿,大同总兵王朴纵兵斩居民首冒功......
官军的纪律败坏不仅给广大群众带来极大的灾难,就连地主、官绅之家也往往受到他们的侵害。
今日,徐煌更是亲眼看到了杀良冒功!
“过来!”
徐煌冲着几个女子道:“到我身后!”
几个女子明显发懵了,但见身后骑兵将至,几人惊慌叫了一声,最终犹豫着爬到徐煌身后。

章节目录

言情推荐阅读:

煌明徐煌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爬书网只为原作者无罪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无罪并收藏煌明徐煌最新章节